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贾诩传 ...
-
贾诩向来满足于自己的游戏。
他记得自己年幼的时候,亲手在庭院里种过一株桃花。每一个春天,便会有星星点点的红,散落在那枯槁的枝干之间,艳丽得决然。
贾诩很喜欢那种散发着绝望味道的美,可惜很少有人愿意和他分享这种喜爱之情。
这世上脆弱的东西太多,因此只能在毁灭的一刹那让人永远记住。
贾诩并不是一个柔弱的人,在西凉这种盗匪成群的地方,不适合那种文弱的书生。贾诩读书,却不信书。每当西北的乌云呼呼卷过低沉的天空的时候,贾诩都会想,究竟我们被赋予了什么?
所以,他很早就明白了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规则,也很早就学会了沉默和不在意。
多数时候,他的目光是无动于衷的冷漠。
我仅仅是在这个乱世里求一条生路而已。贾诩在很多时候都这样安慰自己。
人都是孤独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够在这个世上找到什么。
贾诩并不喜欢董卓,也谈不上讨厌。他只是“主公”而已,事实上贾诩对所有的主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和他只是互相利用而已。实际上,贾诩认为董卓可以说是对他最好的一个主公,很省心,在他手下尸位素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贾诩曾经劝说过董卓放弃进京的念头,但是急于获得权利的董卓丝毫没有理会,他梦想着当王当侯,凭着他的几十万西凉儿郎。
贾诩从不反复说一件事情,董卓拒绝后,贾诩便保持了沉默。
后来贾诩认为进京这件事虽然是董卓噩梦的开端,但是却是他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际遇,因为,他在这段时间认识了郭嘉。
那时的郭嘉才是十七岁的少年,容貌纤细秀美如同江南的柳枝。
贾诩莫名地喜欢这个少年,不仅仅他能欣赏他喜欢的桃花。贾诩记得自己只是隐约提到过两句,郭嘉便凭着想象画了一幅图,那种明亮的柔媚红色被他在纸上居然点染出了惨烈的味道。贾诩想起了血的颜色,然后他仔细地看着郭嘉,却看不见那清澈的眼里丝毫的阴霾。
这个人,是纯然的吗?
郭嘉每次到他的都尉府上都要他请客,仿佛只是为了这不要钱的美酒而来。少年很容易醉,醉酒的时候,白皙的面孔宛若桃花,青衫宽大仿佛不胜衣似的。贾诩常常怀疑他回去之后会不会因为宿醉而头疼很久,但是贾诩始终不曾劝过他。他们之间这种莫名其妙的交往,除开了酒,什么都不剩。贾诩不忍。
有一天郭嘉忽然问贾诩,他想选择什么样的主公。这样的话,虽然有些明目张胆了,对于当今时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贾诩推托,随便搪塞了几句。
郭嘉大笑,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成为同僚?
贾诩心里一动,奉孝的眼光,必定是好的。
郭嘉只是笑,懂我的人,未必懂你。
贾诩忽然笑得悠然,若是两军对阵能破我,必是懂我至深。
郭嘉忽然收了放诞神色,甚至是有些哀伤的表情,文和,每次顺从的都是你,但是永远都不妥协的也是你。
贾诩忽然就觉得心里像被人狠狠捏了一把。
郭嘉离开洛阳的时间很精确,几天之后,曹操发的讨董诏书就出来了。前一晚,贾诩备酒送行,郭嘉再一次问他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去跑路。这个问题贾诩想过一夜终于放弃,人的命运是不可以随便被更改的。于是贾诩仍旧笑得云淡风轻,奉孝,一路小心。
郭嘉走之后贾诩更加无聊起来,他只是漠然地看着洛阳的一场场闹剧,不知道是他抛弃了这个时代还是时代剔除了他。
吕布的武勇,也拯救不了董卓的败亡。在贾诩看来,董卓实际上是凭着一己的力量对抗整个世家大族,他痛恨那些大族,颇颇挑战他们的尊严。董卓实际上是不喜欢文人的,尤其是那些桀骜不驯,轻视他的文人,但是他贾诩显然不在此列。贾诩永远是低调而谦虚的,仿佛西凉军中似有若无的一个影子,永远不会跳出来大声地指责道义,他只是纯粹地提出一些无比有用的意见,听则罢,不听,就默默退回阴影里面,不多说一句话。
贾诩的观点:一个主意的价值在于它是否有用,而不是被怎样的人去使用。
在董卓一群人呼啦啦跑回旧都长安的时候,贾诩想着是不是该给自己找个退路了,董卓的时代显然已经快要结束,因为开始修建郿坞存放金银的董卓,证明他已经老了,作为一个枭雄的心。
一个老了的枭雄是没有资格争夺天下的,所以,董卓必死!
果然,野心勃勃的吕布联合王允,刺杀了权倾一时的董太师,西凉兵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重新有些扬眉吐气的大臣和皇帝摆出了一副比较强硬的姿态,向侮辱了大汉朝尊严的西凉人肆意报复。
最大的功臣王允对董卓旧部的态度是一个字,杀!
即使是名望如蔡中郎,也没能保住性命,何况他贾文和这等清清楚楚顶着“董卓党羽”的军中旧人呢!
贾诩对这次难得成功了的政变很是有些失望,虽然他并不一定反对汉朝中兴,但是一个缺乏兵力保护的朝廷对这些本就是亡命之徒的董卓残部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无疑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甚至可能失去好不容易获得的良机。
元气大伤的朝廷,面对诸侯四起的格局,需要的不是大张天威,而是韬光养晦。可见,朝廷的那些主事大臣,完全缺乏时务。凭借他们的力量,完全遏止不了将起的乱世。
既然这样的话,也不能够怪罪我了。贾诩这样想着,悄悄派人叫来了李傕几个将领,对因为董卓之死而有些六神无主的他们说了一番话。
所以,当贾诩再次背着手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下仰望的时候,原本趾高气扬的王允已经人头落地,讽刺的是,这个为汉室一心打算的老臣,竟然是被吓得胆战心惊的年幼君王亲手交给李傕等人的。“天子缚王司徒于阵前”这一行记载在史书上的清晰字迹,足以让整个天下寒心!不过这并不在贾诩意料之外,因为,或者有宁死也忠君的臣子,却绝对不会有为臣子放弃生命的君王。
贾诩这样想着,刻意忽略了背后不远处衣衫褴褛的难民们盯着他的恶毒诅咒的目光。
不过话说回来,好像这件事之中最亏的就是自己了。汉朝迟早会穷途末路,自己只不过不小心推了一把,这个“乱世”的恶名就逃不了了,真是委屈啊!
所以,还是离开吧。
当李傕郭汜为了已经是有名无实的朝廷大权大打出手的时候,贾诩确定自己真的不宜再留在这个沦为闹剧的都城长安了。他作书段煨表示自己想前往投效,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
贾诩独自离开的时候,背后都城破旧的城墙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居然有几分高大雄伟,没有送别的人,贾诩背着光眯着眼仰看淡金色的城墙,似乎看见一个王朝的倾颓。
然后背后忽然响起了熟悉的轻笑,贾诩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但是郭嘉的声音分明地传来了,文和兄,好兴致啊!一如既往地轻快不羁。
贾诩开始有点汗然,但是立刻庆幸来的是郭嘉不是别人,否则今天挨上两巴掌加一顿大骂也说不定。
至于郭嘉,只会捧着一杯酒,笑着对他一饮而尽吧!
贾诩转身,微笑温雅,是奉孝啊!真巧呐!
少年郭嘉穿着一件颇不合身的青色衣衫,鞋上满是尘土,一双眼睛仍然是亮如星子,嘴角微微翘起,呵呵,那是啊!我随便逛到长安,居然都可以遇见故人。人品啊人品!
随便逛到长安?贾诩早已习惯了他这种说话方式,郭嘉向来是说谎不打草稿张口就来面不改色,还都是一戳就穿的那种。
但是真假都是无所谓的呢!毕竟在这个时候还有人能够来送自己,无论如何都是应该欣慰感激的。
贾诩于是微笑,奉孝远来不易,诩车内备有酒,不如一同入内详谈?
郭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好啊好啊!固所愿者,何乐如哉!
看到郭嘉兴奋过头的表情,贾诩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么一感动就冲动地请他喝酒,毕竟当年这个小酒鬼就喝掉了自己一半月俸。
郭嘉扔掉空掉的酒坛,笑容清亮,文和,我见过袁绍了。
嗯。贾诩不置可否应了一声。
你觉得此人如何?
贾诩仔细回想了一下,袁绍其人他是在洛阳见过的,似乎颇有风仪,不过后来此人作为盟主,在讨董之中的表现实在令人唏嘘。贾诩想了一个比较不会错的回答。
仪表堂堂。
郭嘉放声大笑,哈哈哈,文和果然妙论!仪表堂堂,哈哈哈……果然不错,正是正是!
贾诩看着笑得东倒西歪的郭嘉,不太明白自己的形容竟然有这样的杀伤力。虽然有点……皮里阳秋?但是至少是很正确的褒义词啊!
鬼才的品味是与众不同的。贾诩下了这个结论。
郭嘉笑完了,居然叹了一口气。
贾诩看着他,等待下文。
郭嘉这次的表情有点严肃,文和,你可给自己找大麻烦了。
贾诩自然明白他指的是什么,不由得也叹了一口气,有些事,总要开始的。他冷笑一声,难道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么?
乱世出英雄。因为乱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英雄。英雄实际上是满手血腥的代名词,只不过,有着“大义”“天下”之类的粉饰。
贾诩忽然就觉得意兴阑珊。
行了一路,郭嘉下车离去,贾诩有些怔怔,倒不是想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对错,只是想着,这样,究竟有什么意义?
不过轮回。
好在贾诩向来是做过的事情尽量不多想,免得郁闷。所以他在段煨相迎的时候依旧笑得温文尔雅,似乎对前途充满美好的向往。不过这一次,鬼狐贾文和显然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判断,投奔段煨这个决定让他事后郁闷了很久。
无论是在董卓手下,还是给李傕出谋划策,至少自己的出的主意都是有人听从的,但是段煨显然根本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谋士,对他本人倒是礼敬有加,也表现出一副很愿意听从他的建议的样子,但是做出的决定从来都和贾诩毫无关系,贾诩一度以为自己是在混吃等死,这种生活完全是侮辱了自己作为一个谋士的智慧。
而且,段煨对他的不采纳,也让贾诩很是失望,一个比较明智的主公,就算不能完全信任他,至少也能分辨出一个建议的好坏吧!贾诩感觉自己是对着一面墙,完全的束手无策。
所以,必须离开了。
贾诩的下一个主公是张绣,一个似乎有点没脑子也没什么野心的将军。不过可能是因为从小教养他的叔父是西凉军中旧人的原因,张绣对贾诩的才华是绝对的相信和推崇。贾诩虽然不觉得跟着张绣能够有什么前途,但是有个对自己完全言听计从的主公,确实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或者也可以借他的手,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结交刘表,然后屯兵宛城,摆出一副积极进取的样子,但是贾诩很清楚,张绣根本没有想过要争夺天下什么的,他只是觉得贾诩说的都很有道理,于是一一照办。
贾诩想,这样的主公,虽然很好用,但是似乎是没有将来的。
这个时候,青州的曹孟德已经开始崛起,这个人是诸侯讨董中贾诩唯一认为值得一提的人物,他的成就应该是意料中的事情,或者,这个人也是个英雄。
而且,似乎他帐下的谋士,很有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呢!比如,荀文若和程仲德,还有,新近郭嘉似乎也看中了这个人。其他的人贾诩不清楚,但是,奉孝的眼光,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曹操果然是不可能容许张绣在他的眼皮子地下活动,立刻就提了大军前来宛城。张绣前来向他问计,操军势大,先生可有应敌之策?
贾诩很干脆地说,没有。
张绣有些急了,先生怎能这么说?
贾诩搬着指头,第一,我们兵少,即使勉强胜了也会损失重大,说不定会被袁绍袁术等人乘机吞掉;第二,我们与刘表结盟,而他此时毫无反应,很明显想是让我们损失实力,此时出兵,反而遂了他的意;第三,即使败了操军,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处,得不到什么利益。
张绣抓抓头,那依先生的意思是?
贾诩斩钉截铁地说,降!
张绣想了想,那就依先生说的办吧!曹操想来也不会和我计较的。
张绣走后,贾诩难得地反省了一下,这个主公是不是被自己调教得太好了,居然连不战而降这种建议也毫不犹豫地接受,这样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好像自己还真有点对不起他呢!
不过这种内疚的想法也只持续了几秒钟,贾诩很快就心安理得了:依张绣的个性和能力水准,就算没有我的话,他迟早也会被别的诸侯吞掉或者投降,所以我是救他不是害他。
果然几天后曹操就派了人来劝降,于是早有准备的张绣派了贾诩前往曹操军营。
这是贾诩第一次近处打量这个在乱世群雄中脱颖而出的人,曹孟德。他身材中等,细长的眉眼,白皙的脸孔,眼里精光闪烁,已经隐隐有了一种居于人上的君主霸气。
贾诩暗暗点头。脸上挂着淡然温雅的笑容,恭敬地微微垂着眼睛,余光扫视了四周,这次随军而来的谋士,几个有名的全不在内,让本来颇有期待的贾诩很有点失望。
座上的曹操爆发了一阵爽朗的大笑,贾先生,张将军为何如此爽快地就归顺本司空呢?
贾诩恭顺答道,司空大人,我想任何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曹操又是大笑,忽然他的眼睛盯住了贾诩,精光四射,但是,操想知道,这究竟是张将军的主意,还是文和先生的主张。
贾诩微微俯身,但是这对于曹公来说,不是一样的么?他笑了笑,我们只是相信,比起张将军,曹公有能力能够更快地结束这个乱世,还大汉一个清平世界。
曹操赞赏地一笑,文和先生留下如何?吾将遣人回复张将军,他书中所请的事情也一一照准。
贾诩忽然抬头一笑,承蒙曹公厚爱,然,诩不敢受。他眼光淡然平静,深邃若潭,却是反问曹操,曹公以为诩何许人?
曹操拈须,文和先生才华人尽皆知。
贾诩明明听得那语气中的三分嘲讽,也不在意。俯首拱手,诩自知获罪天下,为天下英雄不屑,然,张将军不弃,对某言听计从,如若弃之,纵天下不罪,诩亦不齿己之为人矣。
贾诩又是深深一拜,望曹公成全。且诩在张将军麾下,亦可为曹公效力。
曹操沉思一下,叹息一声,文和先生高义。
贾诩施施然回到张绣营帐,第二天,归降的仪式很是顺利,军队驻扎宛城。贾诩看着来来往往的军士,忽然觉得有点眩目,似乎,少了点什么。
果然,当愤怒的张绣一头冲进贾诩的营帐的时候,他所预感的成了现实。张绣反复说着曹操如何无礼,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
贾诩无声地叹了口气。
张绣一双眼睛期待地看着贾诩,先生一定会帮我的,对不对?
贾诩无奈地说,办法不是没有,但是为了出一口气,而使我们所有人陷入困境,值得吗?
张绣握着拳,先生,我不能这么认了!至少他要付出代价!
贾诩觉得分外头疼,但是他还是答应了,虽然这一次攻击无论对自己还是曹操,都是自杀性的,对谁都毫无益处。
贾诩觉得曹操如果就这么死了,实在有些可惜,但是,不是自己的话,其他的任何人,死了都没有关系吧!
定下计策之前,贾诩忽然无关紧要地想到,如果曹□□掉的话,那么,郭嘉的下一个主公,会是谁?
计划进行的极其顺利,张绣的部队在成功地让曹操栽了一个大跟头之后从容退往荆州投奔刘表。刘表对于张绣军的反戈一击是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表示欢迎,并且免费提供粮草驻地。
贾诩对刘表这个人并无好感,有点小聪明的人,荆州的内政在他的打理下倒是不错,但是刘表完全缺乏一个君主或者枭雄应有的气度容量。贾诩有时候恶意地想,刘表大概就能老死荆州吧!或者临死前还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很有成就的。
但是即使刘表是个不思进取的无害的诸侯,并不代表其他的人不会去攻击他,尤其当荆州的地理形势正处于南下江东的要害之地的时候。
荆州的名士太多,这在贾诩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喜欢空谈的人多了,就意味着办实事的人少了。要命的是,作为一个君主的刘表,居然对这种风气大加赞赏!贾诩觉得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久,迎回天子并移驾许都,又新败袁术的曹操气势汹汹地将张绣军作为了下一个打击的目标,或者是为了上次的一箭之仇,不过贾诩认为曹操其实是拣软柿子捏的可能性更大。已经呈现无比强势并且还在继续壮大的曹操,似乎隐隐有了诸侯之首的意味。
果然我的眼光是没有错的。贾诩翻看着最新送来的情报,然后他在看到一处的时候,微微笑了一下。
曹操这个人,还真有趣呐!不知道他的头发还有没有剩下束冠的长度,倘若没有,就只能戴帽子了。
贾诩也注意到了曹操的这场表演中的另一个人物,他完全可以想象,年轻的军师祭酒,口里一本正经地说着“法不加于尊”,同时对着他的郁闷的主公笑得一脸诡异的情景。
那时候,倘若是自己,也许只是等着其他人出头吧!这是他和郭嘉的区别。
贾诩合上情报,他听见了外面急促的脚步声。
张绣的将领明显和曹操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初战告负是贾诩意料中事,不过他倒并不反对张绣吃个一两次败仗,张绣是个容易冲动的人,失败后贾诩的意见无疑更加有力。
站在南阳城楼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军队,贾诩感叹曹操真是奢侈!然后他发现了那个红袍的君主正骑马巡视,调兵遣将,意气风发。同时曹操也看见了城楼上的他,贾诩遥遥地拱手示意,曹操只是凝视他了一会,然后转身离开。
南阳小城,并不适合长期的坚守,贾诩一开始就决定了放弃这个地方,但是离开之前,至少得有一场得体的谢幕献礼。白天曹操闪烁的眼神,大概已经定下声东击西的计划了吧!
那么,我也会给你一个惊喜的。贾诩依旧笑得云淡风轻。
大半夜的喧闹之后,喜气洋洋的张绣几乎是冲进了贾诩的书房,盔甲未卸,身上甚至还带着血迹。
张绣大声嚷嚷,文和先生真是算无遗策啊!哈哈,曹操这次可被我们狠狠教训了,都是文和先生的功劳啊!
贾诩放下书起身行礼,全赖主公将士勇猛,诩不过顺应天时。
张绣兴奋地问道,文和先生,下一步怎么办?
贾诩将案上写好的书信交给张绣,现在南阳之围已解,请联络刘荆州,伏击操军后路。
张绣兴冲冲地跑出去了,贾诩这才坐下来。他忽然有点疑虑,曹操大张旗鼓地来,难道一败之后就这么轻易地走了吗?曹孟德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
他不由自主地又想到郭嘉,这个人应该也随军来了,可是似乎还没有一点反应呢!
刘表的回信很快到了,约定一同起军。贾诩颇有点郁闷,因为军中有刘表的话,他提出的建议至少有一半要被驳回去。
果然人家的主公就是不如自己的好啊!贾诩感叹着。他故意落后,吊在队尾处,远远看着意气飞扬的张绣和刘表并辔而行。一路上张绣几次派人来催促他快点,贾诩只是答应着,却没有准备赶上去。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善于用兵的曹孟德准备一场大宴了。我就不用参加了吧!毕竟,我是文臣不是武将,没有必要冲在前面。贾诩骑着马,姿态悠然。
安众倒是个很适合设伏的地方啊!贾诩想着,叫来一个小兵,去转告主公,让他追击的时候不要太卖力。对了,别让刘表发觉了。
果然天色大亮的时候,贾诩才赶到了中军,一身干净的衣衫和刚刚中伏败退,才扎好营帐的将士有着明显的区别,贾诩照旧慢慢踱进营帐,躬身一礼,见过主公,刘荆州。
张绣有点衣甲不整,但是并没有受伤,精神倒是不错,反是刘表一脸郁闷的表情,脸黑得和锅底有一拼。见贾诩进来,张绣直接就冲过去了。
幸好幸好,文和先生无恙!绣还正在担心呢!
刘表有点悻悻,操贼狡诈,吾等不幸中了诡计。
贾诩袖出一封密报,禀主公,刚才探子密报,曹操军只是扎了几座空营,大军已经退走了。
呃?张绣有点茫然,我们已经把曹操打退了吗?不对!刚才吃败仗的不是我们吗?
刘表讥讽地看了一眼大张着嘴有点失态的张绣,张将军,吾以为,吾等应当乘胜追击,一举获胜。
贾诩直接忽略了刘表,咳了一声向张绣说道,主公,诩以为不可追。
张绣看看贾诩,再看看刘表,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刘表稍微提高了声音,张将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曹操刚刚赢了一阵,必然骄傲以为我军新败不会追击。我等正要反其道而行之,大破其军,以报适才一阵之仇。他看了看贾诩,文和先生是文士,谨慎一点也说得过去,然而,富贵险中求,张将军以为何如?
贾诩侧过脸,懒得争辩,刘表和他治下的一群名士一样,说起来滔滔不绝,和他们辩论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郁闷事情。
张绣有点愧疚地看看贾诩,见他没有反应,才迟疑说道,那……就听刘荆州的吧。文和先生可留守大营。
贾诩躬身,诩谨受命。
看着张绣刘表领军远去,贾诩止不住冷笑,这世上自作聪明的人还真不少!不过,张绣的话……贾诩微微有些惆怅,自己是不是对他太不公平了?
不过现在贾诩也只能祈祷张绣追击时不要太死心眼地冲在前面了,好歹给自家儿郎留条性命吧。
很快,贾诩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刘表更加郁闷的脸,然后是灰头土脸的张绣一把抓住他懊悔的捶胸顿足地说,悔不听文和先生的忠告啊!然后刘表的脸更黑了,哼了一声就撤身进了营帐。
贾诩随着进去,稍稍犹豫后立刻说道,主公,请再次出兵追击曹军。
什么!张绣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还追啊?
刘表一旁不冷不热地说,文和先生,要报仇也不急在一时啊。
贾诩坚持说,主公此次若去,一定全胜。
张绣又有点动摇了,好吧,文和先生说的话总是没错的。
刘表似乎看不下去了,出面干涉,张将军,吾军新败,还是不要追击了,真正伤了元气,可就后悔莫及了。
张绣却坚定地说,文和先生一定不会害我的。刘荆州不知,文和先生的计谋都是非常神奇,可称算无遗策的呢!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坚信的样子,让面无表情的贾诩内心也不得不汗然了一下。
刘表冷冷地看了他们主臣一眼,一甩袖子出去了。吾军疲惫不堪,张将军一意孤行,却是不能奉陪了。
张绣和贾诩对望一眼,张绣嘿嘿笑了,文和先生放心,等我得胜回来,看他们不羞愧死!
情况的发展和贾诩意料中一样,得胜回来的张绣拉着贾诩乐得合不拢嘴,不过贾诩自己却并不认为值得这样子的高兴。
贾诩甚至觉得自己很失败,所有的战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所谓的没有意义的胜利,就是指的这样吧!但是他又自欺欺人地继续指引张绣做出这样那样的决定,而从来没有真正地打算为他谋划一个栖身之处,勾勒战略蓝图。或者这样说,他只是在利用张绣这枚听话的棋子,尽可能地玩出花样。
贾诩有时候想,我的忠心究竟给了谁,或者,我究竟会不会忠于一个人。
他找不到答案。
天下是万民的天下,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永远都只是少数人控制着历史的走向,就像一艘巨大的船,然而掌舵的永远只有几个人。
已经是群雄竞起的时代了,最大的矛盾也即将爆发,天下只有一个,究竟鹿死谁手?
然而这些终究是并不重要的,无论乱世持续多久,终会有人出来收拾残局,正如,若干年太平之后,世界又重新陷入混乱。
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贾诩已经预感到某个临界点将要来临,两股势力的对峙时间已经足够了,中原地区迫切需要一场大战来解除这种“一山二虎”的局面。贾诩饶有兴趣地想,自己要不要和张绣赌上一场谁会胜利。
这个时机真是无与伦比的轻松写意啊!
果然,袁绍和曹操的信使几乎同时到了张绣处。
曹操的信使刘晔,到了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去找张绣,而是私下拜访贾诩,这却是让他有些惊讶,自己虽然颇得信任,但是掌权的,好像不是自己吧?
贾诩轻轻啜着茶,悠然地看着对面正襟危坐的刘子杨。
这也是一位皇亲呵,只是,和那位著名的“中山靖王之后”性格天差地别。贾诩猜想,这样的背景,真的能够被曹操毫无芥蒂地重用么?虽然不可否认这人的才华不凡。
刘晔慎重再次地开口了,却是提到了另一个人。文和先生,听说过我军中郭军师的“十貹十败论”么?
这个贾诩当然听说过,不过他完全可以想出来,那个精灵古怪的郭奉孝,是怎样口若悬河一本正经地说出一大串重复的废话把一群人哄得一愣一愣的。不过那种情形,郭嘉所说的是真是假都无妨了,要紧的是有人相信他们是能够胜过数倍于己的袁绍军的。善于揣摩人心的郭嘉,随口忽悠倒一群人也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贾诩不禁微笑,如此妙论,贾某当然有闻。
刘晔继续紧逼,那么,想必文和先生与郭军师也是所见略同了?
那是当然的。贾诩心想,我几乎能够明白奉孝所说的或没说出的每一句话,但是,能够理解一个人,并不代表就和他有了一致的观点或者……信念。
刘晔满意地微笑起来,深深一揖,文和先生是识时务的人。那么,劝说张绣将军的重任就交给文和先生了。曹公仁厚,绝不会亏待张将军和他麾下将士。
贾诩心想,一旦把所有的势力交出去了,剩下的也只是杀与不杀的分别了。自己一介谋士或者还有用武之地,张绣则永远成了曹操麾下的一员并不出众的将领,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安逸善终,更或者,为他战死。
刘晔忽然暧昧地一笑,当然,曹公最希望见到的,还是能够让他心服口服的文和先生你啊!
贾诩笑得温文尔雅,承蒙曹公厚爱。
贾诩再次看了看曹操写来的招揽书,想着,就这样交给张绣吧,也不必再讨价还价了,一切都到了结束的时间了。
带着曹操的书信去找张绣,在门外就看见几辆豪华的马车,贾诩不禁冷笑,他暂请刘晔稍候,然后自己从容进去。
张绣见了贾诩劈头就说,文和先生,我正要派人找你呢!
贾诩行了一礼,诩适才家中有客,故而晚了些。他眼光一瞟,早已看见座上的使者,想必,是袁绍的人吧。
张绣果然向贾诩介绍了,那人显然也明白贾诩在张绣军中的特殊地位,言语之间用辞很是恭敬。
贾诩的眼光是敏锐的,此时更有一种洞悉人心的锐利。他淡淡的笑容里满含嘲讽的意味。
敢问贵使,闻得袁公今日兴兵破曹,胜负何如?
使者答道,天寒地冻,权且罢兵,来日必将一举破之。他举手一揖,吾主闻得张将军刘荆州有国士之风,特来相请。
贾诩拿起那份袁绍的手书看了一眼,轻描淡写道,袁公好书法。
使者以为有意,目光中略带喜色。
但是下一秒,那份手书在贾诩手中纷纷扬扬成了一地雪花。张绣和使者全都大惊。文和先生你……
贾诩任由碎片从手里落下,回头微微一笑,烦请转告袁公,兄弟尚不相容,能容天下国士乎?
使者脸色煞白,恨恨地拂袖而去。似乎还说了一句,不知好歹。
回过神来的张绣一把拉住贾诩,文和先生你这是何意?万一惹怒袁绍……
贾诩打断了他的话,那么就投奔曹操好了。
张绣一脸为难,曹操啊,恐怕他已经对我欲处之而后快啦!我一去,不是送死吗?
贾诩淡笑,主公恐怕并不理解曹操为人呢!目前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投靠曹操的最好时机,他不但不能为难主公,还要感谢主公帮了他的大忙。至于袁绍,就说不定了。
张绣抓抓头,不太明白。
贾诩袖出一纸书信,禀主公,曹公遣使刘子杨前来招安,正在门外等候。主公可要见么?
张绣苦笑一下,事情都被文和先生安排妥当了,我还有什么话说。绣自小将先生当作长辈,虽然不明白先生用意,但是想必先生是绝不会害我的。
贾诩长长一叹,主公此去曹营,可与诸人交好但不可交往过密,以免引人猜忌。此外,过往之事,不宜放在心上了。
张绣点点头,忽然问道,文和先生,这应该是你最后一次给我出主意了吧?
贾诩些许不忍,但是面上仍然挂着淡然的笑容。
刘晔进来,也只是陈说了些曹操的抚慰等语,并且对张绣忧心的事情给了明确的回答,表示曹操已经将旧怨一笔勾销,过往不究,之后自当同心协力。
张绣总算安心了,贾诩悄悄地退了出来。伫立府门,贾诩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仰望着天空。
明天,就要前往许都了。
到了许都,大喜过望的曹操很慷慨地给了张绣一个“扬威将军”的封号,不过贾诩在听见自己“执金吾使”的封号,不禁很想笑,曹操大概是随便抓的一个吧。
俯伏拜谢了,贾诩沉静退到一边。然而曹操却不肯放过他,大笑着说,吾与文和,何其有缘啊!
贾诩淡笑,明公言重了,诩当不起。
曹操笑道,吾数次败在文和手下,但却心服口服,天幸文和今日归我,吾无后顾之忧矣。
贾诩觉得有些不对劲,自己似乎被摆在了一个相当显眼的位置。他并不喜欢这种被人注意的感觉,只得唯唯。
曹操又说了两句,才放过他,转而慰问张绣。贾诩偷目环顾,却不见郭嘉在列,想必是懒散惯了,听说曹操对他是纵容得很。
晚宴的时候贾诩抽空离开一会,跑到黑暗的后院透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太好,心里虽然有底,但是太多异样的目光压着,一些阴不阴阳不阳的敬酒之辞,确实让他心头有些发闷。贾诩再三告诫自己,这里不是张绣的军营,自己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降臣。
一阵冷风吹来,贾诩打了个寒噤,想起离开太久,想不引人注目的话,还是回去为是。但是,才转头,就发现走廊尽头站着一个青衣瘦削的人,一双眸子在黑暗中亮如晨星,风吹的他的衣袖鼓起来,似乎飘飘地有些鬼魅的感觉。
贾诩走过去,微笑,奉孝怎么来了?刚才酒宴上没见到你啊!
郭嘉仍旧笑嘻嘻地,好几年不见,文和风采不减呢!
贾诩看着郭嘉,似乎瘦了许多,无论怎样,为人部属,总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不过郭嘉这种个性,大概不会在乎吧。
郭嘉嬉笑着递给他一样物事,接到手里才发现是个酒盅,里面居然还有半杯温酒。
贾诩微笑,奉孝有心了,多谢!
郭嘉笑道,不妨不妨,嘉白喝了文和兄许多好酒,今日只是小小心意。
贾诩心中一动,却是转了话题,今后与奉孝同殿为臣,全赖照应了。
郭嘉大笑,忽然问贾诩道,前者宛城,文和为何不降?
贾诩苦笑不答。郭嘉凑近笑道,嘉也猜得出,想必文和是觉得时机未到,真真一点也不肯吃亏的。
贾诩笑道,奉孝难道是为司空大人抱不平?
郭嘉摇头道,主公尚且对你这鬼狐心服口服,嘉怎敢不服?文和兄这一世,度人度己,谋国谋身,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啊。
贾诩却是喟然一叹,随即收了怅惘神色,笑道,奉孝这一番话,似乎有些言不由衷啊!
郭嘉忍不住笑,却又来!你此次答应的如此爽快,只怕不是刘子杨言语之功,而是那袁绍使者一句话说错!
贾诩不解道,那一句?
郭嘉笑道,国士之风这一句,却不是拍马拍错了地方么?
贾诩恍然,却笑道,诩不才,却也不至于为这一点诟病烦恼,功过千古,都由后人评说,那些虚名,诩原不在意的。他拱手一揖,不过,多谢奉孝关心了。
郭嘉摆了摆手,却是直视贾诩,我的眼光不至于让你失望罢?
贾诩点头,曹公确实是人杰。
郭嘉的眼睛一亮,那么,文和愿意与嘉一同匡扶主公大业么?
贾诩看着郭嘉璨若明星的眸子,忽然有些心慌意乱,或者也有些羡慕,自卑在里面。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点了头,只是忽然觉得,郭嘉即使站在红尘之外,也是永远富有激情的,而他,算尽天下,却似乎从来没有过年轻的时光。
贾诩记得郭嘉最后醉的很厉害,他习惯性地想唤那个名叫阿玉的书童,命他如以前一般扶郭嘉回去,但是他终于想起来,那个总是为他和少年的郭嘉斟酒的孩子,已经在前几年不小心中了流矢而死了。
原来,再相见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
或者还可以憧憬未来,但是已经找不到回去的方法了。
席散的时候,贾诩在一个角落被人拦住了,一把明晃晃的剑抵在了他的胸口,持剑者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锦衣华服。
贾诩在稍稍的讶异后便面色如常,从容作礼,诩见过二公子。
少年惊讶,你认识我?
贾诩轻轻避了一下那指着他的剑尖,未知二公子招诩前来,何事见教?
少年冷笑一声,贾文和,你和张绣匹夫阴谋害死我大哥,我父亲不计较,我曹丕却饶不过。说着眼睛就有些红了。
贾诩暗叹一声,只得打起精神,二公子此言差矣,彼时各为其主,此刻已为一家,自当不计前嫌,戮力同心。公子何必糾纠于旧事?诩以为,二公子当继大公子之志,助司空大人扫平宇内,灭绝群小,方是告慰大公子英灵。
曹丕的剑尖不动,但是眼里似乎有了一丝犹疑。说的好听!你不过是怕我现在一剑杀了你罢了!
贾诩忽然觉得有些好笑,他打量着曹丕,清澈的眼神里是明显的恨意和悲伤,或者还有一丝决然。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重情义轻生死的年龄,或者,过得几年就不同了,也如今日的袁氏兄弟一般吧!
曹丕见他半天不语,稍稍收回剑尖,你……无话可说了吧?哼!贪生畏死之徒,阴险狡诈之辈!
贾诩不禁叹了口气,二公子在怕些什么呢?
他语气淡然,但是持剑的曹丕的脸色已经苍白,你……你怎么知道?
贾诩轻轻推开了抵在自己咽喉的剑尖,诩什么都不知道,二公子放心。他走开几步,回头又是一笑,二公子宅心仁厚,放过在下,诩感激不尽。
背后少年微带犹疑而急切的声音响起来了,先生……文和先生请留步!
贾诩转过身,曹丕急步上前深深一躬,贾诩连忙扶住,公子这是何意?
曹丕仰头看他,我听说文和先生是天下智者,一定有所教我!适才不过是相戏罢了,还请先生勿罪于丕。
贾诩微微笑了,岂敢岂敢。
曹丕拉住他的手,丕愿拜先生为师,还请先生教我。
贾诩稍稍用力挣开,躬身一礼,二公子言重了,诩不过一庸才耳。如令尊帐下荀文若,程仲德,荀公达之辈,品行通达,机深谋远,皆是天下有数的才俊之士,公子何故舍近而求远呢?
曹丕有些失望地放开他,你,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不肯说。
贾诩再次躬身行礼,诩请退。
但是这次,曹丕做了个出乎意料的动作-----一头扑进了他怀里,贾诩还未及反应,已经听见了少年嘤嘤的啜泣声。
贾诩只得道,二公子何故悲伤?
少年抓着他的衣襟,脸伏在他的胸前,若断若续地抽泣着,大哥死了……为什么是我……我根本做不到……和大哥相比,我不过是个笑话……少年单薄的身体颤抖着,显得惶恐而无助。
贾诩无声地叹了口气,二公子不必灰心。二公子年纪尚小,安知日后不能胜过大公子乎?
曹丕抬起头,清澈的眼睛直视着他,先生,你这是在安慰我吗?
贾诩不知怎地,忽然希望给这个犹疑害怕的少年一点信心。于是他微笑,二公子像是需要诩来安慰的人吗?
曹丕抹了一下脸,稍稍整顿,方回头笑道,别人这么说,丕一定以为是奉承之语,但是文和先生的话,丕就信了。
贾诩有点心惊于这个十一二岁孩子的表现出的自控力,但是随即就释然了,笑着拱手作别。
临走时,曹丕挽住他的衣袖,笑得很是诚恳,丕今后若有请教于先生,万望勿辞!
看着少年单薄而优雅的背影消失,贾诩再次垂下了目光。
回了执金吾府,还未进门仆从便报说有客人堂上等候,贾诩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
更衣出来,那客人却让贾诩微微惊讶了一下,本以为除了郭奉孝无人会来,没想到居然是荀彧,荀令君。
不过,看那人不焦不火神态自若的样子,倒真真当得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赞。
贾诩上前拱手作礼,令君久候了。
荀彧回礼,不敢,彧此来也无要事,不过贾大人初来为司空大人效力,人事或有不悉,彧稍有交待,或可补益一二。
贾诩道谢。
其实也并无什么,荀彧倒是个真真的君子,为人宽厚有礼,细心妥帖。贾诩起先以为是郭嘉关照的,后来觉得是荀彧自己的意思也不为过。
总之,这一来,似乎就得领好些情呢!
送走了荀彧,贾诩不由苦笑。
只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什么啊!
——————————————————————————————————————————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