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遇到师父 ...
-
因为要请假回家一周,张逸凡提前给张一水打电话说补课改天的事情,可能是张逸凡的学习方式正好就对了张一水的胃口,
这阵子他的数学成绩进步挺大的,张一水的爸妈看到儿子又恢复了自信,成绩也稳定下来,心里也少了一份牵挂,想找个时间请这位张老师吃顿饭。
“爸妈,张老师说他老家有点事,要请一个星期的假回去,你们要请客的话,恐怕要改天了”
张家父母这周末有时间,准备推了应酬在家请张逸凡吃顿饭,结果还没跟儿子说呢,就接到了儿子说老师请假回老家的电话,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改天了,可惜了他们两口子都休息的好日子。
张一水现在正在高三,学校已经在高三上半年上完了所有高中的课程,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不断地重复以前的知识点,
各年的高考真题,几大高校联考轮番上阵,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高三的学生不是在做卷子就是在改卷子。
为了保证高三学生的学习环境,学校特地把高三整个年级都迁到了一个独栋的教学楼,平时这栋教学楼安静至极,连条狗都不会来。
刚刚经过五校联考,成绩已经出了一部分,最为挂心的数学成绩出来了,张一水考了130分,相当不错了,他很高兴,他的班主任也替他开心。
孩子的偏科莫名其妙补上了,班上又多了一个冲击名校的好苗子。
张逸凡在老家自然是不知道张一水的情况的,他只能在每次辅导作业的时候大致估算一下自己这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其实他底子还算不错,但是就是喜欢急功近利,容易忽略小细节,倒是最后的演算经常出问题。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王,光有聪明的大脑是没用的,还要有十足的耐心和细心。
这是一场没有时间限制的马拉松,只有站在终点才算成功。
老家的空气清新的不像话,在老家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这么明显的感受,出去住了大半年却能体会到明显的区别。
第二天一大早,窗外的公鸡开始打鸣,打鸣声吵醒了沉睡的大黄,大黄的嚎叫又吵醒了邻居的小黑,一时之间鸡鸣犬吠,山村特有的晨间交响曲分外悦耳。
张爸人到中年,没有年轻时候睡得那么沉了,他早早起来去了厨房,准备给儿子煮面条当早餐。
张妈不在的这大半年里,张爸愣是从一个厨房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的糙汉子,进化成了能自己做手擀面的生活达人。
看着他灵巧又不失力道的和面,然后用擀面杖在面板上擀出来一张薄薄的面皮儿,叠三次之后用刀切成裤袋粗细的条状,苗条就切好了。
切好面之后有切了葱花、小米辣、拍了蒜末,然后给揭开冒着热气的大锅盖,里面的热水早已翻腾,张爸捞起面条放进锅里,盖上锅盖加大火煮面条。
在煮面条的过程中他又经验老到的给灶上两只大碗调了汁。
不一会儿面条煮好了,捞出来装好,撒上蒜末,辣椒面和少许香菜,起锅烧热油往面条上一泼,顿时整个厨房蒜香四溢,两碗油泼面就做好了。
张爸熄了灶台的火,端起两碗面往客厅走,冷不丁看见正站在厨房门口的儿子。
父子俩望着对方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对方在这个点会出现厨房。
“醒了啊,快来吃面,尝尝我的手艺”张爸端着面碗,率先回过神来,乐呵呵招呼着儿子去吃面。
“你去把醋拿出来,还有辣椒油,在第二个橱柜里”
看见儿子还傻站着不动,张爸又指使起他去拿调料,张逸凡这才回过神来,神态自若的进去厨房翻橱柜。
张妈在世的时候,是个十里八乡都夸的勤快妇女,厨房收拾的都是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的。
橱柜里永远放着她自己做好的各种小调料,厨房靠门的墙角也总是会放着几只泡菜坛子,一年四季都不缺爽口的泡菜吃。
在张逸凡的记忆里,妈妈做的泡菜一直都很畅销,很多阿姨奶奶都会来找妈妈讨要泡水,回去依着做一坛子。
但是无论别人怎么做,还是只有妈妈做的最好吃,有的婶子始终都做不好这一坛子泡菜,每年都会准备好材料,带着坛子来找张妈做泡菜,再给点加工费。
靠着这个手艺,张妈每年夏天都能赚一小笔买盐钱。
现在妈妈不在了,熟悉的泡菜坛子也空空如也,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橱柜里的调料也是百货商店里直接买的,张妈特制的那些早就没有了。
张逸凡默默拿着醋和辣椒油出了厨房,父子俩就着蒜瓣和刚摘的黄瓜吃起了饭。
吃完饭张爸拿出来一瓶茅台和一条中华烟递给张逸凡,叫他带上去山上看师父。
还现赶着去菜地里摘了一篮子黄瓜和豆角,还有一些辣椒装了满满一篮子,嘱咐儿子给师父提上。想了想又觉得还缺点什么,又去厨房后面的小房子里取了一块腊肉几条香肠出来,这才让张逸凡提着东西出门。
张家老宅是离青龙山山脚最近的一户人家,张逸凡提着篮子和礼品,穿着林荫小道,走着小时候经常走的近路上山去找师父。
师父他老人家住在半山腰的一处老房子里,老房子旁边就是悬崖峭壁,另外一边又是一座小型的山泉水潭,地理位置十分奇特。
青龙山里植被茂密,近些年没有了村民上山砍柴,之前留下的小道也渐渐被浅草淹没,植物生长的速度太快,再过个几年,如果没有熟人带着,几乎找不到上山的路。
还好张逸凡对此路很熟悉,一路折了不少标记,终于在正中午的时候找到了师父的小屋。
小屋与世隔绝,也没有通电,晚上只能抹黑点蜡烛照明。
不过师父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动物油,做了好几个长明灯,倒是不用费劲去买蜡烛了。
张逸凡的师父,其实在小山村里是个传奇,出生的时候在家里排行老四,从小就聪明,跟着村里的教书先生上学识字,先生都夸这是个天才,天生的读书料子。
结果没想到在七八岁的时候感染了一场风寒,人都快烧傻了,爹妈拖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给打了一针,烧是退下去了,但是半边腿就伸不直了,从此走路一瘸一拐长短腿。
师父也从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了沉默寡言,整天躺在房间发呆的问题儿童,对于那个毁了他一辈子的赤脚医生,师父和他的家人其实也没什么憎恨,路上碰到了还能打个招呼寒暄几句,毕竟在那个年代,致残和致死当中做选择,谁都只能骂一句老天爷。
此时的师父正在门前的菜园里浇水,门口收拾出来一大块空地,周围扎上了篱笆,大部分都是拿来种药材,剩下边上小小一块地种着一点小青菜。
看着走路一瘸一拐的师父艰难又熟稔的提着水桶在山泉和菜园之间来回,张逸凡忙放下手上的篮子过去接过了水桶。
“师父,我来浇,你先去坐着休息,地上的东西都是给你的”
冷不丁被徒弟抢走了水桶和水瓢,张师父差点没站稳,等到他坐在菜园子边上的石凳上休息的时候,张逸凡已经来去如风浇完了一整块菜地了。
绿油油的菜地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周围的药材散发着药材的香味,在往远处看就是延绵不断的大山和茂密的植被,这是大山的心脏,也是张师父的净土。
没有人知道他从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了一个不务正业跳大神的之间经历过什么,知道这段往事的人现在几乎都不在了,他成了传奇也成功掩埋了一些真相。
一个心比天高的瘸子,放弃读书,放弃走出大山唯一的机会,默默拿起父辈的锄头去耕耘脚下的土地,去重新学习那些他之前嗤之以鼻的东西。
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尊严,去大庭广众之中被人围观,被人指指点点。
收拾完菜园子,师徒俩人排排坐在地上,张师父扯开了徒弟带来的礼物,看到茅台和中华之后眼睛一亮,当即就拧开盖子闻了一口。
\"香\"
老头赞叹,这好酒就是闻着香,不像村里那个破小卖部的假酒,一股子酒精味,闻着都头晕。
篮子里还有一些熟食,老头毫不客气掏出来就吃,一口烧鸡一口酒,神仙日子。
“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个烧鸡也香,还得是农家家养的走地鸡,外面卖的那些饲料催大的什么玩意儿,味同嚼蜡。
这个鸡腿劲道,再喝一口酒,舒服!
“昨天回来的,到家已经很晚了,今天一大早我爸就催我上山了”
张逸凡一边给师父撕鸡肉一边给老头倒酒,还不忘告诫老头慢点吃。
“好,你爸也不容易,这次回来多孝顺孝顺他”
老头吃饱喝足,打了个饱嗝儿,带着徒弟往自己住的小房里走。
张逸凡忙提着小篮子,收拾好剩下的东西跟上。
迎面一共三间房子,一间厨房一间茅厕,中间的房子供休息和待客,虽然也没什么客人。
老头把房子前后都收拾的很干净,村里的村民也会三五不时上来帮老头收拾房子,老神仙的本事还是很大的,经常会有人带着新生儿来取名字,或者带着新娶的老婆来算怎么生儿子。
山里蚊子多,虫蛇蚊蚁也很多,老头精通植物和山林生存之道,房前屋后都种植了不少驱蚊的植物,房间里一只蚊子都没有。
“自己倒水喝”
老头指挥徒弟倒水,师徒俩讨论了一下这次民俗活动的事情,对张逸凡要做的部分,老头细细的讲了一遍,又让徒弟当面跳了一遍,最后满意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
“很好,你功夫没有落下,咱们这一行的,最怕技艺生疏,好好学着吧,这可是一辈子的饭碗,当初好多人家把孩子送我这我都不要,就看上了你这个呆子”
老头老怀大慰,对着唯一的徒弟也难得敞开心扉,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又问了一些张逸凡在学校的事情,得知他现在自己在做什么账号,就是教人家做菜之类的 ,也没有反对,年轻人嘛,总有新的活法儿。
“有人在吗,这里有人吗”
正当师徒两个叙话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说是敲门声,其实这里并没有院门,站在篱笆边上的顾染只是提高了嗓门儿喊门。
跟着他一起来的三个人则是张大嘴巴望着面前郁郁葱葱的药草院子,这里怕不是住了什么隐士高人吧。
顾染不知道这里住了什么人,他们是在山上找一味药材,走着走着就到了这里。
说来也奇怪,村里人都说山上有一个懂药材的,但是又没有具体的路,只说朝着这个方向往里走,你走着走着就知道该怎么走了,没有路,也没有标志。
仿佛就是你走的时候路自动生成,你走过之后路就消失一样神奇。
几人在山里,手机导航都没有信号,就这么一路摸索着到了这里。
“哇塞,有瀑布哎,快去洗个脸,这林子里太多植物了,我现在浑身都痒痒”
\"那边是悬崖吗,这里风景太美了,我要拍几张下来\"
“这个是人参吧,这都多少年了,天哪,还有这些药材,一看就是年份久的”
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一路叽叽喳喳往里走,随着眼前出现的三间小屋和小屋门口站着的耳朵张逸凡,大家更是不可置信。
这不是数学系那个学弟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别人不清楚,顾染倒是有点知道这里面的原因,看着正微笑注视他们的张逸凡,顾染眼神闪了闪,慢步走上前去,和小学弟打招呼。
“张学弟,这么巧,在这里遇见”
“顾师兄,这里是我师父的地方,我正好来看他老人家”
俩人寒暄着,张逸凡让顾染他们一行人进了屋,张师父在屋里面坐着,给他们一人准备了一瓶清凉解暑的饮料。
这个饮料是老头子自己的独门配方,夏天喝了神清气爽,清凉舒适,冬天喝了浑身发热,防寒防冻,众人喝完之后纷纷表示可以再来一碗。
“哇,老人家,这个饮料是怎么熬的,好好喝,没有加冰块却很冰凉”
同行的一位女同学对着碗里那碧绿色的饮料赞不绝口,表示自己也想做个同款。
“这个你可做不会,这是山里的药材熬制的,别处喝不到”
老头对自己的配方还是很骄傲的,这些都是自己半辈子琢磨古书改良的,材料也都是山里特有的,别处确实是没有。
姑娘也只是随口问一句,当然知道这些老方子肯定是人家的传家宝,不过这个饮料确实是太好喝了,她决定多喝两碗。
此时正值下午2点左右,大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张师父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和一些行医经验配合他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讲出来就是一本绘声绘色的故事百科,每一个小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
再加上他又有很强的表达欲,说起故事来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大家都忘了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听故事都听入迷了。
况且他是真的知识渊博,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记笔记,忙的不亦乐乎。
这些故事张逸凡小时候听太多了,这个时候就主要关注起了众人的神色和反应,知道师父这是说上瘾了,就打断了他们一下说自己先去做饭,等下叫他们。
大家都听故事听入了迷,基本没人听到张逸凡说了什么,只有顾染听到他要去厨房做饭,自己也桥摸悄摸着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