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东海 ...

  •   夜色已深,天气微凉。

      天界并无四季之分,这寒冷的来源,也并不是它本身。

      每到夜间,与其仅仅相隔一箭之地的鬼界就会打开城门,迎接已逝之人入界。极为浓重的鬼气大量涌出,阴冷无比,也间接影响了天界。

      盛初推开房门时,晚风迎面而来,须臾间大风就将她拥了满怀。她稍微用力,将门关上锁好,弯腰提起放在门前阶边的灯笼,信步前行。

      烛焰被风吹得左右摇摆,光亮微弱,勉强能够照亮脚下的路。

      盛初借这微光,头一次没有按照走路时目视前方的规矩,抬起头来,认真打量这座偌大的宫室。

      宋韵喜欢清净,她的住所也修建得雅致朴素。无论是与其他门主共商公务之地,还是她自身的生活起居之地,都没有多余的装饰,一如她本人。

      盛初环视四周,忽然觉得,这座院子的装潢有些眼熟,也有些亲切,很像原主记忆里萧娘子宅邸的风格。

      她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白日里分外热闹,人来人往的栖梧宫,一到夜间,也变得寂静一片。

      议事厅、待客厅都熄了灯,留下几名值夜弟子在附近巡逻。

      遥遥望去,只余掌门住处和弟子居的其中一间房依然灯火通明。

      也就是说,程愿还未睡下。

      她一向习惯早睡,今日倒是反常。

      盛初不禁好奇,有些想去问个究竟,但已经出了院子,不愿再折返,又不好深夜扰人,便作罢。

      走到栖梧宫门口,一左一右守卫在门边的两名弟子见了她,纷纷抱拳:“盛师妹。”

      盛初颔首示意。

      她走出宫门,心底暗想,做掌门的弟子当真有许多特殊之处。譬如她在学宫时,和几乎所有的弟子都能打成一片,但现在,他们见了她毕恭毕敬,她甚至要受他们的礼。

      她曾经对此感到很不自在,也很想恢复到从前的状态,便私下问双成其中原委,后者听罢耸肩道:“接连数年无一人能拜入掌门门下,如今她破天荒地主动收了你,还是关门弟子,自然引人热议。”

      双成见盛初半信半疑,还补充道:“历来能做掌门弟子的人都绝非俗类,你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必定拥有非凡的才能。他们心里佩服,行礼也不奇怪。”

      盛初这才相信。

      原因无他,本来她也不信,只是双成极少摆出一本正经的态度,又向来厌恶宋韵,她说的这番话定然不会有假。

      只是,除去穿书以外,她暂时还没有发现自己非凡的一面。

      另外的两个弟子,程愿和沈玄征,又是因为什么而被宋韵收为弟子的呢?

      沈玄征这个人,盛初与之有过数面之缘。但她从未和他交流过,仅有的两次印象,一次是初到天界的梦里,一次是天鬼交战的夜空。

      原主内心,对他应该是喜欢的。

      盛初好奇,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大约他们会有见面的一日,宋韵说过,在不久之后。

      离开栖梧宫已有许久,她环视四周,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瀛洲山脚下的码头,不远处的海面上,蓬莱洲若隐若现。

      这个时辰双成应该睡下了,再去打搅也不好。盛初便挑了一只小船,慢条斯理地解船头的绑在木桩上的绳索。

      传闻,东海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之间相隔甚远,不是修为高超之人难以去到。

      若是平日,东海海上风浪颇大,但今夜安稳无比,偶有波澜亦无大碍。

      三座仙山是神话传说里才有的景象,宋韵的栖梧宫就在瀛洲,盛初也时常在那里的弟子居待着,蓬莱更不必说。只是方丈她还未去过,若能领会方丈风光,当真无憾。

      解开绳索,盛初费力地将小船推下水,小船浮在水面上,摇摇晃晃,但究竟没有翻倒。她把灯笼搁在船头,轻快地跃上船。

      远处的高山在夜色里格外朦胧,起起伏伏,连绵不绝。盛初视力所能及之处,都是连成一片的群山。

      按叶霜浅的话,夜里有风是鬼界动荡的标志。可现在这风停了,仅余几分微凉残存在空气中。

      海面水平如镜,波光粼粼,一眼望去漫无边际。

      仙山仙海,世间仙境大抵也不过如此。

      在凉爽舒适的深宵里,独自一人乘舟看山,盛初的心中忽然有一种宁静感。

      小舟慢悠悠地飘荡在水上,徐徐前行。

      熹微的晨光渐渐从天边漫溢开来,凌晨的东海仍然万籁俱寂,惟有风声入耳,与小舟抚过水面的泠泠声相伴。

      快天亮了。

      盛初的船若是驶到对岸,就会去到瀛洲。

      她托腮坐在船篷里,等待小舟靠岸。

      清冽的剑意如甘泉般沁人心脾,灵气纯澈,自岸边传来。似有仙人在此,也似山上雪、云间月。

      船慢慢停下,感受到船底触到了坚硬的礁石,盛初掀开船篷上悬挂的帘子,矮身下船。

      在她下船时,有一人伸出手,像是要扶住她。

      黑衣束袖,因为戴了护腕,只能看到那人的手背。纤瘦修长的手骨节分明,一手作势扶她,一手握剑,显然是剑道中人。

      盛初低头看路,内心暗自疑惑此人是谁,怎会在岸边,又怎会扶她。但不知怎的,她突然生出一种别样的情绪,竟欣然搭了那人的手臂,另一手提裙摆,下了船。

      踏上岸边的土地,她才真正看清来人。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盛初在梦中曾经见过的人,那个记得她从前喜欢听雨的翩翩公子,颔首抱拳,称一声公主殿下、道一句别来无恙的少年,就是眼前的模样。

      那一瞬间如同远别重逢,又如初次相见。时空交叠,连她亦有些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盛初微怔,迟疑片刻后,唤出了那个从未被她当面叫出过的称呼:

      “是沈师兄么?幸会。”

      少年的神情在见到盛初的霎那间变得凝重,想开口却又忍住了。他眸中似有千山万水,透过这眼神,似乎可以看到无尽的世间忧伤,和浓重的思念。

      面如冠玉,朗目疏眉,与他相比,仿佛天地间万物都失了颜色,连矗立在他身后的起伏的群山和碧波荡漾的绿水,都似乎被夺去了原有的光辉,成为画卷中用作衬托的背景。

      方才如雪如月的清透剑意,必定来自于他。

      沈玄征颔首,终是开口道:“是我。盛师妹,幸会。”

      他目光温和,神情安静,像是怕惊扰了天上人似的,笑意浅浅却难掩,轻声道:

      “我本欲今日回宗门拜见掌门,途径东海,恰逢小鬼作祟,顺便斩杀。不曾想师妹乘船游览海上,偶然相见于日升之时。别来无恙。”

      盛初莞尔:“劳师兄牵挂,一切安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