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8、对赤壁之战的一点想法 ...


  •   本人非历史专业,也非考古专业,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common sense来写小说的。
      也是以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经验来看,历史的真相是永远无法了解的。除非能有升维度的法力,也许在五维空间,以上帝之眼,可以像翻书一样翻看历史。历史书是后人或者掌权者写的。史书上的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粉饰了二十层胭脂后的脸。还有可能根本就是黑白颠倒。这一点只有发掘了古墓,我们才有可能知道些许真相。比如史书上病死的海昏侯和光绪帝,都是现代法医学证据告诉我们真相。这只是一两个很幸运的例子,碰巧让后人知道了。
      既然没有发掘东汉末年大墓的运气来知道赤壁的真相,我们的想象只能是现在的史书点滴加上基本的常识。
      第一,赤壁到底打了几仗?
      史书记载的赤壁大战实际上是由两到三次战争组合而成的。赤壁江面上的遭遇战,后来乌林的火烧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次。
      仔细查了查,发现还有一本王粲写的【汉末英雄记】里面记录了周瑜还烧过一次曹军的筏子。也就是在曹军的陆骑兵赶到汉水长江交界处时,却找不到水军,明显水军没能及时到达指定地点。曹军欲用竹筏或者木筏渡江,被周瑜走而烧之。粉碎了曹军想抢占长江南岸的意图。王粲是建安七子之首,当时就在荆州,后来降曹。一个目睹了赤壁之战的人记录的赤壁事件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可惜这本书大部分遗失。关于周瑜的部分也大都不见了,只留下这么几行字。希望某一天某个大墓中发现【汉末英雄记】全本,有望知道更多的故事。王粲属于曹营之人,他的记述应该会替曹操遮掩一些,但大事恐怕还是可信的。
      至于小小不言的侦查战,几条船的遭遇战等等恐怕是有发生的。只是这些不会入史册。可以让我们发挥想象。
      从幕府山偷袭(由隽口,现在叫陆口)进入长江支流,然后登陆,翻越幕府山直达九江(当年的柴桑)是一条奇袭之路。记得有人说这是为什么周瑜要牢牢占领长江南岸扎营的原因之一。本人深以为是。作为一个军事家,指挥作战一定要考虑战场的位置。我倾向于周瑜是深思熟虑过赤壁之战,哪里是他驻扎军队的最佳地点不是随机而定的,一定是早就想好了。所以他才急急忙忙的赶路,以至于没有时间去见刘备拜见盟友。这不是周瑜傲慢,而是真的要赶路。 (周瑜没时间见刘备,刘备到周瑜大营相见好像是有史料可查的)。
      第二,赤壁的火攻到底是不是东风助力?
      我查了好久,好像第一个东风的决定性作用是来自杜牧的【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这是文学艺术的渲染。好像史书上只是提到火,却没说风的事。甚至曹操后来说自己放火烧了船撤退,到叫周瑜得了虚名,也没提到风。若是有东南大风,曹操放火,不是也要担心会不会连陆军也被火燎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常识是,军事将领不能把军兵和国家的命运交给运气。周瑜若是需要大风来助火势,那么他要等。即便能做天气预报,也还是有天有不测风云的可能。那么周瑜能等,曹操会等么?要知道曹操军中人才济济,谋士猛将如云。还有荆州的水军降将蔡瑁,也该熟知当地气候。谁不知道会有火攻呢? 何况当年,火攻本就是水战的惯用战法,孙策就用过。难道曹操不加防范?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不相信风是必要因素,可能大火恰巧遇上大风,又或是火烧起来,江面形成低气压,然后有了湖面风,但是周瑜决定总攻的时候肯定是不把风作主要因素的。这一点,我很失望【赤壁】和【三国】都被东风东南风这个梗给套牢了。由此可以理解罗贯中为什么胡诹诸葛亮借东风,因为他应该也知道,周瑜不能靠天吃饭,要是后天起风,曹操明天就杀到,周瑜可不可以大喊:“暂停,我们等风来了再战?”。所以他必须要写某人能操纵风来风起。。。所以就来了借东风这么神的事。后人觉得这个够妖,又给诸葛找补出来他熟知天气预报。等于又落入了大喊“曹老板,天气没到不能打”的陷阱里。
      第三,未完待续,码字太多,有点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