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暗许 ...


  •   小丫头气喘吁吁地跑上二楼,看到刘璃才放下心,又见孟知年也在,便知趣的没有走过去,只向店家讨了杯水喝,刚刚她担心刘璃一个人,来回路上都是用跑的,大热天快累死她了。现在小丫头喝着水,靠在墨坊斋空桌子前拿手扇着风,看着言笑晏晏的两个人,心里觉得自己好像在大太阳底下点灯——有点多余......

      待选好砚台,天色依旧空澄明亮,夏天的夜晚通常来得比较晚。

      刘璃要请孟知年吃饭,但地点是孟知年选的,他带着刘璃来到街尾的一个酒楼,刘璃远远就看到三个大字——临风楼。临风楼在京城来说并不算大,但布置的诗情画意,大堂是整齐的四方桌,热热闹闹。自二楼开始,每层楼都设独立包厢,每个包厢都有一个大窗台,方便食客们凭栏而望,临风而歌。

      没错,临风欢唱。

      来临风楼的大多是文人墨客,一般吃到尽兴,喝到情浓时,便会作诗两首,趁兴而歌。

      刘璃第一次来这里,但她很喜欢临风楼的氛围。

      天还未黑,酒楼大堂里却几乎座无虚席,刘璃一边好奇地打量酒楼四周,一边跟着孟知年上到二楼,在一个包厢坐下。

      孟知年柔声问刘璃:“有没有忌口?”

      刘璃摇摇头,乖巧地回答:“没有,都喜欢。”

      孟知年随口报出几个菜名,小二记好菜名吆喝了声:“客官稍等,马上上菜!”就退出包厢关上门退下。

      孟知年坐回到刘璃对面,刘璃已经替他倒好了茶递到他面前,孟知年接过喝了一口,笑道:“真好养活。”

      刘璃知道他在说忌口的事情,但这句话让她忍不住脸红,刘璃努力让自己镇定,心里默念,不过是一句话,有什么好紧张的,还没做完心里建设,孟知年又说了一句话,让刘璃努力强装的镇定全都作废。

      孟知年手肘撑在桌子上,说道:“这算是我们的第一次约会吧。”

      刘璃端起杯子,假意口渴喝水,想当没有听到他这句话。不过,她最后还是选择顺从心意,杯子靠在嘴边,嗯了一声。

      孟知年笑意更深。

      此时小二敲门进来,端上几碟凉菜和一壶温酒,又退了出去。

      孟知年靠近了一点,“这里比较出名的是江淮菜,我估摸着你平时比较少吃,就点了几个家乡菜,你尝尝合不合胃口。”

      刘璃乖巧地点点头。

      天色渐渐暗下来,天空中几颗星星已经隐约可见,刘璃坐的比较靠近窗台,夏天傍晚的风从窗台外吹进来,酒楼外的灯笼摇曳着红色灯光,照亮了一小片天地,好舒服呀。

      孟知年靠坐到窗台边,正对着刘璃,笑着听她说最喜欢的吃食。

      灯笼光影照在孟知年脸上,像映着红霞般,分外好看,他带着笑,右脸颊的酒窝隐隐浮现。刘璃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孟知年越靠越近,近到两人鼻息相闻。

      刘璃深知,眼前人是心上人,她不知道怎样表达这份欢喜,只能顺从心意,她缓缓闭上眼睛,享受着此刻的幸福。

      孟知年轻轻碰了一下刘璃的唇,感到刘璃不自觉地向后闪躲,孟知年伸出手扣住刘璃的后脑勺,加深了这个吻。

      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处何处。

      刘璃只能感受到眼前人的温柔,她承受着温柔。

      不知何时结束的吻,待到刘璃真正回过神来时,店小二已经来上完菜,孟知年夹了一个桂花糯米藕放入刘璃碗中,刘璃拿起筷子夹起放入口中,很是喜欢。

      孟知年吃了几口就停下筷子,倒了杯酒靠在椅背上,眼角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对正吃得不亦乐乎的刘璃说道:“盛琏也来了,旁边那位是国公府的三小姐吧?”

      刘璃闻言朝楼下望去,果然是凌仙儿和盛琏,刘璃往更远处看了看,没看到凌诺,那他俩怎么一起出来了?

      这时孟知年已经站起身,拿着酒壶,手拢成喇叭状朝楼下喊道:“盛公子可赏脸,一同饭否?”
      盛琏听到声音有些熟悉,抬头望向来声处,就见孟知年朝他摇晃着酒壶,他身后还有一个露出小小脑袋的刘璃。

      凌仙儿也看到了楼上的两人,她跳起来招招手,拖着盛琏就走进了酒楼。

      刘璃看到凌仙儿的动作愣了一下,这......他俩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的?

      孟知年喊来店小二,多加了两副碗筷,再点了几个菜。凌仙儿和盛琏推开包厢的门走进来,异口同声地说:“好巧哇。”说完对视了一眼,没忍住笑了。

      四人坐下,把酒言欢。

      灯火摇曳,刘璃坐在其中一时之间有些恍惚,不久之前,她还站在人群之中,遥望着文武状元的风采,如今竟同桌而食,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对孟知年......更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旁边的包厢许是文人雅士,填诗拼酒听起来也很热闹,欢笑声连刘璃她们这边都能听到,似乎是有人走到窗台,提气一声吼:

      “凭栏望月无归处,我自逍遥我自得。”

      吼完之后就开始敲着栏杆唱起了歌,语言听不懂,但调子很好听,有点像北地的曲调,高昂又激烈,两边的包厢陆续有人走到窗台加入了合唱。

      盛琏和孟知年也走到窗台,盛琏似乎熟悉这个曲调,加入了歌唱组,孟知年不会唱,就在旁边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筷子,在节点处打拍子,加入了演奏组,刘璃和凌仙儿在一旁努力踩着节奏拍着手,不断叫好加油,加入了气氛组。

      三三两两的声音,七零八落的曲调竟也能汇成一曲乐谱,左边断了声右边接上,右边忘了词中间补上,楼下的行人有的驻足一起感受他们无厘头的快乐,有的摇摇头似乎无法理解这群人唱得是什么,有的匆匆而过,仿佛前路有很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们,无暇他顾。

      刘璃沉浸在这种畅快的氛围里,她从未有过这种体验,心中非常欢喜,酒不醉人人自醉,古人诚不欺我也。

      酒酣兴尽,踏月而归。

      国公府和丞相府都不约而同派人来接自家小姐回去,孟知年和盛琏送两位小姐上了马车后,也在酒楼前互相道别。

      今夜星光璀璨,明日定是个好天气。

      孟知年没有坐马车,他沿着长街慢慢走,步履轻缓,闲适地如同在散步一般,他走到一个巷子口拐进去,在一座小院停下,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院里亮起了烛火,有人提着灯过来开门,见到来人,唤了声:“少爷。”

      丞相府正厅

      刘礼正和小胡氏在用早膳,顺便听侍从昨日的汇报。

      侍从恭敬道:“昨日小姐外出墨坊斋,遇到了孟知年大人,出来后便一同前往临风楼用了晚膳,后来国公府三小姐和盛琏大人路过,也一起用餐,全程没有遇到其他突发事情。”

      刘礼给小胡氏夹了一个小馒头,对侍从说道:“好,近来夫人或小姐出府多派些人跟着,下去吧。”

      侍从领命退下。

      小胡氏有些担心:“老爷,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刘礼捏了捏她的脸颊,说道:“无事,只是小心为上。”

      见小胡氏明显不信的大眼睛看着他,刘礼只好说道:“拦轿事件查出了一些进展,这几个拦轿之人皆来自同一个地方,这几日应该就会派人去那地查,我担心背后之人目的。”

      小胡氏疑惑道:“他们从哪里来?这难道不是普通的陈案伸冤?”

      刘礼摇摇头,语气有些沉重:“他们都来自江淮,是淮南军解散后,解甲归田的战士家属,以前父亲曾在......淮南王麾下效力,后来归顺朝廷,是打散淮南军的总指挥,我担心他们会因这关系,针对相府,在这件事上,我多少是要避嫌。”

      小胡氏有些担心地牵起丈夫的手:“老爷不用担心我和璃儿,我们会少出门,即使不得不出门也会加派侍卫,很快回来。倒是老爷你,每天都要出门上朝,深夜才回来,你在路上千万要多加小心。”

      刘礼微笑点头,轻轻揉着小胡氏的脸。

      刘璃刚梳洗完毕来吃早饭,一走进正厅就被喂了狗粮,顿时饱了一半。

      刘礼见刘璃有些无奈的样子,哈哈笑了两声,说道:“我出门了,你们吃。”

      小胡氏有些微红着脸,拿起碗里的白馒头慢慢吃起来,侍女上来给刘璃添好碗筷,刘璃坐在小胡氏旁边安静吃饭。

      用完早饭,小胡氏把刘璃拉到侧厅,将刘礼刚刚交代的事情跟刘璃嘱咐了一遍。

      小胡氏最后总结道:“虽说有侍卫跟着,但近来还是少外出的好。”她放下手中的茶杯,补充道,“我们可以邀请朋友们来相府玩呀。”

      刘璃乖巧地答应,她近期也没有要出门的计划,就是昨日选的砚台是特别定制的,得过几日才能到。

      这几天刘璃就跟过去十几年一样,在府中看书、种花消磨时光,但又仿佛不太一样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