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春·桃花酥饼 ...

  •   南宋,临安。
      仲春时节,静谧的夜,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的杏花雨,待到四更时分,雨散云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杏花香气。

      此时,整个临安城尚在清梦之中,寂静的街巷上,仅有庵舍的行者头陀打着铁板,敲着木鱼,行走在大街小巷,为人们报晓。
      天色尚早,城北的甜水巷里,却一家小小门面却开门,一位年轻姑娘走了出来,手脚麻利地扫了扫门前被雨水打落的杏花,又从店中拿出了一个幌子,挂在了门前的大槐树上,那幌子随风招展,写着“宋记糕饼店”几个大字。
      这位年轻姑娘,正是这家宋记糕饼店的厨娘,宋姝晏。

      宋姝晏打扫完自家门前,又帮隔壁卖酱菜的李婆婆铺面也打扫干净了。李婆婆年纪大了,且患有风湿,昨夜下了一天的雨,腿脚疼痛,多有不便。
      正巧李婆婆也开了店门,瞧见宋姝晏帮自己扫干净铺面,满脸堆笑道:“又麻烦宋大姑娘了。”

      宋姝晏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却微笑道:“阿婆,哪里的话。”说话间,取出用油纸包着的糕饼,说道:“阿婆,这是我今早上刚烤出的桃花酥饼,还热着呢,酥软得很,老人家也吃得。”
      李婆婆忙接过来,打开油纸,见里面是六块桃花酥饼,闻起来喷香扑鼻,每个酥饼是嫣红透着粉白的五片花瓣,真真个形似桃花,不由得笑道:“宋大姑娘的手真巧,怎么就做出这么精巧的花样来?”

      宋姝晏笑道:“这也不难,这酥饼想要取桃花的香气,就要用浸泡了一宿的桃花汁液和面。若要取桃花的形状,和面就要用红曲米磨成的粉,与白面调和成的嫣红色,分成一白一红两个剂子,再包了油酥,捏成团子,里面包上豆沙枣泥馅,用刀划五刀,捏成花瓣的形状,中间用卵黄点了,沾上白芝麻,送入窑里烘烤个两刻钟,也就成了。”

      说话间,李婆婆早已忍不住,拿了一块桃花酥饼咬了一口,果真是入口即化,先是尝到酥饼皮的酥,再尝到内馅的香甜,这感觉就像是春风拂面,就连她这个掉光牙齿的老婆子,似也想起了韶华岁月,笑道:“这精巧手艺,满临安城里也只数宋大姑娘,那天香楼里做白案的大师傅们,也没这么个精巧的心思。”
      宋姝晏忙谦虚说自己不敢当。
      李婆婆又想起一事,问道:“今天你可是要往公主府里去?”
      宋姝晏点点头:“正是,等我吃过了早饭,便亲自去往公主府里送桃花酥饼去。”

      宋姝晏做的桃花酥饼,如今可是红遍了整个临安城,就连大名鼎鼎的文安公主也点名要吃她做的桃花酥饼。虽说临安城里的达官贵族常常叫民间坊市里的吃食,可这等荣耀向来只属于天香楼、太和楼这类大酒楼,公主点名要甜水巷里平头老百姓做出的小食,却还是头一回事。
      因而,这件事可是轰动了甜水巷,家家户户都知道了,都将宋姝晏视为他们甜水巷的骄傲呢。

      李婆婆听了,又是满脸堆笑,望着宋姝晏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好、好,你爹娘在天有灵,知道此事,定会十分欢喜的。”
      宋姝晏听了,微微一笑,眼中却闪过温柔,还有一丝惆怅。

      “阿姐,吃早饭了。”
      二弟宋旭之喊宋姝晏吃饭,她便别了李婆婆,回到了糕饼店里。
      ……
      ……

      一张小小方桌上,围坐着宋氏一家人,正是兄弟姊妹五人。
      长姐宋姝晏,二弟宋旭之,三妹宋玉芝,四妹宋巧儿,幺弟宋小五。

      今日的早饭,是四妹巧儿包的丁香馄饨,用鸡汤煮了,鲜美无比,再就着李婆婆送的咸香开胃的霉豆腐,现炸的油果子,三妹玉芝冬月里腌下的咸鸭蛋,非常丰盛,兄弟姊妹五个,都吃的饱饱的。

      吃罢饭,三妹玉芝对着宋姝晏说道:“阿姐,今日你要送往公主府的桃花酥饼,我都按照你说的,装在咱店中最好的红木雕花食盒中了,一共是五十个,一个不差一个不少。”
      宋姝晏笑道:“多谢三妹了。我瞧着天还早,再帮我装二十个,我顺道给姨母捎过去。”
      三妹听了,连忙应了一声,就去了。

      老幺小五听见了,便一头抱在宋姝晏的大腿上,撒娇赖皮道:“阿姐阿姐,我也要同你一起去找姨母。”
      这宋小五活脱脱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狸奴,淘气极了,也可爱极了。

      还没等宋姝晏说话,二弟宋旭之便板着一张脸,呵斥道:“小五,别胡闹!阿姐今天可是有正经事要做,你别添乱。”

      宋小五向来最怕二哥宋旭之,一听这话,立刻皱着一张笑脸,苦哈哈地松了手,不能跟着长姐去找姨母玩,又不死心,悄悄地说道:“阿姐,我想要南门外张阿爷家卖的磨喝乐,你回来时给小五捎一个嘛。”*
      谁知这句悄悄话,还是被宋旭之听到了,皱眉道:“宋小五,你还闹,还不赶快回屋温习功课去!昨儿交你的三字经都读到哪去了?”
      宋小五一听二哥生气了,立刻撒丫子就跑了,一边跑还一边说道:“阿姐,别忘了我的磨喝乐!”

      宋旭之望着宋小五的背影,叹了口气,嘟囔道,“这个小五,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宋姝晏呵呵笑道:“旭之,你莫说小五了,你在他这个年龄,也是这般淘气,你忘了,你那时和珠儿两个,都要把甜水巷冯大叔家的瓦都拆了,气得爹拿藤条打了你好几次屁股。”
      想到自己过去调皮捣蛋的往事,宋旭之不禁也笑了,摸了摸鼻子,“阿姐,你就别揭我的短啦——”
      宋旭之年方十五岁,年纪虽小,却已是沉稳持重,不过只在长姐宋姝晏面前,偶尔流露出几分少年气来。
      宋姝晏和弟弟妹妹嘱咐了几句,便换了一身簇新的衣裳,提着食盒、擓着篮子朝城南文安公主府走去。
      ……
      ……

      今日春光明媚,碧空如洗。
      宋姝晏不急不缓地走在街上,吹拂着和煦的春风,沐浴在阳光之下,身上暖洋洋的,看着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由得想起自己已逝的父母双亲来。
      三年前的元宵节,她家旁边一个馒头庵炸汤圆子,那些尼姑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临安府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牵连者不知有数十家,皆都烧成了瓦砾场。*
      那日晚上,宋姝晏带着弟弟妹妹都往御街上去看鳌山,半夜才归来,幸得逃过一劫。她们的父母双亲,却因要在家中预备着明日要兜售的糕点细果,没逃出来,不幸葬身火海。

      一夜之间丧失父母双亲,又沦落成无家可归之人,宋姝晏作为家中长女,强忍悲痛,一心一意操持家计,养活下面几个弟弟妹妹。

      好在她跟着母亲学会了做糕饼点心的手艺,年纪轻轻,已是尽得母亲真传。
      头一年,先是做些乳糕、素饼,沿街叫卖,勉强养家糊口,不至于让底下几个弟弟妹妹饿死。
      第二年,又添置了炉灶,做些团子、五香糕之类的精巧细点,攒下了一些银两。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今年,靠着姨母的资助,总算是凑够了银子,又能将这宋记糕饼店重新开张。

      今年春天,临近寒食清明,本就是糕饼的大好生意。
      况她又钻研出一款桃花酥饼来,形似桃花,外酥内软,有豆沙枣泥两种内馅,十分香甜可口,因而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许多新老顾客登门,都前来买那桃花酥饼来,一月所售的银钱,竟是原来的两倍,眼下大名鼎鼎的公主府也要点名尝尝她做的桃花酥饼,这宋记糕饼店的招牌名号打了出去,便再也不愁没客人了。

      宋记糕饼店生意逐渐稳定,一家人生计有了着落,生活步入正轨,她这个家中长姐,也总算是稍稍能够喘口气。

      此时天还尚早,宋姝晏路过城南的旧酸枣门街巷,便拐了过去,刚刚一进入,便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花香气。原来这宋姝晏的沈姨母是开花店的,家中有各色奇花异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宋姝晏走至第五户人家,正逢姨母刚开门浇花,忙上前笑道:“姨母,我顺道来给你送些我亲手做的桃花酥饼。”

      沈姨母抬头一瞧,远远望着宋姝晏身着揉蓝衫子杏黄裙朝她走来,乍一看,还以为是她那已逝的姐姐,怔了一怔,待走近了瞧,才看清楚是她外甥女宋姝晏来了。

      沈姨母平时最是心疼这个外甥女,见她来了,忙放下手中的伙计,迎上前道:“你店里生意这么忙,怎么还亲自给我送来,我还想着明儿去你店里一趟。我新得了几匹尺头,一匹鹅黄缎子给你裁身新衣服,一匹玄色的给旭之做身衣裳。还有两匹,就给下面三个小的做衣裳,尤其是小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跟那地里新出的笋一样,一天一个样。”
      沈姨母一面忙着给宋姝晏烧水备茶,一面絮絮叨叨地说道。

      宋晏殊看着沈姨母的身影,像极了母亲的样子,眼眶有些红了,低着头,轻呼了一口气,这才压了下去,微笑附和道:“可不是,我年前给小五做的新衣裳,这才过去几个月,已是都小了,昨儿个瞧见了,那手腕处都差了一截子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春·桃花酥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