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番外一 ...

  •   从咱们后世来看,皇太女应珑的出生意味着夏燕关系进入新时代。首先伴随着她的出生,貌似强大的燕国实际上已经对夏国望尘莫及。

      这难道是燕国的错吗?或许可以说当时燕国的统治者沈绍不够好,但要用“差劲”两个字来形容他,远不至于。沈蚩好战,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扩大了疆土不假,但战争也使得燕国人口锐减。

      当战争的车轮停下,赫赫战功迷乱人眼,百姓们无法意识到战争是用累累白骨堆砌而成,而统治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沈绍意识到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这无疑是正确的做法。只是在当时好战的燕国百姓们看来,他就成了一个庸懦的大王。倒不是沈蚩有意坑自己儿子,他自己本来也打算缓一缓。只不过他死得突然,任务就落在沈绍身上。沈蚩的死因,众说纷纭,不是咱们今天的主要内容,这里暂且揭过,咱们继续说回沈绍。

      不是沈绍太弱小,而是皇上太强大。

      有关皇上,咱们第一期就开始讲了,这里就不多做回顾,不然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总之皇上哪是将牙牙学语的夏国拉扯着学会走路,按当时的进步水平来看,她直接将夏国给拉扯得飞起来了。

      夏国的实力不断增长,而燕国仍然停滞不前。保持均衡的前提是二者实力相当,当二者实力拉开距离,均衡就被打破。

      继续说回应珑,与古代大部分帝王不同,应珑的家庭十分幸福。她有强大的母亲,温柔的父亲,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既有夏国血脉,又有燕国血脉,这为她日后和平统一两国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不过说实在的,在皇上统治期间,草原上不少燕国人就已经对夏国“心向往之”。身边的邻居天天过好日子,任谁看了也不能无动于衷啊。何况皇上曾为军中将士讨回公道,闻人椿将染有疫病的衣裳送入夏国军营实在其心可诛,便派以江好为将领的大军攻打燕国,得胜后夏军曾驻扎燕地维持秩序。比从未拥有更让人心痛的是拥有后又失去。尝过夏国人纪律分明的执政,过去被压迫成自然的燕国人有了落差,还怎么能心安理得地回到过去。

      野史中有记载啊,这个夏国军队离开燕国时,燕国百姓依依不舍,列队相送。虽然是野史记载,但个人认为空穴不来风,这种事情很可能在当时是真实发生了。现在电视剧上很流行什么穿越,实际上真穿越回去,大家伙儿还不一定能够适应古时候的生活。现在的便利垂手可得,但你要是在古代,别说智脑、星舰了,连很古老的电视、空调等等通通都没有。那时的夏国之于燕国尽管没有这么夸张,但也差不多是相同的道理。限时体验两个月,有人能惦记一辈子。只不过在那时候,叛国是重罪。燕国人要跟着夏国军队走,夏国一下子还不好收留这么多人。

      要知道无论古代还是星际时代,咱们作为夏国子民,受礼义的影响,大事小情上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夏国也不能仗着国力强悍直接侵吞燕国,尽管大部分燕国百姓都对此心向往之,但皇上仍然没有做出吞并夏国的决定。哪怕她在位期间,有无数个适合打蛇打七寸的机会,她却都没有出手,始终保留着名义上的燕国的存在。但在她执政后期,燕国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因为沈绍死后,燕国急需一名新的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留下一名后代,因此导致了很尴尬的局面——燕国无人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只能从他兄弟的子女中选出新的燕王。

      说到沈绍之死,也很有意思。沈绍是如何死的,燕国史书上有清清楚楚的记载,染天花而死。但他是如何染上的天花呢?是闻人椿不惜己身也硬要传给他的。两个人闹到这一步,也很叫人感到唏嘘了。

      他们在年少时是很好的兄弟,但这份难能可贵的兄弟情谊在沈绍继承王位以后就渐渐变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皇上的实力,因为强大,所以包容万物,根本无惧旁人觊觎她的权力,因而沈绍要除掉闻人式一这件事也属于情有可原的范围。

      他提防闻人家,更不会叫闻人家的女儿生下他的孩子了。至少在闻人式一死前,是不可能的,是以自他与闻人楹成亲起第一日,他便开始给闻人楹下避子药了。等他想让闻人楹生的时候,闻人楹却又不能生了。

      闻人楹不能生并非她的问题,照理说停了避子药再将养身子一段时日,她就该重新拥有受孕的能力。

      问题出现在沈绍身上,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就是沈绍一无所出。那么沈绍又是怎么会丧失生育能力的呢?照他给闻人楹下避子药这件事来看,他并非天生的无法生育之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叫人感慨不已。

      闻人式一的死不仅使骄狂的闻人椿沉淀下来,也使闻人楹沉默寡言。显然沈绍对闻人楹的感情更多的是来自闻人式一的压力而非发自本心,是以他在后来又收了众多妃妾。骄狂的闻人椿用天花要了沈绍的命,沈绍的不孕不育,则是出自沉默寡言的闻人楹之手。沈绍病中,也就是他身染天花时一直是闻人楹不离不弃地照料,等他对此感激不已却又不得不死时,闻人楹告诉他他不孕的事是她所为。

      沈绍含恨而死,闻人楹做下这种事情也没打算活下来,触柱身亡。沈绍自以为杀了闻人式一后二人失去依仗,会变得顺从。但他们到底是闻人家的孩子,怎会如他所愿?他们有着闻人家的血性。所以说凡事不要既要又要,沈绍既要闻人式一的命,又要用他一双儿女来展示自己的宽容,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沈绍死时燕国是个什么局面,天花在境内横行,闻人椿又祸害了夏国人,夏国派兵来打,一下子就打掉了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让燕国人闻风丧胆。

      好在夏国手下留情,没直接长驱直入打入王城。但燕国人都知道夏国人绝对有这个本事。既然如此,这个王位怎么坐得稳。况且这要坐上去还没享受,就要先承担起许许多多的责任,谁都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有子孙后代的王族在这件事上整齐划一地保持了一致,即都不愿意接手摇摇欲坠的燕国。眼下燕国能不能继续存在还是未知之数,谁要去当亡国之君呢?

      而在这个时候,就有燕国臣子说话了,说那如果这么算的话,夏国的那位皇太女也算继承人啊。沈缘是四王子,夏国的皇太女是他们燕国公主,怎么不对呢?

      尽管咱们目前还无法回到那个时候亲眼见证燕国朝堂上是个什么光景,但也不难想象当时的燕国官员们一定焦头烂额,吵翻了天。

      应珑身上的燕国血脉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当时还没有留影机,但已经有写实的画法,所画人像与真人无异。通过应珑的画像,我们可以看出她确实有燕国人的外貌特征。燕史上有记载,燕人但见大王,涕泗横流。此处的大王就是少年时期的应玅。

      应珑身份尊贵,生长环境良好,养出了骄傲大方的性格。燕国的烂摊子没人愿意收拾,燕国人又见识了夏国的铁蹄,不少人膝盖开始发软。主要大家也不过是官员!燕国又不跟着他们姓。姓沈的不管,还要他们这些不姓沈的劳心劳力吗?没这个道理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不管,燕国就要灭国,没人想当亡国奴。所以这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如何抵挡夏国?

      如果我是当时的燕国人,我也觉得前途一片灰暗啊。这个时候谁要是给我指明一条不那么灰暗的路,那我肯定削尖了脑袋也要走上这条路啊。

      还真有人将这条路指出,那就是闻人式一之后被沈绍一手提拔并且寄予厚望的韩将军韩酆。那么他指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让应珑做燕国的大王。

      这个建议一提出,那在燕国朝堂是立马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应珑,夏国的太女,做他们燕国的大王,像什么话?

      何况那还是个出生没多久的孩子,怎么做他们燕国的大王?不少燕国官员在听到这个提议后都觉得荒唐极了。

      韩酆也没有力派众议坚持己见,反而让燕国官员们不知所措了,他怎么不坚持下去呢?他不坚持下去,众人要重新想办法,想来想去,也没拿出章程。

      韩酆是个聪明人,善于抓住机会。与闻人式一不同的是,他对燕国并非绝对忠心,他忠于的是权力,这也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好坏参半的缘由。夸奖他的人赞他灵活机变,骂他的人批评他两面三刀。但不得不说他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成功的,至少他有一个安稳的晚年。

      而他也绝非脑子一热就提出了让应珑做大王的建议。

      咱们先看他提出这个建议的背景,燕国摇摇欲坠,危急存亡之际。他现在攀着的这艘大船已要倾覆,良禽择木而栖,自然要去寻找另一艘大船。这个时候有人向他递出橄榄枝,他取舍之后,接过这条橄榄枝,便意味着要为夏国做事。而夏国究竟想要什么,他自然心知肚明。

      在新的大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就是韩酆目的。在其他官员还在燕国的大船上苦苦挣扎时,他已经改投夏国。

      有韩酆作为内应,应珑成为燕国大王这回事终究还是成了。在应珑一岁生辰时,她在燕国使臣的见证下,在夏国君臣的陪伴中,于夏国的徽音殿举行了即位典礼,正式成为燕国大王。

      不过她才一岁,根本无法亲自掌权,这也是燕国那边肯松口让她做大王的原因。离她长成能够管事少说也要十余年,而这十余年就是燕国的喘息之机。

      但夏国也不是吃素的,太女无法亲自管理国家,但可以找人来代替太女先行管理,这个人就是王仙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番外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