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答案 ...

  •   在回家的归途中,李昂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史,抽丝剥茧自己每一段成长历程后发现,或许答案早有迹象。

      父母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当读小学的李昂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即使自己无法亲自教导,也会带着孩子去请教村里有学识的叔叔伯伯。

      到了初、高中李昂也保持着小学养成的学习习惯,把时间都投入在学习上,一直保持优异成绩,在学习上也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

      大学时,李昂与同学参加过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比赛,没漂出什么水花。却因为选修的一门关于创业的通识课,和这门课上认识的同学参加了一个创新创业比赛。顺利挺过校园初赛,却因为过于稚嫩止步省赛,而李昂团队的创业内容就是与乡村振兴有关。

      而让李昂对“乡愁”二字最直观的感受来自舅舅。李向前,80后,读到初中为了缓解家庭压力就到深市打工了,从青年到中年,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在那了,但最后还是携家带口回了家乡。

      李昂看到很多电视剧演绎的外出打工人是衣锦还乡才会愿意回家,而舅舅不一样。记忆里舅舅在深市打工后无论有没有赚到钱,每年都会回家过年。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年前来年后走,从不缺席。

      李昂也是在工作之后才理解了像舅舅那一代外出务工人员对故乡的执念,既无法在大城市真正扎根,犹如浮萍;也无法呆在老家,因为没有出路。

      但当他们这些人的身体已经衰老,适应不了城市对劳动力新的需求,只能带着遗憾回家。或许这才是大多数从偏远山区走出去务工青年的归宿。

      而像李昂这样读过大学的人,或许在外的境况会比舅舅好一些。但他们真的能摆脱像舅舅那一代人的遗憾、在大城市扎根吗?

      或许可以,但可能需要前半生持续不断的努力。但即使是这样,在大城市扎根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李昂小时候也会跟着母亲种地、卖菜。记得凉薯丰收的时候,要前一天下午去挖好放在小水沟旁,第二天早上4、5点起床去洗凉薯,然后再坐公交车去市区卖。

      这样的流程会一直循环到挖完所有凉薯。赚到了维持家用和给孩子读书的钱,李父、李母人却也瘦了一圈。

      受尽了务农的苦楚也没能致富,所以父母一直督促李昂和姐姐李妍要努力读书,以后长大才不用做农民。

      无论是父母这样一辈子在家种地务农的,还是舅舅这样外出打工的,都让李昂感受到难过与辛酸。

      她常常会想农村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真的就没有年轻人愿意留下了吗?是不是留在这的只能是中、老年人。村子只有在过年过节才会焕发一丝生机,年节过后又是一片寂寥。

      但在回家的路程中,李昂又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不再费力地需要转乘,有直达的高铁。

      从前高中回家的公交车也换成了新能源电车,路也给重新修了一遍,不再坑坑洼洼,市区到村里的时间从一个多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政府更是在李昂村子到市区修了自行车道,镇上也多了一些景区,方便周末住在市区的城里人出行游玩。家乡也似乎在百废待兴。

      李昂习惯了上学、工作两地一望无际的天空,时隔多年突然发现家乡的山是这样的翠绿,水是这样的清澈。昔日里的家乡在改变,或许李昂也应该改变,又或者是为这样美好的改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昂想:我是农民的孩子,这就是我的根。把我的根移植到其他肥沃的地方,可能还是只能长成一根草。但是在属于我的故乡,或许能更快汲取营养,在贫瘠的土地上长成一棵树。

      所以她给自己的答案是:她要回来接替父母辈的家业——做一个农民。不过和她父母不一样的是,会有些不同的追求,选择做一个新时代‘农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