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3、改革之路 ...


  •   小镇改革声名远扬之后,董留成走了。
      他是被汪杨兴请去了。
      地区局一纸通知,要汪杨兴好好总结江北的做法和经验,形成专题汇报材料,到地区办公会上汇报。届时,地区的工作会将讨论,江北的改革能否推行,可否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来?
      随后,张正德的车来了,赶上董留成,去了县国税局。
      在拉走董留成之前,汪杨兴找到张兴福,提出来借用董留成一段时日的想法,不曾想,可汪杨兴的一番说辞,张兴福信不过。
      当初不看好改革的张兴福,转口问了汪杨兴一个问题:
      “你别哄我了。老话说‘借路成股’,你有那么好的心,借了他,还会给我送回来?”
      两人不欢而散。
      一看借董留成不成,没有商量余地,汪杨兴用了强,派张正德出面,将董留成请去了县国税局。
      董留成离开江北后,坐进了县国税局的会议室。
      听说江北的改革大了声名,张正德每天陪董留成,坐在了会议室。董留成写的材料,张正德成了第一个过目的人。这位当了多年的驾驶员,饶有兴致,戴上不怎么常戴的老花镜,看起了董留成的材料,惹得董留成不住惊叹:
      “老张师,不看不知道,一看,你像北大教授;再看,你像省厅的大领导哩!”
      他的身后,江北最初改革的二人,只剩王志山一人。
      董留成的借调,引发了不小的骚动。江海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地区局长佘海光本身极其赏识有改革精神的人,正在物色类似董留成的人,江北搞的改革有目共睹,佘海光少不了提拔他;有人说,汪杨兴素来与张兴福、何满康素来不和,平日里对张兴福的能人们虎视眈眈,如今董留成露头,会被他借改革之名,顺势调走。
      议论声中,张兴福一个人地坐在他分局长的办公室里,感受到了危机。
      改革推开,最初的改革诞生地,走出的两人,从人后走到人前。只留下张兴福,成了留守领导。思前想后,他顿觉大事不妙。
      很多迹象表明,董留成不会再留守江北。他将失去当了他少年的副职,再没了与他争执多年的人。董留成最后一次与他正面争执,他翻了脸,说分局的这座庙小,容不下他这尊神;如今,这话应验了,他整个人变得空落落、孤零零的。
      幸好,董留成之后,还有王志山。王志山在摸爬滚打多年,已迅速成长为董留成之后的二号人物。有王志山在,他悬着的心,稍稍安稳了些。
      另一头,汪杨兴给江北分局送来了一台电脑。
      电脑是他让段世宏开车,送到江北的。
      电脑送到江北,算是江北这样的乡镇税所,破天荒用上了电脑。
      之所以如此,缘于地区税务局的龚本涛来了一番江北后,回到地区税务局,提出要解决董留成提出的电脑开票程序开发。
      经龚本涛奔走,电脑开票程序的开发,落了地。
      程序开发首要条件是电脑硬件。为落实电脑,地区局作了一番跟进。一追查,电脑在几年前就已经配至各县。许多人不得其解,既然各县都配有电脑的,那,江海的电脑,到哪儿去了呢?
      一番查长,电脑在江海县国税的一间办公室里翻了出来。揭开遮盖它的头顶防尘布巾,汪杨兴没有迟疑,让人送来了江北。
      另一头,江北的划税改革,董留成完成的汇报材料,报到了地区税务局。
      地区国税局的佘海光,如今已是一把手。看着机构分设后的地税局,率先迈出了一步,要在全地区完成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他早已按捺不住,要搞出国税自己的改革项目来。江北的改革,像是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令他眼前一亮。
      全地区国税工作会,如期举行。
      与会的各县国税局长,还有征管股长,坐进了地区税务局会议室。
      时间一到,佘海光走进会场。
      扫了眼到场的与会人员,佘海光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的重头戏,是由汪杨兴宣读经验材料后,请出董留成和王志山两人,展示了江北的经验和做法。
      最终,佘海光一番总结陈词,将小镇的改革命名为“银行划税一体化改革”。
      至此,江北改革有了响亮的名字。
      一场国税系统的办公会,让它走出江北,加以完善、补充和调整,率先在地区所在的新兴市国税局,全面试点推行。
      会议的后半段,佘海光要求与会人员分头、分组讨论。
      一听会议进入分头讨论时段,汪杨兴拉上王志山便走。
      汪杨兴的面色,面色凝重:
      “走,志山,我带你去见位领导。”
      一路上,汪杨兴不住叮嘱王志山:
      “你到时见着领导,得顺着我的意思,应领导的话。千万不能把事情给搞砸了,节外生枝!”
      王志山摸头不着脑。
      他实在不明白,汪杨兴不头不脑地带自己去见什么领导,所为何事呀?
      疑惑间,两人走到了一位领导面前。
      领导站在分组讨论的人群里,人人叫他“张局”。汪杨兴对着王志山小声道:
      “这位,是我们地区局的张志良副局长。”
      走到张志良副局长面前,汪杨兴向他介绍了王志山:
      “张副,这就是我跟您提起过的电脑人才,王志山。前段时间,您指示我们把信息化搞上去,要我先敲定一个带头人,我带他来了,跟你见个面。我想听一听,您对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有会指示,顺便,给您看看我们这个年轻人,他有电脑基础,我们的□□电脑程序,就是由他先试一试。”
      王志山诚惶诚恐,向张志良伸出了手:
      “张局好!”
      张志良打量了一面前的王志山,上前与他握了手:
      “你叫王志山,是吧?那我叫你‘小王’吧。小王,看你年轻有为,我就放心了。这就好、这就好。全地区的税收信息化工作,一直是我在抓。有两个县的工作,落了后,拖了全地区的后腿,差不多背篾箩了(笔者注:背篾箩,当地方言,篾箩是补给行装;背篾箩,代指负责提供补给的部分。这儿借指后头,处于下风位置的部分),这不行。这两个县,一个就是你们江海。杨兴你不懂信息化,不怪你;但你要有信息化的意识、有眼光,会物色人,做好支持保障工作。你看,就连我们地区局都已经意识到了人才问题,不惜多方努力,挖来像金元富这样的人才了,你们呢?现在来抓紧这项工作,也为时不晚。下一步,你得齐头赶上。现在已经是改革时代。任何改革,都得有人。只有有了人,带头搞好各个项目,争取有所突破、再加上我们的经费支持,将这项工作一定能抓上去。小王呢,也不要辜负领导的期望。我相信,有了你小王,江海的税收信息化工作,会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下一步,希望你小王发挥专长,把我们江海的税收信息化工作,全面搞上去。”
      听到此,王志山这才明白汪杨兴的此番用意。
      在此之前,他对全地区国税上下的信息化,一无所知。
      回到小镇。
      在走上街头时,他看到了首次出现在这里的张志良。
      这天张志良是带着地区税务局的一帮人来的。而走在前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志良。张志良当天在小镇现身,一旁多了地区农业银行的领导。
      双方讨论着是否将多家银行划税归并,集中到农业银行一家?
      一行人走进了江北营业所。一番观摩后,决定宣布改造后的“银税一体化改革”,商业银行的税款划拨,暂由农业银行牵头。
      张志良身后,王志山和董留成站到了观摩的队伍里。几条幕后消息,因此渐渐曝出:一是佘海光准备调走外省任职;他走后的局长位置,张志良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为奔这个目标,张志良明里暗里,在耳提面命各县一把手,要力扛信息化,再烧一把火。
      在被点名道姓批评的后进县一把手名单中,汪杨兴位列其中。对着汪杨兴,张志良大为光火。
      戴了顶工作不力的帽子,汪杨兴一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在国税上上下下一番搜寻,汪杨兴赶鸭子上架,临时拉王志山顶上,让他去见过张志良,由他来开发税款开票程序。
      一时间,王志山成了“江海信息化带头人”。
      张志良离开江海后,一纸文件,发往各乡镇税所。
      各乡镇的税所、分局,收到了开启了银税一体化改革的命令。
      作为先行先试跨出第一步的江北国税分局,试点经验,作为各乡镇开展的模块与示范。
      四面八方的人,潮水般向小镇涌来。
      仿佛一夜间,江北由一个不起眼的夹皮沟,成了各乡镇税所的朝圣地。
      一波又一波涌来的人,再次打了张兴福被一个措手不及。各地涌来的人,如同潮水般,令他应接不暇。汪杨兴大笔一挥,拨了一笔不菲的接待经费给张兴福。
      拨下经费,他特意打电话告诫张兴福,经费拨给你,你做两件事:第一件,是要王志山抓紧开发电脑开票程序,它如今已是地区税务局的项目,你不能掉以轻心;第二件,是江北工的改革办法,继续由董留成完善,同样是地区税务局点名了的项目。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两头兼顾,两头都不能丢。把两个项目搞好了,是你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经费不是问题,你在江北,重点接待好各乡镇税所来参观的兄弟单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尽心尽力、好好接待!
      挂下电话,张兴福面前,一波又一波的参观队伍。
      迎来送往变得旷日持久。
      这天送走一拨来人之后,张兴福上了楼,走进微机室。
      分局的微机室,仅王志山一人。他坐在电脑前,四下静悄悄的。
      看到张兴福,王志山起了身。
      张兴福本不想打扰王志山。可他有话对王志山讲,忍了又忍后,最终开了口:
      “王志山,不是我说你,你在这里弄这些东西,能当饭吃吗?你不如好好地,干你原来的工作。干什么都得干主流,别把不住谱。一辈子人,有多少个选择的时候?在你的前途问题上,你得好好想想,我劝你是早尽早谋个一官半职的,别再捣弄这些机器了。好好想想我说的话。董留成的事情,有句话叫做‘借路成股’。他这一走,多半是回不来了。你王志山是所谓的‘改革’二号人物。我有种预感,还会有人盯上你不放,让你也走人。你临走前,在分局也是卖过力的人了,你有没有有想过,下一步是去是留?董留成你了解,他原本就不该是这个地方的人;你不同。你完全可以在董留成走后,留下来,顶上,干他的位置。即便是要走,你也该有个一官半职的。要是你不当上副分局长就走人,不划算。我的话,你好好想一想。”
      送走张兴福,王志山再次坐到了电脑前。
      电脑程序开发让他心旁骛。
      他记得与董留成有约,要在接下来,尝试电脑是否能开票。
      他有着信息化最敏感的神经,知道未来会是信息化改革的天下,谁率先迈出一步,谁先获得先机。
      改革让他一时也停不下来。
      身外的江北,让他尝尽人情冷暖。而职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人的竞争。改革让原先的许多东西,在发生着变化。张兴福提醒他的,让他为这场改革的利益而争。他不想,也无意参与其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