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4章 ...

  •   德国小学阶段算起来只有四年,首先学校根据就近上学原则有限录取附近的学生家长就读申请。其次,有校车提供接送并覆盖到居住范围内的学校也成为家长挑选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就是看家长是不是想让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宁愿选择好学校而不辞辛劳每天长途接送。我目前住的附近有一个幼儿园、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两所小学都没有托管的服务,这意味着学生早上8点左右开始上课,而放学则在13点左右,每周有一至两天下午有活动安排会持续到最晚16点。每天早上能看到不少家长送孩子来读书,看来只能搭乘20人左右的小中巴校车能覆盖的接送范围不够大啊。而放学后的车站简直是人山人海,我有时候恰好和他们同乘一辆电车,可以看到无数小学生乃至中学生背着书包,彼此推搡打闹在车里非常高兴,因为终于可以开心玩耍了。他们当中有部分人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餐盒,用手吃里面妈妈早上准备的午餐。通常是两片面包夹点火腿香肠什么的,偶尔有点黄瓜和西红柿片,这种家住的肯定不近,等到回家再吃饭已经不现实了。还有的摸出点巧克力和硬糖之类的垫吧一下,这种估计是家里离学校不算太远,回家还能赶上和妈妈一起吃午饭。我记得我有几个大学的德国同学也是这样,课前课后掏出小盒子,里面有面包之类的可以充饥,也不用到食堂消费,经济实惠还节约时间。你没看错,节约时间。因为德国的学校课程不会考虑午饭时间,只会更多关注学校教室使用情况以及老师排课时间。所以小学上课可以一直安排到13点乃至14点,提供餐食的食堂也不多,这时候就只能靠自己带东西裹腹。我以前好奇蛋哥为什么没有饭点,而且他经常一忙起来会忘记肚饿的存在。原来,这里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吃饭并不是个大事的优良传统。没有固定饭点的他们,只需要饿了才考虑吃东西。所以,最开始在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经常有课或考试安排在11点13点或者12点到14点之类的,非常让我抓狂。因为对于有正常固定饭点的我来说,那正是我非常肚饿和虚弱的时候,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讲或者考试。但这对于德国乃至欧洲同学都是司空见惯,并不是个问题。
      我好像又有些偏离教育这个话题,非也非也。其实说这些,只是想从侧面来反映东西方许多层面的差异,文化和教育只是一方面,这些差异渗透在各个细小的地方,很多不是你生活在其中所能体会到的。我说了不少小学生活方面的事情,好像跟教育尤其是学习和考试不太沾边。其实,德国的小学本来就没打算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尽管他们的课程安排非常丰富。从基本的德语、数学再到自然、社会和宗教,音乐、体育和手工一样都不少,开设英语的学校很有限,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看看,这时候是不是也有点要挑选学校的味道了?毕竟,学校与学校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而且,小学四年级毕业第一次分流申请中学的时候还是要参考在校成绩和老师推荐等材料的。因为学校开课时间有限,所以很多时候厚厚的课本根本就教习不完,这时候就看学生回家愿不愿意自己多花点功夫翻翻。反正学期考试老师自己命题,教到哪里考到哪里,绝对不会故意给学生出超纲难题让大家难堪。但是问题来了,比如学校A毕业的优秀学生升学到了一所不错的文理中学遇到从学校B毕业的良好学生,中期考试一对比,发现B校的学生还能甩出A校学生一截,千万别惊奇。因为很有可能B校的老师教学范围广一些,程度深一些,考题难一些,批改严一些,考试打分低一些。所以不是同一所学校甚至不是同一个班的小学生,横向比较成绩意义不大。但中学学习的起点,老师会默认为大家都已经完整学完小学的教材,至于自己是否能及时消化,那是学生自己在课下的功夫。所以,市内应运而生不少补习社,他们隐藏在城市的不起眼角落,通常教室都安排在二楼以上。
      总体来说,德国人对于小学学校没有那么重视,尤其是对孩子放养的家庭而言。蛋哥就是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他就读于村里的唯一一所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跟其他同龄孩子的一样,蛋哥每天中午12点半就放学回家,上树掏鸟蛋,下河洗小澡,生活非常愉快。尤其是他小学放学回家时,蛋妈还没从幼儿园下班,他就自给自足,饿了拿面包充饥,不饿就伙同附近的小伙伴开始美好的课外生活。补习社是什么?他从来不知道,别说村里和镇上都没有,就算有,蛋妈和蛋爸也肯定不愿意掏巨资给他额外补课的。因为读书是不是那块料天注定,能不能读书也不要紧,毕竟父母自己都没有参加过高考,一个在大型工厂做倒班制机器操作员,一个在村里教会幼儿园做保育员,工作稳定代表这收入稳定,还担心什么呢?但是我认识的几个在城里工作生活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对孩子的小学教育就不这么放松了。
      中国同事A来德国已经近20年依然没有买房,两个儿子至今在租住的两室一厅公寓里睡上下铺。我一直好奇她为什么没有买房,她说为了孩子读书她搬过两次家,现在这所小学他大儿子读着挺好的,马上就要升中学,一切都很顺利。又因为哥哥在这所小学读书,所以弟弟在申请那所小学时,学校会优先考虑。那这跟买房有什么关系呢?德国是永久产权制,所以要拆除旧房建造新房难度很大,所以新修的房子买地就是一个大问题。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新房都会修到不是主要生活区的新区域,周围的配套就不一定那么完善。另外,她连个儿子相差两岁,这意味着为了保证孩子上小学路途上不太辛苦,她应该在这所学校附近住上六年。同时,她也高瞻远瞩想到了孩子将来读中学的问题,提前替孩子探好了路。离这所小学十几分钟路程的一所文理中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孩子的成绩足够好,家住附近,申请这所中学就如探囊取物,学校没有拒绝的理由。但她操心完学校的事后再往这附近二十公里转了转,没有新修的楼盘,二手房要么她看不上,要么轮不上她。最后她和老公一商量心一横,就跟一个中介签订了长租合同,以一个不错的市价在那里住了好几年。现在她大儿子如愿升入那所文理中学,小儿子也在大儿子曾经就读的小学里天天向上,一切都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唯一遗憾的就是两年前恰好附近终于等来一个新楼盘开售,她老公本来打算回国办理汇款手续筹齐相应的首付款,但因为疫情没能及时回国操作只能痛失购买机会。
      孟母三迁的例子还可以用到另一个中国同事B的身上。她和老公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来到德国,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幼儿园时期他们在一个小城市里租房生活,期间房东打算卖掉房子,为了孩子读书有个稳定的环境,他们卖掉国内一线城市一套小房子全款买了租住的这套不大的二手房。后来孩子需要读小学时,因为考虑申请学校的排名以及最后拿到的位置,他们从那个小城市搬家到了20公里以外的我所在的城市居住,方便她的女儿读小学。为什么搬家,上一部分提到过,学校考虑学生申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住家距离。但为什么搬这么远来读这所学校,同事B给出的原因无非就是那个小城市的小学数量有限,能申请到位置的小学质量不是很理想。后来过了两年,同事B终于把之前在小城市买的二手房转手卖出去了,依然还在我所在的城市里租房住。她的女儿现在也已经上初中了,只是这一次虽然距离比较远,她没有再劳师动众再搬家租房,而是选择让老公接送女儿上学放学。因为她的老公自己开了个小公司,上班时间比较自由。
      中国同事C的老公是德国人,他们在二十年前买房的时候就考虑到尚未出生的孩子将来的读书问题。进行一番对比之后,他们把房子买到现在所在的城市,虽然那时候她的老公工作是在另一个联邦州,公司到家里距离自驾小一个小时吧。当时她一样看中了新楼盘附近在本市排名前几的小学和排名第二的文理中学,哪怕买房的时候只有两套房子可选,他们也当场就签了买房合同。所以,你说她买的公寓是不是学区房呢?严格来说并不是啊,可是转身砸吧一下嘴,好像又有点那个味道。总之,后来他的儿子上学不用他们接送,而且也如愿入读了那所小学和文理中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