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第 62 章 ...

  •   流水县县衙,陆蓝紫办公室,施佟文(原名佟文淑)拿着新一期报纸等候最后终审。

      陆蓝紫接过报纸,老生常谈询问她人手够不够?

      现在板块增加不少内容,能够兼职写稿件的老师也被调走,她担心报社人手也不够。

      施佟文正想跟她说这事呢,她示意对方先看头版头条,“这篇文玉章您可看行吗?”

      陆蓝紫以为她发现了人才,等她验看,顺着她的意开始读起来。

      开头就是“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

      她眼睛一亮,这个论调可与孔夫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相悖啊,她一目十行看下去,越看越精彩,尤其是他看现在的君王比作“独夫”,这可是离经叛道的论断。之后他提出君主不该将天下当作私有,而应该明白为君的职责。

      她猛地拍了下桌子,“这文章正是我想要的。作者是谁?”她看到作者一栏,名字叫黄仁羲,呃,她不认识,大概是新投奔来的流民。

      她越看越喜欢,“这人文章写得深入浅出,熟知历史,可以招为编辑,若是他做得不错,也可以先升组长。”

      施佟文早就猜到她会喜欢这篇文章,但是对她接下来的打算却有些为难,她尴尬一瞬才解释,“市长,这文章是我翻译的,黄仁羲是浙江余姚的大儒。我们编辑部人手不够,稿子也不多,教师又被调到别的县了,所以我就把黄仁羲的稿子翻译成白话文。”

      陆蓝紫愕然,这居然是古代人写的?这思想够先进的呀。

      她问施佟文可认识黄仁羲?

      施佟文唬了一跳,连连摆手,“市长,您也太看得起我了,黄老先师徒弟遍布朝野,别说我,就连我父亲早年想要拜师,都没能拜入他门下。”

      陆蓝紫有些诧异,问她原稿什么时候写的?

      施佟文想了想,“前几年写的。听说先帝在的时候,还想请他入朝为官,他不仅没有答应,而且还劝诫先帝勿要骄奢淫逸。先帝当时,差点把他砍了,但是因为他弟子众多,最后才不了了之。”她说这个故事,也是想打消陆市长的念头。

      先帝许以重利,对方都没有心动。现在他快高十了,陆市长还想他出山,这怎么可能。

      陆蓝紫心里打定主意,就不可能这么快就退缩,她笑了笑,“我想请他过来教书,又不是请他做官,说不定他能同意呢?凡事总要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世界上最难做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她全县扫盲已经两年,流水县有十万人口,她都不敢肯定有多少人是真的相信现代党的理论,他们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从根子里就被植入奴性。想要把他们的奴性拔除,这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需要先进思想的引导者贯彻。黄仁羲不仅理论扎实,他还善于教书育人,是最好的人选。

      施佟文见她不放弃,眼里也带了几分笑意,“您要是真能将他请来,以后报社不愁没稿子。”

      陆蓝紫问她有没有好办法?施佟文是个负责任的副主编,但她不是个好的HR,更不会招揽人才,对此毫无头绪。

      陆蓝紫也没勉强,问了对方的住址,也就让她回去,至于报纸,等她校验完成后,再让秘书送到报社。

      等人走了,她让云李柔把陆苏雪叫过来。

      陆苏雪来得很快,急匆匆而来。招聘启示已经贴出去了,许多人前来报名,校长忙得走不开,她这个教育局局长就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得知陆市长召见,她蹬着自行车就来了。

      陆蓝紫也不跟她废话,将稿件递给她。

      陆苏雪看完后,夸了几句,“这稿子不错。报社又招了新编辑吧?”

      她不是个喜欢猜的人,也不会猜市长找她的用意,顺嘴夸了几句。

      陆蓝紫摇头,“这位是浙江余姚的大儒,开设学馆,他文章写得不错,是个先进思想家,正是我需要的人才。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把他招过来当老师?”

      陆苏雪以前就是个文盲,她的社交圈都是不识字的农女,哪里认识什么大儒。她经过短暂的震惊后,想了个主意,“不如学刘备三顾茅庐?”

      陆蓝紫哭笑不得,“你这法子不靠谱。你现在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跑去浙江!”

      陆苏雪抓耳挠腮,想了好半天,也只能想到这么个主意,她倒是想以利诱之,但是对方自己开学馆,收入只怕比他们制定的薪资还高。

      利不行,诚意也不够,对方还不缺钱,那该如何呢?

      陆蓝紫见她想不出好办法,把自己的主意说了,“既然他是个忧国忧民的大儒,我觉得名利诱惑不行。得对症下药,我打算送一本书给他。”

      “书?什么书?”陆苏雪挠头,什么样的书能够吸引不缺钱不缺名望的大儒呢?

      陆蓝紫却没有回答她,而是让她先回去,“提高薪水后,师资力量一定会得到填充,但是你要鼓励他们多学习。我马上会成立大学,负责专科研究,工资比高中还高,这是他们的机会。”

      陆苏雪点头应是,她想知道陆市长送什么书,急得抓耳挠腮,却又不敢再问,只好怏怏出去了。

      陆蓝紫招张思瑶过来,也不跟对方多费口舌,直接让她快马加鞭跑一趟余姚。

      余姚离这儿有四百多里,每天跑一百里,大概四天就能到,来回八天,完全可以在春节前赶回来。

      张思瑶向来对她言听计从,待问完对方身份又听陆蓝紫叮嘱几句,接过书去马厩牵了马,直接出了门。

      **

      浙江余姚,黄仁羲此时正在读流水县出版的报纸。

      松江府与浙江相邻不假,但他最快也只能得到他们上一期发的报纸。

      这报纸半月出版一次。一开始只有短短三页,现在却已经扩张到五页,涵盖军事、农业、数学、文学、历史、医学等各个方面。

      黄仁羲以教书为生,却精通历史、天文地理、文学和算学,学子遍布朝堂,称得上博学鸿儒。

      先帝在世时,也曾听过他的名头想要招揽他入朝做官,被他以“老病恐不能就道“拒绝。

      他头次听出松江府流水县出了个女反贼,当时也不过一笑置之,后来听老友说起,治下百姓逃到流水县做工,他才引起重视。

      稍一打听,就知道女反贼有高产种,对百姓而言,这是活命口粮,难怪他们宁愿逃到那边。

      那女反贼弑杀,听说入驻流水县后,就将大族全部烧尽,将良田分给流民和百姓,并且强制治下所有百姓都要冠上母姓。

      他的老友提起女反贼无不咬牙切齿,纷纷请奏县令,阻止百姓去流水县做工。

      县令想防,可惜根本防不住。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百姓多数以经商为业,而流水县有高产种子,运回来就能大赚一笔,无数百姓趋之若鹜。

      流水县需要大量的煤炭、矿石,县令也能从中抽取利润,钱包鼓了,态度也变了。一开始围堵限制,到现在放任自流,甚至还主动鼓励寡妇去流水县做工。

      随着黄仁羲了解得越来越深,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也越发想要了解陆蓝紫其人。

      他自然是不信百姓口口相传的“神仙说”,但是她的种种异常却又无从解释。

      再看她提出的口号“打土豪分田产”,清晰明了,她号召全天下百姓都起来推翻朝廷,建立想的制度。这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他曾写过《原君》、《原臣》,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伸张了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以万民忧乐为治乱标准的思想观念。

      当看到《狂人日记》,黄仁羲双手禁不住颤抖起来,如果说他只是提出思想理念,而这位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而将《狂人日记》刊登出来的女反贼,陆蓝紫不是想当圣人,她是想推翻家天下的传统,建立真正的共和制度。

      虽然她还没有推出这个概念,但是如果她真的想当皇帝,她就不会发明这样惊天骇俗的文章。他何其有幸,有生之年竟能遇到这样不以天下为私的君子。

      他翻来覆去看完报纸,不仅将时政看完,就连医学也看得津津有味。

      医学刊登的文章并不深奥,而是各种病症治疗技巧。比如今天刊登的是《风寒与风热》。

      风寒一般情况要捂出汗,但是风热用此法会加重病情。郎中需要仔细甄别,不能乱开药,也不能随便捂被子。接着还写两种症状的区别以及用药方法。

      黄仁羲对医学只能算是略知一二,但是经过他看过几期报纸观察,上面的内容都是真实可靠,毫无掺假。

      他捏着报纸,心事重重,他期望的尧舜贤明之主已经出现,可是他又深深恐惧着。

      她有太多离经叛道的地方,学王莽改制,但是她不知那王莽动了当权者的利益,最后被千刀万剐了吗?

      如果她只是一个争权夺利,视百姓生死如无物的女反贼,黄仁羲不会同情她,反倒会唾弃她,可是当她是为天下百姓,做常人不敢为的事,他没法不同情。

      可他的力量是那样弱小,他想不出任何可以搭救她的办法。

      她得罪的满朝文武大臣,每一个人都恨不得将她除之后快。他保不住她。

      他双手捂眼,喉头哽咽,竟为那素未谋面的人老泪纵横,也不知哭了多久,外面传来仆从的敲门声,他收拾下自己,命对方进来。

      仆从来报,京城王尚书来信。

      这是自己早年收的弟子,黄仁羲命仆从将人带进来。

      林康进了书房,先是问安行礼,随后将王锡的亲笔书信呈上。

      黄仁羲打开信件,一目十行看下去,才看了两行,身板不由坐直,神色颇为凝重,眼底有不解,也有不易察觉的惊喜。

      林康以为自己看错了,再抬眼看去,那笑容一闪而逝,他挠头不解,敬候对方答复。

      黄仁羲看完信件,将信搁到书桌上,让仆从将林康安置到客房,“这信上问的事情,老朽也是刚刚得知,我得找人问问。”

      林康有些讶然,他当然不会怀疑黄老先生在骗他,刚刚他入府门时,就已经在茶馆向人打听过,对方也不知崔氏投奔流水县的事儿。现在得知黄老先生也不知此事,就更纳闷了。那女反贼招揽崔氏,居然没有大肆宣扬打朝廷脸面,这是何道理?

      林康心事重重跟着仆从出了书房,黄仁羲却是让家丁去请黄三爷过府一叙。

      黄三爷是黄仁羲族里侄子,以经商为生,因为流水县有许多好物,他这两年经常在流水县和余姚间往返。报纸就是他带来孝敬黄仁羲的。

      黄三爷很快被带来,黄仁羲问他可知崔氏投左流水县一事。

      黄三爷生意红火,又扩充一条商路,上次去的是南汇县,所以还不知这事。

      他将自己的管事叫过来,仔细一问,管事点头,“是有这事儿。当时许多百姓都瞧见了,崔氏满门上千口子把家底全送上了。光金银珠宝就有上百箱子。”

      黄仁羲听到这事是真的,在屋内踱步,着实想不通,“你们说崔氏为何这么做?”

      管理没有答话,黄三爷却是理所当然道,“照我说崔氏那是真聪明,陆市长那可是真神仙。”

      黄仁羲是个革物派,他向来不信奉鬼神一说,尤其关于陆市长的神仙故事传得神乎其神,他就更不会相信了。

      黄三爷之前提过他亲眼见过拖拉机,黄仁羲倒是不怀疑,但是他觉得这东西肯定是人能造出来的。只不过许多人没见过,所以才把它说成仙物。

      黄三爷见他不信,也没有再劝,反倒讲起陆市长将南汇县打下来后,解除海禁。

      大荣在立国之后就一直实施海禁,制定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政策。

      但是陆蓝紫打下南汇县,直接废除,“不仅如此,她还高价收购鱼虾,搞养殖鱼虾、海带和蛤蜊。就因为她收购鱼虾,之前渔民不支持她的分家政策,后来哗啦啦全去分了。让改姓就改,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听话得不得了。听说陆市长把大户杀了之后,留下许多渔船,百姓去她的钱庄贷款买渔船,利息收得很低,只要5个点。而且她还废除徭役和苛捐杂税,以后只要交鱼课就行。那些渔民们拿她当祖宗。”

      如果把徭役和苛捐杂税都省了,只交鱼课,渔民们只要不出意外,日子是非常好过的。

      黄仁羲满腹疑问,“她收购那么多鱼虾有何用?她治下的百姓吃得了吗?”

      海鱼海虾是比陆地便宜,但是加上路费,也便宜不了多少吧?她治下的百姓就算有高产粮,也不可能天天吃鱼吃虾吧?

      黄三爷还真不知道,不过他打探了一条消息,“她有盐,而且卖得很便宜,如果全部用盐腌,往内地运还是能卖上价的。”

      有钱人很喜欢吃新鲜鱼虾,尤其是黄鱼。每年都要供奉三百尾到皇宫。大臣们也好这一口。

      黄仁羲却觉得这里面大有名堂,“既然她是高价买,那她的成本就比别人高。再加上运费,而且她还大量收购,再多的大户也享用不起那么多鱼虾。她有没有可能只是暂时收一收?”

      黄三爷摇头,“不会。陆市长言出必行,我来的时候,县衙门口每天都有衙役在收鱼。我还想从余姚这边运些鱼虾过去卖呢。他们要新鲜的鱼虾,在天冷,鱼虾不容易坏,正适合运输。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黄仁羲问过黄三爷,不仅没有得到解惑,反倒又添了几层迷雾,对方要回去做生意,他也不好久留,只让对方以后多拿些报纸。

      黄三爷自是欣然应允。

      等两人走后,快到黄昏时分,门房递来拜帖,管家不敢自专,拿来给黄仁羲,请他定夺。

      黄仁羲看到落款,先是不解,待打开信件悚然一惊,久久不语。

      管家见他不说话,试探问,“老太爷,我该如何答复来人?”

      黄仁羲想了想,“明日我必扫榻相迎。”

      管家微微愕然,扫榻相迎?以老太爷的名望,除了当今圣上,谁能得如此厚待?看来这人必是贵客。可是他怎么从未听过此人名讳?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2章 第 6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