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同人创作笔记 ...

  •   以下的讨论,来自于鹄和心草。

      ------------------------------------

      心草
      我觉得孙权这个主公既然是“承父兄基业”相对弱势,那他肯定更加兢兢业业注意不要在臣下面前流露出软弱的一面,不过嘛,人总是要脆弱的啊。

      鹄
      为什么这样两个人,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看——孙权值得吕蒙忠心的地方(是孙权,而不是因为周瑜)在哪里,而吕蒙让孙权动心的地方又在哪里。

      心草
      怜悯这个词多不给吴侯面子,可以说成是保护欲、保护欲~~~=v=~~男人的天性嘛(被天性了的孙小权拔剑砍桌角)
      咳咳,其实吧,孙权作为一个主公,对臣下的关照是很周到的,有时候甚至会显示出一点殷勤的味道,所以大家都夸他是个能笼络人心的君主啊。我记得赤壁之战的时候,三国志里记了一段他对周瑜说的话,当时周瑜统兵,和鲁肃程普一起迎战曹操,孙权表示一定筹集粮草兵马,做好他们的后盾,然后吴侯还加了一句“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我觉得这个说话方式充分体现了孙权的特点……cc当时都要和孙权“会猎”了,如果周瑜战败,他是没有扭转乾坤的能力的,可是他对周瑜说的“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尽管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可是灰常委婉灰常温柔,表示了对对方十二分的尊敬信任,又不失身为君主的气度。而且总体上我觉得孙权虽然有整治周瑜后人的嫌疑,但是在公瑾在世的时候,孙权对他是ok的。
      对蒙蒙的话,其实渣权也是处于强势地位的,我记得311里做孙权劝学的情节,渣权的态度就非常严厉,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时间读书的时候,孙权就直接说“不要找借口”。

      鹄
      渣权对蒙蒙其实一直都很强势的啊,毕竟吕蒙是孙权一手提拔的,于公于私,孙权都没有弱势的理由。再看吕蒙要杀甘宁那一段,吕母别的什么都没说,一开口就把孙权这座大山给搬出来了,可见孙权对吕蒙的影响有多大,笑。
      我想,即便是在这里,孙权除了让人怜悯之外,一定也还有让人心动的理由的。
      英雄最是惺惺相惜。孙权不是黄口竖子,他有大志有雄心,他虽然打仗不行,但作为一个主公他已然非常出色,这些吕蒙难道都看不出来吗?即便是和周瑜相比,孙权也会有孙权的强悍之处。
      一个能让人死心塌地去追随的人,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他能给你你要的,一种是他在某些地方让你折服了。

      心草
      怎么说呢,其实我对三国的解读,和高大导演完全是不同基调的。关于吕蒙、周瑜和孙权之间这层关系,在我看来症结只有一个,那就是就算吕蒙和周瑜关系真的很近,但是在这两个人的心目中,孙权也绝对是比对方更亲密的存在。换句话说其实渣权年青的时候既不渣也不缺爱,而且我和死党作为蜀控,都觉得孙权比他大哥小霸王孙策存在感要强。
      总体来说,可能孙权是让人感觉他前承父兄之烈,后倚周瑜之能,自己还老打败仗,但是问题是用一双肩膀担负起整个江东的人始终是他,不是他手下任何一个大都督。而且比起出身世家的陆逊、和孙策有兄弟之义的周瑜,甚或是始终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和诸葛亮关系很好的鲁肃,吕蒙这个人肯定是更单纯也更加依赖孙权,内心也更加把这个主君当成自己可以信任的对象的。
      这一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蜀汉(纯粮食)。关于孔明择主的问题。孔明渡江求援,劝说孙权和刘备联手的时候,这位刘皇叔早就过了“而立”的年纪,颠沛半生屡屡败战,身无立锥之地,被老对手曹操赶到孤穷的境地。按道理说绝对是被人瞧不起的,连孙权在接见诸葛的时候也问他“刘豫州还能再战吗”,可是孔明对刘备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因为他的观点完全是反方向的,孔明认为,有如刘备这样艰难困苦的半辈子,还能够不易其心,不改其志,与cc争天下的雄心不减,这样的英雄器量,天下没有几个。所以他才能对孙权说刘备“如果大业不成,只能归咎于天,宁死不肯屈居曹操之下”。
      诸葛亮这个人绝对不是新三那种衰神上身的款型,相反地他像当时其他诸多荆襄名流一样,潇洒雅逸,自信从容,有一种时人很注重的“名士风度”,同时言谈议论也很出众。孙权很喜欢他,在吴侯眼里,诸葛亮的身份比起刘备的说客,还是“诸葛瑾的二弟”更直接,诸葛瑾为人又是敦厚大度,德行纯良的大好人。孙权一向直呼诸葛亮的字,对诸葛瑾说“你怎么不劝孔明留在孤这儿呢,你要是能说服他,我自己写信给玄德解释。”当然最后这件事没办成,中间过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诸葛瑾对孙权说,我二弟不能过来侍奉主公,就像我绝对不会去侍奉刘备一样;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说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第二种说法备受裴松之诟病,不过我倒觉得这个更真实,毕竟这句话在君臣义节之外,还能看出孔明对刘备能让他一展长才、尽平生抱负的欣赏。
      诸葛亮一生的转折点在白帝托孤,很多人眼里,刘备坚持出兵伐吴,最后失败,给蜀国带来的创伤是很要命的,相比之下孙权的逍遥津也只是差点让自己被张辽端了而已。但是对诸葛亮来说,比起抱怨夷陵之战,他内心痛苦的是这位一直以来和他并肩奋斗、始终支持着他将自己胸中的蓝图化成现实功业的君主,人生就要走到尽头了。那个时候诸葛亮也清楚地知道,刘备是整个儿蜀汉的依靠,在刘备之后,那些他曾经不必顾虑不必承担的事情、和整个国家的重担,都落在他的肩上了。
      所以那之后,诸葛亮再也不是什么风流名士了,他变得威重、谨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想在之后那漫长的时间里,他肯定会无数次怀念刘备的“弘毅宽厚”和知人善任,也会无数次怀念两人并肩奋斗的那些岁月的。
      所以……吕蒙出身贫贱,最后成长为一代名将,这个固然可以说他是人中之杰。可是作为一个出身寒门、资历浅薄,而且目不识丁的武将,谁对他倾注了非同一般的关心和热情,谁自始至终都倚赖他为股肱的,谁让他在江东文武之中都受人尊敬、绝无掣肘之虞,谁作为后盾替他调度一国人力物力能让他去拓土开疆,谁对他始终言听计从只要他开口二话不说就能让自己的堂弟替他打下手……历史上是吕蒙早死了,那么如果中道夭折的是孙权,蒙蒙你难道不会像孔明对刘备那样对待孙仲谋吗?
      而且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吕蒙尽心竭力地奋斗了一辈子,直到病、到死,究竟是为了什么。鲁子敬曾经对孙权说过“您持鞍相迎,还不足以使我感到荣耀。我希望的是有一天,您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九五之尊,那样才是我真正的荣耀。”吕蒙一向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不过我想他的想法应该也是这样的。
      最后就是,刘备和曹操,不仅仅是当世英雄,同时也是历尽沧桑的年长者。而孙权不得不负担起江东的时候,他只有十八岁,赤壁的时候似乎是二十七,我相信如果不是欺负孙权年少,cc挥兵南下的时候绝对不会那么调戏他。所以吕蒙的话……我想连他可能都意识不到,一直力挺他的孙权,自己的日子到底有多辛苦,毕竟他最大不过“三军大都督”,他要承担的事情比孙权少很多。我相信为了让吕蒙的日子过得舒服,孙权木有少受罪。
      话说回来,新三国说孙权猜忌周瑜,这个看法目下貌似都快成了主流观点了,孙权也确实对周瑜儿子很苛刻。但是孙权年青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怎么反差那么大谁都不理解。而且史料里能看到的所有直接证据都只能说明孙权对周瑜有像对待长辈一样的尊敬和依赖,也有作为主君所给予的信重和支持,比如他在送质的问题上去咨询周瑜,比如他对周瑜“兄事之”,比如周瑜逝世之后孙权素服举哀。至于周瑜对孙权是什么看法,史载他对蒋干说孙权和他“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当然这些正面例证都可以被后人质疑,不过在没什么反面例证的情况下硬说孙权既然搞儿子肯定也搞老子,这个我持保留意见。
      Ps:虽然众人咸以为蜀汉是歪瓜裂枣,曹魏是壮汉猛男,不过从粮食的角度看,那两国的君臣之谊有非常多的可以一观的东西。譬如刘备,和他的三位军师诸葛亮、庞统、法正,都有很私人的感情,这点我不知道孙小权怎么显得那么冷情……

      鹄
      三国那段历史,我其实不是很清楚。历来有的印象,最深的也只是曹操真英雄。所以读东吴,那几个人的点点纠结,我是从更为感性的角度去看的。
      孙权的苦,吕蒙到底知不知道,知道的话又能知道多少,这一点其实真的难说清楚。在我看来,百分百的理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完全不理解的话,那吕蒙真的枉费孙权的悉心栽培了。
      先从吕蒙这个人说起吧。从三国志里他数次兵不刃血来看,这个人真的很懂攻心之术。外加他和陆逊交谈,回来就说此人足以接替他的位置,三国志上连合谋二字都没用上,事实就已经证明他们两个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先抛开陆逊不说,也能说明吕蒙是很能识人的。
      尽管孙权说吕蒙少时大智未开,但从他赊钱做衣服一事来看,此人也当真天赋极高。
      这样一个人,原本应该是极为傲气的。所以他和他最孝顺的母亲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所以他引刀杀吏,只因为此人数次辱他无能。这样一个人,多骄傲啊。
      可我们后来看到的吕蒙不是这样的。他很有原则,不是他的东西他就坚决不要,甚至连是他自己的东西,他都可以放手。倘若换做卫青,我还能理解为明哲保身,但放在吕蒙身上,却别有一番味道了。
      或许我们能用孙权的“学问开益”来解释?但真的只是这样?
      吕蒙劝孙权取荆州的时候用了“蒙等尚存也”这样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仿佛他已经有预感自己已然命不久矣一般。
      他不贪功不居功,又悉心为孙权留住能用的人才,及死,又将孙权所赐金银全部还给孙权,嘱咐丧事务约——我看到有人说历史上吕蒙对孙权薄情,我真想问她,怎么薄情,如此,怎么薄情?
      简直就像是一个将死的人用尽最后一分力气去为别人铺路以求无憾一样——这样说兴许是夸张了,但吕蒙,确实在本职之内,在他所能做到的范围内,为孙权做了很多。
      说是报恩,当然不是不可以。“您持鞍相迎,还不足以使我感到荣耀。我希望的是有一天,您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九五之尊,那样才是我真正的荣耀。”这种心情我想也肯定是有的。但仅仅如此,真的能让一个骄傲若斯、聪明至此的人折服如许?他又如何肯定,孙权就能成为九五之尊?
      吕蒙在孙权身边的日子,并不短。尽管吕蒙性格中也有很是大而化之的一面,我相信也一定有不浅的理解在里面。
      人为知己者死。
      这句话其实并不过分。高处不胜寒,孙权能为吕蒙之死悲戚至斯,其中想来也是有如此缘由的罢。
      PS:这两个人差点让我飙泪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