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街头商铺 ...


  •   再次走上街头,王志山一身湛蓝色制服。
      一张转正表格,让江北分局里,走出了年青的王志山。
      张兴福对转为正式干部后的王志山,作了一番调整。
      调整当天,王志山和李得淼被双双叫到张家善跟前。两人的管片,在张家善的安排好下,作了对调:原先李得淼所管的老城中心街道,划给王志山;李得淼接下王志山手中的两个乡下村公所。
      李本兴对此决定提出了异议。城里街道有着乡下不一样的繁华,地处城中心,不说天子脚下,也是分局重心。跟乡下的鸡毛零碎相比,它代表分局颜面,需要的是实力型专管员。王志山明显难担大任。将举足轻重的街道交给王志山,他放心不下。再者说了,街道商铺是各路老板们的惹眼地段,炙手可热,纳税大户聚首,稍有风吹草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新来的王志山接手,不论他是否心智齐全,就凭他乳臭未干,不谙世事,如何挑起大任。一旦有失偏颇,岂不添乱?
      争执不下,张兴福最终维持了自己的决定。
      张兴福力排众议,要给王志山压担子。
      一番交接,由两人骑上单车交往。
      李得淼骑车上前,手指街道和商户,比划要移交的地盘和商铺。顺着李得淼指点,一条贯穿南北国道的南北大街,以及人头攒动的振兴街,贯穿小镇东西的新兴片区,一古脑儿,划归王志山管片。
      走完管片,两人最终站到了小学校门口。十字路口,南来北往、西通东达的整个老城,一览无余。王志山多了一种从未有多的挑战与刺激。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的商铺,在向城外新区扩张,散发着未知的崭新与繁华。与静谧安详的古城相比,新城区满是生机蓬勃,蕴含着无法预知的未来。
      一连多天,江北的新旧街区,多了王志山身影。
      他走过一家又一家的商铺,检查过商铺的证、照,向商铺老板下了一份《纳税须知》,让老板签字。
      对比一身臭汗跑乡下的辛劳,走在城区街头,人累腿不累。
      惹眼的新城区繁华地段,在老城南北和东西两路交汇。连排的商铺,点数下来,不多不少,刚好五间。没有正式地名,王志山取名“大五间”。
      大五间吸人眼球。商铺经营的成人服装,琳琅满目,新潮而抢手;前来选购的以成人居多,交易火爆,似乎成了时尚与潮流。刚从田地起身的村民们,怀揣钱包,挑一身崭新行头,一套套男士西装和女士时尚服装,装扮一新,一改单一和陈旧,满满的获得感。花钱买下,陡然显现生活的富足,成为炫丽的衣装。
      熟悉过后,王志山和大五间老板们来了正面接触。
      商铺最大的老板是宁国兴。宁国兴凭借县城打工经历,对服装生意谙熟于心,深谙服装经营之道,在这一年大五间建成招租,公开竞标拿下了端头的两间商铺,一举坐拥大五间商铺首家店铺。
      见到王志山,宁国兴收起他的财大气粗,喋喋不休地苦起了穷:
      “王师,这年头生意难做。实在是难做,你饶着我点。你别看来的人多,其实看的多、买的少。这个地方房租还不便宜。你看我做这行,想赚点生活费,讨口饭吃,但是吃不饱。都说老板有钱、日子好过,那是人看人不一样、人看人好,一山看着一山高、其实这山只有苦樱桃!你别听人家叫我‘老板’,我们这些老板,穷得像个花子、还不完的债!兜里装的钱,甚至不如打工仔!”
      能说会道的宁国兴,让王志山不搭腔,一脸微笑。
      与个体户打交道全靠实在。要争夺发言权,得选合适时间、合适地点,以及合适的场景。
      宁国兴滔滔不绝之时,王志山说话的机会来了。
      几个人影闪过,店里多出了一拨顾客。宁国兴一看来了生意,撇下王志山,招徕起了顾客。
      来人大方,话不多说,边砍价边掏钱。一套衣服卖出,宁国兴一时手忙脚乱。眼看生意做成,宁国兴变得没了话,搪塞着,说大清早地,我特意开个张,图个吉利,给了他们最低价,这才早早地,有了这单生意。
      碰了头,王志山走了。临走前,王志山给宁国兴甩下话:
      “以前定的税,肯定是定少了。整个大五间都得调高点。具体到你家、调多少,等我全部走完调查再说。”
      甩下这话,王志山去了下家。
      第二家商铺店主名叫刘彦超。他没有宁国兴能说会道,只剩下听王志山说话的份。
      只是一听到王志山要调高定税,刘彦超结巴着,说调高点无可厚非,但你得悠着点,别一下子把我们给定高,纳死了。我没有别人家的财大气粗,小家小户的,比不了人家。
      刘彦超的实诚,反倒让王志山受用。他拍了拍刘彦超,递给他一份《纳税须知》,让他有空时看看,这是我们的税收宣传。
      第三家商铺位于大五间正中,店主陈荣昭。他个头不高,一身宽大的西装将他映衬得短小精瘦。见到王志山,陈荣昭没有他好脸色。也不知是他心里有什么烦心事,还是素未谋面的王志山得罪了他,总之,他没有给王志山好气。在一阵白眼后,他小声嘀咕上了:
      “生意不好做。你们这些收税的,悠着点。莫一天到晚像是叮逼的虼蚤,老早早地,来找我的麻烦……”
      话语伤人。王志山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浇得他刚刚燃起的激情,一下灭得无声无息。他心里不是滋味。遇到如此一上来就满嘴喷粪的主,王志山当即回怼:
      “你嘴巴该干净点可行?别我一来,大清早地说这么难听的话!像是借我白米、还你糟糠一样。说些什么话。”
      陈荣昭本来先发制人,让王志山矮他一头。他是远近出了名的刺头。可论耍嘴皮子的功夫,他不知道碰了对手。被王志山一怼,他一时语塞,定定地看向王志山。等他打量清楚了,王志山不过无名小卒一个,心里不服气,不想矮王志山一头。一时说不过王志山,他拿声音凑,声音大了起来。
      一语不和,两人在商铺针锋相对。
      商铺里多了陈荣昭的骂声。骂声尖厉,让外头的行人站住了,不时往里头瞄。
      王志山愣住了。什么时候,你陈荣昭学会“国骂”了,一上来不分清红皂白,要图一时嘴角之快?以前收农村税收的时候,遇到冯小顺那样的人,那是冯小顺文化低,口风不好,而陈荣昭呢?
      听到两人起了争执,刘彦超慌忙赶来。
      原来刘彦超是陈荣昭姐夫。小舅子和王志山这头的争吵,听得刘彦超心惊肉跳。他夹到两人中间,要分开两人;可没有外人还好,见到刘彦超,陈荣昭不想在姐夫前失了面子,越吵越来劲,与王志山言词激烈。
      没有办法,刘彦超不得不叫来妹妹前来息事宁人。
      刘彦超的妹妹,也就是陈荣昭的媳妇来了。她似乎对陈荣昭管用。她一到来,立即让陈荣昭哑巴了。
      碰上这样的钉子户,王志山没有退步。他决定收集证据,好做长久打算。当着几人的面,他在商铺里走了步,记下最后的步数,按“三步两米”的算法,换算得出店铺大小,记下《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甩下一张《纳税须知》,劝陈荣昭把心态放平和些,不要动不动就学会尖牙利齿,专找不痛快!
      这话激得陈荣昭几乎要跳将起来。他几次想挣脱刘彦超上前理论,被刘彦超死死拖住。
      走出陈荣昭商铺,王志山去了大五间最后一家。
      最后一家商铺依旧是服装店,店主戴杰元。
      和陈荣昭一样,戴杰元是土生土长的江北人。与陈荣昭所不同的是,戴杰元说话却低调谦和。之所以有着如此的心态,是因为他在自己的服装店,听到了王志山与陈荣昭的争吵。都说没经历过自己的歇斯底里,就看看别人的鸡毛蒜皮和鸡飞狗跳!两人的吵闹,让戴杰元不再掀起浅水般的喧哗,多了深水般的沉默。
      他与王志山拉起了家常。戴杰元名不见经传,一直不为王志山熟知。他的背后,却有着小有名气的两位家里人。一位是哥哥戴杰明。戴杰明如今是江北农行营业所的信贷主任,掌管炙手可热的贷款审批权,算得上是小镇远近出名的财神爷;另一位家人则是他的老父亲戴杰明。戴杰明是江北办事处的负责人,掌管商铺出租的大小事宜。有了老爹和老哥,戴杰元自然顺利拿到了眼下经营的服装店,更不用把王志山放在心上。
      与王志山寒暄几句,戴杰元走了。戴杰元的妹妹站了出来。她为王志山搬出了《营业执照》,正要问他还有什么事情,店里来了人。戴秀清上前去为顾客挑选衣服,不想,王志山要她在《纳税须知》上签字,一看有人办公,买货的人转身走了。
      戴秀清打断王志山,一把签了字,让他不要再打扰她做生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