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五年 ...

  •   柴炭行在谢逸和秦瑞的经营下很快就走上了正轨。谢逸的人品无论是在那些供柴、运柴的商人、农户那里,还是在乡里乡亲之间,都是有口皆碑的,做小生意的,人品就是商品,人们都是乐意与值得信赖的人交易的,是以谢家的柴炭行很快就有了一批固定的货源和客户。

      秦瑞原来并没有直接接触过他家的生意,虽然听父兄说过很多,也看过父亲的笔记,但毕竟还是纸上谈兵。所以到谢逸开了柴行之后,他才渐渐懂得这其中的门道,明白秦家与谢家虽然都是做柴炭生意,却也是各有不同的。

      首先不同的,便是秦家做的是石炭生意,而谢家做的则是木柴生意。秦家贩卖石炭,主要是因为河东路的石炭丰富,冶铁铺遍布,因而河东民间的很多人家都要仰石炭为生。而谢家在的河北西路虽然也有很多石炭坑,但石炭却只能官卖,民间不可贩卖,所以谢家所卖只有木柴。

      除了商品不同之外,秦家与谢家的经营规模亦有不同。秦家有自己的贩卖石炭的路子,又兼具运输的能力,生意对象也主要是一些规模不小的铁坊、铸造坊,因而生意总体规模较大,利润自然也更丰厚。而谢家如今的柴行虽然偶尔也有小锻坊、民窑的生意,但主要客户还只是镇上的乡民生活用柴;而且谢家自己没有运输能力,要靠专门的运货商从提供木柴的农户那里,把木柴统一运到他们店中,再由他们店里出售。这样小规模的贩卖,比起秦家来,自然是量小,利润空间也小。

      不过,尽管谢家的柴行规模不大,秦瑞却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冬季的时候是薪柴旺季,谢逸要出去进货,秦瑞便主要是在店里应对乡亲们的小量购买,这时候便锻炼了他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计算、读写能力。冬季过去之后,店里生意有不忙的时候,谢逸便会关了店带着秦瑞一起去看柴山,同农户、运货商谈生意,大致谈好整年的价格和规格,只要定时接货便好了。

      既有学习又有实践,而秦瑞本来就聪明,他很快便掌握了柴炭行的一应事宜的应对方式,谢逸又有意的锻炼他,便渐渐的有些放手让他去做,并暗暗观察着他的行为处事,果见他进退有度、待人又谦和诚信,便越发的满意和放心起来。

      五六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在这五六年里,秦瑞的专心经营和谢逸的努力扩展,使得谢家的柴炭行很快成了清流镇规模最大的柴行,就是在整个安阳县,也是数得上的了。从前人们光顾谢家柴行,是看了谢逸的面子,也是信任谢逸的为人,如今五六年下来,人们口中赞扬的,便成了谢家柴行如今真正在柜前主事的小掌柜秦三郎了。

      清流镇如今人人都知,谢家柴行的薪柴质量好、分量足,小掌柜秦三郎为人风趣、待人诚信,生意上的事情又是一丝不苟从不出差错,因而附近的乡民都爱买他家的木柴。除了居民外,一些位置不远的小作坊、小民窑,也成了谢家柴行的固定客户。

      谢逸渐渐的不再在店里时常出现,只要用不到他,他便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等青山下学回来考考他的学问,又或者帮青娘喂喂鸡、养养猪,因为青娘也开始到店里帮忙了。

      刚开始的几年里,谢逸因为不想女儿抛头露面所以不肯叫她到柴行去,毕竟他虽然欣赏女儿的才能,但正经人家的女儿都应该长处内闱,抛头露面实在不成体统。但是谢逸并不知道自己不在的时候,秦瑞常偷着教谢青娘柴行里的一些简单事务,还带她一起到店里去,而等谢逸知道的时候,谢青娘已经能写会算,足以胜任账房工作了。

      谢逸第一次发现青娘在店里帮忙的时候很生气,发了一顿脾气之后,仔细一想,才发现青娘似乎并没有到前柜来,便又亲自去问秦瑞。问过之后谢逸才知道,秦瑞也并非不懂礼仪,他很有意识的不让青娘在店中有客人的时候出现,就算教她算账一类的事情,也是在柜后给她留了间小房,再用布帘遮住,这样便一直没人知道里面是有位女账房的。

      这样说过后,谢逸又想了几日,也不知想到什么,就忽然想通了,从此便不再反对青娘到店里帮忙,只是强调了一下青娘必须不能抛头露面。

      秦瑞当然也不愿意青娘抛头露面,自然是连连答应。而谢青娘自己,虽然心理上觉得无所谓,但也明白这是古代女子的生存法则,自己还是得好好遵守法则才能保证生存,便也不曾反对。

      于是就这样,秦瑞成了店里的主事掌柜,青娘成了幕后的神秘账房,而谢逸则退居后院,在大后方做起了总指挥。但这时的谢逸还并未完全撒手,真正把柴行的一切事宜完全的交给秦瑞,还是在另一件事情之后。

      那是天圣六年的时候,那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先是谢述因为多年捕贼有功,得了升迁奖赏,不再在安阳做县尉,而是授了节察推官,清闲了不少。而四年前因政绩不错早已升调到了别处的知县武大人,又升任了河北西路盐铁判官,到了磁州的武安县来。还有韩家的公子韩琦,天圣五年赴东京汴梁参加了科考,于弱冠之年一举考中进士,名列第二,然后去淄州做了通判。

      韩琦这些年一向同秦瑞交往亲密,逢年过节,秦瑞都会去韩家送上节礼,曾经韩琦帮秦瑞安葬亲人的事情两人都很少再提,但从那时起两人却实实在在的成了莫逆之交。谢逸、青娘和青山,因着秦瑞的关系,这些年同韩琦亦有不少接触,对于这位端重寡言,但胸中自有丘壑的韩公子,也着实都很是欣赏钦佩。是以韩琦考中了进士,除了韩家,最高兴的便莫过于谢家了。

      韩琦去淄州上任之前,写了家书到家,其中便有一封是专门写给秦瑞的,大年初一时秦瑞又像过去一样去韩家拜年,韩家的三公子亲自把信交给了秦瑞。

      秦瑞回到家里后,同拜年的乡亲们打过招呼,便回房去看信了。

      韩琦的信上除了告诉了秦瑞他的一些现状,主要提及了两件事。一是韩琦在汴梁过了一冬,深切的体会到了如今东京冬季严重缺薪的状况。他说虽然官家下令对运入东京的柴草、薪炭以免税的优待,却仍然不能缓解东京缺薪的状况,薪炭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到了普通小民不能负担的地步。二便是因如今河北难得薪柴,又多了许多锻坊、瓷窑,更兼有造船务等,薪炭自给尚不能足,更无法运入汴京,官家便准了陕州西路转运使的请奏,使磁、相等州所出石炭,今后除官中支卖外,许令民间任便收买贩易。其实这项请奏天圣四年的时候便已得到官家准许,却到了五年才下发各州,其中虽自有缘由,但这非秦瑞他们这些小民需要在意的,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知道从此石炭可以在民间买卖便足够了。

      韩琦在信上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平铺直叙的介绍了一下这两件事情,毕竟要做什么还是要秦瑞自己决定的。而看完韩琦这封信后,秦瑞果然沉默了起来,甚至到了吃饭时他还在默默沉思、垂首不语。

      好在家里并没外人,多年的相处谢逸也明白这是秦瑞在想事情,便令几个还小的孩子,青山、谢榕和谢桐都不要去打搅秦瑞,让他自去回房思索了。

      其它人也没什么事情,本来大年初一也没什么要做的,白日里串完了门子,晚间便聚在一起玩闹罢了。

      这一年秦瑞虚岁十五,青娘十二,谢柯十三,谢榕十岁,青山九岁,谢桐也七岁了,而谢逸和谢述,一个已经四十六,一个也三十五了。

      谢逸的精神还同从前一样好,只是白发白须却已是遮不住了。谢述倒还是壮年,仍同过去一样声音高亢而响亮,却是越发衬得谢逸有些年迈了。

      安阳县如今也办了官学,谢述家三个男孩都在官学里念书,谢逸也开始打算把青山送过去。谢述自然是欢迎得很,但他最近也很是烦闷一些事,那就是他家的老大谢柯不肯好好读书,总是闹着要到柴炭行来跟着秦瑞做事。

      谢述跟谢逸说了这事,谢逸只说若是谢柯要来便来,但是让不让他来,还是谢述自己拿主意。不过大过年的,谢述并不想让这件事烦心,是以提了一提,便又揭了过去不曾再多说,仍旧同谢逸吃起酒来。一旁火炉边围着的其它四个男孩,倒正凑了一局,拿着瓜子、花生玩起了猜子令。

      内室里沈素芸和青娘也是一样,过年不动针线,两人便只围着个小炉吃些点心,随便聊些家常。

      年前沈素芸操持着家里各项祭祀事宜,虽有青娘帮些小忙,但她却着实累的不轻。而青娘年前主要忙着和秦瑞核对了一年的账目,又交与谢逸过目,还要帮沈素芸准备各项年货,实在是片刻不得空闲。今日两人终于有空闲坐了下来,都觉得惬意得很,娘俩便就着茶水吃着瓜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虽然前日积雪还未化,外面仍是天寒地冻,但好在谢家最不缺的便是木柴,稍有一凉,青娘便起身到盆里添两把柴,屋里便始终暖烘烘懒洋洋的。

      天色渐晚,外面吃酒的男人们还没有歇息的意思,沈素芸却有些乏了。

      谢青娘看了看她的神色,便劝到:“婶娘,要不你先去睡吧,爹他们交给我就成了。”

      沈素芸着实有些撑不住了,便点了头道:“也好,今日你陪着他们多撑一会儿,明儿早就多睡会儿,早饭我来做。”

      谢青娘也不多推辞,便答应着扶着沈素芸到她的房间,又特意回去把之前那盆烧的正旺的小炉用布包着,端到了她的房间。

      沈素芸铺好床,回头看到青娘端来了火盆放好,顿时心里一暖,不由走过去拉起她的手,感慨道:“你这孩子,总是这么体贴。”

      青娘平日做事总是很细心,但沈素芸并不常夸青娘,也是把她当自己孩子看待的原因,而今晚沈素芸实在是有些疲惫,是以对青娘的体贴越发觉得窝心,才忍不住夸了一句,倒让青娘不好意思起来。

      沈素芸看着从小就沉静懂事的青娘,心道谁要是娶了她家青娘,那才真是好福气,嘴上却说着:“婶娘真是后悔没再生个女儿,要是有个青娘这样的女儿,那可真是有福气。”

      谢青娘也知道沈素芸不过是这么一说笑,便笑着开玩笑道:“青娘从小就没了娘,一直把婶娘当娘看的,婶娘现在却要去生别的女儿了,那是不要青娘这个女儿了?”

      沈素芸被青娘这玩笑又逗的笑了起来,点着青娘的脑袋道:“你都这么说了,婶娘可是不敢不要你这个女儿了。哎,真好,我也有女儿了。”说着说着,沈素芸倒是真的感慨了,扳着谢青娘的肩膀就着灯光火光仔细瞧着她愈渐清秀的小脸,越瞧越是喜欢。

      现在青娘年纪大了,也不再总是少言寡语怕暴露不是孩子的一面了,便慢慢的开朗爱笑起来。再加上她一向聪明懂事又体贴细致,很快,从前被青娘的呆木瞒过,而不太注意她的谢述和沈素芸,也发现了她的转变,但也把这当作了正常的成长状态,并没觉察出不妥。

      如今,谢青娘倒是差不多已恢复了她前世那般的活泼性格,又因为要遵从古代的很多规矩而又有所收敛。不过前有一个很有经商天赋又很聪明的秦瑞,倒不显得她突出了,她也乐得能“泯然众人矣”。

      沈素芸满含深情的打量了谢青娘半天,谢青娘心想:婶娘之前那么感慨的说了句“真好,我也有女儿了”,接下来该不是要真情流露非要让她做女儿了吧。

      谢青娘一边胡思乱想着,倒没想到一会儿,满脸感慨的沈素芸却忽然喜上眉梢,然后给了句莫名其妙的结论:“嗯,是个美人胚子!”

      谢青娘给逗的差点没笑出来,心里暗暗庆幸,还好这会儿没喝水。

      不过也就是过年图个乐呵闹着玩玩,青娘笑过,抬头见沈素芸有些要打呵欠,便连忙道:“婶娘,你睡吧,我不打扰你了。”

      沈素芸也一笑,便点头转身往里走去,只是走了两步,又忽然回头对站着的青娘道:“青娘啊,你去给三郎送点柴过去,他不知在思量什么,那么专注,别再忘记了给火盆加柴。”

      谢青娘也正想过去看看秦瑞,便点头:“嗯,知道啦。”

      “行,那你去吧,不用候着我。”

      沈素芸这么说了,青娘便不再多等,答应着转身带上门出去,到柴房去抱了一捆木柴。

      天井里着实很冷,谢青娘不愿多待,抱着木柴便小跑着向秦瑞的房间而去。

      因为双手不得空闲没法敲门,又想着秦瑞肯定还在沉思,就算敲门他也未必听到,青娘便不打算敲门了。跑到离门前两米远的地方时,她便大声喊了句:“三哥我给你送了点木柴来!”脚下却丝毫没停的朝门冲了过去。

      下一秒,门还没被撞却自己打开了,而侧身准备撞门的谢青娘,顿时一下子落空,倒入了一个坚硬却温暖的怀抱里。

      “咚!”谢青娘清楚的听到了自己的头撞在秦瑞胸膛上的声音……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五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