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21章 ...

  •   “与梦想相比又太过渺小,这仅仅是一个心愿,一个小小的被深埋在心底几十年的心愿。”

      “我听说江城大海是蓝色的,海立云垂碧,不扬波如堕烟海。我怀念它,亦想念着它,留给我的日子不多啦,我还想见见它。可惜……”

      宁微停顿了一会儿。

      “瞎子没办法看见蓝天,也没办法看见大海。我却想要靠近它,这多么可笑啊。可我又多么希望,在死之前还能再见一见江城的大海。”

      播音室内的人都沉默下来。

      他们深深感受到写信人的无力感。

      “失明的人怎么能够看见大海?这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心愿。”何川风感到心痛。

      写信人的心愿区别于大多正常人。

      许多人的心愿可能是拥有一辆二八大杠,一台电视又或者是房子、小汽车。

      睁眼开到的东西,谁会把它当成一个心愿。

      可恰恰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个愿望,这位写信的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因为,她没有眼睛。

      “这简直就是死胡同。”何川风摇头,“完全不可能实现。”

      宁微将信核上,却说:“她曾经看过大海。”

      “什么?”何川风讶异:“你是说她有可能是后面才失明的?”

      宁微摇头,而是明锐地感受到这封信所包含的思念,“写信人说她怀念它,亦想念着它。这说明,她曾经感受过大海的壮丽,又或者说,她其实是借着大海思念着人。”

      “江城离这里多远?”

      何川风想了一下,才说:“大概有两千多公里,宁同志,你真想帮她?”

      忽然。

      何川风指了指信。

      “快看,这封信的背后还有字。”

      宁微将信转过去,“奶奶这辈子的心愿就是去看江城的大海,可上个月发生了一起意外,奶奶再也不能走路。小宁姐姐,你有办法帮帮奶奶吗?”

      宁微看到信才懂,为什么稚嫩的字迹自述却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人家。

      这封信,是一封代笔信。

      高燕详寻着消息进来:“我听说小宁同志接到一封不同寻常的求助信?”

      何川风将信递给高燕详,“高老师,你来看看。”

      高燕详接过信,将刚收到的消息说出:“原本江城临省有个火车站,我们换乘一下花个几天时间也能到,不过刚刚才接到消息,铁路那边在检修,这段时间都不会通车。”

      “大巴车呢?”宁微又问。

      高燕详摇头:“要转好几次车,半个月时间不知道能不能到。看信上说婆婆不能走路,别半路上出个好歹。除非能够直达。”

      人有几个一辈子。

      可要将不能走路和瞎眼的婆婆送到江城,在能用的交通方式都滞停的情况下,又有多难。

      高燕详看着信件上的名字,有些恍惚,他想起了许久前的一位故人,便将信封翻开,看到那似曾相识的地址,忽然道:“你们先等等,我去一趟户籍所。”

      宁微和何川风对视一眼。

      不等俩人说话,高燕详已经拿着信封直奔户籍所。

      半小时后。

      高燕详捋去汗水,将信封从怀里掏出放在桌上,“刚刚去户籍所核实资料,这位王秀英应当是我认识的一位老姐姐。”

      宁微讶异看向他:“你认识?”

      高燕详长叹一口气,缓缓说了这位故人的故事,宁微听了沉默许久。

      “我们一定要帮帮她。”

      高燕详出神频频点头,又长叹:“几十年过去,我以为她早已忘记,没想到她还记得。”

      25年过去。

      他早以为这位故人已经重新开始生活。

      没想到,她却还困在原地,困了一辈子。

      -

      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炕上,屋子内都是中药的味道,阳光透过破旧摇晃的木窗户洒在房内。

      老人就这么坐在窗户边,空洞着双眼发着楞。

      邻居领着小孙女从巷边上过,看到王秀英想起前两日探讨的事情,不由停下脚步隔着窗户聊起来,“秀英,广播站的事怎么样?”

      王秀英从回忆里出来,满是褶皱的眼睛空洞地望向声音来源,枯槁干燥的手将怀里的物件搂紧说:“已经寄了信。”

      “真寄了?”邻居不可置信,“你还真寄了?我寻思你只是说说。”

      邻居停住话头,她见着不说话的王秀英也是重重叹气。广播站的人多忙啊,谁有功夫管王秀英那些事。又想着邻居几十年,也不想看对方受太多打击,便劝。

      “寄了就寄了。你别想太多,这广播站啊我听说可忙了,不一定有空念你的信。到时候,没等到回音,你也多放宽心,眼下儿子好不容易拉扯大正是享福的时候,你可千万要好好活着。”

      说完。

      邻居摇头。

      这王秀英守寡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将儿子拉扯大,眼看着儿子进了好单位,结婚生子。王秀英正是享福的时候,谁能想到出了个门就摔成了半身不遂?

      唉。

      这世道就爱找好人折腾。

      “我懂得。”王秀英哪能不知道这封信投出去,十有八九会石沉大海?

      一个瞎子想要看大海,这事说出去多么的可笑。

      或许,广播站的人看到这么渺小的心愿转个身就把信压了箱底。

      或许,这封信被埋没在百封信件下,然后被一把火烧掉。

      又或许,这封信压根进不了广播站,路上邮寄时从车框子里掉到地上,然后彻底消失在世界上。

      与许多伟大的梦想相比,看一眼大海这种话题根本就不能够引起收听率。

      如果实在不是,她时日不长,也不想写出这封信去麻烦人家。

      邻居见王秀英又陷入自个的思绪里,便拉扯着小孙女快步离开。

      阳光正好,一条巷子的人都陆续晒衣服,温暖的阳光洒在万物上,五颜六色的花朵随风摆着。

      “今年的杏花长得真好。”

      “哎哟,多好的大棉被非让老鼠啃了两个破洞,真是气死我!!”

      喧哗的声音渐渐传入房内。

      空洞的眼睛里却看不到任何的色彩。

      王秀英听着这些声音,枯槁粗糙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一张相片。

      相片上是一位身着黄色军装的男子,剃着寸头,咧嘴笑着露出一排大白牙。

      还有一封封泛黄的信件,早已褪色的墨迹在阳光的照射下隐约可见。

      秀秀:

      三日前,我已抵达江城。这里临海,风景秀丽,你应当好好来看一看。

      秀秀:

      今日出海捕了一条大鱼,味道鲜美你一定欢喜,快了就快了,马上部队的审核文件下来,我就能把你接过来。

      秀秀:

      日军打了进来,看着山河被倭寇践踏,百姓流离失所,实在心痛难忍。江城大海守卫着国内最后一道防线,倭寇贼子扬言六日就要踏破我华夏大地。

      背后即是祖国,吾辈无路可退。

      自古家国两难全,我作出这个决定,盼秀秀能理解。我虽不舍,也不忍你守寡受苦,忘了我罢。

      海立云垂碧,如堕烟海,真想带你上船感受大海的壮丽啊……

      王秀英还记得青年温润的声音,她仿佛还记得那年,家里因着年岁渐长,又因她一双盲眼,逼着将她许给大上四十岁的财主。

      在她绝望之际。

      有一道温润的声音出现在她面前:“秀秀,相看的人家里能不能也将我划入考虑范围?”

      王秀英已记不清许多事,可独独忘不掉当年的心动。她一双盲眼,周遭人都嫌弃她,万不敢想还能得到他的宠爱。

      后来。

      她才听人说,她要相看人家的消息刚传出去,青年刚好从队里回来,马不停蹄地换了一套崭新的军装,局促地站在她面前,脸上全是小心翼翼。

      别人视若鄙夷的她,却被他珍藏在心底视若明珠。

      两人成了婚。

      没多久,陈泊年就去了江城,然后就是战事。再然后王秀英收到了他战死的消息。江城海军主力舰队用几乎全灭的代价,拖住倭寇西进的路线,她听人说啊,战士们的尸骨四散在大海里,一片海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他最后埋进了壮丽的大海里。

      八岁的孙女蹦蹦跳跳进来,后面跟着儿媳妇,儿媳妇进来就帮忙拿饭给王秀英。“妈,您快趁热吃饭,等会我再烧水给您洗个澡。”

      王秀英摸索着接过调羹,一口一口吃起饭来,孙女凑过来在她耳边问。

      “奶奶,要不要我再帮你写信?”

      王秀英笑着摸了摸孙女的脸,颤颤巍巍比了个嘘的手势。

      她和泊年没有孕育血脉,一开始是她怀不上,后来泊年也不在意。当年她收到泊年战死的消息,只觉得天都塌了下来,第二天,就有泊年的战友来托孤,于是她就收养了战友的孩子。

      王秀英全然将孩子当做亲生的疼爱。

      将孩子看做是所有像泊年那些为保卫祖国牺牲战友们的一个血脉。

      她没有活命的手艺,养活一个孩子并不容易,好在坚持了这么多年,孩子也终于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这些年里,她无数次想要去江城,当年兵荒马乱,她还是个盲人,带着年幼的孩子能走多远。

      一次又一次被耽搁。

      就在王秀英原以为可以放下一切时,意外突然发生,下雨天路滑,她走路摔进沟沟里,再度醒来,发现再也不能走路。

      魂绕梦牵的江城大海、盛满爱人血肉的大海,怕是永远也到达不了。

      晚七点。

      王秀英坐在床上,媳妇往她背后塞了点稻草扎的枕头,孙女跑去将收音机打开。

      媳妇笑着说:“收音机进德买的是真好,不然娘你坐床上得多无聊。”

      王秀英连连点头,欣慰着说:“是啊,收音机买了后,你们去上班我就开着听节目,冷清的屋子都热闹许多,就是也太费钱了。”

      “娘。您含辛茹苦将进德抚养长大,这都是应该的。”

      时间到了。

      半边天节目开始。

      王秀英和孙女忐忑许久,眼看着节目将要结束,却还是没有念到信件。

      王秀英不免失落。

      孙女只能摸了摸王秀英的脸,“奶奶不难过,我明天还帮你写信。”

      王秀英心冷的透透的,老泪纵横道:“关掉收音机吧。”

      就在收音机要被关掉之际——

      清脆的女音刚说节目结束,话锋便一转。

      “我们接到一份特殊的求助,经过各方面的核实,我们知道了王秀英的故事……”

      -

      夜幕已深。

      王进德还在机电厂加班,快要下班时

      厂里领导提着一袋大米还有一只鸡给他,语重心长道:“进德,今天听说王阿姨摔断了腰,这是厂里的心意,你提回去给老娘好好补补身体。”

      “不不不,这怎么好意思?”王进德为最近的事忙的焦头烂额,却还是想要推辞。

      “拿着。”领导将东西放进王进德怀里,“进德,这些年你对厂里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如今你家里出现困难,南城机电厂是一个大集体,我们都是一家人,义不容辞也要帮助你。”

      王进德进厂十几年,一路吃苦肯干才做到如今的核心位置,上个月才确定,他工资一个月又涨了十多块。原以为好日子就要到,他也有能力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谁知道会突然出现这些事。

      老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成长,眼看着就要颐养天年,好好休息着享清福,谁能想到会发生这种意外。

      王进德想着母亲这一生吃的苦,想着医生告诉他最多还有三个月的生命,不由哽咽。

      “唉,老人家摔一次时间都不多了,这段时间厂里的事不用你管,好好陪老娘,厂里照常发工资”领导见王进德眼含热泪,也不由替他难过。

      这时。

      有个人从门里探头出来说:“德哥,王秀英是咱老娘吗?”

      说完,这人将收音机的按钮开大。

      “陈先生和战友们为了守护祖国死在了江城的大海,就在王秀英绝望之际,她抚养了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江城海军的最后一点苗火,她尽心尽力地抚养着,在黑暗里等待了一辈子。”

      “听众朋友们,秀英的故事就到这里,想必听完的朋友和我一般感触。我们联系过江城的铁路,恰好在通往南城的这一截正在抢修。”

      “朋友们,我们送秀英去江城,送她去见一见阔别多年的恋人,送她去看一看美丽蔚蓝的大海。请有方法直达江城的朋友们写信至广播电台,非常感谢你们伸出友谊的双手……”

      “是……是我娘。”

      王进德嘴唇皮子颤抖,他哪里能听不出,电台里的故事主人是他的敬爱的母亲。

      可他竟然从未得知,母亲这辈子夙愿竟然是去看江城大海!他一直以为母亲看不见,便不会有这些想法!

      他明明知道母亲最怕麻烦他们,为什么不再多关心一下?

      如果没有这个电台,他怕是一辈子也不能知道母亲的心愿。

      王进德愧疚无比。

      “混账!”

      王进德狠狠甩自己一个嘴巴。

      就在众人吓一跳之际,只见这个快四十岁的男人提着大米和油,一路洒着热泪飞奔回家。

      与此同时,南城电台包括临城三座电台都发布了一份特殊的求助播音。

      何川风:“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日的节目到此结束。接下来有一封特别的求助信被发往我们电台,我们恳请南城的同胞们,伸出援手帮一帮忙。”

      “这里是北城电台,听众朋友们,我们的兄弟电台收到一封特殊的请求想要同胞们的援助。”

      “这里是西城电台,听众朋友们,请大家伸出援手,我们在寻找一辆可以直达江城的交通工具。”

      三个个城市紧紧相连,只为帮助一位老奶奶去往江城,最后再见一眼埋葬着血魂大海的爱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21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