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寿宴 ...


  •   刘璃笑着安慰道:“不风光,不荣幸,哈哈哈人不风流枉少年嘛,而且男子有血性是好事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是在做好事积福。”

      凌仙儿无奈一笑,“那小子在南疆野惯了,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来到京都还是调皮捣蛋没个正形。”顿了顿又说,“我是担心,这满京城的王孙权贵,他这莽撞的性子万一惹上哪个都是麻烦事。”

      刘璃现在很同意凌诺走前的最后一句话,凌仙儿遇到凌诺的事确实同他娘亲一般操心。

      两人说着话不觉时间过得很快,马车已经驶入相府大街,刘璃向凌仙儿道了声谢,正要下马车,凌仙儿抓住她的手说:“刚刚光顾着说凌诺那小子了,还没有问你和孟知年是怎么回事呢?可惜这几天我还要准备太后娘娘的寿礼,这样,等过了十五,我再来找你,一言为定,快回去休息吧。”

      凌仙儿一口气说完,拿起一块红糖酥饼吃起来,刘璃没有开口的机会,只能默默答应。

      回到丞相府,许是花桥会玩得太累,刘璃洗漱后一沾枕头就睡着了。梦里她正走在山间小路上,鼻尖充盈着山林里特有的清爽空气,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心情特别好,手上还拿着一捧在路边随手摘下的花。

      慢慢的山间开始起雾,薄薄的一层笼罩在前路,刘璃继续往前走,走了没多久似乎前方有个人影,忽近忽远。

      刘璃没有感到害怕,她停下端详了片刻,好像看到那人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扇坠上缠着紫色流苏。刘璃觉得有些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不过刘璃现在没有时间想,因为那人已经转过身,笑着朝她的脸伸出手,取下一个东西,刘璃的视野变得清晰,她看清了眼前的人,是孟知年。

      孟知年拿着从她脸上取下的东西放在脸上比划了一下,然后将绳子缠在手腕间,刘璃的视线顺着他的手看过去,那是一个海棠花神面具。

      待视线上移,刘璃看到孟知年离她越来越近的脸,他嘴里说着话,刘璃的眼睛不由自主盯着他的唇,他的口型似乎是在说:
      我的......

      第二天,刘璃理所当然的起晚了,她靠坐在床头,手掌撑着额头,双颊通红。
      他到底是在说面具,还是在说......

      此时丫头听见屋里的动静,将已经准备好的洗脸水端进来,见刘璃在甩脑袋,关心地问:“小姐,头不舒服吗?”

      刘璃顿住,“......没有。”

      丫头见刘璃脸色有些潮红,有些担心是昨晚上受了风,于是上前要探探额头。刘璃身子一动想要躲闪,却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感觉。她清清嗓子,说道:“......我无事,只是葵水来了而已,你帮我准备热水吧。”

      丫头放下心,收回探出的手,“哦,好嘞。”

      泡了个热水澡,刘璃整个人都舒服了很多,梦中零碎的场景已经随着温热的水汽消散,但梦中的悸动留在了心中。

      花桥会过后几天,刘璃安安静静在家抄写经书,她要誊抄五经十六卷,还差最后一卷就能完工,几天重复的抄写让日子过得特别快也特别充实,但只要是闲下来就忍不住想起花桥会,那天的情景经过这几天的反复回忆,就如同昨天发生般愈加清晰。与孟知年的每一句对话,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连同那天的花香,那天的微风,那天的灯火,每一丝一缕都记得如此清晰。

      刘璃不自觉落笔成画,忍不住想将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纸上,尝试了几次之后,终于有一副稍微满意的画作,但仍自恨年少时没有好好跟师父学,画不出那人那日那时的温柔神韵。

      七月十五这一天如约而至,今天小胡氏也要一起入宫,为太后拜寿,刘璃一早就被小胡氏盯着梳妆打扮。虽然上午太后肯定要和皇家子嗣们先去皇家祠堂烧香,正式的外臣拜寿要晌午才开始,但提早准备肯定没错。

      “母亲,我抄写的经书真的要放在紫檀木盒子里送给太后娘娘吗?”刘璃心里嘀咕,她怎么觉得放金玉盒子更合适些,经书入金盒,相得益彰,况且字字皆是她的心血呀。

      小胡氏在站在刘璃身后,对着镜子中的刘璃整理发簪,“俗语说的好,礼多人不怪。我们准备的礼物不能太平庸,但也不要太出挑,合适就好。”

      刘璃耸耸肩无所谓,她的心意送到了就好。

      还有一点小胡氏没有告诉刘璃,丞相凌晨出发入宫时特意叮嘱过小胡氏,近来的几起拦轿事件似乎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似有嫁祸丞相府之意。小胡氏心里也在忐忑,高官厚禄下焉有独善其身的,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好。

      所以不冒尖成为众人瞩目,不失礼成为众矢之的,就好。

      收拾妥当后,小胡氏和刘璃母女两人一同登上马车朝皇宫而去。今日又是热闹的一天,这样的节日对于贵族家的夫人们来说有些头疼,至少得提前半个月来准备不说,还要考虑送什么礼,要备什么衣服,要记住主人的喜好,要了解她身边人的特点等等,但对于小姐们来说,这又是一场聚会盛宴,各家小姐除了刚开始在长辈面前有些拘礼外,等与小姐妹们独自聚在一处后,就开始活跃起来。

      刘璃母女跟着侍者来到大殿之中时,已经有好几家的夫人小姐们等候在一旁。小胡氏带着刘璃与众人互相行礼寒暄之后,就退到人群之后,隐于众人之中。

      小胡氏一向低调,在京圈的贵妇人中风评尚佳,主要是丞相府就她一个女主人,没有什么宅斗作妖戏,自然就没有什么茶余饭后的谈资。她身上最大的话题,就是与姐姐嫁给了同一个人——当朝丞相刘礼,由此胡氏双姝,效仿娥皇女英的故事,艳羡了京中众多官家子弟。

      待到申时,有侍从在殿外报:“太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贵妃娘娘驾到——”

      顿时大厅一片安静,众人自动分开到大殿两边,站成两排,齐齐向着朝中最尊贵的女人们行礼。

      太后今日一身梅染色的宫服,神采奕奕,心情格外愉快,她笑着朝众人说道:“平身吧。”

      众人起身站在大殿之下,皇后娘娘看看众人,笑着对太后说:“太后娘娘,诸位都在等着给您贺寿呢,平乐特地去学了一首曲子,想要献给您呢。”

      太后开心地说:“哦?是么,我说怎么没见到她,那我们快开始吧。”说完环视一圈,朝众人说道,“不必拘谨,就当平常家宴,大家聚在一起就图一乐呵。”

      众人皆互相赞美谦让之后,各归各位坐下。侍女们鱼贯而入,摆上了精美的糕点和果茶,然后开始皇家祝寿歌舞,盛装舞者均是受过最高等最严苛的训练,表演自然是一等一的好。

      当舞者退去,侍从开始搬上一架古琴,两位梳着一样的发饰,脸戴纱巾的女子登场,行礼之后,一位头戴金色纱巾,腰缠金珠链的女子走向古琴,一位头戴缃色纱巾,手握桂花枝的女子,来到大殿中央。

      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下,乐起,舞动,太后看得很欢乐,手挡住嘴悄声问皇后,“这两个丫头,哪个是平乐呀?”

      皇后也挡着嘴,悄声回答道:“您猜猜看。”

      太后佯装生气地瞪了一眼皇后,许是知道太后不是真生气,皇后无辜地笑笑,旁边看热闹的贵妃笑着低头,抿了一口桂花酒。

      曲毕,舞歇,赢得满堂喝彩。

      两人再次走到大殿之中行礼,取下脸上的纱巾齐声道:“平乐、杨婉祝太后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太后开怀大笑,很高兴地说:“好,好!原来是平乐和婉儿啊!”

      皇后笑道:“两个人悄悄练习了好久,还让臣妾务必守口如瓶,才能给太后娘娘一个惊喜,让臣妾瞒着太后娘娘,臣妾瞒得好辛苦。”

      太后指着皇后哈哈笑着,“你呀~”

      此时侍女端上两个盘子,一个盘子盛着金玉佛珠,一个盛着金玉佛手,平乐和杨婉一人手捧一个献给太后。

      刘璃远远看到托盘上的金玉寿礼,跟小胡氏对视一眼,心下了然。刘璃心里对小胡氏暗暗佩服,还好把盒子换成了紫檀木的,这要是自己又捧着金玉盒子上去......

      接着就到各家的才子淑女们了,献才的献才,献艺的献艺,献礼的献礼,不过前有平乐公主联合安平侯小郡主杨婉,一出手又是弹琴又是跳舞还送上贵重寿礼,各家小姐们即使再有表现讨好的心思,也会谨慎考虑一下,毕竟已经有了上限的标准。

      轮到刘璃时,她手捧着紫檀木盒子站在大殿之上,恭敬地祝贺:“刘璃恭祝太后娘娘万寿无疆,六时吉祥。”

      刘璃本就是世家好女中比较出众的一位,又因为她曾经跟着太后娘娘生活过一段时间,众人自然对她格外关注。此时殿上的无数双眼睛都望向紫檀木盒子,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不等多时,太后就如她们的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