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分等 ...


  •   (旁白):“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木兰):“‘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旁白):“是啊!姐,我今天有一个新问题要提问。那就是:之前在《资治通鉴》上找到的那些事例,只能说明北伐柔然极有可能是惨败,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北魏能够隐瞒住消息呀!当年大兔子有什么跟你讨论过这个问题吗?”
      (木兰):“我当时也问过她,她猜测应该是003拓跋焘那次北伐柔然,带的都是鲜卑的核心部队,也就是鲜卑宗室十姓的部队。”
      (旁白):“也就相当于清朝八旗部队的满洲八旗军,而且是上三旗。”
      (木兰):“上三旗?”
      (旁白):“上三旗,百度百科说:……”
      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
      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每旗设满、蒙、汉三军,分别为:镶黄满、镶黄蒙、镶黄汉;正黄满、正黄蒙、正黄汉;正白满、正白蒙、正白汉。
      皇帝可任命皇子统领,原则上都为皇帝亲军,但实际上只有满、蒙上三旗才能充任,汉军上三旗实缺额。由满、蒙上三旗(内务府三旗)中选拔郎卫,负责宫廷内侍卫。其中优秀者,则日侍禁廷,供驱走,称御前侍卫,稍次者为乾清门侍卫。内廷侍卫人员必须由上三旗满洲、蒙古军中选任,汉军不得参与。
      (木兰):“这听起来跟003拓跋焘时候的情况差不多,当时北魏的人也有这种分等。”
      (旁白):“不会是像元代那样分了四等吧?”
      (木兰):“元代四等?我记得元代实行‘四等人制’,是一种民族歧视政策。但具体是哪四等我记不清了,你记得吗?”
      (旁白):“我也不记得了,我来查一下。百度百科说:……”
      “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所建立的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并认为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
      第一等蒙古人为元朝的“国族”,蒙古统治者称之为“自家骨肉”。享有各种特权
      第二等为色目人。“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元人使用“色目人”之名,就是指其种类繁多。“色目人”是元朝对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各族人的概称。多指西域人,部分契丹人被划入色目人。
      第三等汉人,概指北方汉人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南人,概指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
      (木兰):“元代的这种民族歧视,应该是后人归纳总结出来的,没有正式的诏令之类的东西吧?”
      (旁白):“姐,还真让你猜对了!百度百科说:……”
      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汉人和南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仅有如吕文焕、史天泽、贺惟一等个别汉人高官。
      从元朝的一些政令和律令看,蒙古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权,而汉人和南人在法律上、科举上其实根本没有区别,汉人可能在选任、提拔某些地方官员时,获得信任相对较多,会比南人有一些微弱的优势。
      (木兰):“果然!歧视这种东西见不得光,只能暗搓搓地搞!”
      (旁白):“那北魏的分类,也是没有法令,而是见于官员的任免、宫廷宿卫的选任中吧?”
      (木兰):“是的!那个时候是战争年代,当兵的限制最能体现这种区分,大兔子根据当时军事体制,认为北魏鲜卑是这么对人进行分类的:……”
      首先是分层,分为胡、汉二层:第一层是胡人,第二层是汉人。胡人当兵放牧,汉人种地。
      其次是将第一层的胡人再次进行分类,大致分了三档:第一档是宗室十姓;第二档是 “内入诸姓”,第三档是“四方诸部”。
      (旁白):“汉人不允许当兵?”
      (木兰):“是的,连武器都不允许有。”
      (旁白):“但你后来怎么当兵了?”
      (木兰):“这就是大兔子怀疑公元443年北伐柔然实为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那一年之前,北魏也曾在大规模战争时,出现征发中原汉人强宗子弟的现象,但那时人数少,且时间短。但以443年为分水岭,此后汉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北魏的常规部队中。
      最初,出现在军队中的只是汉人中的强宗子弟,即燕郡韩氏、清河崔氏、敦煌索氏、渤海高氏、魏郡申氏、略阳垣氏、天水赵氏、河内常氏等等,但后来像我这样小魏庄的普通汉民也可以当兵了,说明北魏的民族政策已悄然发生改变。
      于是大兔子怀疑,之所以促成这种转变,只有可能是在443年北伐柔然中,宗室十姓伤亡惨重,作为第一层胡人的中坚力量“宗室十姓”原气大伤,已经无法与“内入诸姓”和“四方诸部”抗衡,不得不与汉人联合。
      (旁白):“003拓跋焘为什么不从‘内入诸姓’和‘四方诸部’中选择合作伙伴呢?毕竟他们都是胡人,更有合作的基础呀!”
      (木兰):“还记得之前说过的前秦吗?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就随之瓦解,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
      (旁白):“是哦!淝水之战一败就招致亡国。百度百科说:……”
      苻坚最终在383年全面进攻东晋……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负伤,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仅剩十余万。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随之瓦解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黄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状态。
      383年,前燕降将、鲜卑族的冠军将军慕容垂,奉命攻击在新安起兵的丁零部落首领翟斌,却在途中屠杀副将苻飞龙及一千人的氐人部队。
      384年,慕容垂自称“燕王”,废除前秦年号,建立后燕政权。前秦北地长史慕容泓,听到叔父慕容垂攻打邺城的消息,投奔关东集结数千鲜卑人,建立西燕政权。
      苻坚派儿子苻睿当统帅,羌人将领姚苌任参谋,出兵讨伐,在华泽大败,苻睿被斩杀。苻坚大怒,姚苌畏罪逃到渭北,建立后秦政权。
      385年七月,姚苌派骁骑将军吴忠率骑兵包围苻坚。八月辛丑,姚苌命人杀害苻坚,苻坚时年四十八岁。
      (木兰):“这些反叛的人,都是胡人,而且符坚最后是死于羌人将领姚苌之手。你若是003拓跋焘,你会选择与‘内入诸姓’和‘四方诸部’合作吗?”
      (旁白):“若是我,我可不敢,非但不选,都不敢让他们知道——哦!所以003拓跋焘要隐瞒消息,就是怕这些人造反吧?那他不怕汉人造反吗?难道汉人中就没有造反的?”
      (木兰):“当然有,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兔子觉得,003之所以选择与汉人合作,可能是因为汉军的擅长守城,不擅长攻城与野战,所以攻击力相对较弱,危害性也就相对较小。”
      (旁白):“也是,咱们习惯于把武力值加在防守上,就像姐说的那样,我们强大,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让别人欺负,而不是为了去欺负别人!只是我没想到,原来汉人,也曾那么多次遭受过民族歧视!”
      (木兰):“是呀!因为曾经受过歧视,所以更加明白平等的重要——‘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