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关于武则天醉骨(人彘)一事,成书最早的《唐会要》里面没有记载,之后的《旧唐书》简略一提,再之后的《新唐书》添油加醋,《资治通鉴》直接搬运了《新唐书》。
关于杀女一事,《唐会要》只说安定思公主暴卒,武则天利用这件事嫁祸王皇后;《旧唐书》说“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兒”,但也没说杀的到底是哪个倒霉孩子;《新唐书》那写的就比小说还精彩了,作者可能是穿越回去过,亲眼见到了当时场景,才能写的那么细致入微;《资治通鉴》还是用了《新唐书》里的说法。
而真正成文于武周时期,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的《讨武曌檄》,对这两件事都没有提及。
这两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已经很明白了。
【注2】《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注3】《韩非子》第一篇是《初见秦》,里面有灭韩的主张,但这与第二篇《存韩》相矛盾,经过各种考证,现在一般认为《初见秦》不是韩非写的,作者存疑。
【注4】《资治通鉴·周纪二》:“······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
司马光行文之间对法家几位大佬态度都不咋地,但只有韩非被骂到那个程度。
非粉真的很想挠死司马缸这货。
某使君:我理解中的他们,是心胸开阔的人,对于后世毁誉也十分看得开,女皇读罢《讨武曌檄》都能笑称“如此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之过”,非非《难言》《孤愤》《说难》洋洋洒洒数千言,不是经历过无数诽谤根本写不出来。相比之下,司马缸这些也不算啥了。
至于本使君对司马缸的态度······
司马缸这个渣渣,给姐爬!!!
至于《资治通鉴》这个东西,篇幅过于可怕,一般人就别想通读了,如果你只想了解某一段历史,直接去看原始史料不香吗?看名家解读都比看资治通鉴强,资治通鉴里司马缸掺杂私货实在太多,很容易误导历史小白。
小剧场:
太平:韩非,你看我这么帮你说话,你以后能不夺笋了吗?
韩非:难道我以前很损吗?没有啊。
韩非:不信你问使君,使君,我损吗?
某使君:非非不损,非非怎么会损,非非做啥都是对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