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土著 ...

  •   (旁白):“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个‘木兰诗’……”
      (木兰):“大清早的,你在这鬼嚎什么?”
      (旁白):“花元帅,早啊!这不是生命在于运动吗?这是最流行的广场舞伴奏,不一起来跳个吗?”
      (木兰):(我就看着你,我不说话!)
      (旁白):“不跳啊?不勉强,既然起来了,那就讲故事呗?早点讲完,您也可以早点回家呀!出来这么久了,你也想家了吧?哈哈哈……”——我不想睡沙发了,双人沙发,谁睡谁知道!
      (木兰):“我的事,你不是也知道不少吗?你先说着,我刷个牙去!”
      (旁白):“好的!我来说,走起!”
      话说公元445年,在中国的北方,一个偏僻遥远的小村庄,有一个女孩降生了!她降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人,普通到,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她祖宗十八代的任何踪迹。更何况,在她出生的那一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历史的大事,更是把这个平平无奇的小女孩给彻底湮没了。这件大事就是——阿提拉,他成为了唯一统治匈人的君主,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
      说起这位阿提拉,那在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匈奴人在他在带领下,横扫东北欧,匈奴帝国的疆域一度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
      听说,阿提拉发动的这场战役,直接改变了欧洲文明的进程。
      首先,改变了英国民族构成。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百度百科“英国”词条(2022-03-06更新)表明:“英国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3.9%。”——从人口占比上来说,这个“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国,就应该相当于咱们中国的汉族。不过,与咱们汉族不同的是,他们是移民,咱们是土著!
      其次,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阿提拉所带领的匈奴帝国的进攻下,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投降,转而西迁,其结果是,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可以说,阿提拉,将整个西方世界搅了个天翻地覆,于是,(西方)人送外号:“上帝之鞭!”——意为:“上帝派到人间惩戒凡人的使者”。多么威风的称号啊!
      按理说,这么威风的称号,足以让世人很容易想起他来。但是,懒惰的西方人,在阿提拉过世的六、七百年后,又将这个帽子翻出来,给另一个人戴上了,他就是伟大的“成吉思汗”——铁木真。
      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于是,历史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阿提拉这个前浪的名气发生了断崖式下跌,而与此同时,那个本应寂寂无名,实际上也的确在正史上查无此人的那个小姑娘,却因为一首诗而声名鹊起,后来,更是因为一部动画片名扬海外——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那首诗不用说了,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必背”读物:《木兰诗》!
      (木兰):“你扯哪去了?照你这个讲法,得讲到猴年马月去,你退下,听我说!”
      你也别在这对西边幸灾乐祸了!咱们东方这边,那时也不太平呀!
      我出生的时代,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迁徙,是在亚欧大陆普遍发生的现象。就在匈奴人在西方大打出手时,我们中国,也在承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原来的中原政权迁到南方,成立了东晋,中国进入了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时代,史称“南北朝”。这一时期,虽然小国林立,但是大体上,南、北方各有一个老大,称霸一方。
      南方政权,最初是东晋,但在我出生的那年,东晋的司马家早被人夺位了,那时大权转到了姓刘的手里,因为刘家人选的国号为宋,又为了跟几百年后老赵家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所以史称“刘宋”,也称“南朝宋”!而刘宋的建立(420年),正是中国历史从“两晋”迈入到“南北朝”时代的标志。
      南方那边是刘宋,我们北边,就是“魏”——史称“北魏”!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而我,那时,就降生在鲜卑族统治的北魏的土地上,所以,后世有人怀疑我不是汉族人,但实际上,我真的是汉人,证据就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这织布机的使用,可真是门技术活,那个时代的织布机没有现在的机器这么先进。要掌握这门技艺,需要大量时间去学习和练习——可以参照自动挡和手动挡的汽车驾驶不同来想像一下,不对,应该是马车和汽车的区别才对,反正就是使用起来很麻烦,而且这机器经常容易闹脾气,能把使用的人给整得没脾气!
      而且,织布机在我们那时,属于高端技术产品,买一台织布机,花费不菲。而且笨重不易携带。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织布就是高资本、高技术、高人力密集行业。这种“三高”行业,别说马背上长大的人不想干,就说我,如果不是家里逼着学,也别想我在织布机前呆着——这活真的是又累又无趣!
      所以 “唧唧复唧唧”,在我们那个年代一听就知道,这家里,有一个汉家女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