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2、无尽深渊 ...
-
一个月后。
李本兴等来了一则人事任免通知。通知寥寥数语,仅有极少的几个字:
“免去李本兴江北税务分局副分局长职务,准备另有重用。”
通知到了分局,张兴福怒不可遏。
他一把按住通知,不同意给他办离任手续。
人事股前来宣布调动的人是段余庆。事前他知道此次前来,会惹恼了张兴福。为此,他陪着笑脸,一个劲地做张兴福工作,要张兴福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个人感情,伤了和气。
这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张兴福 “啪”的一声,拍了桌子:
“你们在台上鼓吹的用人原则哪儿去了?平心而论,他李本兴当初是我要来的不假,可这事能全赖在我头上吗?你们看看,他这几年在分局做了点啥?只管同甘,不肯共苦,懒政有目共睹!就他这样的人也能堪当大任?组织用人的原则和水准哪里去了!风清气正还要不要?还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呢,连我本人都说服不了!当着组织的面,我表个态。要是他李本兴不来我面前赔不是,我绝不答应放他走人!”
段余庆带着原话,向业文强复命。
业文强无语以对。
事情陷入僵局。
时间不等人。新成立的稽查分局不可一日无主。业文强紧急召开了县税务局班子成员会议,研究人选何时到位?
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班子成员们无人发声,成了冬日的蝉鸣一般。
会场噤若寒蝉,让业文强脊背阵阵发凉。
无人附和提议。人人用无声表达什么,不言自明。它让业文强不得不跟着反思: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最终,他意识到了民意不可违。为此,他退了一步,形成决议,由李本兴先回江北分局办理调动关系,任职一事,再作分说。
如此一来,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的李本兴上位声音,被划上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号。疑问号的背后,是李本兴能否如愿以偿,坐上副科位置?
质疑声风高浪急,将李本兴推上了风口浪尖。
税务局上下一时议论纷纷。
李本兴的身后,有人指指点点,多了种种猜测。有人猜测他是靠打点上的位,才有了今日的升迁;也有人猜测他与业文强背后,多了某种承诺,这才得到业文强撑腰……种种猜测之下,李本兴感觉,好汉提不了当年勇。他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有着如此的闹心。曾经的江北分局,不再有他过五关、崭六将的风光;相反,一回头,那里近乎注定要成为他败走麦城的新拐点。
一想到张兴福的骂声阵阵,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如此恐惧。
他想到了种种破解之法,不时权衡利弊:低头服软吧,等于是在向张兴福低头,承认了自己过失,恐难在人前人后直起腰来;不服软吧,户籍、粮食关系全捏在张兴福手里,张兴福横刀勒马,让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思前想后,不着头绪。
李本兴左右为难,成了骑虎难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本兴没有等来任命决定。相反,何时上任成了泥牛如海,再无声息。李本兴陷入困境。他整个人变得沾天不着地,一时多了火烤般的煎熬,人也跟着喜怒无常。
看着李本兴急,有人比他更急。
急眼的人是白玉仙。
丈夫多年趴窝,一朝迎来升迁机会,却遭遇最为强劲的反对,升迁受阻,白玉仙同样跟着李本兴着急上火。
这个世上有句话形容男人是山、女人是水。这话面前,白玉山不仅将自己做到了水一样无形,甚至多了水一般的韧性。相比暴戾的李本兴,白玉山多了一股韧劲。所谓夫贵妻荣,她不想在强势的税务局男人窝里成为一只金凤凰,却甘愿为李本兴的升迁,遇山开石,逢水架桥,开出一条道来。
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听问题出在谁人身上?
她去问自己的老公。可李本兴早已经烦躁不安,暴跳如雷,不想让她掺和。
在李本兴面前,她听不到任何片言只字。
她找了相关的几位领导。
当着白玉仙的面,他能找的领导个个讳忌莫深。
此路不通,白玉山知难而退。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白玉仙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
她一时茫然了,不知从何处下手?
百般无奈,她去找了人事股长段余庆。
段余庆是个认真人,凡事听领导的。领导让往东,绝不往西。对着白玉仙的问话,他打起了哈哈,玩起了弯弯绕绕。绕来绕去,白玉仙算是听出来了,领导要求段余庆绝对保密。其中秘密,段余庆绝口不提,也不准白玉仙打听。核心细节,段余庆严格执行了保密纪律,口风极严,像是戴了口罩一样。
从他口中,得不到半点实情。
问急了,段余庆向楼上指了指,让她去问业文强。
一提及业文强,白玉仙心头发怵。他肯定明白其中的厉害,试着问他,或许能知道答案。可要是事情弄不好,或者事情因他而起,白玉仙搞不清状态,唐突冒昧,岂不弄巧成拙,为家里的丈夫添堵,来个火上浇油?
想着这些,她没有勇气走进业文强办公室。极有主见的她,成了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她唯有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有些事情,光干着急是急不来的。
她想到了去找张兴福。
为此,她去了江北。
毫无疑问,张兴福是事情的关键所在。解铃还系系铃人。说动他,或许一切将迎刃而解。
想到这一点,她凭借着自己与张兴福的上下级关系,找了张兴福。
张兴福没有令她这个多年前的下属难堪,表面上虽然不冷不热,可还是接待了她。
在张兴福面前,白玉仙好话说尽。
她的用意,很快被张兴福识破。很明显,他还在气头上,不会为这对苦命夫妻,心有所动。末了,他用一句“这事不是我定的,找我没有用”,将她顶了回去。
再去江北,张兴福闭而不见,让她碰了一鼻子灰。
前前后后几趟江北之行,白玉仙算是无功而返。
事情像是风筝断了线,变得飘摇不定。
李本兴的升迁,成了不能落地的最后一只靴子。
局党组会议不是谁想重开,就能重开。特别是它定下了关于李本兴的升迁决议,重要一环,是以他完成江北的正常离职为前提。无法完成前提,也就意识着后面的任职进入死锁。任何事情于事无补。不破解这个前提,将导致另一头,也就是李本兴无法到新单位任职。李本兴的升迁,成了悬在半空中无法落地的秋千。
白玉仙无奈,只有找高人求助。
她要请高人支招,她该如何是好?
高人并不避讳。他向她坦言,体制内有些事儿,走正常程序,你永远都走不动。有些庙堂,你光想着从正门进出,是永远坐不到高堂的。你找人光打真情牌,成了孤牌一张。要打好手中的牌,你加任何一张都可以,唯独不能单出真情牌。一单出,是死牌。临时抱佛脚是天底下最差劲的人情世故。在单位,职务升迁要靠人脉。人脉的维护,得用温情去温暖有些人高昂的脸孔,更要要明白如何去收买冰冷人的心。所以你多烧香,到了你需要的时候,佛祖才会显灵于你。
一语点醒梦中人。白玉仙这才知道,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只有精诚所致,方才金石为开。
思前想去,白玉仙想到了一人。
这人是张兴福的媳妇苗依兰。
女人们是感性的。说她们是感情动物,一点不假。
白玉仙借着在过的优势,驾轻路熟,找到了在街头摆摊卖水的苗依兰。
一连几个周日,她早来晚归。她不仅与苗依兰以姐妹相称,还为苗依兰守摊、担水,热热乎乎,情同姐妹。
苗依兰对白玉仙的用意,一无所知。张兴福是她丈夫,却跟大多数男人一样,在家人面前闭口不提公事,更不允许她打听工作外的事。
苗依兰在张兴福面前,成了十足的家族主妇。她对李本兴的工作调动一无所知,更对白玉仙的到来,傻傻的,不知为何?
苗依兰面前,白玉仙做足了功课。她除了带给苗依各种礼物,不时为她感叹日子辛劳,有意无意间,提及自己的伤心事。她说自己虽与李本兴同在一个税务局,却是两地分居。更多时候,她除了独守空房,还得用一个人的肩膀,挑起守护老人和孩子的重担。眼下李本兴调动的机会来了,你何不与我劝劝你家兴福,让他帮上一帮?
白玉仙哭天抹泪,让苗依兰心软。
苗依兰被打动了。
晚上回家,她对着张兴福吹了耳旁风。
耳旁风起了作用。
张兴福悻悻地在交接手续上签了字,让李本兴办理了户口迁移。
李本兴天遂人愿,履新稽查分局新任局长。
李本兴前脚刚走,后脚县税务局下了一纸任命书,将张家善提升副分局长;张家善的组长之职,当即由张兴福宣布,交由董留成接手。
交接的当天,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一头,董留成心头一片茫然。
放不下心事,他找到王志山,要他陪他外出散步。
穿过熟悉的小镇,一晃几年,依旧还是农村小镇的模样。傍晚的喧嚣远去,四下里寂静安详。国道穿小镇而过,不时多了一、二辆去往省城的车子。车子将道路碾压得坑洼不平。无雨的冬天,车子摇摆而过,像极了鸭子一样蹒跚;车子过后,呛鼻的灰尘令人掩鼻。
傍晚婆娑。
学校门口对面的十字路口多了路人,在看着国道上过往的车辆取乐。仿佛里头满载的,除了人,还有新鲜事。
十字路口的电影院外,再无可以找寻乐子之所。
一两个村民挑着粪水,穿过国道,去了田间地头,不紧不慢,消失在暮色中。茫茫田野,多有了安宁。
冬日萧瑟。自觉一番沉浮的董留成,一声叹息:
“王志山。你知不知道,要不是你跟我走得太近,恐怕张家善管理组组长的角色,就是你了!”
王志山懵了。
这样的问题,他从未想过。有些门道,年轻的他并不琢磨,想琢磨,一时半会也是琢磨不出来的。他还不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心里放不下董留成的弯弯绕绕。
只是一脸死灰的董留成,让他多了不安。这次副分局长易主,董留成受的刺激,不亚于在街头遇上难缠的不缴税摊贩。
是啊,多年来一直将“行为科学”、“行为艺术”挂在嘴边的董留成,脑袋里装的,更多的是人生智慧。在王志山看来,他的脑袋别有洞天。有些事情、有些话,他不明白。或许多年后能明白,为时已晚。他不想在劳精费神。对着他,王志山只剩下了安慰:
“你也别在意。分局上下,你的能力是公认的。是金子哪儿都会发光。再熬两年,你会当上副分局长的。也会再从一名副分局长,当上一名分局长的。”
另一头,张家善欢天喜地。
他在第二天搬离坐过的管理组办公室,坐进了分局长办公室去,坐到了原先李本兴的桌子。和李本兴不同,张家善不躺沙发上打发日子,而是正经危坐,一本正经,当起了张兴福的传令官。相同的是,他和李本兴一样,脱产了。
张家善原先的管理组,全压到了董留成头上。
董留成每天变得忙碌。
接手管理组之前,董留成只带张丽娟一个兵。接手后,他手下多出了十几号子人。除了马文龙和他四人的征收组、局长办的张兴福、张家善和驾驶员杨辉,其余人员,一古脑儿,甩给了他。
管理组的事情像是没完没了,俨然一个无底洞。从洞口向里头张望,一眼望不到底。洞口外的十几号子专管员,不时因为东家的诉求,西家的争执,找上门来。
董留成分身乏术。
事情真到了节骨眼,他所能动用的,只是少数几人。
局长办的人,包括破旧的三轮车,不能为他所用。
董留成整个人被掏空了。
他成了终日不停转动的陀螺。
偶尔闲下来,他揉着发麻的头皮,仰天长叹:
“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哇?”
他整个人变得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