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 54 章 ...

  •   京城那边迟迟没有定论,但是王二麻一行人已经到了流水县城门。

      他们排队检查身体后,剪头发,吏目就给他们登记户籍,改名字,重新登记造册。多数人都想登记为农民,但是在分田分宅基地前,他们需要在马场上完扫盲班,拿到结业证才能有吏目带他们下乡。

      全县现在有九成人脱离文盲队伍,各个村的老师也多数都是教孩子。

      而孩子上课的进度是很慢的。而且他们是白天开课。不像扫盲班多数是晚上开课。

      而县城的扫盲班就不一样了,白天晚上都有,你自己根据自己需要自己安排课程。只要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收入就能增加。

      许王麻(原名王二麻)之前听吏目跟他们说流水县百姓过得有多好。他们也向路过的百姓打听收入情况。但是到底没有见过,心里还是有几分存疑的。

      他们是俘虏,没有假期,干的又是最苦最累的活。但为什么他们还愿意冒险呢?

      因为他们修路时也能吃饱饭。官员能让俘虏都吃完饭,流水县的百姓过得再差,也比他们强吧?

      就冲着这个想法,他们决定铤而走险,趁着天黑逃跑。

      之所以当时没有留下,皆是因为吏目们说了,一个人十两银子,白得的银子不赚白不赚。

      俘虏们也是心悦诚服。谁能拒绝白花花的银子呢。换成他们,也不想错过这么好的发财机会。

      许王麻凭借肯吃苦,进了建筑队,当一名普通工人。这儿的伙食比修路队还要好。炸得酥脆的大鸡腿,顿顿都是白米饭,青菜萝卜管够,豆腐也是必不可少。偶尔还会给大家吃虾。

      用队长的话说,吃虾可以补充蛋白质。

      除此之外,这些菜里的油水还多,不像他在老家时,油只是在周边擦一圈,就算放油了。人家这油就跟不要钱似地。

      许王麻一顿饭能吃三大碗,队长见他如此能吃,不仅不嫌弃,还夸他胃口好。

      这建筑队多是农民,谈了几句伙食,又说起买牛的事情。

      有个大个子问队长,“上回县长不是说到了秋收,牛就能卖了吗?大概多少银子?”

      队长指着他笑,“天天跟我哭穷。现在买牛倒是比谁都积极。你那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大个子挠头傻笑,“我怕不够,想着提前管亲戚借钱。要是晚了,钱可能会不凑手。”

      许王麻听他们交谈,也好奇起来,“这儿牛多少钱?”

      队长笑道,“往年都是十五两,年景不好的时候,便宜些。陆县长没来的时候,咱们这儿的牛是十三两。”

      “咱们是流水县本地人不能便宜吗?”大个子有些急了。他这话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只要有流水县户口,买任何东西都能便宜不少。牛也不例外吧?

      许王麻听着也差不离,他眼巴巴盯着队长看,“县长卖多少钱?”

      队长指着大个子笑骂,“县长可从来不做亏本买卖。你还想牛也便宜,想得倒美。县长之前说了,价格跟往年一样。”

      大个子失望不已,他还以为能便宜呢。

      倒是许王麻并没有多惊讶,牛可不好养,辛辛苦苦养了一年才能出栏,这期间要花费多少粮食。现在粮价一日比一日贵,但牛价却是越来越便宜。怎么可能还会往下降呢。

      队长紧接着又补充,“不过县长说了,牛无需登记。”

      这时候牛的地位比人还高。它不仅仅是坐骑那么简单,相当于给家里添个大件。买完牛后都要到官府登记造次。而通常就需要费用。这费用往往还不低,少说也要一两银子。

      现在陆县长明确规定不登记,哪怕牛价不降,但是少了过户费,那也给农民减轻负担。大个子搓着手狂喜。

      许王麻却有些疑惑,“牛不登记,要是有人杀牛怎么办?”

      以前的县衙会给牛登记,防止牛流出,禁止宰杀。难道陆县长就不担心吗?

      队长摇头,“陆县长不在意。她原话说了百姓想杀就杀。她现在大力发展机器。你有没有见过收割机?那才是她想要发展的方向。”

      许王麻只远远见过收割机,不知道它的构成。只知道它是个特别笨重的家伙。

      大队长摸着下巴问,“会不会有人偷牛啊?”

      以前管理严格,但是“牛籍”会依次登记牛的毛色、性别、标记、年龄和身体尺寸。现在不登记,丢了可能就真的找不到了。

      “我之前跟陆县长去养牛场看过牛的脖子从小就会挂牌子,现在长大了,牌子也取不下来了。就算真的丢了,也能找到。”队长让他们尽管放心。

      吃完饭,上完工,许王麻急急忙忙赶到学校上扫盲班,直到上完课才踏着夜色回了住处。

      他的同乡兼舍友周李四看到他回来,跟他打招呼,约定明天发工钱先去城里逛逛。

      他们回来时,两手空空,吃住都是厂里,倒不用自己花钱。但是他们一直穿着旧衣,干重活时,很容易磨坏,有一回搬重物时,他□□都开了。被其他人好一通嘲笑,至今想起都觉得丢人,他们发工钱最买的就是衣服。

      流水县本地产的衣服怎么磨都不坏。款式也简单,不像他们穿的是短打,再往后天冷了肯定会冻脚。

      说起冻脚,他们还得再添双鞋子。上好的运动鞋,他们不敢想,那是队长都心心念念的奢侈品,他们只想买一双胶底鞋。

      穿上后,防水,柔韧性也好,听说一双鞋穿一年都不坏。价格也很便宜,五十文就能买一双,比布鞋还便宜。

      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许王麻爽快答应。

      翌日下午,他们揣着刚刚到手的工资,先去钱庄将钱存起来。主要他们现在住的是大通铺,一个房间住八个人。这是免费的,想要住单间,需要收费。

      现在大通铺住的都是外来人口。也别说他们宿舍了,就是整个厂,本地人只占三成,大多数都干的管理层以及文职。

      据队长说,只要拿到小学毕业证,他们就可以换个轻快点的工作。比如去医院、学样、钢铁厂、吏目等等。哪一样工作都比在建筑队轻松,而且活还轻快。

      许王麻已经来了一个多月,他通过了扫盲班,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难度加大,尤其是干过一天重活,回去只想躺着。得知有轻快活计,他咬牙忍着,每天晚上都去学校上课,盼着早点拿到小学毕业证。

      至于田地和宅基地,县衙已经分给他了,但是那田现在由县衙种着,下茬才能给他种,所以他依旧待在县城做活。

      两人存完钱,留了一百文钱,五十文用来买胶鞋,剩下的五十文再买些日用品,比如说毛巾、牙刷等物。

      课堂上老师也讲过个人卫生,但是之前没有钱,他们就只能将就着用。现在有儿了,个人卫生也要搞起来。否则县衙派领导过来检查,队长都嫌他们埋汰。

      他们早就向队长打听过了,买东西最好是去百家惠超市,东西齐全,价格还便宜。最主要它是陆县长开的店,价格很公道。

      两人一路打听,终于到了百家惠超市,门口挤满了人。

      许多人拎着购物袋,买了一大包东西。

      两人有样学样,也提着购物篮,先去看他们心心念念的胶底鞋,上面有两种价格。

      本地价50文,外地价500文。竟相差十倍。

      许王麻倒吸一口凉气,“怪不得都争着当本地人呢,这价格相差也太大了。”

      周李四眼里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咱们运这鞋子回家卖,也能赚不少钱呢。”

      他倒不是真的想倒卖,主要是他觉得这胶底鞋运回老家肯定好卖。

      旁边的导购笑道,“只要是两种价格,一般都是限购。这胶鞋每季限购一双。”

      周李四涨红着脸,原来还限购,那就不能钻空子了。

      两人又逛了一圈,买了毛巾、牙刷和牙膏。手里钱不够,买毛巾没舍得买吸水性好的棉毛巾,只要了纱质毛巾。牙膏也是最便宜的两面针。

      买完东西,两人只剩下三文钱。

      周李四有些拿不定主意,这里有许多东西都很便宜,尤其是盐、糖、粮食。但是他们现在吃食堂,无需自己做饭。但是他们可以吃糖果啊。

      这世上谁能拒绝糖的魅力呢。尤其是他们这些穷苦出身的人就更想尝尝。

      许王麻更想吃冰棍。一根只要两文钱,有两个孩子跑过来,店员打开门口的木箱,打开后里面包裹着棉被,里面就是长方形的冰棍。此时是秋老虎,天气还有些热,吃着刚刚好。当然如果是烈日炎炎,吃着只会更爽。

      周李四有些犹豫,最终两人商量一人买一样,分着吃。

      一文钱三颗水果糖,两文钱一根的老冰棍。

      吃着都只有甜味儿,但是咬进嘴里嘎嘣脆,凉意袭满全身,在这样焦躁的夜晚添了几分舒适。

      许王麻想到了张三,“也不知他什么时候来?”

      “他得先回老家,然后才能携家带口过来。今年肯定不成,得明年啦。”周李四咬了一口,他心里还在念着衣服,“咱们七钱不够,还得再攒一个月。”

      许王麻却有不同想法,“你不想攒钱盖房子了?”

      他们可没有宅基地,想要回村种地得有个窝蹲吧。

      周李四刚要告诉他可以到钱庄贷款盖房,就见后面传来响动,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士兵。

      他们个头比普通百姓高出一截,穿着绿色军装,三队并列,走路整齐划一,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

      路过的百姓纷纷驻足看着这一切。待他们的身影进入县衙,大家才收回视线。

      周李四嗦了口冰棍,“输给这样的兵,我们不冤。”

      许王麻也是深以为然,正发感慨呢,又一队士兵过来,离老远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因为他们此时正唱着军歌。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两人还是头一次听到军歌,许王麻欢快叫道,“还挺好听。”

      周李四也跟着哼起来。

      两人一路溜溜达达回了建筑厂。而陆蓝紫正在县衙大院与吏目们和士兵们开会。

      流水县的扫盲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兵丁们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他们要为扩张做准备。

      而且她不是一县扩张,而是四县一起,这就需要选拔人手。

      攻城容易,只需要四名队长各带两百士兵,自打郭正目在松江府扫荡一圈后,城防空虚。虽说后来又派了新兵驻守,但是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郭正目呢。

      两百名士兵跟五十名士兵对抗,四倍之差,装备还更齐全,必然能将他们拿下。

      四座县城当中,除了华亭县有点难度。它是松江府的治所,守备军也是最多的,而且有蒙古军驻扎,人数不多,大概是一百人。但是比起汉人组成的绿营士兵,这些蒙古士兵要骁勇善战,他们从出生起就会骑马。

      攻打华亭县,陆蓝紫多给两百士兵,在众人面上逡巡一圈,“你们谁想领兵攻打华亭县?”

      大家面面相觑。看着桌上的地图,华亭县无疑是最难攻的,敌军有骑兵,人数多,而且城门更为坚固。当初郭正目率十万大军才能在三天之内拿下。听说死了八千多人。

      他们只派三百士兵,恐怕攻城战的时候就能消耗完。

      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战的难度,也都不敢下定决心。

      只有刘招娣举起手。

      陆蓝紫让她先说自己的思路。

      李刘昭个头不高,她善于学习思考,“我们的兵力与对方相差不大,想要成功只能智取。”

      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是攻城,他们一定会招集民兵与我们相抗。民兵是从百姓中抽取的。而我们跟百姓是有联络的。”

      早在夏收时,陆蓝紫就派吏目们去四个县卖种子。

      这四县与流水县相邻,地与地之间,很容易就能发现差距,但因为他们没有流水县的户口,买不到种子,所以就只羡慕。他们主动上门兜售,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当时卖种子,她有要求,每亩地必须卖两百斤粮食给我们,要不然下次就买不到种子。

      “百姓将粮食运过来,我们就可以将两军对垒的事情告诉他们。让他们协助我们。”李刘昭的想法有些大胆,但是仔细一想还是可行的。

      毕竟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而民兵是从百姓当中挑选。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吏目们和士兵们都被刘招娣的想法而震惊。也都表态,这主意确实可行。但是需要完善细节。

      当时他们去县衙卖种子时,各地县衙眼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将这事放在心上。

      现在马上要收粮食,农民将粮食运过来,县衙就不可能不当回事。

      “他们恐怕会阻止农民前来卖粮?”

      李刘昭笑了,“若是他们真的阻止,对咱们更有利。”

      在座都不是笨人,很快就明白她的意思。是啊,如果官府真的出面阻止农民用他们的种子,那农民恐怕先一步谋反。

      不过陆蓝紫还是不希望农民起义,毕竟会有许多地痞无赖浑水摸鱼,到时候受苦的是老实巴交的百姓。

      她让李刘昭做两手准备,“如果对方县衙真的出来阻止,你就派商队悄悄上门兜售种子,并且安抚他们,先假意安顺。后面若是被选为民兵,再与我们里应外合。”

      直到现在扩张计划才终于完善。

      李刘昭问她什么时候扩张。

      “秋收之后,正好冬天有空闲,农民有空上课。”陆蓝紫给了大家准确答复。士兵们要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不过并不代表这件事就结束了,攻城之后需要治理,这就需要吏目们细致的统筹,她需要提前安排好吏目过去接管。

      吏目们的主要内容有很多。

      首先是清除全县不稳定份子,该杀的杀,该关的关。只要将刺头处理了,才能处理其他事情。接着是分田重新建立户籍,再然后组织百姓服最后一次的徭役(建工厂),最后是为全县扫盲。

      这四样工作流水县都已经处理过,已经给他们打了样。但是有了模板就一定能做好吗?不见得。

      首先每个县的情况就不一样,处理方法自然也不同。

      就拿南汇县来说,这个县并不大,临海县城,几乎没有良田,都是盐碱地,多数百姓都是渔民和盐工。

      又因为流水县有更好的精盐,南汇县的日子越发不好过。盐工们活下去就逃到流水县做工。原先这个县有近万人,两年时间,逃了八千。只剩下两千渔民,这些渔民打的鱼也多数运往流水县,毕竟现在流水县日子好过,对鱼虾需求比较大,当然也因为报纸上说了鱼虾有营养,多吃对身体好。

      拿下这个县城,如果采用分田分家政策,恐怕不仅不管用,而且还会让渔民产生逆反心理。

      那他们就得提前想法子,让他们自发地分家。

      她给百姓分田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分家,这样宗族不能聚居在一地,就不会形成势力盘剥百姓。

      渔民有共同的利益体,他们很容易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这点也是不容小觑的。

      她让大家写个对策出来,谁的方案最好,她就派谁去治理南汇县。当然这也是考察他们的工作能力,她要从中挑选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

      “以后都是异地任官,不能在本地。要是被选到隔壁县,至少要干一年以上,想要报名的同志需得跟家人商量好。等名字确定下来再改,那样会浪费大家时间。”

      她布置完任务,众人陆陆续续离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第 5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