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易鸣向大家道个歉。我写的时候没想到他会引起这么多读者的反感,想解释一下这么写的原因:
1、动机方面:易鸣作为护卫,职责是保障主子的绝对安全,小卫几次做出冲动之举(主要宫门口情绪失控推人+掀车帘),被他判定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可疑之人,因此稍有风吹草动他就高度戒备,这样比较符合一个警惕护卫的行事逻辑。
有评论说易鸣不懂待客之道,没教养没礼貌等等,但大家不能忽略一点:小卫这个客人是否遵守做客之道了呢?如果小卫只是安分地与小祝聊聊天,易鸣是不会莫名其妙地把他撂倒的。
2、视角方面:小卫对小祝格外关注,从上帝视角来看没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俩未来是一对儿,也知道小卫只是一时激动按了下小祝的肩,不可能伤害他;但易鸣的视角是局限的,他只能看到一个武力值很高的危险分子对自己主子起了觊觎之心。
倘若易鸣对小卫的接近不闻不问,那就等同于放纵动机不明的外人靠近主子,那他作为护卫就是失职的。至少在两人表现出两情相悦的迹象前,他肯定要以保护小祝的安全和名声为先。
3、性格方面:易鸣的确有很大的性格缺点,我给他的设定就是责任感泛滥的死心眼侍卫,他很莽,坚信公子心肠太软会被拐上歧途,所以自作主张地针对小卫。
很多评论提到易鸣没有自知之明、插手主子的事、对功臣之子毫无敬畏心等等,大家说得都没错,他确实是这样的人。
易鸣的性格与温家家风有关,温家没有森严的封建等级观,他的成长环境是很自由的,小祝身边的人其实都没有特别清晰的主仆界限,更明显的是德音——她的身份严格来说只是温家收养的小丫鬟,但小祝从不把她当做能呼来喝去的婢女,他们的相处模式更像兄妹。
易鸣不会对小卫卑躬屈膝,因为他接受的教育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前文写到过小祝的祖父温仲樵,年轻时公然和官差叫板,出狱后一生不曾入仕;易鸣的脾气和温仲樵是一脉相承的)在易鸣眼中,仆从并不低人一等,将门之后也并不高人一等。小卫做出了冒犯举动,那就和地痞流氓是同等的罪过,不能因为身份高就当没看见。
我也明白,把主角身边的侍从设定为磕糖工具人+助攻,阅读体验会更好,但这样的配角难免会丧失个性。本文偏群像,即便是易鸣这个配角也会有自己的成长线,他和小卫嘴上吵个不停,到了生死关头却是真兄弟。“少年义气同肝胆”是本文的主旨,现在故事才刚开始,他们都才十五六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闯祸年纪,从鲁莽到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补充:有人提到“撂倒”这个动作像带有侮辱性的霸凌,我专门查了点资料,霸凌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表现为持续性的脏话辱骂、肉/体虐待、嘲讽讥笑、精神打压。易鸣和小卫的关系还上升不到这个程度,小卫也并非任人欺负的弱者,他的武力值吊打易鸣,该还的都会还回来的。
当然,众口难调,读者有讨厌某个角色的权利,我尊重大家看文时的不同喜好。实在接受不了易鸣就跳过他的戏份吧,他俩最大的一次冲突,也就在这一章了,后面易鸣的态度会改变很多。
非常抱歉给部分读者带来了不好的阅读体验,还是感谢你们坚持看到了这里。
———
[注]韘(shè),这东西算是扳指的雏形,戴着防止放箭时弓弦擦伤手指。后来韘慢慢演变成了韘形佩,逐渐丧失了射箭勾弦的功能。本文中玉韘的设定我就按照最早的那种具有实用性的样式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