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摆脱不安 ...
-
明帝一战成名,登基大礼上各方势力颜面扫地。明帝的目的在无形之中已达成。
一天过去,江忻身心疲惫,他默默吐槽:别人登基,各方纷纷来贺喜。我呢?一个个全想要我的命,巴不得我今天死在典礼上。呵呵,人心难测啊。终于明白周南一族为何会隐居山林了。
江忻披着湿漉漉的长发,缓缓步入浴池。整个人没在热气腾腾的水中,双目紧闭。
一瞬间,江忻消失了。水面上不见踪。江忻想死,这样活着累极了,没有自己的意愿,犹如孤魂野鬼。不,孤魂野鬼都比自己好,至少,它还有自己想追随的。自己呢?为什么而生?为天下而生。
他就是一个有家不能回的人,别人,有家不敢回,他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自他进这俗世起,一切在冥冥之中已安排好。他不是周南一族天真无邪,不知人心险恶的小族长了,他现在,是天下共主,诸侯惧之的南周的圣上。
他的族人不要他了,一定是这样的!不然,自己怎么会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自己脏了,周南的小族长被世俗玷污了,全身上下再无半点在族内的影子。
他清楚的记得,族里的人是怎样形容自己的。
“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
“这是什么意思啊?先生。”
“阿忻长大后就明白了,希望族长去到外面后,还能如在族内这般纯洁无瑕。”
“徒儿谨遵先生指导。”
“还有几句,为师赠予你,愿你保持本性。”
“言己受先人美烈,情性纯厚,志意洁白。”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而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蒸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彊。”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日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江忻似乎再度回到那天,先生送自己出族的那日,自己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最后一面。
听到熟悉的声音,他的眼泪控制不住,掉了下来,这一刻,他委屈极了,和被狼群遗弃的幼狼无异。小白花声音里不知何时有了哭腔:“先生,真的是您吗?先生,我还以为,你们,你们嫌我和外面的人一样肮脏,不要我了。”
他不知道,他的族人日日夜夜牵挂着自己,生怕自己在外受了委屈,没人替其出气。又怎会因自己变成了另一个模样,丢弃自己。无论江忻变成什么样,在周南人眼中,他依旧是那个“有该通之才,有纯洁只操”的孩子。
他终归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其生在帝王家,不得不坐那高堂上。
江忻还处在喜欢吃糖,放风筝,爬树,抓鱼,上房顶,调皮捣蛋,爱玩的年纪,早早的承受起了与其年纪不符的责任。
越想越难受,口不择言的对自己先生喊道:“你们就是讨厌我了!不想要我了!要不然,怎么让都不让我回去!你们就是嫌我脏,认为我和那些人情绪龌龊,不堪入目!”压抑了许久的情绪暴发出来,凉意心生。
段宸欢刚张嘴,江忻继续往人心窝子扎刀:“既然不要我了,还来干嘛?让我死这算了!来看现在的我有多狼狈吗?现在看见了,满意了吗?满意就给我走,都走!你们眼不见心不烦!”
“我现在和垃圾没什么区别!我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把一切都搞毁了。我不想当这狗屁皇帝,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生在普通老百姓家中的孩子!”
“我什么都没做错,凭什么这么对我?凭什么!我担不起大梁!我他妈的就是个废物!”
江忻的负面情绪一时之间蜂涌而出,似乎打算把这个少年压垮。他的前方一片迷茫,他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得见茫茫大雾,遮住了去路。他需要一束光,一个人的指引,而不是外界施加的压力。
段宸欢毫不犹豫的说道:“不是的,我们没有不要你,你是我们的族长,我们不可能不要你。”
他不信:“那,你们为什么不来见我,还让我记不起回家的路?你们不是不要我,还能是什么!”
段宸欢斩钉截铁的否定:“事实不是这样的,听先生和你说,好不好?阿忻。”
“来,让先生好好的看看你,有没有认真的吃饭,你永远不让人省心。”亲切的语气让江忻的眼泪再次不争气的掉下。
江忻抱着自己的先生,小心翼翼的:“先生,你们别生我的气,好不好?我方才说的都是气话,不算数的。你们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可好?”段宸欢何尝会生他的气,自己带大的孩子,还不知道其心性?
段宸欢怎么也不知道,自己这一来就留在此地了。不能怪他心志不坚定,是小白花太能哄人了。他稀里糊涂的就留下了。
纪明二年,明帝变法,普天之下无不喜悦。明帝此举深得人心,百姓早已将登基典礼那日之事抛之脑后,明帝还是那个仁德的明帝。
纪明三年,明帝改法规。即今年起,每年的冬天,官府都会给百姓一定的补贴。百姓喜极而泣,纷纷向皇城的位置叩拜。
纪明四年,明帝得知有官员私吞补贴,大怒,即刻下令,严查此事,凡是沾染过的贪官污吏诛全族。一个月的时间,各地的刽子手的刀卷了数十把。明帝下诏,胆敢私吞补贴之人,杀。
国内外传疯了,人们口口相传,明帝是爱民如子的贤者,不惜得罪贵族,也要彻查此事。性情温和的明帝为此事还在朝廷因此和权贵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