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石磨台 ...

  •   元春再醒来,没忍住打了个寒颤。
      昨日落了雨,连累清晨雾漉漉的,她抓了把杂粮米,熬了锅热气腾腾的杂粮粥,又在菜地里割些韭菜,切碎,淋上热油,刷在擀好的面饼上,太阳跃出屋顶的功夫,煎出几个外焦里嫩的葱油饼。

      元父起床后,直奔灶屋去了,饼子刚好,烫得手心热乎,就着锅里还冒着泡的杂粮粥,吃得薄汗一身,三两口解决了早餐后,一身秋衫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秋收之后,紧接着就要播种,播之前要翻一遍地,只今儿个爹是去地里烧稻杆的,这事不用元春,她索性在家忙豆腐生意——

      农忙过后,一切松快多了,家家户户有了收成,就连刚会走路的奶娃娃,手里也能拿一两枚铜板,元春便开始零零散散做些豆腐。村里人都知道元家的习惯,忙的时候也顾不上吃豆腐。

      元春估摸着确实好几日没开张了,要不做两板?
      她边往盆里加豆子边想,万一卖不掉还能留着自家吃,天气凉快,不怕放,况且家里多了人,不用担心吃不完。

      打算清楚,元春干活有劲。
      也是这时,江酌起来了,从没关上的房门看去,元春正挽着袖子在院儿里忙活,襻膊挽起长袖,露出一小截手臂,看起来很干练。

      清凉凉的早晨,元春忙得火热,做了早饭、扫了院子、喂了牲畜,额头已是一层浮汗,而后又是做豆腐,烧热水、泡豆子、磨豆子,偶一抬头,脸上粉扑扑的。
      元春自顾自忙了会儿,总感觉有人在看自己,于是用手背擦了下鼻子,正抬头,没看着,歪了歪脑袋去找江酌的视线,笑起来:“郎君起来了?”

      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江酌自然不应。
      元春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今日煮了杂粮粥和葱油饼,小郎君要吃点吗?”
      江酌看到她把袖子扎起来,原是要回去的,可她根本不等他答,转身进了厨房,听动静,已经麻利地在盛粥了,江酌本不想吃的,正准备把门带上,只不知怎么,忽然想起那日她捂着耳朵对自己一通数落,再不吃,今夜可能又得来敲一次门。
      “……”
      能把人烦死。

      元春没听到声响,从灶屋探头,问他:“杂粮粥?”
      “……嗯。”

      元春支了桌子,把江酌安顿好,做完这些,继续磨豆子。

      两人各做各的,没人说话,昨夜下了雨,今日连麻雀也不来了,静悄悄的,可元春不觉得无聊——她羡慕香椿有弟弟,两人虽然从小打到大,香椿还被气哭过好几次,但有伴,能说话,出了事能有个商量。
      平日干活,隔着围墙听到外头有热闹,元春也羡慕。
      从前她以为自己是向往有人能说话,今日才发现不是——原来,不说话也可以,安静地待着,知道还有人在就会舒服。

      磨好的浆倒进热汤里稀释搅拌成“豆浆”后,用布袋装起来,碾玉米似的把里头的豆渣滤掉,工序枯燥繁琐,却是做豆腐最重要的步骤,之后还要煮浆,点兑。做豆腐是门费工夫的手艺,但元春已经很熟练了,有条不紊忙了几个时辰,豆腐基本成型,她用模具把豆腐固定成方体,等着最后的成果。
      这个时间刚好可以休息,元春抹了把额上的汗,一看天,竟晌午了。

      午饭依旧是吃的杂粮粥和葱油饼,清早,爹去地里,元春把大部分的饼子给爹装走了,如今只剩下三个。
      她一个人吃定是够的,只如今家里还多了个江酌,于是元春又蒸了个鸡蛋羹,上头还撒了些今早剩下的葱花做点缀。

      揭开锅盖,蒸汽散去,澄黄色的蛋羹从中间显露出来,在热气浮动间,看起来轻软嫩滑,元春用筷子戳了蛋面,熟得正好,吹弹可破,几点零星绿色落在中央,装点得清新爽口。
      元春昨夜想完荷包想鸡蛋,迷迷糊糊想起舂子也不喜欢吃鸡蛋,经常偷偷把鸡蛋扔进猪槽里,被发现后,叫他娘追着打了二里地。香椿给他上药时问他为何不喜欢吃鸡蛋,说自己想吃还吃不着。舂子就说蛋黄吃起来发干,卡喉咙。
      这话说完,香椿也把舂子骂了一通,却在第二天起来,把水煮蛋换成了蒸蛋羹。
      那手艺还是元春教的,吃起来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元春仔细想了一番,觉得小郎君应当也是这般,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成果,格外满意,于是便让这道鸡蛋羹上了桌。
      只江酌并不睬她。

      元春三请四请:“鸡蛋羹得趁热才好吃,放久就坏了。”
      “不必。”
      “专程给小郎君做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江酌看她和自己说话,眼睛却拐了弯似的看着鸡蛋羹,皱眉:“不喜。”

      昨日,江酌同自己说不喜欢吃鸡蛋,元春还以为是借口,是不想直接答应她的请求,才借鸡蛋表达,现在看他皱眉,才发觉他是真的不喜欢吃鸡蛋。

      元春托着脸和他对峙,江酌皱眉不应,两人僵持许久。
      这哪是不喜欢吃鸡蛋?
      分明是很不喜欢吃鸡蛋!
      这么好吃的鸡蛋羹都不吃。
      元春败下阵来,一勺子挖出一个半圆,一边觉得自己做菜真好吃,一边感叹最近吃鸡蛋的次数上升了,然后又挖一口放进嘴里。

      等午饭吃完,豆腐差不多成了,元春切下两大块包好,送去大伯家——前段时日中秋,爹明明白白拜托了大伯娘帮忙说亲的事。今儿送豆腐过去,一来是又开始张罗生意,二来也是在大伯娘面前多晃晃,叫人家别忘了她的事。
      元春想着快去快回,走之前同江酌说:“江小郎君,我出去一趟。”
      柴房里静悄悄的,没人应,但元春知道他听到了,放心离开。

      元春脚程很快,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大伯和大明哥在田里烧稻杆,只有大伯娘在,元春站在门口喊人:“伯娘,家里做了豆腐,给您送来些。”
      大伯娘正收拾屋子呢,听到声音一边用围裙擦手一边走出来:“阿岁啊,又开始忙豆腐生意了,留下吃晚饭?”
      元春放下豆腐,脸上笑着:“不了,谢谢伯娘,还得摆摊呢,这豆腐您留着吃。”
      “行。”

      元春快快走了,只刚走出没多远,和回来拿锄头的大明哥打了个照面,她一下没认出人,还是元明先同她打了招呼:“阿岁怎么来了?”
      “大明哥。”元春叫人,这还是大明哥病好后,两人第二次说话,“来送豆腐。”
      “不留下吃饭?”
      “还有些事要做。”
      元明从口袋里摸出两块饴糖,轻轻抛给她:“不耽误你了,以后有空,常来看看我爹和我娘。”
      元春自然是答应。

      回家的路上,元春还有些恍然,元明是元家大伯的儿子,也是元春的堂哥,比元春大上三岁,小时候因为贪玩,隆冬的天掉进河里,救上来时快要不行了,高热不断,喂不进药,好容易捡回一条命后,也是小病不断。
      至于什么病,没人清楚,张大夫瞧过,镇上的大夫也瞧过,没甚结论,村里人管这叫傻了。

      浑浑噩噩好些年,是前阵子才好起来的。

      说起来,元明的傻症好得突然,没有预兆,一夜醒来,无缘无故便好了。但大伯娘很高兴,招呼了元春一家去吃饭。元春还记得那日大明哥同她说了话,喊她拿鸡蛋吃……
      那是她第一次听到元明用正常的声音说话,只不过当时人多,嘈杂,听不清,今日才听清——元明的声音挺好听的,干净轻快,瞧不出一点“傻”的痕迹。

      天色不早了,元春摇摇头,把元明忘在脑后,支开桌子,摆上豆腐,院门开好,挂上牌子,等了会儿,便有人探头——
      “老远就闻到味儿了!”
      “顺路来看一眼,还真让我等着了!”

      开始干活。

      因为许久没开门,今日排队的人特别多,没一会儿,院子便挤满了,乌泱泱一片,声音嘈杂,只有元春有条不紊。豆腐生意做了快一年,她很能应付这样的场面——下刀利落干脆,豆腐切得四四方方,直接从刀面滑进人家碗里,一小块出去,便是六文钱。
      元春一声“惠顾”把人送走,另一只手叮叮当当,尽是铜板进账。

      两板快要卖完的功夫,太阳都要下山了。
      元春忙得脚不沾地,却也没忘了做饭,只刚把饭菜装进食盒的功夫,外头又来人了,这是刚从镇上结伴回来,想着顺路捎点豆腐回家。
      元春数了人头,心想若是等把豆腐卖光再去送饭,菜都凉了,要不先倒回锅里?

      还没拿定主意,江酌来了,提起食盒:“我去送吧。”
      元春诧异,没想过江酌会帮忙,连忙:“小郎君怕是不知,家田离这儿得好一通功夫。”
      “无事,权当活动筋骨。”

      元春抿起唇,做买卖都没慌,却让江酌想去送饭的好心弄得慌乱。
      哪能让他一人独去,路都不认识,丢了怎么办?

      这时,一群人中挤进来一个小孩,熟稔牵起元春的衣角,脆生生说:“岁阿姐,我也要一块豆腐。”
      元春低头去看,是个半米来高的糯米团子——张大夫的儿子,三七。

      有主意了,元春用荷叶给他包好,见三七往自己手心里放铜板,就说:“阿姐收你三文,你替阿姐带这位哥哥去田里找元二伯伯好不好?”
      “好!”三七一口答应,握着铜板,跑过去站在江酌面前,拍拍自己的胸口:“岁阿哥,你就跟着我。”
      江酌面无表情。

      豆腐卖光的速度比元春想得要快,于是她收拾摊子时不由懊恼——应当自己去送的。
      也不知三七那小娃娃会不会带路,江酌身子没好,三七才四岁,她怎么能让三七带路呢?
      家田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小郎君后背那伤还没好,昨夜又上了屋顶,今日还不知如何呢,能走这么久吗?再说三七,虽说村里的娃娃耐造,能跑能跳的,但毕竟也才四岁,四岁能顶事吗?只怕小郎君累倒了三七都扶不住……

      她越想心里越乱,抬头瞧了眼天色,越发觉得晚了,真累倒了?或者迷路?
      元春有些着急,把模具收进灶屋就想去找,火急火燎的,围裙都来不及收好,想着顺手挂在篱笆上,匆匆忙忙。

      可谁知刚走到门口,迎面门开了,江酌回来了。

      “回来了!怎的这么久?”元春脱口而出。
      这个语气过分熟稔,让江酌有些不习惯,他错开头,难得解释了句:“送三七回家。”
      元春恍然,难怪这么久。

      江酌见她站在自己跟前不走,觉得她有些呆愣,皱眉:“怎么了?”
      元春让开路,遮掩般把挂在篱笆上的围裙拿下来,奇奇怪怪地走开:“没事,我、我拿个围裙。”
      “……”

      元春溜溜达达进灶屋端晚饭,江酌跟在后面,一路不知弯了多少次腰。把从她围裙里掉出来的铜板捡好,累成小小一摞,放在了石磨台上,心想:这人除了话多,还有些丢三落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石磨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