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盘架子 ...

  •   幸好救助及时,那武替也没受什么大伤,将养几日也便好了。自古练功夫的都顺带会两手跌打,当下在医院查得无恙,回来自有师兄弟帮他正骨,手势比医生还熟练些。

      也许是受了张小乙的刺激,武指君师父这日竟破天荒起了个大早,准备练练自己那搁下了多年的功夫。其实这些年要说功夫荒废,那绝对不至于,毕竟这日日拍戏都要用到,自己也常常要亲身上场示范。可自从开始在这一行混饭吃,赶戏的时候通宵那是常事,学艺时候养成的早起练功的习惯自然不好保持,渐渐地也就不再讲究这规矩了。如今既然进了张导的剧组,那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绝不赶戏,作息倒规律了起来。想想自己这些年竟是把师父教的规矩忘在了脑后,不由有些惭愧。于是下定决心,就从恢复晨起练功的规矩开始做起。好在这宾馆地处乡下,偏僻的紧,四周就是荒地,倒不愁没地方。

      这厢君师父摇摇摆摆出了宾馆大门,天儿还黑着。练武之人眼力好,这就影影绰绰看到宾馆正门对着的野地里有个影子,龙行虎步,端的矫健。走近一看,可不正是张小乙!君师父何等眼力,只一眼便认了出来:“这是陈氏太极?”小乙见是他,笑得露出一口白牙,却并不说话,堪堪将手中的套路走完,不过五分钟时间。

      收了势,张小乙上前,按老派规矩抱拳为礼:“君师父早!”

      “盘架子哪?你这是老架一路?”很久不见这么懂规矩的年轻人,君师父也很满意,“不错不错!咱们习武之人讲究闻鸡起舞,你这个年轻人倒是难得!每日都来?”

      “是,正是家传的老架一路,一会儿还要过几遍老架二路。”张小乙仍然是恭恭敬敬,这是对前辈应有的礼节。虽说武林中看人练功时大忌,但他此刻只是在盘架子,单看招式,自然是平平无奇,几百年来这老架一路二路都是如此,早已人尽皆知。招式人人都会,其中的运用之妙,才是不传之秘。君师父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不算犯忌讳。

      “唉!咱们这一行,讲究的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你也算难得,看咱们武行里那几个,空闲只知道喝酒赌钱,一身功夫早晚要荒废!”想起颓废派的那几位,君师父不免要叹息。

      “几位师兄平时拍戏日日都在用到,再说武行危险,日日搏命,空下来想放松一下也是自然的。”张小乙还是很谦虚,“我平时当个化妆助理,这功夫不趁早上练练,只怕真要荒废。其实我也偷懒得多了,以前在家,我老爹总要督着我盘架子,每天40遍都是少的。到了这里,我每日只是一个时辰,还要包括站桩的时间,不过是保持不退步而已,回到家要是我爹检查我的进展,那还不知道怎么交差呢!”

      “怪了,看你身手,这陈氏太极乃是嫡传一脉,怎的你不姓陈?听你口音也不似河南陈家沟人氏啊。”

      “这太极乃是陈氏太极的传人教给我爷爷的,具体姓名,我爷爷却是从未说过。若论辈分,他与陈照丕应该是一辈,但似乎他那一支早在清末就脱离陈家沟本家了。我爷爷练的本是形意,十五岁上认识了这位陈前辈,当下就拜了把子,交换了功夫。照理说他们两位都是身兼太极形意两家的功夫,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爷爷只传授了太极的功夫给我们,那形意却是不肯教的。现在想来,晚辈也颇为不解。”张小乙说着说着,自己也奇怪起来:为什么爷爷总是反复叮嘱我们这拳法的由来,叫我们不可忘本,对那陈前辈本人,却总是讳莫如深?他去世时候唯一的遗言,几乎是几近偏执的要家中所有晚辈都要把太极练到极致,务必代代相传,切切不可断了传承,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

      君师父叹道:“武林中只道民国的孙禄堂孙前辈是唯一身兼太极形意八卦的名家,却没想到竟还有默默无闻的高人。只看你的功夫,就不难推断那两位前辈的修为。”想到此处,不禁悠然神往。

      “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三年打死人,形意太过霸道,也许前辈是怕你们年轻人下手不知轻重,反而惹事,这才只传了太极。再说,能身兼两家之长的高手,民国以来也是少数,专心一门功夫,的确是更容易练到精深。”君师父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其实也知道自己说的不甚靠谱。太极虽是不易学好,但其中的狠辣霸道,又岂会比形意少了一星半点!本就是战阵之上衍生出的功夫,招招都是致人死命的狠手,否则国家怎么会把流行在大众中的杨氏太极改动到面目全非?还不是怕出事!就是世人以为更为温和的杨氏太极,那杨露蝉的大儿子,不就是因为失手打死了人不得不避居乡野么?不过也幸好如此,总算有一支杨氏太极还保持了原貌。(作者注:其实杨氏太极出名就是因为杨露蝉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这才扬名天下,从此开山立派,太极杨氏一支正式定型。所以严格来说,杨氏本来应该是比陈氏更能打的一支,只是改良版的杨氏太极,比如二十四式太极操,把它改到面目全非,这才让人们以为陈氏太极更加刚猛而杨氏注重养生,其实大误啊大误!)

      张小乙与武行的各位,原本并不熟,毕竟他跟的是文戏组,又沾张导的光住到了宾馆里,而武戏组除了武指君师父,都是在招待所里几人一间,既不住在一起,能熟悉的机会自然少。(其实对于剧组武戏组地位低待遇低不平等,张导也颇看不过眼,奈何这些年来娱乐圈风气越来越不正,武替地位越来越低,早已不是早年人人平等的时代。何况剧组的钱都是制片主任管着,他一句预算要超,节省预算人人有责,就算张导也没辙。)

      这回自从张小乙救人,又有君师父回去把各位不肯练功的年轻武替一顿臭骂,大家倒是三三两两的恢复了鸡鸣即起的习惯。本来混武替的,若原来是专业队员,那不是受伤的就是退役的,混到武替天天挣那两个玩命钱,早就心灰意冷,喝酒赌钱什么的,不过是颓废的表现而已。可是跟人张小乙比比,人也是一身功夫,却既没指着靠它挣钱也没指着靠它比赛。

      人这可都是几近失传的真功夫,和咱塔沟武校什么的批量生产出来的不一样!问他为什么不靠着自己的一身功夫挣个名利双收,人说武道本为修身,家有祖训,不得靠功夫牟利。再回头想想自己这些年,还真是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习武了!

      所以说,要说张小乙奋勇救人之后有什么影响,那就是武行里颓废之气尽扫,每天早上能看见一群练功的,鹞子翻身,鲤鱼打挺,倒是挺热闹。不过你要说别的变化,那还真没有,剧组里的人,看个热闹,惊叹两声,也就算了。甚至这一出英雄救英雄都没骗到一两个小姑娘崇拜一下----这年头,谁比谁傻呀,张小乙还是个月入1千2的小助理,你会弹琴会功夫又怎么样,能弹出个房子来么?能打出靓车来么?人梁实秋说的好,一个丈夫顶多200斤,一辆车最少也有一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来混剧组的姑娘们,自然个个都是头脑清晰,轻易不上当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