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十八、未解之谜 ...


  •   从宇宙尺度看,震荡只在刹那间,但从人类视角看,毁灭从很久以前便开始了。
      公元2021年3月,岛国首都的一条俗称“山谷”的宿民街,始发了一场恐怖瘟疫,故名“山谷病”。
      山谷病的起因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由一种特殊的噬菌体变异而来,那噬菌体的宿主菌乃是一种古菌域生物,以其发现者笕大墟命名,曰“笕利氏菌”。
      山谷病毒在侵人脑之后,以其蛋白质外壳来引导人脑合成自溶酶,从而溶解神经元细胞,导致人极度抑郁、一心自戕求死。
      在人死后,病毒又随尸体腐败之气被释放出来,借空气的流动,再传染给更多人,最后播及全世界。
      消灭山谷病的方法竟然就是病毒本身的原生寄主——笕利氏菌的某一种特定突变体。
      该突变体能够模仿人脑神经元的连接,学习神经元的互联协作模式。
      它所产生的毒素,其实就类似于神经递质和致幻剂,只要善加利用,就能重建被病毒破坏的脑区。
      再通过植入外部意念,激发人的求生本能,以此缓解病毒致人求死的功效,拖过危险期,等待免疫系统自己清理掉所有山谷病毒,山谷病也就痊愈了。
      这就是“笕利氏菌伪脑疗法”。
      起初的试行阶段,临床效果简直太好,尽如人意,于是,等不及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测验,便迅速普及,世界的大为难也因此解除。
      消灭了病毒,接下来就该清除这件事的功臣——笕利氏菌了。
      然而,峰回路转。待笕利大墟死后,世人才知道,抗生素杀不死笕利氏菌,免疫系统更加不能。
      因为它模仿人脑已经太像、太深,无法分辨了。只能伴随伴宿主终生,俨然成了真脑的一部分,人也感觉不出有何异样。
      到后来,它更加得寸进尺,经血液循环到达生殖系统,与配子交换遗传物质,随着人类的繁衍而代代渗透,使菌脑比例(笕利氏菌与脑神经元数量之比)逐渐提升。
      再往后,人们接受了与笕利氏菌既成事实的共存,称此类人为“笕利氏菌-智人嵌合体”,简称“嵌合体人”或“嵌合体”。
      菌脑比例测量,始于开元212年,凭高精度活体生物标记技术,使智人脑神经元与笕利氏菌得以区分。
      九百九十年来,嵌合体的繁衍生息已遍及全球。若排除复制人、生化人造人、脑结合半机械人等新人种不计,那么纯种智人仅存唯一一个。

      到了开元813年,近六百年的梦境时代(亦称“梦魇时代”)告终,全球百废待兴。
      人类在经历了数次神秘莫测、无法解释的末日劫难之后,出现了群体性的共同疲惫,对已经复杂到了极致的社会治理不仅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掌控能力。
      一切都是高度数字化且自动化的,处处都是完全无法理解的黑箱。
      再加上,奇技、永生,就如魔法一样吸引着所有人,成为了多数人的终极目的。
      终于,人类放弃了自己管控庞杂系统的权力,交由诺亚治世,通过合计人类的共同意志,来决定世界的发展。
      十三年后,全球开始废国制藩。
      928年,部分100%嵌合体人(即脑神经元全部被笕利氏菌取代,驭人之躯如驾行具),联合起来,单独成立一个藩。中心位于南纬23°、东经19°。
      这就是12004藩,也是目前为止,地球上所建的最后一个藩。
      12004藩成立后,广纳纯嵌合体人,至今,地域扩展到了19213.8平方千米,人口12403019人。

      开元934年,天文观测发现,小行星带上疑似出现了不明物体,不被肉眼所见,却将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切作两半。
      火星、木星基地都派出无人探测器往勘查,使用了各种技术手段,自波长不及0.1纳米的伽马射线,一直到波长数千米的无线电波,全波段探测都收不到回波反馈。
      且通过引力测量观察,也是空无一物,推测,并非暗物质、暗能量。
      有人不慎误闯,遥控驱使无人探测器从两半小行星之间穿过,也被毫无阻力地切开了。
      然后派其他飞船把探测器寻回,能看见,断口光洁如镜,接近于理想的全反射面,让人骇然不知所措。
      后来,五个不明航天器从地球出发,前往小行星带,把此物牵引了回来,安放在四万一千三百四十二千米高的太空中,绕地球一圈,首尾相连,与极轨道平行。
      五个航天器每每相隔七十二弧度,均匀分布在那无形的圆圈上,发出银光,以便让人看见,警示过往的各种航天器物,从此也就稳固在那里,不再挪动。
      至于那个看不见的不明物体,只要向那五个银亮的航天器之间投放些任意物体,也就能以此知道它所在的位置。
      经过多年的尝试,无论扔过去什么,都会被切分成两半,除了那五个航天器。
      虽然从来无人出来澄清,这是何人所为,但想想就知道,必然是“无界”,否则就没人能做到了。
      再计算一下那圈无形物的长度,恰好是真空中的一光秒——299792458米。
      再对五个航天器做一下测量,竟然是负质量物体。
      举世震惊,人们想起狄灿羽所语言的第三类宇宙弦,正当如是。
      公元末年,高能物理学家狄灿羽曾经语言,世界上应该还存在第三类宇宙弦,其性质应该是:
      只有一维的实体,零质量、零引力,却表现出对电磁力、强力、弱力和引力四个基本相互作用的完全抗性,能够切分一切物质,长度尚不明确,或许每根弦的长短不一,没有固定值。
      接触到第三类宇宙弦的物质,其断面上的熵值将会归零,每一个微观粒子都将整齐排列,从而看起来光滑如镜。
      如果它恰好切分了夸克,那么就会释放出原先被约束在夸克中的更基本的未知粒子,同时还将释放出被俗称为“灵魂”的自驱使物质。
      其实,先于狄灿羽数十年前,弦论早已诞生,该理论认为,实体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弦”,有两种形态:
      一、作为最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本原,它的长度在普朗克尺度的级别,其本质是卷曲的十维时空,蜷缩于夸克之内,它不同的震动模式就构成了不同的基本粒子;
      二、它是一种既无穷大、又无穷小的矛盾之和。作为一维物体,没有细度,即无粗细概念,就是无穷小。但它的长度可达几光年,质量可能是一整个恒星系的很多倍,则密度无穷大。这样一种物体,引力巨大到足以扭曲时空,万物与之接触,都会变成二维平面。
      不过,上千年来,这两类宇宙弦都从未被发现,从未得到验证,始终存在于理论之中。只有狄灿羽提出的第三类宇宙弦,在五十五年前被捕获,正是现在悬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那个圆圈。

      开元936年,诺亚遵照民意,建早了宇宙弦切分机。
      切分机就是一个管状的巨大舱体,内置各种探测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概率粘滞空间探测器。
      切分机包裹在宇宙弦的外部,直径一千米、长三千米,向其中投入物体,供弦切分,并让切分得到的碎物在舱体中往复反弹,不断撞击宇宙弦,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层层不断切碎,直到变成不可再分的微粒粉末。
      如此,倘若夸克真的是可以再分的,那么总有一天,终将被宇宙弦切分开。
      那时,就能促进科学、寻找“灵魂”,让人探究明白奇技的根本性质,触摸到“飞升”的奥义所在。
      只有那样,才有资格与“无界之主”对话。
      可是,宇宙弦是无限细的、真正的一维物体。
      宏观物体经过它所在的区域范围,而能够与之发生接触的概率,可以是100%,就像用人的手去摸一根细线。
      但是对于微观粒子则大相径庭。
      夸克、电子、中微子,尺度都已经小到了传统物理概念中的极限,但把弦与它们放在一起比较,那弦简直就是根本不存在。
      以如此微小的物体再去撞击不存在的物体,比让一粒沙穿过全宇宙去撞另一粒沙还要困难无数倍,接触概率小到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只怕是等到宇宙都彻底热寂了,也发生不了一次。
      到了970年,人类已向切分机中累计投放了数十吨碎物,在其中不停地分裂、反弹、再分裂……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十四年,始终没有检测出新粒子的诞生,未能窥探到夸克内部的世界。
      诺亚遵照民意,再次改造切分机,把其中2.5千米的部分投入实用,让宇宙弦为人类切矿石和垃圾等物,一直切到分离出各种原子,再收集起来,制作成建设、生活所需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
      这一功能加速运转起来,日产百吨工业原料,用作月球及他星基地的建材和各种消耗物资。
      剩余的五百米,则继续按照以往的模式运作,专用与切分夸克。只是从那时起,世人就不再关注了。

      注:概率粘滞空间探测器是基于概率粘滞场效应,用于探测新粒子的新型探测器。基本粒子的存在形式以概率为本质,原本均匀散步于整个宇宙,各向同性、稀薄无形,后来与意识发生了耦合,其存在概率向特定的方位收敛,才形成了实体物质的基本粒子。这也就是信息主导物质论,或称信息本体论、意识本体论、自驱使物质论等。因其概率收敛过程具粘滞性,故称“概率粘滞场”。概率粘滞场论取代了希格斯机制,从物质形成的底层,重构了标准模型量子场论,经过千年验证,确实更为精准、普适,拥有更强、更广泛的解释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