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动机、需要与意志 ...
-
一、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1.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二)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1.生理动机
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1)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个体的(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相对稳定的兴趣)也有情景的(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和兴趣的效能。
(2)爱好: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3)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美的成绩和优异的结果,并超过他人的动机。
(4)权力动机: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6)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二、动机的理论(动机理论经整理后在最后!!!)
(一)动机的早期理论
1.本能理论
2.驱力理论
3.唤醒理论
4.诱因理论
(二)动机的认知理论
个体对来自外界信息的加工,在头脑里形成了各种观念,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它能引起,也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的功能。
1.期待价值理论
2.归因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4.自我功效理论
5.成就目标理论
6.逆转理论
三、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当个体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它才会推动个体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二)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按指向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指向社会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的需要叫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神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的需要叫精神需要。
(三)需要的层次理论
1.理论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在1954补充到7个层次:
(1)生理需要
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需要。
(2)安全需要
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婴儿的安全需要显得尤为强烈。
(3)爱和归属的需要
要求和其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
(5)认知需要
包括求知、理解、探索和好奇。马斯洛认为,学习和发现的愿望以及探索新异事物与未知世界的愿望是人性的基本方面之一。
(6)审美需要
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与和谐。这也是人性的基本方面之一。
(7)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马斯洛在1970年又修订了自己的理论,将后三类即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这三种需要合并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需要层次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低级需要满足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如舍生取义。
②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也叫缺失需要,包括尊重需要及其更低层次的需要;高级需要也叫生长需要,指自我实现与的需要。
2.理论观点
(1)这五种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2)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人类个体的发展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3)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当前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
(4)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性需要。
(5)需要层次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人特别讲究自尊,只有当他觉得受到尊重、比较自信时,他才会去追求爱和归属。
(6)有些情况下,低层次需要没有满足的时候,也会只追求高层次需要。
四、意志
(一)意志的含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可把意志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的动机。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二)意志的特征
1.目的性
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
2.随意性
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识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3.坚韧性
意志是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
(三)意志行动过程
一般将意志行动分为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中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做出决策。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只有解决了动机的冲突才能顺利完成准备的阶段。
2.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中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努力克制妨碍实现目标的动机和行动,克服达到目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同时还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审视自己的计划,及时修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四)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个体的行为都有其目的,如果个体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止一个,而且想达到的目的之间又有矛盾,即不能同时都达到的时候,就出现了动机的冲突。动机冲突有以下几种:
1.双趋式冲突
遇到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又具有同样强度的目标,但两个目标不能同时都获得,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这种冲突叫做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这种冲突叫做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这种冲突就叫趋避式冲突。
4.多重的趋避式冲突
人们面对多个目标时,每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另一个,必须进行多重选择叫多重趋避式冲突。
(五)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是由个体意志行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独立性
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与这种品质相反的是受暗示性(不独立)和武断(乱独立)。
2.果断性
果断性表现为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它们。与这种品质想法的事优柔寡断(不果断)和草率(乱果断)。
3.坚定性
也叫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与这种品质相反的事动摇性(不坚定)和执拗(乱坚定)。坚持不懈的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也叫做毅力和顽强性。与其相反的是执拗、三分钟热度、朝三暮四、虎头蛇尾。
4.自制性
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采取决定阶段,它表现为能够周密地思考,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左右,执行决定时,则表现为克服各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到底。自制力还表现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调节。与这种品质相反的是任性(不自制)和懦弱(自制到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