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异国的文化 ...

  •   【阿瑟·高顿《艺伎回忆录》】
      我最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一切还得从那天姐姐将一个视频发给了我说起,那是一个影视解说。我觉得剧情里面的主角好可爱,好灵动。后来,我们知道这部电影是改编自这本书的,于是我将这本书加入了书架,至于姐姐有没有这么做我无从得知。但是我想她大概率不会看完,因为这本书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前两天姐姐和我说过她不喜欢看第一人称的文,我自然没有傻傻地在我看完以后去给她推这本。
      其实关于这本书的书名,我已经记错很多次了,每次到嘴边的“妓、女......”二字都需要转个弯才能够说对,这本书名叫做《艺伎回忆录》。
      看之前我其实也分不清楚妓女与艺伎,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艺伎在日本文化里面算作“艺术家”。
      艺伎回忆录记录了日本传统艺妓文化,讲述了一位年轻艺妓小百合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历。
      在海崖上的醉屋里,她是坂本千代,后来她被收作茶屋养女改名叫新田小百合。
      在她成长的这路上遇上了许多坎坷,先是被卖给茶屋做女仆,被初桃针对。她与南瓜结为好友,但是世事无常,后来他们闹掰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会长,豆叶以及延先生。
      是啊!如果结局不美好,她未从苦难之中走出来,最后没有成为最成功的艺伎之一,或许就没有这本《艺伎回忆录》了吧......

      【夏目漱石《心》】
      是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那天中午他来我们班给我的,“口袋里面。”
      其实我没有猜到是本书,更不用说猜到是这本,当时想的是口袋里面怎么装得下一本书呢?绝对不可能。好吧,当时根本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过。
      我伸手接过,有几分惊讶,缓过神后向他道谢。
      在此之前,那大概是去年的事情了,他问过我有没有看过这本书,我表示没有,只觉得这个作者名字耳熟。毕竟当时的我特别喜欢看东野圭吾的书,所以有名的那些个日本作家名字我或多或少听过。不过那个时候他不是问我要什么礼物,而是说他明年想送什么生日礼物给某某某。出乎意料的是,今年他没有送给某某某,反而买了这本书送给我,还笑着调侃说把自己的心送给我了。因为算得上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所以这种话我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他那混样,很符合他哈哈哈,若是不说,谁知道他是年一呀。
      他第一次跟我提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便去搜索了,网页上是这样说的,“《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
      “《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他说他很喜欢这本书,我当时犹豫过要不要买一本来看一看,但是最后我没有这样做,毕竟在那之前我买了十多本东野圭吾的书,买回来也得等我看完,与其在我家吃灰,还不如待在仓库吃灰。于是一拖再拖,我就把这本书抛之脑后了,直到他送我这本书后,我才想起来。
      他送我之后反复强调让我记得看,我应声答应。他说,“上一个他送这本书的人也是这样说的,但是那个人到现在都没有看。”
      我有点好奇那个人是谁,但是并没有问,而是忍着笑说等我看完我现在正在看的那本小说就看,一定会看的。
      那天看完前一本小说之后,我便开始看这一本了,又是一本第一人称的故事。
      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写这段读后感,这本书读来其实挺压抑的,很有日本文学的风格。
      我发消息给他说,“我看完了。”
      他回我说,“okk,我当时看完没缓过来,看一段停一下。”
      是的,挺压抑的,说不出来的感觉。
      不错,如一年前在网页上面介绍的那样,《心》这本小说确确实实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人性中的善恶冲突与道德抉择。
      小说中的“先生”是个复杂的人物,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因为过去的阴影而心存戒备,却在爱情和友情面前无法抉择,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唉。
      致郁的文笔,怅然若失的结尾,恰当的留白夏目漱石确确实实有其过人之处,不得不让我佩服,《心》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但我想应该不是最后一部。

      【贝芙莉·克莱瑞《亲爱的汉修先生》】
      本来上周就打算看这本从妹妹那里借过来的书了,但是碍于当时考试在即,便搁置了,终于月考一结束我便迅速拿起了这本书开始看。
      这本书曾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好吧,其实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世间有太多我们没有看过的书籍了,哪怕是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看完,只能尽可能多的去阅读。
      全书以书信的方式展开,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线索贯穿其中,从一开始对父母离婚的不理解,到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并且书中所提及的提高写作的方法确实不错,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听,多看,多观察,多想,多写。
      文章很有代入感,我也会随着鲍雷伊的心情变化而变化,有时也会被他孩童性子写下的东西逗笑。可以通过他的日记和书信窥见汉修先生是怎么样的,同时了解到他的日常,看他谈论自己的事情,谈论小狗“土匪”,谈论午餐被偷,谈论青少年作品集等等。
      我偶尔还会为文中的很多细节而感动,不善言辞的爸爸,心思细腻的妈妈。
      甚至于会为了一些优美的句子而让视线停留,“他真正爱的不是卡车。他爱的是坐在高高的驾驶座上操纵一台庞大的机器所带给他的掌控一切的感觉。他爱的是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地方的那种新鲜刺激的感觉。他喜欢看高山、沙漠的日出,结满橘子的果园,还喜欢闻新鲜牧草的气味。”
      其实他的父母是相爱的,然而相爱与合适是两码事情。
      就好像鲍雷伊喜欢“土匪”,但是却无法给“土匪”它想要的自由自在,于是鲍雷伊让“土匪”跟着父亲一样。

      【琳达.休.帕克《漫漫求水路》】
      不怕故事写得感人,就怕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
      水是生命之源,全书内容如其书名“漫漫求水路”,围绕着水展开。
      两个不同时代的孩子,怀着同样的信念——即便生活充满动荡不安甚至绝望,只要心怀坚定的希望,就必定会找到光明的未来。
      一个叫尼娅的11岁女孩,为了家人能喝上水,每天都不得不在家和池塘之间往返八个小时,徒步到遥远的池塘打水,每年都要这样走上长达七个月的时间。另一个叫萨尔瓦的11岁男孩,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枪声打破,被迫从战乱纷飞的家乡逃离,与亲人失散,成了一个“迷失的男孩”。十几年间,为了寻找一隅安身之地,萨尔瓦辗转逃亡在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的多个难民营,足迹几乎横跨非洲,后来遇到了好心收养他的美国养父母,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学习了很多知识,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他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全书有很多地方令我动容,最让我动容的一幕是结尾,萨尔瓦与妮娅相逢的那一刻。(虽然刚看开头的时候我便猜想过两人会见面,但是作者设计之巧妙还是让我再次感动)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经过了漫长的重重磨难的萨尔瓦,跨越种族仇恨、跨越国度区域,以宽广的胸怀、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过去别人帮助他,后来他帮助别人,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
      【莫泊桑《漂亮朋友》】
      这本书在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面很荣幸地拥有一个镜头,我按捺不住想要阅读的心于是就去找了这本书。
      我确信我没有看过这本书,它的书名于我而言是那样的陌生,但是它的作者却为我所熟悉,并且我很喜欢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要看讽刺,还得是莫泊桑!
      杜洛华这个角色并不讨喜,却是那个时候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缩影,为了活下去,为了赚大钱,他只能不择手段地往上爬,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以此使自己更上一层楼,从此飞黄腾达。
      其实并不仅仅是那时候的法国,哪怕是当今这个世道依旧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肮脏手段与不正当途径,也有人利用这些谋求他们的利益与需求。或者换而言之现实生活远比小说更加恶心。
      上流社会是虚伪狡猾的,但是若论起油水却是实打实的富有,而底层人民哪怕是脚踏实地依旧摆脱不了贫困。可悲可叹啊!另外真的特别推荐恋爱脑看看这本书,擦亮自己的眼睛,别被骗了,实在不行或许快要尝试用男人的心理去谈恋爱,理性优先。
      玛德莱娜(原弗雷吉埃的夫人,弗雷吉埃死后,她成了杜洛华的妻子,后与外交部部长拉罗什—马提厄私通,事发后被杜洛华抛弃),德·玛海勒夫人(玛德莱娜的朋友),华尔特夫人,苏珊娜(华尔特的小女儿),都很可怜,被杜洛华玩弄于股掌之间,被哄骗甚至于每个人都天真地以为他爱她一人,却不知他还有许多情妇,或许知道,但选择性失明。
      再次回看“漂亮朋友”这个名字,更觉讽刺,又好像这个说是不以貌取人,容貌决定不了什么的世界实际上——仍然是一个以貌取人,靠颜值吃饭的社会。他是被迫卷入这世俗之中的,也是因此日渐沦陷的。正应了那句贪得无厌,人一旦有了钱与权就将迷失自我。
      “给人以强人的印象并不难,关键的关键,就是别露怯,让人当场看破你无知。要施展手段,避开难题,绕过障碍,借助字典把别人难倒。要知道,人还不是都那么愚蠢,都那么无知嘛。”讽刺吗?其实挺讽刺的,呵呵。
      “生活是一道山坡。望着山顶往上爬时,觉得欢欣鼓舞,但是一到达山顶,就猛然望见了下坡和尽头——死亡。往上爬速度缓慢,下坡却快得很。在您这年龄,人总是欢欢喜喜,满怀希望,尽管永远也得不到所希望的东西。可是到了我这年纪,再也没有什么可期待的......唯有死亡了。”这句话真的好悲观啊,但是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这又是现实,不过还是不应该过度关注死亡,而是应当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有意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