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 21 章 ...

  •   陈氏气呼呼的回了家,刚回来喝了口水的沈烈身后跟着媳妇徐若娘凑了上来。

      “娘,这是咋的了?出去前不好好的,这会怎么气成这样啊?”

      陈氏气的说不出话,沈锦慢条斯理的把自己了解到的都告诉了哥嫂,两口子面面相觑。

      “还有大姑娘主动说跟大哥相亲?这是疯了?没有媒妁没有父母在场,她这是不想要自己的名声了?”

      沈烈眼睛瞪得溜圆,一脸不可置信。

      “八成是哪个村里的姑娘被人搞了破鞋,没人要了,听说大哥带个孩子没媳妇,就打算来碰运气讹人的。”徐若娘想了想,补充了一句。

      她们兴水县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只是是婚后才发现那姑娘已经不是完璧。但那时新婚夜都过了,男方说破大天也没用,反而被扣了一个吃干抹净就想不认账的黑锅。女方娘家在男方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最后不仅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媳妇,还被迫给了女方家五两银子做“名誉补偿”。

      然后将近九个月后,那女的生了个儿子,说是早产。

      陈氏听了脸色越发黑,阴沉沉的不知想了什么,慢慢沉下气去。

      现在最要紧的是小儿子入学和大儿子相亲。出了这么一茬,除非陈氏能在最短时间里给沈恪找一个比那姑娘还要好的媳妇把事情盖过去,否则任谁想起今天,以后都会有事没事窥视小两口,甚至暗中挑拨两口子感情。造不造孽不说,只为了茶余饭后添个笑料,也会有很多人愿意添砖加瓦的。

      毕竟,只要比自家日子过得好,谁还没个红眼的?这些“大户人家”的八卦,才是老百姓最爱看的。

      至于事后沈家会不会把怨气发泄到这些人身上,“法不责众”嘛,一个秀才,又没权势,有什么好怕的。他们只是说了实话,只是说的人多了些,你们往心里去那是你们小心眼,跟他们可没啥关系。

      人性本恶,不外如是。

      莫名的,陈氏再一次想起在绣坊看到的那个姑娘来。

      陈氏素来是想到就要做的,直接扯着沈烈交代了事情,让他出门去找他认识的狐朋狗友去打听。

      是不是大闺女陈氏反正不在意,家里人也只图人好就行。反正又不是惦记人家有夫之妇,男未娶女未嫁,一个休弃带孩子,一个没娃死男人的,谁也别嫌弃谁。

      而且看那姑娘,经历了这么多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把自己养的好好的,首先心性就没问题,至少应该不是那种会被人言牵着鼻子走的。回头再打听一下姑娘性子品性和父母,只要家里能立得起来,姑娘品性也足以当得起长嫂如母,这姑娘,她亲自去找刘家说亲去!

      绝对给刘家把颜面做足了!

      打听消息比找人容易,沈烈中午吃完饭抹了嘴就跑出去,不到三个时辰便回来,还顺手给家里女眷小孩们都买了甜嘴的点心。

      每个村里都有那么几个游手好闲但消息绝对灵通的,更何况打听的还是刘家那个早就被村里光棍们惦记许久的二姑娘,简直一打听一个准。

      陈氏听了儿子打探来的消息,心里对刘桃儿就有了几分喜欢和怜悯。又得知刘桃儿丈夫去世后是娘家哥哥们出面去把妹妹带了回来,就知道刘家男人们至少是团结的。

      女人都是跟男人走,加上刘桃儿吃穿虽是用的家里,每月也会往家里交上一笔钱,隔三差五也会给侄子侄女们买零嘴,是个懂得人性和交往的姑娘,心里就越发的满意。

      “那,那姑娘家怎么想?有打算给姑娘再找不?”

      沈烈大口大口喝光了妻子端来的温白开,袖子一抹嘴巴,点点头:“是听说要找,但据说目前去说媒的刘家都不满意,不是家里穷就是本人有毛病,还没答应谁。”

      “那就好那就好……”陈氏松了口气的拍拍胸口,好不容易找到个合心意的儿媳妇,要是被别人订走了,想找下一个可不容易。

      沈烈一时间表情怪怪的,提醒娘亲道:“娘,你先别高兴的太早了。”

      “咋?”

      沈烈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你晌午那会不是跟个姑娘起了矛盾?那姑娘说是来跟我大哥相亲的?”

      “对啊。”

      “是不是长得挺瘦,面皮看着挺白,吊梢眼,薄唇,看着二十来岁,个头比我姐还矮半头?”

      陈氏愣了一下:“你咋知道?你看到了?”

      沈烈抹了一把脸:“啥我看到了啊,我兄弟给我打听的,说是刘家至今未嫁的姑娘除了寡居在家的大房二姑娘,也就是你看好的那姑娘,二房还有一个,叫刘杏儿,家里给相了两年都没答应嫁出去,不是嫌人穷就是嫌人丑,至今在家做老姑娘。

      还听说,今天上午的闹剧刘家那个村里有人看到了,回去就当闲话说了出去,刘家二房的那个媳妇觉得丢了脸面,先是跟嚼舌根的婆子吵了一架,回去后又把那姑娘给打了一顿,现在刘家还吵吵的鸡犬不宁呢。”

      “啥?!”

      陈氏惊讶的差点蹦起来。她看好的大儿媳,居然跟那个混不吝的女人是堂姐妹?

      陈氏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脑仁都疼,嗡嗡的,叫人难受的想吐。

      “哎哟……我的儿啊,怎么婚事这么坎坷啊。先是遇到李氏那个搅家精,又有个嫌贫爱富的混不吝要占便宜,好不容易找个合适的吧,家里还不清净,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陈氏拿着帕子抹泪,哭的泪花止不住的往下流,只觉得自己长子命是真的苦。

      可不管陈氏怎么哭嚎,人家是堂姐妹,堂妹因为自己犯蠢,毁了名声,刘家就算不把这账记在沈家头上,也不可能再把二姑娘嫁过来了,不然传出去怎么说?

      姐妹俩争男人?刘家下一辈儿的姑娘还嫁不嫁了!

      所以,就算为了人家姑娘名声着想,陈氏也只得打消了找媒婆去刘家说媒的事情,继续相看其他人家的姑娘。

      沈家族群在清水镇周边几个村子里都有分布,在本地算是个大姓。沈青的亲爹娘则是住在距离镇上十好几里的碗窑村。村子里沈氏一族的不算多,也有个七八户,少说男丁二三十口子人。

      碗窑村以前是烧瓷器的,一整个村都是一商户的佃户,瓷窑也是商户的。前朝末期因为贪官横行,商户被贪墨了家产,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村民也跑的跑逃的逃,死的更是一大片,到新朝建立才渐渐恢复生机,但是这瓷窑是彻底没人管了。

      吃饭的手艺没了,全村几十户人只能靠种地为生。姓沈的还算可以,靠着镇上有个秀才做靠山,衙门小吏轻易不敢招惹,尤其是沈源的嫡亲兄弟,除了已经死了的,硕果仅存的沈青亲爹,也就是沈源的弟弟沈析一家,如今靠着靠山和善于经营,也是坐拥二十几亩田地的村里富户了。

      不过沈析家人口不少,儿子三个孙子五个,要养这么一大家子吃穿嚼用,尤其还想学二哥也供应孙子读书,这么些个地就完全不够使了。

      沈析家这还算好的,就算有靠山,沈源也只是个年过七十的秀才,没有太多的来钱路,性子又刚硬,不可能允许族人仗着自己名头为非作歹,能得钱的路子就更少。

      有过得好的自然就有过得不好的,可这年头,新帝登基也没几年,眼瞅着又要面临国本之争,指不定会不会火烧到临廊郡,会不会连累到下面的村镇?

      万一又要招兵役,自家多一个儿子没准就多一分留住香火的可能。

      这都是临近京城的老百姓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这时候,哪怕就算家里有个前头生的看不顺眼的,男人们也不会允许媳妇随便把人签了活契,就是怕自家最后一抹香火都保不住。

      谁让这年头,下人不算人口算资源,没有土地没有独立户籍,甚至连姓氏都不配有,顶多签了活契的不能随意发卖打杀。若是和主家有亲戚关系的,也不过是多看顾两分。

      真要是近亲或是有其他活路的,谁会抛下脸面给人低声下气当下人啊。都当了下人了,还想保留亲戚的颜面,想屁吃呢?人家又不是做慈善的。

      人找不到,陈氏只能掏了银子让儿子去人口市场去挑。古代时候各地都有可能天灾人祸。尤其是新旧朝代更迭时期,人口价贱,一个长得好的伶俐些的男孩也就五两,女孩三两,到灾祸年间可能就几袋粮食就能换走。

      而出手却能十几倍几十倍的赚回来,可谓是暴利。

      当然,那种动辄几十里上百两的“上等货”肯定不会出现在这么个“穷乡僻壤”,都是直接运到江南或是京城那些富裕的大城市,卖给有特殊癖好和要求的达官贵族或是烟花柳巷的。能当做下人买卖的大多是用一两袋粮食换来的,没啥出头的手艺和特长,长得也平凡甚至可能丑陋,有的年纪还大,这样的往往只需要几两银子就能买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