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0、友好分局 ...


  •   一张巨大的招聘海报,贴到了江北热闹的电影院。
      贴出海报前,张兴福一口咬定,这么苦的工作,又是临时工,招不到人。
      海报张贴一天过后,他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应聘者络绎不绝,找上门来。
      留在海报的联系方式,是王志山和董留成的传呼机。传呼机在安静一天过后,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原本张兴福准备亲自面试的计划,因应聘者众多,临时取消,交给了王志山和董留成。
      不大的会议室,被围得水泄不通。
      王志山与董留成一阵嘀咕,认定由父母带着来的,多半是妈宝或者爸宝,都成年人了,还离不开父母,不堪大任,劝他们回去最好。
      为此,两人将带孩前来的父母们,单独请进会议室,留孩子们接在门外,说了临时工助征员没有转正可能,你们不能听风便是雨,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吃苦不说,收税这活不好干,轻则受骂,重则受气挨打。孩子们不懂,你们可得给孩子打好这一预防针。
      此话一出,不少父母面面相觑。
      其中一位名叫赵仁毅的,借着自己是镇磷肥厂的会计,和王志山、董留成熟络,将两人拉到一旁,再次问两人所说是不是真的如此?
      被告知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赵仁毅第一个起身,拍拍屁股走了。
      另几位信誓旦旦、说送孩子来是图个锻炼,让孩子接触社会的,一看张仁毅走了,跟着也走了。
      余下应聘者,由董留成叫着名,顺序进入面试。
      首位应聘成功的,是一位名叫李行春的小伙。
      李行春身材高大,人未结婚,是个毛头小伙。说起自己的经历,他张口提及他的父亲在过以前的江北税务所,干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年的临时工助征员。
      一听他的经历,董留成准备录用,却被王志山一把按住,问李行春:
      “你在哪里高就?”
      李行春坦言:
      “我在化肥厂的打了一份工,来税务局面试助征员,是我的兼职。”
      一听是兼职,王志山愣了,决定不再录用。
      李行春怔住了。他不知道王志山要的,是专职。为了谋得这份兼职,他磨上了。
      招聘一天不结束,李行春一天不走。
      时间已是天黑。李行春看到两人下班上了宿舍,上了楼。他跟着上了楼。
      在宿舍楼,他找了王志山,说他会凭一份初心,与父亲一样,与税务局同甘共苦;实在不行,他辞了化肥厂的工,来专职。
      王志山没有想到他会如此执着,被打动了。
      第三天,他为李行春办了入职。
      王志山告诉李行春,真正让我看中你的,不是你爹在我们税务所干过,是因为你在十公里外的化肥厂打工,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落下打工的活。
      另一名被挑中的,名叫赵海。
      赵海在许多毛头小伙面前,身后多了媳妇和孩子。孩子背在媳妇背上,在生病。
      张兴福看到他拖儿带女的,不时眨眼示意王志山和董留成,这人不可录用。
      可面试下来,赵海虽在家务农,人却实诚。
      最终,两人不顾张兴福反对,决定录用赵海。至于他是不是拖家带女的人,海报上没有提及,不成为弃之不用的理由。再说了,当临时工助征员,知艰识苦的好,赵海家里困难,肯定吃过别人不能吃的苦,是我们要的人。
      一看两人众口一词,张兴福不好反对,让赵海办了手续。
      手续办下,第二天赵海上班来了。
      赵海来后的第一件事,是红着脸,悄悄找上王志山,说自己孩子发烧,他准备要带孩子去一趟卫生院,可钱没有带够。
      没有多余的话,王志山上楼翻出存折,回到楼下,交给了赵海。
      赵海愣住了。他没想到,借钱有借存折的!为此,两人推搡着,任凭王志山好说歹说,赵海不肯收。
      最后王志山拉下脸来,说你怎么这么不丈夫?敢来税务局收税的人,连拿存折的胆都没有,我敢借,你不敢收,你干什么?
      拗不过王志山,赵海哆嗦着,带孩子去了卫生院。
      第三人应聘成功的,是李志友。
      李志友是应聘中为数不多的退伍军人。他退伍后务农在家,前来国税分局应聘,一番面谈,他的一身力气,被王志山和董留成相中。问李志友及家人情况,李志友说是相中了对象,就差结婚迎娶。
      两人看李志友话少人实诚,为他办了入职手续。
      招聘结束,三名助征员齐齐进了个体组。
      王志山带领三人,先作培训,接着便上了街头上了手。
      王志山依旧走在前头。
      一场未入秋的北风,将街头刮得一片肃杀。
      这天王志山和三人再次遭遇到一户不缴税的水果摊贩。
      摊贩面前,王志山做足了宣讲,摊贩不为所动。王志山一声令下,自己殿后,让三人上前,动了手。
      一场没收水果的行动下来,惊动了董留成和张兴福。
      二人闻讯赶来。
      没有车,齐齐上阵,扣押行动靠着人抱肩扛,将水果扣进税务分局。
      进了分局,水果堆了一地。
      人人更是气喘如牛。
      痛定思痛,车子成了董留成与王志山要解决的一大麻烦。两人商量,再碰类似事情如何是好?
      商量来商量去,分局的桑塔纳指望不上;用车问题,还得由王志山自行解决。
      一连几天,王志山四处物色城里有车的人家。
      他找上了之前请过几次的赵金洪。
      赵金洪人在电影院前经营了一家冷饮店。借着替媳妇看店间隙,他开着他的微型车,不时外出载客,以贴补家用。王志山看过他的微型车,刚好客货两用。除了驾驶员,车子能坐四人,后方的铁制货厢,足备押扣货物的不时之需。
      为此,王志山找到赵金洪,提出了想长期租车的打算。
      赵金洪直言自己是下岗职工。下岗后,他买断工龄的资金,买了微型车做客运。可媳妇的冷饮店扛重拿轻,需要他打下手,他只能偶尔出车。
      如此条件,正合王志山心意。
      赵金洪不看重王志山开得少得可怜的钱,而是看中了他的人脉。二话不说,他做了王志山生意。
      几次磨合,赵金洪坦言与王志山等人在一起,合得来。
      双方约定按次付费,赵金洪爽快答应。
      事后,双方订下君子口头协定。遇王志山不时之需,赵金洪放下手头生意,为王志山出车跑腿。而连人带车的费用,由王志山按次支付赵金洪。
      董留成知道王志山私车公用,损自己利公家,心有不忍,却无计可施,只有由了他。
      如此一来,王志山带领的助征员,一举有了赵金洪的微型车加入。
      一帮人自此用上了车。
      另一头,半山的陈立文为完成零散绩效,履发抗税案件。几次处理,汪杨兴心有余悸。借着这年秋季,半山乡改成半山镇,汪杨兴升级半山税务所为税务分局,一咬牙,不惜为新成立的半山分局配了辆载人面包车,还配了一名专职司机。
      有了面包车,陈立文再不用骑他的三轮摩托车外出。他不时以代理分局长身份,坐上他的面包车,来了江北。
      江北有他要好的老同学董留成,还有曾经的校友王志山。
      双方联手,去清理下海湖边杂乱的农家乐税收。
      没有迟疑,更没有犹豫,董留成与王志山出发了。
      张兴福反对几人的交往过密。奈何董留成一不动用分局公车,二不占用工作时间,去帮陈立文,全是周末或者下班时间,只好听之任之。
      突击清理半山农家乐税收后,遇到陈立文在半山突发抗税事件,汪杨兴这头顾不过来,王志山与董留成会叫上赵金洪,驱车带人弛援陈立文。
      陈立文感激江北。几场联手下来,双方再亲密不过,结成友好分局。
      除了半山,江北与城关素不往来。
      这一天,何满康突然打来电话,与张兴福说起了几家个体户的事情。
      不等何满康说完,张兴福笑他,怎么几家个体户的事情,也劳你操心?你不会让你的个体组长过来,跟我们王志山对接?工作又不是你一个分局长的事,你还想跟手下抢工作哪?
      这下何满康不吭声了。
      事后,一位身着风衣的男子,来了江北。
      他自报家门,姓李,是城关分局个体组长。之所以来找你张兴福局长,是我们有几家县城、江北两头跑摊点的个体户,税收两边管,可两边都管不过来。我这次来,是按县局纪中云的意见,来把江北□□的个体户,移交江北。
      李组长话未说完,张兴福打断了他。
      他叫来王志山,指着他,说你有什么,找他。他是我们的个体组长。你们二人来。我就不参与了,一点个体户移交资料,又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王志山在李组长面前坐下,听他说事。李组长一会儿说本地话,一会儿说外地话的,文文绉绉,惊得他半天合不拢嘴。等到李组长递来名单,他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来移交管户的!
      送走李组长,人人对李组长很是好奇:他哪里人,为什么说着南腔北调的话?
      张兴福对着李组长,讲了段子。从他的段子中,众人听明白了,原来李组长真名陈明,不是别人,正是陈明英的大哥。他侦察兵出身,退役后来了税务局,在县城分局当税收专管员,管的是个体。如今以个体组长身份前来,和初来税务局时的一口普通话相比,一急,普通话又带上了本地话,说话南腔北调。
      来而不往非礼也。清理过李组长移来的管户,王志山去了县城,将该移给城关分局的管户,移交城关分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