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镇西王 ...

  •   “奴婢是萧后的贴身侍女言心,随太子和左相杨清前来投奔王爷。”言心再一叩首。

      “姑娘快快请起。”盛吏常走上前去虚扶言心。

      “京都巨变本王有所耳闻,陛下暴毙,萧后饮鸩而去。南北分离,我大宣已亡。”盛吏常叹了口气,“本王夜不能寐,无法忘记宣元帝对我西境边疆士兵的重视和体恤,故而并未投靠襄王或景王。”

      “但边疆军粮吃紧,若不依靠朝廷,将士们将会离心。”

      言心听着,眼睛一亮:“王爷,左相杨清有一计策,还望将军能拨冗见一见太子和左相。”

      “杨清?”左相少年出名,盛吏常也极其佩服左相的治国之略,故而很快为言心寻上一身士兵服,借言回府一趟,离开了长居的军营。

      于一座破旧荒废的小庙,四人相见。

      “王爷!”杨清一见盛吏常,连忙作揖。

      “相爷不必多礼。”盛吏常回礼后,眼睛瞥到了一旁睡着的顾北辰:“这是......太子殿下?”

      顾北辰脸上灰扑扑的,缩成一团已然睡去。

      “是,为躲搜查的士兵,无奈只能让殿下的脸抹黑。”

      “委屈殿下了,诸位随我一齐回府商谈。”盛吏常对太子微微作揖随即道,“若相爷有妥当的办法,我定护太子周全。”

      杨清与言心惊喜不已,果然,宣元帝对边疆将士的爱护能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换来最后的庇护。

      宣元帝对边疆之体恤,体现在京都再怎么云诡风谲也跟他们边疆军队没联系,只需要各地边疆相互制约而形成国家的坚固后盾。

      由此可见宣元帝花了多少心思在安邦固土上。而原因不过是在之前的边疆动乱,那时还身为太子的宣元帝看着自己的父皇硬生生被边疆之乱愁得三十多岁白了头,四十岁还不到就驾了崩。

      等到弱冠之年的宣元帝登基,怎能不重视边疆问题,怎么能容许吐蕃、突厥等小国之军踏上大宣的国土?

      以至于宣元帝登基八年余,花了四年彻底平定所有边疆战乱,又用了三年招兵买马,安排将才、培养军师,直至最后一刻边境不成问题后,他松了口气去观察朝局,却发现自己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臣子。

      重视边疆过了度,没过多关注内部权势,没来得及收回自家庶弟的兵权,更没多注意打理京都护卫,收拾朝局——放权过多又监察不足,导致奸细在朝廷和精锐营“呼风唤雨”。

      可此举,却收复了边疆将士的忠心,例如盛吏常,他念着宣元帝的恩情,自不会对顾北辰的处境袖手旁观。

      四人从盛府后门回府,回到盛吏常的书房。

      一亮起灯惊动了盛夫人,她连忙来到书房询问:“王爷,您回来了?”

      “是,夫人,我回来与心腹商量些军事,你吩咐所有人不许靠近后就先睡,不用等我了。”盛吏常赶紧出门跟盛夫人解释。

      “那需不需要我备些茶水之内的......”

      “不用,事关重大,夫人听话。”

      盛夫人听到这笑了笑,答一声“好”后拂去盛吏常身上的灰尘,就离开了书房门口,回了卧室。

      关上门,盛吏常小声问杨清:“不知相爷对如今局势有何见解?”

      “南北分立,王爷统率着西境边疆军,然此时若是不作为,自会引起那边人的敌视,他们自会想方设法地夺了王爷军权,另外换人。而倘若王爷化被动为主动,自有利于王爷的地位和边疆军的平稳。”

      盛吏常仔细听着,一边听一边点头:“本王该如何做?”

      杨清、盛吏常和言心一夜长谈,顾北辰坐在一旁长椅上,自醒后也听了他们一晚的计划。

      第二日的天明,他们得到消息,北边襄王自立雍朝,是为雍帝;南边景王自立溱朝,为佑帝。

      他们按照计划,展开了行动。

      言心带着“太子”躲避耳目赶至长江,欲南下江南寻骁王,在下游河道遇到巡查士兵,两人跳入江内,失了踪迹。

      盛吏常“逮捕”长江上游欲乘船南下与言心分开的杨清,亲自押送其至京都,带到雍帝(原襄王)的跟前。

      “陛下,罪臣杨清臣已带到,还请陛下定夺。”

      盛吏常的一番举措,让襄王兴奋不已,杨清知道玉玺行踪啊,捉到他若是问出玉玺下落,那他顾烨就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爱卿之功,居高至伟。”雍帝大笑,“朕甚欣慰!”

      “臣有一事想求陛下。”盛吏常跪在殿前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