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一次讨论会:关于跨性别者 ...

  •   首先,依我个人之见,我们应该对跨性别者持一种尊重的态度,同时我并不认为跨性别者是一种心理自我认知障碍,恰恰相反他们是心理健全者。理由如下,首先他们敢于承认自己是跨性别者,即使他们会受到有心人的非议。其次他们常是因为自己的个人经历才会出现与生理性别不同的心理性别,这与应激性受创综合症患者何其相似,那么为何应激性受创综合症患者不被认为是自我认知障碍,而跨性别者却在有一些人眼中成了自我认知障碍呢?最后仍有大多数跨性别者对自己的生理性别是认可的,同时也对生活是激极积向上的。
      其次,我对专门出台跨性别者法案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生理上是发育完善的,心理上是健全的。他们并不是像未成年人一样的需要关怀的群体,更不是精神病人般需要被管控的。有的人说跨性别者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提升,而去想追求精神生活,换言之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此乃大谬,因为跨性别者首先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的。其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跨性别者出现在物质条件并不发达的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同时,我们不应该用法律先划出一道心理隔膜,我们应该用宽容与尊重去取代冰冷的法律,毕竟中国从古以来便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就正如伏尔泰所言:“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力。”
      最后,针对西方出现关于跨性别者的法案与案件,我从中发觉了西方的人权与民生的几个疮疤。首先关于伪跨性别者作案却用LGBT群体的标签,无罪释放,这反映了西方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从而导致了群体意识的迷失。其次有关于LGBT群体的事情,无论犯罪者是否是跨性别者或是LGBT群体。只需他(她)打出少数群体,便可招摇过市。因为在西方政界,只要对少数群体进行宽大处理,便能获得他们的认同,如希拉里用女性当政者的标签,奥巴马打出“黑人”“海归”,进而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借此收割民意(选票),这便是“政治正确。”也无怪推特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一个人是黑人,女性,跨性别者,同性恋,残疾人,她(他)就能成为纽约市市长。”最后将跨性别者单独列出法案乃至将跨性别者再分割出几个小部份。又反映了西方最常见的政治操弄——阶层划分。大家或许知道马丁路德·金,也知道他是美国黑人的解放者。但他所代表却是在美国的所有被歧视,被压迫者。在他演讲时,听众有黑色人种,黄色人种,也有白色人种,他们在马丁的引领下去争取平等,让统治者感到脚下这片土地的力量。因此为了分散力量,他们将阶层划分开了,并轮流给各个小阶层特权,使他们彼此仇视。就如将LGBT群体的法案分成L,G,B,T四个法案,且不是同时发表,让本该团结起来的,却对彼此拔出了枪。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待跨性别时,应向后看,像辜鸿铭先生所言“将心比心,以己及人,显示出体谅和照顾”用中世代传承的温良;应向左向右看,吸取西方的经验与教训,走出一条温和的路;更应向前看,平等对待他们,摘下有色眼镜,用平视的目光与他们相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