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两个小萝卜头,一个努力想交代清楚自家姐姐的任务,又不想丢了自家面子;一个想深入了解对方家属性格脾性,乐的装疯卖傻,拉着新见面的小伙伴满院子晃,带着人读书写字。在大人眼里那是两个孩子一见如故,对这门亲事也多了几分看好,直到徐掌柜要回去了,两小只都还依依不舍。

      徐立诚:男方家小孩不聪明,但受宠,姐只要好好笼络就能过得不错,是个好姻缘。

      沈锦:这小孩有意思,逗起来好玩,希望未来二嫂也是个好性儿的,家里再遭不起如李氏那样的搅家精了。

      怀着各异的心思,两个小伙伴依依不舍的互相送别。

      沈家这边一别两宽,长辈们已经各有默契,就等着迎新媳妇进门,李家那边却是一团糟。

      李氏在沈家原本也不是不干活,只是少,毕竟住在镇上,除了一片小菜地和几只鸡需要照顾,其余就是洒扫做饭给男人孩子缝补衣服,买菜啥的有婆婆去做,吃水后院有水井,李氏一天有大半时间都是闲着的。

      而被休回娘家的李氏就没有那么好福气了。李家人多,光是李氏她娘老张氏就生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如今都嫁了不在家住,几个儿子也陆陆续续娶上了媳妇,李氏闺中时和姐姐们合住的房间现在早就被四哥一家住了。

      虽然李家这几年为了娶媳妇方便住开也起了几间房,但当初并没有想过会有外嫁女被休回来的时候,根本没给女儿们再建房间。李氏回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将就着把柴房收拾出来半间,里面放上一张木板床,一床铺盖,这就算给李氏安了个家。

      至于说把李氏赶出去到村尾破茅屋住,且不说李氏是休回来不是丧夫寡妇,村里要脸不可能允许李氏多占一块宅基地,就说李家自己也丢不起这个脸。所以就算媳妇们不乐意家里要多分一口入吃饭,也还是把李氏暂时安置在家。

      沈家对自家人大方,吃穿用度在镇上普通人家里也是数得着的。当初为了给大儿子娶亲,房中被褥都是做的新的,被面是纯棉布的,软和还保暖。哪像现在,床是拿不知道哪里找来的破木板和木条随便钉一钉就行的,被褥只有一床,还是不知用了多久的陈棉被,里面的棉花都结成板块了,根本不保暖。

      年味还没散呢,天还是比较冷的,李氏每天都能从睡梦中冻醒,天天冷的瑟瑟发抖。

      这也就算了,李家地不算多但人口多,吃的也不怎么样。

      北方冬天冷,只要附近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到处是冻土,为了有个好收成往往还没翻过正月就已经开始翻地,之后还得隔几天翻一次,冻死地里的害虫,直到种下庄稼为止,算是农忙。

      李家伙食粗陋,早上一顿稀糊糊加掺了玉米面的饼子,中午男人一人三个拳头大的窝头和一个煮熟的土豆,女人一人一个窝头和土豆,小孩就只有土豆没有窝头,晚上为了省点粮食,往往只喝一顿稀饭,加点咸菜果腹,农闲时晚饭这一顿是要省掉的。

      李氏在家里没有地,却还要跟着下地干活,回来后嫂子们还会把大半家务都丢给她做,吃的却根本不能饱腹。正月还剩个尾巴呢,李氏就受不住了,天天嚎着要回沈家去。

      可惜,已经在镇上丢了面子的李家人最近赶集都不去清水镇了,宁愿多跑点路去隔壁兴水县,也怕沈家人再看到他们想起要回当年娶李氏的聘礼。自然更不会多理会李氏的嚎哭,只等着闲下来后赶紧找个没媳妇的老光棍或是鳏夫,把李氏再嫁出去就是。

      别的不说,李氏这些年养的不错,皮肤白皙手指纤长,比农户家很多大姑娘看着都细嫩,就是不会生孩子。许多老鳏夫不在乎这个,他们自己有儿子,甚至可能还有儿媳妇帮着管家,只求有个女人暖被窝,体贴照顾他们,会不会生孩子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么一想,没准还能把李氏再要个一笔不错的聘礼钱呢!

      而跟李家同村,住的也不远的刘家,几个丫头兴致勃勃的扒着窗户,看李家门口的李氏一边抹泪后悔,一边寒冬腊月的找河水洗衣服,兴奋的待会吃饭好像都能多喝两碗。

      刘家跟李家构成差不多,刘老爷子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却架不住儿子们能耐,孙辈六个男孩五个女孩,四个儿媳里有三个又怀上了,算起来比李家还多点。

      两家都是本地人,刘家还有个大孙女婿是镇上的衙役,土地也多些,按理说日子比刘家好过。但李氏爱慕虚荣,一直得意当初沈家选择了她而不是刘家比她小一岁的大孙女,有事没事就拿着沈恪给钱买的首饰点心在刘家姐妹面前炫耀。直到大孙女嫁了衙役,新夫妇接待邻里时沈家才得知李氏所作所为,为此不知帮李氏擦了多少回屁股。

      如今可好,李氏被赶回了娘家休了,不能生和搅家精的名声传出去,且看她以后还能嫁个什么好人呢?

      至少,肯定不能和沈家郎君相提并论的。

      刘家也有寡居在家的姑娘,就是二姑娘,比李氏小三岁,今年刚二十。人模样长得倒是不差,人品也是有口皆碑,温温柔柔的性子,就是命不好,前一个嫁过去没一年,丈夫去服徭役死了,婆家不想养闲人,本打算以无所出之名休了人姑娘好拿回聘礼,架不住刘家团结,主动去给自家闺女出头,把人接回来养在家里好生安慰,为此不惜专门给二姑娘在后院二老住处隔壁起了个小屋,就怕孩子会被人指指点点,想着等人走出那段不幸后再谈及婚嫁。

      李家倒霉,刘家人高兴的不行,这些年李家靠着亲家名头,在村里没少捞好处,话里话外打压刘家,如今可算熬出头了。一高兴,刘家老爷子就让大儿媳妇叫回了家里在外干活的男人孩子们,包括儿媳孙女,去割了两块肉,一家人好好的吃了一顿。

      二姑娘刘桃儿也在爷奶关照下少有的出了房门,屋里安静了一瞬。

      刘家未嫁的姑娘不多,老三已经被邻村一家定下了,再有几天就成婚,老小身子骨弱,也还不到找亲事的年纪,唯一还没着落的是刘家老二的二女儿,也是刘家四闺女刘杏儿,如今也十七了。

      不过这闺女从来不急自己的婚事,反而自从上次发烧痊愈醒来后,就有事没事打听李家的事,尤其对嫁入沈家的李氏尤其关注。刘家闺女多,刘杏儿不是最好看的也不是最会来事的,反而性子有点阴沉不讨喜,在家里如今越发有点隐形人的味道,还不如寡居在家的刘桃儿受老爷子老太太喜爱,连她亲娘都不怎么待见这个女儿,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多加关注。

      反正刘家不家暴不打女儿,到了年纪找门亲事两床铺盖两件衣服当嫁妆送出门子就成了,别的再多也没有了。

      跟当年有着几两压箱底银子的大闺女二闺女待遇截然不同。

      刘杏儿早年还嫉妒过,如今却根本不在乎,一天到晚就盯着二姐的一举一动,生怕二姐出门走了前世的老路,当上贵太太,搅合了她好容易想出的出路。

      要知道,那可是她重生回来后,好不容易想到的,能打破前世悲惨命运的唯一路径啊!

      没错,刘杏儿是重生的。

      前世的刘杏儿性子也很泼辣,样样拔尖要强。和沈蓉的泼辣不一样,刘杏儿只顾着自己过得好,当初因为嫉妒大姐二姐嫁得好,没少惹事,还险些抢了三姐亲事成功,为此还挨了亲爹娘一顿毒打。

      二姐虽然半路丧夫,但架不住得了老太太老爷子的喜爱,后面还被送进沈家,接替了李氏做了后娘。等沈家幼子沈锦高中进士当了官,沈烈和沈恪合伙的药材田也早已有了起色,沈家一下子从差点住不开的二进小院扩充成了三进带花园的大院子,还在县里府城买了铺面出租,家里买了丫鬟伺候,刘桃儿成了有丫鬟伺候,穿金戴银的大少奶奶,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

      刘杏儿嫉妒啊,大房的两个姐姐嫁得好,带动的她自己的亲姐也找了临村一个挺富裕的小地主。轮到刘杏儿时,她长得不够出众,因为心气儿高看不上泥腿子,硬是拖到自己快二十了还没嫁出去,硬生生拖成了老姑娘。为了不连累刘家名声和小闺女小儿子的嫁娶,他爹很是强硬的给刘杏儿找了个几十里外的村里的小伙子嫁了。

      要说那家人其实也不错了,家里十五亩地,就兄弟俩加一对老父母。房子是新盖的土胚瓦房,为了成亲还专门重新粉刷过,家里老太太还养了十几只鸡和两头大肥猪。

      小哥俩都有手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闲时跟着村民去山上打猎或是下河捉鱼,都能给桌子上添个菜,还能靠着一把子力气去镇上或是码头做短工赚钱,加上地里的出息,日子怎么也不会难过。

      可差距太大啊,刘杏儿就觉得自己苦啊,日子苦的跟熬苦水儿似的。在她的认知里,三个姐姐都嫁了好人家,顿顿有鱼有肉还不用干活,身边有人伺候,男人嘘寒问暖,公婆重视小叔子和睦有出息,那才叫过日子。

      她呢?她是嫁长子,进门后就她一个媳妇,全家的活脱不开手的等着做,家里银钱出息甚至粮食却都在老太太那里掌管,她连做饭多舀了一勺米都会被指摘半天。出嫁才不到三年,刘杏儿就觉得自己皮肤糙了,身子瘦了,好不容易生了儿子,还是个没出息的,费心巴力养到十几岁,没想到却是个学好不行学坏一准的流氓头子,险些连媳妇都娶不上。

      等刘杏儿带着自己这一肚子委屈和苦水闭上眼再次醒来时,她又重回了十七岁的时候。

      原本这时候李氏还没有到被休的时候,真正被休,是在三年后。李氏进门六年还是只有一个女儿,陈氏没少指桑骂槐,李氏也能耐,觉得是丈夫天天不在家,一年有最少将近八个月不在家,没有男人,她一个人能怀得上?偏偏男人是长子,不可能随便放弃自己那么多工钱的差事靠爹娘弟弟养,李氏没辙,就天天跟婆婆对骂。

      刘杏儿那时候已经是老姑娘了,正被亲爹逼着骂着要嫁人,具体的事情知道的不多,只知道李氏要儿子不成,竟趁着沈恪外出时在外找了奸夫,打算怀上孩子充当沈家孙子养,稳固自己地位。被考上县学的小叔子发现后捅给了沈恪,李氏成了破鞋被休弃回家,没几天就被自己亲爹淹死在村后池塘里,装作意外死去,不够资格埋入祖坟,丢去了乱葬岗。

      而沈恪因为带着一个闺女,本人也是没有其两个弟弟清秀好看,长得体壮如牛,讲究点的黄花大闺女都不愿去当后娘。

      这时刘桃儿因为要去绣庄买绣线,跟陈氏碰了个面,被陈氏看上,就拎着儿子找机会和刘桃儿打了个照面,两人一见钟情,第二个月刘桃儿就嫁进了沈家。

      刘杏儿看重的就是沈家这条路,她打算提前出手,抢了二姐的机缘,嫁进沈家当少奶奶去。

      要说长相,刘桃儿人如其名,是那种偏圆的面相,皮肤白皙透着健康的粉色,看着就是个极健康的姑娘,身姿高挑,长得柳眉杏眼,看着就讨喜,是那种老一辈儿都喜欢的面相。而刘杏儿,虽不及姐姐,但原本也是清秀佳人一个,只是瘦,老二家媳妇女儿多,不如老大家的更看重闺女,除了长女老三,其余都养的面黄肌瘦,看着就没福气。

      刘杏儿毕竟多经历过一世,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跟村里那么些当婆婆的交往过,知道当婆婆的喜好什么样的媳妇,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这半年没少往那方向倒腾。

      效果倒是不错,皮肤养好了不少,就是一双随了生母的吊梢眼,里面掩不住的想过好日子的贪婪和幻想,看着自家姐妹都像是看敌人,自然越发显得刻薄。

      其实按照现在看来,大姐嫁的王家应该比沈家更好些。王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年纪轻轻就做了衙役,算上人脉,估计以后捕头的职位也得是他的。

      这年头小吏都是父传子的,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传家宝”。衙门有人,就算做生意心里也不慌。沈家只是有个秀才,还是黄土埋半脖子的七十多老人,就算沈锦聪明也还小,除非不得已,谁会想着把自家黄花大闺女嫁到这里来。

      像刘家,不也一样,只是嫁了个寡居在家,还有个无子名头的刘桃儿吗。

      但是刘杏儿不一样啊,她知道以后沈家日子有多好的。沈老爷子长寿,等沈锦中进士时还活着,百岁寿宴时还得了皇上亲赐的牌匾奖赏,陈氏也受封诰命,一步步成了整个临廊郡最尊贵的老太太。

      二姐刘桃儿进门儿就给沈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母凭子贵,靠着俩儿子在小叔叔那里的颜面,每年逢年过节总能收到京城送来的年礼。儿子也出息,有小叔叔的教导,最后也都考了进士,让刘桃儿成了尊贵的老夫人。

      沈烈一家虽然没有走官场,但人家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因为也是种地,没有被打成商户,后面有弟弟侄子撑腰,沈家药材远销全郡药材铺,银子赚的能把人活埋。

      而大姐呢?小吏之子是不能科举的,只能参加武举。但如今天下太平没有战事,王家没有靠山也没法给儿子找个好出路熬不出头,大姐一辈子只能在这小镇上过日子。

      这么好的出路,凭啥让二姐一个寡妇捡了便宜?她虽然没有二姐好看,但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以后沈家发家,谁不得夸她一句慧眼识珠?早早看中一个金龟婿?

      至于二姐,反正老爷子老太太那么疼她,总能找到更好的给她的。可是她不一样啊!她选择太少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 10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