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0、CXXX 镜片课题 ...

  •   △

      事实上对于杨蔓萌而言,表露出痛苦还是极少数的情况。

      而且客观上她的工作也不允许她停下——超感计划技术部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项目。

      虽然杨蔓萌的保密级别很高,但她的工作内容属于是专精的类型,理论上来讲并没有权限去了解项目整体的内容。但是这个项目不一样,这是她第一次作为正式的技术专家参与研究性课题,其目的就是制造一套基于隐形镜片液晶成像的四维视觉OCR芯片。

      目前在役的超感芯片已经能够实现对四维图像的光学处理,以增强超感侦察员的视野清晰度和对比度。然而要利用超感视觉来对四维图像进行OCR,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即使能够通过超感芯片把视网膜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所形成的“图像”也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

      换言之,超感侦察员之所以可以理解超感视觉图像,是由于儿童时期超感侦察员高可塑性的大脑对于极端畸形的超感视觉信号进行了学习,而这种学习也对侦察员视皮层的神经连接方式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而计算机神经网络的学习目前还不能实现这个过程,这也是超感视觉无法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难点。

      而好消息是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高,现在的神经网络可能可以实现上述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了。因此也就诞生了这个项目:利用超感芯片将超感视觉电信号转化为“伪图像”,而后利用“伪图像”训练AI模型进行OCR识别。这项技术将被搭载在超感侦察员定制隐形眼镜中,简称“超感OCR镜片”。

      显而易见,这些“伪图像”在作为训练集输入之前,首先要先生成。而生成这一步需要耗费很多超感侦察员的工时,这对于绝大多数项目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毕竟超感侦察员的工时比空间站还贵——当然这是指空间站实验室运行常态化之后的价格。

      不过对于超感计划而言,也不是每个超感侦察员的工时都很紧俏,比如现在不能飞的人,她们的工时就相对富余。

      于是杨蔓萌和那位张桑桑前辈,就被安排成为这个“超感OCR镜片”课题组成员了。

      当然,张桑桑前辈是课题组负责人,而杨蔓萌只是普通研究员。

      △

      在一年前,颜夏清大概最希望住在他家的这个小孩儿能好好找个班儿上。而现在杨蔓萌还真的进入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模式,每周周一到周五按照正点开车上下班,在军医大学待够了八小时之后才回家。

      至于她到底是去干什么了,颜夏清问她也不说。偶然一次机会他跟大哥提起这事儿,大哥竟然也让他别管。

      确实,只要她是去做正经工作,没有违法乱纪,那具体是什么工作内容都无所谓的。杨蔓萌也是个成年人了,得给孩子留点儿私人空间。

      至于杨蔓萌,她倒是对上班作息很适应。从生物学的角度,这种规律的生活确实比之前倒着时差出任务舒服多了。

      而且她在课题组里也主要是跟张桑桑一起负责训练模型的工作。而张桑桑前辈虽然是个工作狂,但为人还是很善良体贴的,知道杨蔓萌这样的年轻人坐不住,于是把重复性的“伪图像”生成工作都安排给自己完成了。

      而且客观上生成工作由张桑桑来做也是最好的,因为导出“伪图像”的信息,最佳的方式就是用一根物理连接视网膜中央凹超感芯片的光纤。这样的“外设”对于在役超感侦察员来说当然是不可能安装的,杨蔓萌眼睛里也没有这玩意儿。但是张桑桑因为在二十年前就罹患“视觉切换障碍”,已经确定不可能再飞了,所以在转技术岗之后就在自己眼睛里装了根光纤,方便进行超感芯片研究。

      杨蔓萌负责对于生成的“伪图像”进行确认和标记检查。这道工序也是很耗劳动力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生成“伪图像”时记录了错误的时间点,或者导出的“伪图像”偶然出现上下左右颠倒的情况——这在视觉处理中时有发生。

      平心而论,这项工作非常折磨。

      有生理学常识的人知道,视网膜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是非常粗糙的,很多细节都是靠视皮层进行处理和完善,才能形成人类最终“看”到的画面。也就是说,人类看东西,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大脑。

      而杨蔓萌的工作,就是用直接看视网膜所“看”到的超感视觉图像,再判断这个图像是否与标记吻合,其要命程度可想而知。

      好在对于每一张用于生成四维“伪图像”的三维图像,在生成阶段都会连续记录十次视网膜信号,再把这十次信号进行叠加生成最终的“伪图像”。这也算是一个降噪过程了,因此杨蔓萌勉强还能看出来点儿东西。

      △

      第一批作为训练集的“伪图像”有一万张,每张约4MB。这对于“超感OCR镜片”课题组所租赁的超算算力来说,属实是九牛一毛。然而对于张桑桑和杨蔓萌而言,生成和检查一万张“伪图像”,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了。

      每天上班,张桑桑往她没有显示屏——或者说显示屏在200米之外——的工位上一坐,就是一个工作日的看看看。而杨蔓萌坐在她对面——是有显示屏的——也就跟着进行一个工作日的标标标。

      就这样准备预实验训练集的工作,俩人就干了一个半月。

      终于整理好了之后,张桑桑把训练集上传到模型里,监测了半个小时确认运转正常,而后对工位对面的杨蔓萌说:“蔓萌,今天出门吃点儿好的。你这段儿忙得都瘦了吧。”

      真不容易,她年后才因为测试超感侦察员课程累瘦了,在剧组里干了俩月刚补回来,这下儿在“超感OCR镜片”课题组又累回去了。

      不过杨蔓萌的精神状态是不错的,这对付机器的工作至少不烦人,不用见识人类智力的参差。因此她还打趣道:“我瘦没瘦,张老师怎么看见的?”

      张桑桑是个乐天派,自己就挺喜欢用视力问题开玩笑,此时只是顺着她说:“你从进校门的时候我就看见了,这个特征长宽比例是比以前高了点儿。”

      “真能有这么精确?”杨蔓萌吐槽了一句,而后切到浏览器搜索琰东美食视频,“我看看能吃点儿什么……”

      琰东可以吃的东西很多,但是能跟张桑桑前辈一起去吃的还是得仔细挑挑。要知道她在日常生活中可相当于是视障人士,所以最常见的合餐制饭店就肯定不行,就算杨蔓萌不介意在吃之前先给对面夹好所有菜,张桑桑也不能接受她以前辈的身份等着别人伺候。因此这个餐厅必须得是分餐的,食物还不能太复杂,否则要是剥个小龙虾都得费半天劲,那这饭不吃也罢。

      但是琹国人的习惯就是合餐,大多数饭店也是合餐制的。分餐餐厅要么是西餐之类,对于盲人来说不方便,要么则是快餐——那杨蔓萌还不如不带人家去吃,在医大点个外卖算了。

      杨蔓萌看了一圈儿,还是问张桑桑自己想吃什么。

      而张桑桑思考了一会儿,倒是给出了一个意外的答案:“我想去吃点儿垃圾食品,就是那些汉堡炸串儿、羊杂火烧之类的。”

      她这个“垃圾食品”的定义还挺宽泛,不像是传统意义上被轻视的舶来快餐,倒是像那些街边小吃的品类。

      张桑桑接着就解释道:“嗐,都是我家那位管得太严了,平时不让吃小摊儿,而我这个情况又不能自己出门……”

      她说得还怪可怜,让杨蔓萌不由得有些愤慨。那个叫宋杭的也太事儿了,仗着张桑桑前辈自己看不见周围的东西,就把衣食住行全都决定了,让她连点儿选择权都没有。

      “那我带您去小吃街吧。”杨蔓萌答应道,“虽然卫生和营养都确实不太高,但偶尔吃一次也没事儿。”

      “好啊,就等你这句了。”张桑桑十分高兴,她这个年纪还是一副年轻人的心态,大概跟家里的小娇夫脱不开关系,“等等我给阿杭发个消息,这就算是报备了。”

      她之所以要在办公室发消息,还是因为只有在办公室的工位上,才能一边用鼠标键盘一边能看得到200米之外的显示屏。而离了这套专用设备之后,张桑桑就只能靠手机的朗读软件来分辨屏幕上的文字了。

      “哎呀,张老师跟我出门还要报备嘛?”杨蔓萌带点儿调侃意味地说,“咱可是上班天天见,怎么这还不能得到‘免检资格’啊。”

      “阿杭是什么性格,你又不是没见过。”张桑桑叹了口气。

      宋杭是每天上午把张桑桑送到办公室,等她在工位上坐下、喝了他泡的茶,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晚上还没到下班时间就来了,先检查一圈儿张桑桑没有磕着碰着,才忙不迭挽着她离开,像是生怕“超感OCR镜片”课题组的人把他老婆抢走了。

      不过张桑桑本人还是很宠他的。在课题组里偶尔提起来,还说宋杭以前在她手下学习的时候能力并不低,只是心思不在活儿上——这倒是事实,感觉那小子进入超感计划就是为了钓老师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0章 CXXX 镜片课题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