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乌托邦 ...

  •   以逼迫维持的世界在时间流逝下终归尘土,而依附人性建立的世界则愈发繁荣。

      要如何将真相彻底掩埋?答案或许不是将其彻底封存禁止所有人查询,而是放出一大堆看似相关的资讯,而这一大堆讯息中真假参半难以辨别,即使并非谣言也绝不完整。如此一来,真相便如同一滴血水融入汪洋大海,彻底的消失无影无踪。

      所以口号便于传xi播nao,而读书就是为了不断了解简洁表象下的复杂性,从而减少理解的偏差。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寻求找到合理的解释。喜欢理论性的和抽象的事物,热衷于思考而非社交活动。安静、内向、灵活、适应力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超凡的集中精力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疑,有时会有点挑剔,喜欢分析。

      乌托邦的核心思想
      人人过着平等公正的生活,井井有序,但毫无目的,人人都是同样的身份,无贵贱之分

      具体就是美德与快乐,而概述则是思想上必要的恶。社会的骨干不是哲学家,而是锯木匠和集邮爱好者。
      “细节成就美德和幸福,而概况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必需的,但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就是进步”,不用考虑生育率,不用在意男女性别比,更不提及婚姻。在伟大的波卡诺夫斯基流程处理后,这个社会总会有源源不断的稳定劳动力涌入,他们安分乖巧,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这样看似绝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下,用真理和科学铸成了人类的极恶,人性的道德,真知,正义,自由早已沦为名为科学的牺牲品。

      生命具有了可复制性,于社会集体的稳定而言是一大进步和推手,于个体而言却是斧钺。如果生命是从僵死的科技中孕育出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生命和死物有区别?

      借用书中的词“吊诡”来形容…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致说了,人之所以为称之为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作为特殊群体而存在,正是在于其差异性。同一种群,个体与个体之间却又能千差万别。可是想象一下,当这个因着差异性而存在的物种,被冠以“标准化”的形容,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突然想说,管理国家甚至地球就像下一盘棋,各个布局营谋对于整个大局以及事态的发展都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被教化到何种程度,我们被允许占用多大的公共资源,甚至我们活着消耗的任何食物和能源,其实都被计划和设定,任何超出计划和设定又被预测和化解为正常,进入某种按部就班或者常规有序,每个人按照一种被人设计的程序看似主动实则被动地往下行进,我们都是一个被设计规划的产品。

      当卵子的分裂数目成为科学人员的比赛一种成绩,当好胜心替代了对生命的敬畏,任何一种所谓的进步,都是人类外灾难的迈进,

      还没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了身份和命运。对自己未来丧失了自主选择这其实也算变相剥夺我们作为公民的自主权利吧
      如果没有差异化,量产人类,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一模一样的自己,我是你,你也是我,这还算人类吗?这种的乌托邦就是至高者的权利游戏。人类相当于棋盘中棋子,而他们就是下棋的棋手。

      这就是这本书教会我们的意义。至高的科学终究只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就会导致可怕的强权,强者支配弱者,所以决不能让科学凌驾于正常的人类伦理之上,真正稳定且文明的社会,应该是弱者也有生存的空间,那才是我们该追求的理想社会。

      “而这就是快乐和美德的秘密——热爱你必须去做的事情。培育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热爱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使命。”
      热爱的背后是奴役,劳作至死而不自知。要警惕,热爱是真正的爱好还是被制造的需求。
      主任本身也在热爱他所做的,也在为这个畸形的社会添砖加瓦,他是社会的一部分,他创造一部分,他也同样被奴役着。

      人为地对基因进行设计,使人在难过的时候还可以和快乐联系在一起。
      我们在他们正立的时候减缓循环,这样他们就会陷入半饥饿状态,在他们倒立的时候加倍替代血液的流动。他们就会将倒立与快乐联系在一起。
      给尚未出生的人进行条件反射训练,让他们把倒立和快乐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就像是巴甫洛夫给狗做实验,让它们把食物和红灯的讯号联系在一起。
      一生下来就是某个领域的“天才”,因为你简直就像为“它”而生!现在这样说是夸奖,而书中的做法却只能说是“操作流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