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楚汉 ...

  •   (旁白):“长枪策马平天下,此番诀别却为难,一声虞兮虞兮泪眼已潸然……”
      (木兰):“虞兮虞兮?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虞姬吧?”
      (旁白):“是啊!姐,要继续说马其顿和楚汉了,这两者,咱们楚汉先行,可以吗?”
      (木兰):“为什么这么安排顺序呢?”
      (旁白):“因为熟悉程度不同。拜楚河汉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等耳熟能详的成语所赐,对于楚汉之争,咱们中国人不要太熟悉,这个故事相对而言更容易了解,而马其顿就太陌生了,相对比较难懂,所以先易后难,从楚汉说起,把容易的先啃下来,再来啃难啃的骨头,好不好?”
      (木兰):“有道理!那就从楚汉之争说起吧!”
      (旁白):“楚汉之争,百度百科说:……”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
      楚汉战争造就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后历王莽短暂篡国后又进入东汉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余年的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
      (木兰):“汉族就是因汉朝而得名吧?”
      (旁白):“是的!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楚汉战争对咱们汉人意义非常重大。”
      (木兰):“楚汉之争在政权争夺的背后,似乎也隐含着制度之争,也就是大兔子当年面临的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之争!”
      (旁白):“对,分封还是郡县,这是一个问题。……”
      秦朝末年,帝国每况逾下,多年暴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经过多年征战,最终决胜出了两大巨头,即后来楚汉之战的两大主角:项羽、刘邦。
      当时两大巨头的实力并不均等,项羽强而刘邦弱,所以天下将何去何从,由项羽集团来引领。那时摆着项羽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即郡县制;另一则是秦之前的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即分封制。项羽将如何抉择呢?——答案是:分封。
      项羽摒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分封制,恢复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史载: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十八路诸侯,自号“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刘邦则被封为汉王,将巴、蜀、汉中分给刘邦;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巴、蜀、汉中地区。
      分封导致疆土分裂,埋藏下了战争的隐患。史载,就在项羽分封诸侯后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东周全是诸侯,战乱不断,分封不可取;秦朝全是郡县,很快就灭亡了,郡县也不可取。
      分封和郡县都不选,刘邦选的是哪条路呢?——答案是:中间路线,即“郡国两制并行”(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
      若干年后,刘邦封的这些诸侯国,大多都成了继位者的麻烦,于是汉朝又开始上演另一出大戏——戏名为:“削藩”!
      (木兰):“削藩跟我们的故事无关,所以楚汉之争就说到这吧!下面该‘马其顿’出场了!”
      (旁白):“好的,马其顿战争,百度百科说:……”
      马其顿战争,是古罗马共和国和马其顿王国之间的4次战争。最终以罗马控制马其顿王国而告终。马其顿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
      马其顿王国,是公元前808年-前168年,位于希腊西北部的王国。于亚历山大大帝(前336年-前323年)在位统治时期不断向外扩张,先后占领埃及全境,吞并波斯帝国,大军直达印度河流域,领土达到鼎盛,此时的马其顿王国被后世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木兰):“古罗马共和国和马其顿王国,实行的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呢?”
      (旁白):“百度百科说:……”
      古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
      (木兰):“选举?部族会议?这么现代?”
      (旁白):“听着现代,但古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27年就亡了,由罗马帝国取而代之,我感觉这个‘现代’,很可能跟‘东罗马帝国寿命一千年’一样,有猫腻!”
      (木兰):“那就扒一扒!”
      (旁白):“得令!百度百科说:……”
      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最早出现于王政时代,由氏族的豪门贵族长老组成,即长老会议。共和国时期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
      执政官,是古代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一年选举两名。他们实际上就是国家元首,负责统帅军队,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并在外交事务中代表国家。
      部族会议(特里布斯会议),包括贵族与平民两者,分配在三十五个部族当中,所有的罗马公民被安置在其中。罗马城市人口的绝大多数,被分配在四个城市的部族之中。
      (木兰):“贵族容易理解,罗马的平民也跟我们这边的平民含义是一样的吗?以及之前提到的百人队会议又是什么呢?”
      (旁白):“百度百科说:……”
      平民,是指没有任何特权或官职的自由人。古时不是贵族或官员的人,都称平民。
      在春秋战国时代,只有两种群体,即是贵族与平民。贵族中分公族与卿大夫,平民中则是有庶民与奴隶。
      贵族起初是世袭的,但到战国时代平民们终于寻找到成为贵族的机会,那就是从军入伍,这是从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后开始的。秦国法制中,只要在战场上杀敌建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即可解脱平民身份,可封疆列侯。
      而罗马那边,罗马共和制实行三元奴隶制等级制度:一元公民等级:“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元平民等级:“平民”无选举权,无被选举权,但拥有人身自由。三元奴隶等级:“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从王政末期到共和国初年,随着平民人数的增加,以及贫富悬殊的扩大,社会日益分裂为贵族和平民两大对立的阶级,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后来爆发了“平民撤离运动”,最终平民获得了和贵族完全一样的权力。而平民撤离运动的始末大致是这样的:
      罗马的平民是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负担着沉重的兵役;但按照当时罗马的惯例,平民没有资格分享战利品,却要给国家纳税,还要自备武器参战,许多平民因此而破产;于是平民不满日夜增加,终于有一天,国家发出招兵令,平民都拒绝为罗马作战,无一人应召,并且纷纷离开罗马城,开赴位于罗马五公里外的阿芬丁山——圣山,贵族只能派出使者到圣山与平民谈判。
      而百人队会议(森都里亚大会),包含贵族与平民两者。同步兵军事体制相对应,罗马人民被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的划分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各等级依军队方式组成不同数目的森图里亚(即百人团)。
      (木兰):“这么说来,平民的定义基本相同,而且都是通过从军,实现了权利的变迁!”
      (旁白):“对哦!而且两边一比较,元老院相当于咱们的诸侯会盟;执政官就是春秋五霸之类的盟主;而部族会议,就是各诸侯国内部的小朝廷。两边之所以看起来不一样,是因为:……”
      罗马的贵族都聚集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三十五个部族中,只有四个城市部族,罗马城市人口的绝大多数,被分配在这四个城市的部族之中),所以他们能时不时地聚在一起开个会选个举啥的,但咱们中国不行,中国太大,诸侯又都呆在自己的领地里,就那时的交通条件,若是咱们中国也常设元老会来解决问题,怕是得等到花儿都谢了!
      (木兰):“那马其顿呢?”
      (旁白):“百度百科说:……”
      马其顿王国在政治上,君主权力加强,而马其顿古老的人民大会的权利则被忽视。安提克三世登基后,从来没有召开过人民大会,而且在政治上,马其顿的国王也被神化,具有东方国家的特点。
      (木兰):“那这样看来,马其顿王国近似于汉(刘邦),而罗马共和国则更像是楚(项羽)。”
      (旁白):“是的!西边的‘楚河汉界’已划定,看看谁将‘长枪策马平天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