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2、西京宫城 ...

  •   唐两京城坊考
      卷一
      西京
      宫城

      【西京】

      唐西京初曰京城,隋之新都也,开皇二年所筑。〈按周、汉皆都长安,而皆非隋、唐之都城。文王作丰,在今西安府鄂县。武王宅镐,在今咸阳县西南。汉都城在唐城西北十三里,自刘聪、刘晒、石勒、苻健、苻坚、姚苌所据皆汉城也。隋开皇二年始移于龙首原。〉
      唐天宝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次年曰上都。

      【宫城】

      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按“七十”。吕大临《长安图》作“四十”〉

      周十三里一百八十步,其崇三丈五尺。

      南印皇城,北抵苑,东为东宫,西为掖庭官。
      〈隋时规建,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次筑外郭城。故唐西京官城最在北,皇城在宫城南,外郭城又在皇城南也。〉

      宫城,亦曰西内,共正牙曰【太极殿】。〈唐龙朔后,天子常居大明宫。大明官在宫城东北,故谓大内为西内。景云元年,改曰太极宫。〉

      城之南面五门,〈《长安志》作“六门”,盖通东官门计之。〉

      正南【承天门】,〈隋开皇二年作,初名曰广阳门,仁寿元年改曰昭阳门。唐武德元年改曰顺天门,神龙元年改曰承天门。门外有朝堂,东有肺石,西有登闻鼓,其门上有楼。《旧书王琚传》:以铁骑至承天门时睿宗闻鼓操声,召郭元振升承天楼定量诏下关,琚等徒玄宗至楼上。《旧书》:高祖斩皇甫希仁行顺天门,即承天门也。《朝野佥载》:西京朝堂北头,随曰唐兴村,门前有大槐树,文皇帝移长安城,将作大匠高颎常坐此树下检校。后栽树行不正,欲去之,帝曰:“高颁坐此树下,不须杀之。”至先天一百三十年,其树尚在。承天门正当唐兴时门首。按唐兴村,隋曰杨兴村,唐时改之。〉若元正、冬至,陈乐设宴会,赦宥罪,除旧布新,当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政。〈《六典》:承天门,古之外朝。按《旧书李泌传》:代宗山陵灵驾发引,上号送于承天门。是奉送山陵亦御此门。〉

      承天门东【长乐门】,〈《旧书王志倍传》:开元十年,有京兆人权梁山伪称襄王男,自号光帝,与其党及左右屯营押官谋反。夜半时,拥左屯营兵百馀人,自景风、长乐等门斩关入宫城。盖由景风门入皇城,西行折而北,由长乐门入宫城也。〉长乐门内东左藏库。

      承天门西【广运门】,〈《长安志》以广运在长乐之东,非是。今从《六典》。〉广运门内有西左藏库。〈按隋初有右藏、黄藏,开皇十三年始辟左藏院,故有左藏库之称。或以在西者为右藏,误也。《雍录》:太极宫中东左藏库在恭礼门东,西左藏库在安仁门西。按《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言西左藏之西则通训门,通训门盖通明门之误。〉

      长乐门东【永春门】。

      广运门西【永安门】。

      东面一门【凤皇门】。〈隋曰建春门,后改通训门。明皇时,凤皇飞集通训门,诏改凰皇门。〉

      西面二门,南【通明门】,北【嘉猷门】。

      北面二门,〈《长安志》作“二门”,亦通东宫门计之。〉中为【定武门】,〈南直承天门,李氏图作“玄武门”。按《旧书尉迟敬德传》:元吉步走,欲归武德殿,敞德奔逐,射杀之。其宫府诸将率兵大至,屯于玄武门。则作“玄武”为是。《通鉴》:隋文帝忌太子勇,于玄武门达至德门量置候人。胡注:玄武门,隋大兴宫城北门。亦作“玄武”。〉定武门东【安礼门】。

      【太极殿】者,朔望视朝之所也。〈《六典》:太极盖古之中朝。隋曰大兴殿,武德元年改。高宗以后居东内,则大丧多殡此殿。〉

      正门曰【嘉德门】,〈南直承天门。诸城刘氏喜海藏唐鱼符,有文曰“嘉德门内巡”,疑入宫城所佩符,非东宫之嘉德门也。〉

      殿门曰【太极门】。隋曰大兴门,后改干福门,贞观八年改太极门。《长安志》云:殿东隅有鼓楼,西隅有锺楼,贞观四年置。《永乐大典》载《阁本太极宫图》,锺楼在东,鼓楼在西。

      门之两庑为东西阁门,〈《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太极殿有东上合门、西上合门。按合门可转北入两仪殿,太宗时以此为人合。若东内,则以入紫宸为人合。〉

      两廊为左右【廷明门】。〈在东者左廷明门,在西者右延明门。《旧书》:节湣太子诛武三思,成王千里率左右数十人斫右延明门。《开元礼》朔日受朝仪,言设御幄于太仪殿,典仪设官位于横街之南。盖廷明相向,中为东西横街也。〉

      左廷明门外为【门下省】,〈杨炯《庭菊赋序》:天子幸于东都,皇储监守于武德之殿,以门下内省为左春坊。〉

      为【史馆】〈在门下省北。贞观三年,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又置史馆以编国史。寻废秘书内省。〉

      为【弘文馆】
      〈在门下省东。弘文馆始置于武德四年,以聚书名为修文馆,九年改弘文馆,又曰文学馆。
      馆侧有殿。《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不载此馆。弘文殿,贞观三年移于纳义门西。九年改昭文馆,开元七年复旧。〉

      右廷明门外为【中书省】,〈省内有内客省。《通鉴》:上自武德殿入虔化门,拴贾应福、李猷于内客省。胡注:四方馆隶中害省,故客省在焉。〉

      为【舍人院】。〈旧本《良安志图》,舍人院在中书省东南,今从之。〉

      嘉德门之两廊,东为【归仁门】,又东【恭礼门】。〈南直长乐门。〉

      西为【纳义门】,又西【安仁门】。〈“安”一作“兴”。南直广运门。〉

      太极殿北曰【朱明门】,门亦有东西【上合门】。〈见《大典阁本太极宫圆。》〉

      其左为【虔化门】。〈“虔”一作“干”。按《通鉴》:高祖封唐王时,日于虔化门视事。是虔化隋旧门名也。〉

      右为【肃章门】。〈虔化南直天恭礼门,肃章南直安仁门。朱明门以内为内朝,故虔化、肃章以内宫内。节湣太子之索上官婉见,卫王进之作乱,皆欲入肃章以入宫也。寅怀贞之乱,睿宗出肃章门文德皇后之葬段至元等亦由肃章以出宫也。〉

      肃章西为【晖政门】,虔化东为【武德门】。

      阁门之东曰【万春殿】,又东曰【立政殿】,〈见《通鉴》注引《阁奉太极宫图》,舆《大典阁本图》合。立政殿前有【立政门】,太宗文德皇后崩于此殿。〉

      又东曰【大吉殿】,〈见《长安志》。前有大吉门。庄恪太子薨于少阳院,迁居此殿。〉

      又东曰【武德殿】。〈殿有东西门,门西与虔化门齐。贞元四年筑垣,自武德东门属于宫城,此东门也。《旧书》《高宗纪》,许敬宗待诏武德西门,此西门也。《旧书》:高祖令太宗居西宫之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并通,更无限隔。《六典》注:武德殿后有延恩殿。〉

      合门之西曰【千秋般】,〈《长安志》:两仪殿前有献春门、宜秋门,当即万春、千秋两殿之门。《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云:宜秋门在千秋殿西,百福门东。然则献春门东向,宜秋门西向矣。《旧书》:隐太子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献春”或作“宜春”。《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射殿在宜春门北。〉

      又西曰【百福殿】,〈前有百福门,睿宗崩于此殿,宣宗改为雍和殿。内有亲亲楼,为诸王宴会之所。〉

      又西曰【承庆殿】,〈前有承庆门,即太宗所居,《旧书》作“承乾”者误。〉则有【晖政门】焉。〈门东与肃章门齐。高安长公庄薨,发哀于政门。〉

      朱明门北为【两仪殿】,常日听政则御之。〈《六典》,两仪,古之内朝,隋曰中华殿,{YL〉改。中华以后,帝后丧亦多殡此殿。按《旧书令狐德棻传》:高宗召宰臣及弘文馆学士于中华殿。是其时兼用旧名。

      殿北曰【甘露殿】,〈明皇自蜀还,常居此殿。〉其门曰【甘露门】,门外为【永巷】。〈东西横街。〉巷东【东横门】,再东【日华门】。巷西【西横门】,再西【月华门】。

      甘露殿之北曰【延嘉殿】,〈《大典阁本太极宫图》,两仪殿后即延嘉殿,无甘露殿。《长安志》云:延嘉殿在甘露殿近北,殿南有金水河,往北流入苑。故补于此。〉

      延嘉之北曰【承香殿】,〈《长安志图》作“承春殿”。误。〉则逢【玄武门】焉。〈《长安志》:承香殿东即玄武门。盖殿在玄武门少西。《大典》《阁本太极宫图》,玄武门在承香殿正北。〉

      甘露之左曰【神龙殿】,〈中宗、玄宗皆崩于此殿,前有神龙门。〉

      右曰【安仁殿】。〈前有安仁门。〉

      安仁之北曰【归真观】,观北曰【彩丝院】。〈《大典阁本图》作“丝彩”〉。

      院西曰【淑景殿】,又西则三落、四落、五落,为东西【千步廊】。〈千步廊在月华门北,廊之些三落、四落、五落。自淑景殿以次而西,为卫士之居。〉

      城之西北隅有【山池院】,其南有【薰风殿】、【就日殿】。〈见《大典阁本图》。〉

      其东海池三,〈西内凡海池四:一在【咸池殿】东,一在【望云亭】西,一在【凝阴阁】北,一在【凝云阁】北。故《雍大记》谓之【四海池】。《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云:太极宫中凡有三海池,东海池在玄武门内之东,近凝云阁;北海池在玄武门内之西;又南有南海池,近咸池殿。盖以近望云亭与凝阴阁者为一也。《旧书》:尉迟敬德杀元吉,是时高祖泛舟于海池。〉

      【凝阴阁】、〈《长安志》作“凝香阁”。误,今从《大典》《阁本图》。〉

      【望云亭】、〈景福台西,见《长安志》。〉

      【鹤羽殿】、〈凝阴阁西。〉咸池殿〈廷嘉殿西。〉环之。

      又东曰【景福台】。〈承香殿西北。〉

      神龙之北曰【功臣阁】、【凌烟阁】。〈《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宫图》:延嘉殿之东为功臣阁,功臣阁之东为浚烟合。与《大典》所裁《阁本图》合。贞观十八年,画功臣像于此阁。《段志玄碑》:贞观十六年,图形于戢武阁。未知即凌烟阁否。又《唐俭碑》有凌烟阁字,叙于陷贼庭前,其事在高祖时,则阁之建也旧矣。后唐应顺元年《修凌烟阁奏》云:阁在西内三清殿侧,画像皆北面。阁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诸侯王”隔外面次第画功臣题赞。〉

      其北有海池、凝云阁、〈《通鉴》注引《阁本太极官图》及《大典阁本图》皆作“凝云阁”。《长安志》作“凝阴殿”。误〉

      【球场亭子】〈凝云阁北。〉环之。

      城之东北隅有【紫云阁】,其南有【山水池阁】,西为南北千步廊。〈南至尚食内院,西北尽宫城。〉

      殿阁之外庙一,曰【孔子庙】;〈《大典阁本图》:月华门西有孔子庙。他书不载。〉

      寺一,曰【佛光寺】;〈《长安志》:寺在神龙殿西。《大典阁本图》有佛堂,无佛光寺。柳宗元《为王京兆贺嘉莲表》云:圣旨出西内神龙寺前水渠内《合欢莲花图》一轴。疑【神龙寺】即佛光寺,以近神龙殿得名也。〉

      院二,〈彩丝院,已见。〉曰【尚食内院】、〈《长安志》作“尚食院”,《大典阁本圆》有下“内”字。《旧书韩握傅》言帝行武德殿前,因至尚食局。当即此院。〉

      【公主院】;〈《长安志》:院在千秋殿西。〉

      库三,〈左藏库,已见。〉曰【司宝库】、〈凌烟阁东。〉曰【武车】、〈在武德东门东,见《大典阁奉图》。〉曰【甲库】;〈在西左藏库西,见《大典开本图》。或作“武库”,误。〉

      仓一,曰【内仓廪】。〈在虔化门内,见《大典阁本图》。《通鉴》注引《阁本太拯宫图》:武德门在虔化门东,入门遇内仓廪、立政殿、万春殿即东上合门。按所谓入门者,入虔化门也。〉

      【三清殿】、〈近凌烟阁。〉

      【昭庆殿】、〈承香殿西。《大典阁本图》不载,不知在景福台左右。〉

      【观云殿】、〈《长安志》作凝阴殿北,疑即凝阴合之望云亭,或在凝云阁之侧也。〉

      【弘文殿】、〈近观云殿。〉

      【观德殿】、〈《通鉴》:侯君集献肤俘于观德殿。胡注:观德殿,射殿也。《阁本太极圆》,射殷在宜春门北。〉

      【新殿】、〈《长安志》:近万春殿有新殿。

      【想恩殿】、《通鉴》:贞观间,薛眨陀突利设来纳币,上御相思殿。胡身之云:据褚遂良疏,殿在玄武门内。〉

      【飞霜殿】、〈贞观二十五年,宴五品以上于飞霜殿,殿在玄武门北。〉

      【昭德殿】、〈《太平广记》引《大唐杂语》:昭宗文德二年正朔,御武德殿,有紫气出于昭德殿东隅,得金龙子一枚,改元为龙纪元年。〉

      【临湖殿】、〈《旧书》:高祖召裴寂等,欲令穷核其事,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

      【长乐殿】、【嘉寿殿】、【临照殿】、【望仙殿】、【翔凤殿】、【乘龙殿】、【文思殿】;〈见《六典》、《禁扁》。〉

      【翔凤门】、【宣猷门】、【崇道门】、【昭德门】、【正礼门】、【惠训门】、【宣光门】、【通福门】、【光昭门】、【华光门】、【晖仪门】、【寿安门】、【绥福门】、〈见《六典》、《长安志》。〉

      【肃改门】、〈见《六典》、《禁扁》。〉

      【显福门】、《通鉴》注:西内翰林院在显福门。〉

      【兴安门】、〈《通鉴》:太宗闻高士康卒。帅左右自兴安门出。胡身之注:贞观以前,人主常居太极宫,则此兴安门非大明官之兴安门,盖太极宫中别自有兴安也。〉

      【显道门】、【金液门】、〈《通鉴》:太宗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胡身之注:显道、金液为通内诸门,图志不能尽载。〉

      【玄德门】、【白兽门】,〈《通鉴》:隆基与刘幽求等出苑南门,使葛福顺将左万骑攻玄德门,李仙凫将右万骑攻白兽门,约会于凌烟阁前。胡身之注曰:禁苑南门直宫城之玄武门,玄德、白兽皆通内之门。按白兽门即杜诗所谓“寂寞白兽阖”也。颜鲁公《康希铣碑》:父国安,迁博士,白兽门内供奉。〉不知其处。

      【东宫】
      传宫城之东,南北与宫城齐。〈《长安志》不载东宫东西里数,以官城四里除皇城东西五里一百五十步,则东宫与掖庭宫皆当不足一里,惟东官较广耳。〉

      南面门为【嘉福门】,〈《长安志》作“重福”。次北曰重明,又北曰宣明。按宫门无叠至三门者。重福,《禁扁》作“嘉福”。《长安志》言宣明是嘉福所改名,则二门为一门明矣。今删正。〉

      北面门为【玄德门】。〈《永乐大典》载《太极官东宫图》,北门为至德门。按至德门当是隋时旧名,见前定武门下注。《长安志图》又作“安礼门”。误,今从《长安志》文。〉

      宫之正殿曰【嘉德殿】,〈一曰显德,武德九年,太宗即位于显德殿。后避中宗讳,改明德。〉

      正门曰【重明门】,殿门曰【嘉德门】。

      嘉德门外之两廊为左右【永福门】,其门内之两郎为左右【嘉门】。〈《永乐大典》图作“左右嘉德”今从《长安志》。〉

      嘉德殿之左右,东为【奉化门】,西为【奉义门】。〈《长安志》作“东西奉化门”,今从《大典》图。〉其内为【左右春坊】。

      嘉德殿之北为【崇敖般】、〈或作“崇政”,误。《唐会要》: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诞皇太孙,太子宴宫寮于弘教殿。太宗幸东宫,自殿北门入。《禁扁》:崇教,一曰弘教,又有弘教门。〉

      【丽正殿】。〈“正”一作“政”〉丽正殿之左为崇仁殿,丽正殿之右为崇文殿,〈按东宫右春坊内有崇文馆,当在此殿之侧。〉

      丽正殿之北为【光天殿】,〈《长安志》作“光大”,今从《大典》图。〉

      又北为【承恩殿】,其北为【玄德门】。〈诸殿方位皆依《大典》图。〉

      承恩殿之左右为【宜春、宜秋宫】,〈前有宜春宫门、宜钦宫门。宜秋,《禁扁》作“融秋”。〉

      宜春之北为化苑。〈《通鉴》注:天宝中,即东宫置宜春北苑。按既曰【北苑】,当在宜春宫之北。《长安志》言在宜春宫门外,非也,今正。〉

      其南,道东为【典膳厨】,道西为【命妇院】。宜秋之南为内坊。又有【八风殿】、【射殿】、〈《大典》图在宜春门内之东。〉

      左右【长林门】、〈皆见《长安志》。《志》又云左右长林门本名弘祖、嘉福,武德元年改重光、宣明。按《通鉴:建成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胡注:东宫有左右畏林门。自是未改名时也。〉

      【亭子院】、【山池院】、【佛堂院】、〈皆见《长安志》。〉

      【鹰鹞院】、〈见《大典》图。按皆在北苑中。〉

      【长生院】,〈《旧书陈夷行传:》充皇太子侍读,认五日一度入长生院,侍太子讲经。〉〈按胡身之《通鉴》注曰:唐寝殿皆谓之长生殿。武后寝疾之长生殿,洛阳宫寝殿也。肃宗大渐,越王系授甲长生殿,长安大明宫之寝殿也。《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华清宫之寝殿也。然则大内之寝殿通曰长生殿,则太子所居通曰长生院矣。〉不知其处。

      【掖庭宫】,传宫城之西,〈在千步麻之西。掖庭宫东西不及一里,《长安志》以为东西四里,误。〉北与宫城齐,南至通明门。

      有西门、〈贞观三年,敕左丞戴胄于掖庭西门简官人出之。按掖庭宫有东西门,无南北门。东门通大内,盖即【嘉猷门】,西门外即德坊。其时未筑夹城,故宫人于此出也。〉

      【聚艺台】。〈《长安图志》《杂说》云:掖庭东北垣上有一方台,考之于志,恐所谓宫人教芸之所名众艺台者也。〉

      【内侍省】在宫西南。〈内侍省,隋之长秋监,唐贞观三年改内侍省。光宅元年为司宫台,神龙元年复旧。省内有【紫兰亭】。毕氏曰:《新唐书志》,长秋监武德四年曰内侍监,龙朔二年为省,垂拱元年曰司宫台。与《长安志》异。《长安志》:内侍省在通明门西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