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04 ...
-
56.
第二天早课,小师兄没来。
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一夜破产,我也受不了这个刺激。
大师兄似笑非笑,“理由。”
前来请假的道童战战兢兢,“我家主人吃坏了肚子,实在无法前来。”
大师兄收了剑,“我去看看。”
57.
我为小师兄捏了一把汗。
众所周知,修士常在外斩妖除魔,结下的梁子肯定不少,所以修仙界的事假、伤假最好请,病假……
在修仙界是最行不通的。
58.
我捏错了汗。
小师兄面色惨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大汗淋漓。
见状,四师姐泫然欲泣:“师弟,你不要死啊……”
我忍着跪地捡珍珠的冲动,对四师姐的说哭就哭技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有没有说过,四师姐是我娘捡回来的鲛人。
59.
如果没有我娘,我爹应该没有这么多……
算了,如果没有我娘,我爹已经被合欢宗辣手摧花悲愤自尽了。
60.
大师兄对满地鲛珠视而不见,他看了小师兄一眼,断定道:“急性肠胃炎。”
他面色凝重,我们大惊失色。
急性肠胃炎,修真界中最神秘的病症,它来势汹汹且毫无预兆,一旦病发便如刀枪绞腹。
站,站不得,躺,躺不得。
炎日当空冷汗直发,上吐下泻磨人精魄。
61.
小师兄已经拉无可拉,吐无可吐。
他扯着我的袖子,哀求道:“师妹,求求你,给我找一管止痛针。”
我还没说话,小师兄就以头触墙,“我怎么还不死?”
这般惨状,百闻不如一见。
五师姐开始奋笔疾书,为我派宗门留下一篇科研文献。
62.
我看了一眼标题,《魔鬼!急性肠胃炎发作观察报告!》
擅用感叹号,深得三师兄真传。
待五师姐终于记录完小师兄的所有反应,我飞快地掏出一管止痛针,对准他的丹田扎了下去。
63.
半个时辰后,小师兄疼痛有所缓解,医修也终于姗姗来迟。
挂上维C和满满一大葫芦葡萄糖,小师兄终于不再一心求死。
他看着床边老藤精头上挂的满满当当的葫芦,问:“这些全打完,我血管里淌的还是血吗?”
大师兄给他致命一击:“就诊费用我替你垫了,每月利息五十两。”
64.
二师兄:“病从口入,你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小师兄不敢隐瞒:“昨天夜里,我偷吃了三颗青提。”
大师兄:“哪间铺子卖的青提?”
小师兄摆摆手:“不是买的,是现摘的。就在二师兄门口。”
二师兄:“那是我种的。”
65.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二师兄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那青提,不会是好东西。
小师兄一脸“完蛋,吃到毒了”,大师兄难得没有阴阳怪气他。
66.
正尴尬着,不会带来好消息的大师兄就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师父师娘说初八是你母亲生辰,这几日你安心将养,届时切莫贪恋俗尘,初九亥时找掌门复命。”
小师兄:“大师兄你还不知道我吗,我一向是最听话最让人省心的。”
我相信小师兄不会贪恋俗尘。
因为他此身就在俗尘中。
67.
我无比庆幸,小师兄改了爱发誓的坏习惯。
遥想当年,小师兄入门时,他就爱满嘴放炮。
我爹看不惯他,说他偷鸡摸狗吊儿郎当,毫无仙家气派。
小师兄当即对天起誓,说鸡不是他偷的。
我爹冷哼。
苍天有眼,回去的路上,小师兄就被雷劈了。
68.
一般人不敢在我爹面前撒谎,小师兄和二师兄都不是一般人。
头一回没被雷劈死,小师兄自封“气运之子”,开始不把老天放在眼里了。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小师兄的鞋湿得很彻底。
69.
他偷偷往师姑的鸽笼里撒盐被抓,被大师兄逮了个正着。
“真的不是我,这缺德事儿谁干啊?”
大师兄一言不发。
小师兄又说:“这样吧,我发誓,如果这盐是我撒的,我淹死在盐海里行不行?”
70.
那时我们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死亡近在眼前,所以我记忆犹新。
迷境里波浪滔天,是一片盐海。
海妖长了七只手,我爹座下七个弟子,她正好一手抓一个。
四师姐像回到了老家,一见海妖有些亲切。
可惜海妖没有给她这个老乡的面子,径直往深海走去。
海妖没有人形,远远看去,我们像一条藤上长出来的七个葫芦娃。
71.
大师兄中了奸计,二师兄晕海,三师兄急得浑身冒刺,四师姐与五师姐才刚学了一招半式,挥起剑来可以把海妖笑死。
最冷静的人,是我和小师兄。
72.
小师兄:“你怎么不害怕?”
我说:“早死晚死都得死。”
“放心吧,有我在,你们死不了的。”
那时,我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73.
后来我们差点就死。
如果不是师姑致敬前辈精卫飞入迷境吐石头填海,这篇小说就要改名叫《地府观察指南》。
我们被抢救了三天三夜。
不幸中的万幸,是小师兄再也没发过誓。
74.
小师兄的价值观一直在打破和重建,也许这就是脸皮的地基。
他的地基生来就比别人厚一点。
我是很佩服他的。
75.
我佩服的人有很多,比如我爹我娘,和我所有的师兄师姐。
但我没说过,我最佩服的人,是我自己。
我很会投胎。
如果我不是修二代,我已经葬身在盐海。
76.
我是最后一个被救上岸的,但我还是无比感谢。
因为修真界最不缺的,就是修二代。
77.
醒来后我问小师兄,“你看见盐海的时候,有没有心虚过?”
他说:“我根本不记得什么盐海,毕竟我发过的誓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