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三、无人演奏形式的演出形式中的演出特点 ...

  •   三、无人演奏形式的演出形式中的演出特点

      (一)空间设计的基础——声音方位感的形成

      声音的产生是个物理现象,而人感觉到声音却是生理——心理活动。同样,对于声音方位的判断也是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同声音的响度、音调、及音色这三个参数一样构成人耳对声音的主观评测。所以,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声音方位并不一定是声源所处的位置,有时是偏离声源发声位置的。
      当两个扬声器同时发出同一强度的同一声音时,人处于两个声源的连线的正前方的中心(图例1中A点位置),实际中点并不存在发音源,称此为声像。若增加其中一个声源的强度,双耳将会产生升压级,使听者感受的声像位置向强度较大的声源方向移动。比如:若增加图例1中L声源的发音强度(即音量),则声像会由A点向左移到B点,其声像移动量用图中α角表示。随着两个声源强度增大,移动量(α角)加大。当强度差超过15dB,此时听着感受到的声像固定在强大的生源处。虽然两个发音源位置固定不动。但发声强度变化时,会使一个声音在两个声源间漂动,也就是声像位移,从而让听者感受到声音的空间方位变化。其实,立体空间感的建立其实并不一定要在多声源的条件下,一对立体声扬声器也能实现曲者对空间感的艺术创造。

      (二)实例解析——以《青年之歌》为例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于1956年创作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青年之歌》。这首作品为童声女高音和电子音响而作,其中歌词取自旧约全书中《但以理书》第三章。斯托克豪森认为,欣赏19世纪大师们的作品,听众不一定要去音乐会,可以在家里通过录音欣赏;而只有电子音乐,它体现了新的时空观念,人们才需要到音乐厅去欣赏。
      作曲家说:“我在听众周围安置了五个扬声器声音从一个扬声器移到另一个扬声器,有时围着听众呈圆周形,有时连成对角形。譬如说,从第三个到第五个扬声器。关于声音的速度,即声音从一个扬声器跳到另一个扬声器的快慢,它的重要性,现在已变得像过去的音高一样重要。”
      作曲家在观众的左右、前后都安置了声源,而听众完全被扬声器所构架的矩阵所包围。有时,一个声音从S1-S2,或者S2-S5,甚至有时声音可以连续经过S1-S2-S3-S4-S5,而形成环绕般的奇幻效果。如此魔术般的声音空间变化无疑是音乐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人们在获得奇妙听觉体验的同时,更好奇于仅依靠扬声器装置就能实现声音空间位移这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它为人们揭开了音乐在时间、空间这一更多维化的领域中变化的可能性,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以及对其之后的各种音乐创作观念的深刻的影响。由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关注音乐中空间表现的可能性,而电子音乐中的空间艺术特征也在后来的音乐实践中更加成熟、并成为电子音乐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