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 ...
-
想要编练新军,并非皇帝一人说了算,还要经过朝会朝议,再由大魏最高级别的军事管理机构五军都督府通过,皇帝下发圣旨才行。
朱嘉懿催促着庆和帝将编练新军的事在朝堂上提出,但她怕庆和帝党挡不住朝臣的反对,好说歹说让庆和帝也允许她上了今日的早朝。
从庆和帝登基以来,朝会从来都没令他开心过,不是这里发生了灾害就是那里生起了民变,亦或是朝廷各部门大军要钱要物。
今日的早朝也不例外,山西大旱,流民无数,灾民逃难到其他省府,京城城外也涌来了一大批难民,山西本地又有灾民叛乱。
“朕之前不是已经着户部拨款赈灾吗,为何还有这么多流民?”
朝堂上的官员眼观鼻鼻观心,俱都低头盯着自己的脚,也不知道那脚有什么好看的。
庆和帝气得脸色铁青,每次都是这样,平日里这些大臣一个个能言善辩,开口祖制闭口道德,真到了有事的时候,一个个都成哑巴了。
“户部尚书,魏庆,你来说说,朕命你拨款于山西赈灾,为何山西还是流民不断,叛乱不绝?”
魏庆留着两撇胡须,听到庆和帝直唤他名,差点把胡须扯掉,平日里庆和帝对朝臣都很温和,言语间颇为客气,若不是气到极点,断不会如此。
可他又哪里有什么办法,朝廷的税收连年减少,要钱的地方却一年比一年多,每每税收刚上来,便被各处提前预定,现如今国库空的能跑马。山西的赈灾银还是他和户部众属拆东墙补西墙硬挪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赈灾银拨下去了,百姓不但没能得到安抚,反而叛乱越演越烈,这里面的水太深。大魏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每当哪个地方有灾,从中央到那个地方,上上下下的官员都会肥一圈儿,这里面盘根错节,哪怕是内阁都不敢轻易掀开盖子。
魏庆硬着头皮出了队列:“启禀皇上,臣确已将赈灾银足额拨付,至于为何灾情没得到缓解,想是山西灾情过于严重,朝廷的赈灾银即便拨下去,也无异于杯水车薪罢了。”
庆和帝闻言怒极:“就这么一句便把朕打发了?到底是灾情过于严重,还是有人中饱私囊,这些你们去查证过吗?现在连京城外都是山西涌来的灾民,想必山西本地必是生灵涂炭,着内阁、户部商议解决此事,山西本地官员主持赈灾事宜,务必将山西灾情遏制住,若情况还无改善,朕唯你们是问!”
户部官员和内阁大臣出列遵旨。
发完了脾气,庆和帝本想怒气冲冲地甩袖下朝,刚要起身又想起朱嘉懿的叮嘱,强忍着怒气咳一声,“此事着诸位爱卿督办,另,我朝大军近年来战力不复以前,对外作战输多胜少,故朕欲编练新军,着宁安公主负责.....”
说输多胜少,这都是庆和帝不想自己的脸面太下不来,刻意美化的。大魏军队这些年除了少数几支能战的军队外,其余部队遇上敌人,不管是对外和异族作战,还是对内镇压叛乱,大多数都一触即溃,被对方追的犹如惶惶丧家之犬。
两年前鞑子便突破了镇守边关的边军,兵临京城,京城被清军包围,诺大的王朝竟无一支军队敢出城作战,鞑子灾京师周围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若不是鞑子不知何原因主动退军,说不定那次京城都已经被清军攻了下来。
自那日后,庆和帝每夜都噩梦连连。
朱嘉懿说要编练一支听命于他能征善战的新军,如何不是正中他的心事,故而庆和帝才能那么轻易的答应。
但他能答应,诸位朝臣却没那么好说话。
庆和帝话音刚落,刚刚还闭着嘴当鹌鹑的朝臣瞬时便激动了,争先出列反对。
督察院的众位御史最为激动:“启禀皇上,宁安公主虽身份尊贵,到底是女子,女子怎可执掌军队,这不是牡鸡司晨,颠倒阴阳?往前数朝皆有血淋淋的例子,女子不得干政,更不可染指军事,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虽然已经预料到他的提议会遭到反对,但见整个朝堂无一支持他的人,庆和帝不禁勃然大怒:“不能编练新军?满朝文武,滚滚诸公,无一人敢直面清军,若鞑子再次包围京师,你们又待如何?到时候由你们自己出城去挡住鞑子的铁骑吗!左都御史,你反对的尤为激烈,到时候你能上战场去阻挡清军吗?”
左都御史杨宽和被庆和帝单独点名,不见惶恐,反而挺胸昂头,信步出列,慷慨赴义般道:“皇上,非臣等妄言,臣等皆是文官,上阵杀敌自有我大魏精锐大军和诸位将领,臣相信,他们都和微臣一样,为大魏做好了舍身成仁的准备,忠君卫国,臣等一日不敢忘。即便陛下迁怒微臣,微臣一样要诤言,不能随便编练新军,更不能由宁安公主执掌军队,公主乃女子,女子染指军队,如此荒唐之事成立,我大魏必遭天谴!”
他说的大义凛然,全然不怕庆和帝已经越来越铁青的脸色。
在大魏,御史风闻奏事,皇帝的怒气并不让他们惧怕,若真因为谏言而被训斥、杖责,反而会令该御史名声大噪。
所以有些御史为了博名,甚至会故意惹得皇帝生气。
庆和帝阴沉着脸盯了左都御史一会儿,一股无力感从心头升起,眼神示意旁边的秦忠。
秦忠瞬间会意,尖声道:“着安宁公主上朝。”
朱嘉懿呆在殿外,殿内朝臣们的反对她听的清清楚楚。听到庆和帝让她进殿,朱嘉懿弹弹衣袖,步履从容的迈入大殿内。
她今日穿的依然是皇子服,玉冠利落的挽住乌发,一迈入大殿,好些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朝臣们都忍不住面露讶异:好风姿,好仪态,只听说皇上尤为宠爱这位唯一的嫡公主,却不曾想这位公主竟是如此风华,瞧着比任何一位皇子都有气势的多。
朱嘉懿扫视了一眼朝臣,这才躬身向庆和帝行礼。
左都御史杨宽和被她眼神直视了一眼,一股凉气猛地从背脊窜起,随即宽慰自己,气势再唬人又如何,为了名声,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处置御史,更何况一位无权无势只是仗着皇上宠爱无甚见识的公主。
见到朱嘉懿,庆和帝神色缓和了几分:“皇儿,你奏请编练新军,诸位朝臣却有不同意见,你自和这些大人说说吧。”
庆和帝没有在满堂朝臣都反对下还坚持的魄力,便依着朱嘉懿的叮嘱将她唤上了大殿,又担心她承受不住这些大臣的围攻,便道:“只是说说理由,你年纪小,想法不成熟也无妨。”
这就是在告诫这些大臣,别倚老卖老欺负朱嘉懿一个小姑娘。
庆和帝话音刚落,左都御史杨宽和便高声道:“皇上,臣恳请您让公主回后宫,无论公主有何理由,都不能掌握军队,此等违背祖制颠倒乾坤的荒唐事,若传出去,我大魏必将被全天下耻....”
“住嘴!”,不等杨宽和说完,朱嘉懿已经不耐烦地出声呵斥,她的确有点佩服庆和帝,天天和这些正事不干,只知道一张嘴嗡嗡嗡个没完的臣子相处还不发作,这份忍功着实让她刮目相看。
“呃...”,杨宽和慷慨陈词的话被朱嘉懿打断,脸色一噎,他无比震惊以至于没有反应过来:“公主,您刚刚说什么?”
“没听清?那好,本宫就再说一遍,让你住嘴!你口口声声说女子不能执掌军队,否则便会导致种种严重后果。但本宫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像杨大人这等沽名钓誉尸位裹素之辈,上不能尽忠君王,下不能安抚黎民,只会巧言令色,玩弄言辞,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自诩国之栋梁,不过是窃国窃民的空心蛀虫都能窃居朝堂多年,本宫为何掌不得军队?”
朱嘉懿语毕,偌大的金銮殿安静的落针可闻,满堂朝臣或意外或惊惧地看着她,这,这,公主的言论比这些御史刻薄多了,宛如刮骨尖刀直插胸口。
杨宽和气得浑身哆嗦,眼看就要一个不好直接撅过去:“公主,你为何如此污蔑羞辱微臣?若公主信口而言,臣唯有一死自证清白!”
庆和帝急了,忙咳一声,拼命给朱嘉懿使眼色,若传出公主当堂逼死御史,他皇儿定会引得天下人口诛笔伐。
其他御史文官也纷纷出列指责朱嘉懿。
见引起公愤,庆和帝正要出声喝止朝臣,让朱嘉懿安全退下,却见朱嘉懿神色莫名的扫视了群情愤慨的诸位朝臣一眼,从袖子里掏出一叠小册子。
“杨宽和,祖籍绍兴,祖传十五亩地,两进祖宅一座,嘉仁十二年高中进士,庆和五年任督察院左都御史,自庆和五年至今,杨家良田至三千亩,绍兴府邸两座,京城府邸两座,纳妾三人,收受金银记十万两,古董字画.....”
朱嘉懿每念一句,杨坤和的脸就惨白一分,到最后念完朱嘉懿施施然合上小册子之时,杨宽和早已面无人色的瘫软在地。
“杨大人,你不是要以死自证清白吗,请吧。”朱嘉懿居高临下看着杨宽和。
大魏开国皇帝最为痛恨贪官污吏,对官员贪污的惩戒格外严厉,甚至到了恐怖的程度,大魏实典规定:凡官员只要贪污一两银子,皆惩剥皮实草之刑。
以杨坤和贪污的数量,够将他剥皮数万次了。
庆和帝惊怒,杨宽和一向以家贫清廉著称,怎料竟是个巨贪。
“皇上,臣有罪,请皇上饶过微臣....”,杨宽和瘫软在地,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哆哆嗦嗦求饶,再无丝毫之前要以死自证清白的气节。
“混账,混账,朕竟不知道口口声声清廉之辈实则朝廷硕鼠,拉下去打入大牢!”
杨宽和被禁军拖下去了。
满朝文武惊疑地看着朱嘉懿。
有人试探着上前:“敢问公主,您可是私下在监察百官?”
满堂朝臣闻言,顿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窜至头顶。
一个恐怖的名字让大家心头乌云密布:锦衣卫!
朱嘉懿笑笑没回答这人,问道:“敢问大人姓名?”
这人硬着头皮拱手:“微臣吏部侍郎黄秋栉。”
“原来是黄大人。”,朱嘉懿又抖开她手里的小册子,不急不徐地将这位黄侍郎揭了个底朝天。
于是又一位侍郎被拖下去了。
朱嘉懿向前一步,看向满朝官员:“本宫要编练新军,现在,谁赞成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