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9、十里琅珰(1) ...

  •   虽然立冬已过,但杭州的冬天还在路上。
      古语说“立冬立冬,水冰地冻”,这主要是指黄河流域的,对长江中下游来说,它要慢一拍。
      对杭州而言,真正入冬,一般要到11月底或12月初。记得去年杭州是在11月中旬入冬的,算是入冬比较早的年份。今年冬天会推迟吗?谁也说不好,别看现在暖意融融,说不定几场实力强劲的冷空气一来,瞬间就把杭州拽入冬天的怀抱呢。
      上周的阴阴雨雨,让杭州气温一直徘徊在15℃上下,有两天最低气温甚至探到了8℃,让人感到阴冷。穿过了前几天的低谷,这两天气温明显回升。除了早晨依然清冷,白天已没有寒意,气温又向20℃进发了。
      这样的日子真让人舒服,西湖边一定是美景如画。晴空如洗,阳光和煦,道路两旁枝桠交叉,树叶变成了黄色,叶影相叠,阳光点点,美不胜收。湖滨路的香樟,南山路北山街的梧桐,龙井路的枫香,苏堤的杨柳,孤山的银杏,满觉陇的桂树,数不尽的湖边醉人秋色,都可以消磨半天甚至一天的好时光。
      冷空气也觊觎这美妙的好时光。从下周开始,它们又会接踵而来,杭城气温会持续下跌。秋冬的关口,杭州总是在“冷空气来了”和“冷空气走了”两个模式中来回切换,直到有一天冷空气不走了,完全占据这座美丽的城市,那就是真正的冬天了。
      六点刚过,天还没大亮,杨忆就起床了。
      空气中弥漫着清冷的雾气。
      平常周末,杨忆都是七点起床,七点半到幸福小吃吃早饭。吃完早饭到马路对面的农贸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宅在房间里看书看电影,自得其乐,悠闲而有规律。
      幸福小吃的招牌产品是葱包桧儿和油冬儿,还有豆腐花,这三样东西,杨忆百吃不腻。别家的豆腐花是没有汤底的,就是舀一勺豆腐花加点榨菜虾皮紫菜啥的,淡而无味。幸福小吃这里的豆腐花,是用牛肉粉丝汤做底,舀一勺白花花的豆腐在上面,不用任何调料,香浓四溢,鲜滑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唯一的缺点,是装豆腐花的那个碗实在太小了,杨忆有时候要吃两碗才过瘾。
      葱包桧儿、油冬儿、豆腐花以前都是五毛一份,现在都涨到了一元。
      七八点钟是镇上的早高峰,这会儿才六点多,有点早,街上稀稀拉拉的没几个行人。幸福小吃里的姐妹花正在忙碌,姐姐在揉面,妹妹在炸油条,油冬儿和葱包桧儿都没开始做呢。杨忆喜欢叫姐姐“大姐”,叫妹妹“二姐”,姐妹俩都应得特别爽快。
      看到杨忆来得这么早,大姐可奇怪了:“杨忆,你是不是看错时间了?这也太早了。”
      二姐笑道:“无利不起早,肯定是要去哪里赚大钱了。”
      杨忆踱到店里坐下了,笑道:“大姐二姐都说错了,我今天是要去老丈人家看媳妇儿,那不得起早一点?”
      姐妹俩知道杨忆爱开玩笑,都不信。
      杨忆道:“你们不相信是吧?告诉你们啊,我媳妇儿可能干了。什么包子馄饨水饺,葱包桧儿油冬儿豆腐花,样样会做,赶明儿我们就在你们对面开店,和你们抢生意。你们叫幸福小吃,我们就叫美满小吃,看你们怕不怕?”
      大姐大笑道:“这哪里是抢生意?幸福美满,这不成了一家人了吗?”
      二姐也在吱吱吱乱笑:“杨忆,可惜了,我们没有妹妹,否则一定让你做我们的妹夫,那真成一家人了。”
      哈哈哈,这对姐妹花可真有意思。
      杨忆看了一圈,不满道:“你们葱包桧儿油冬儿都没做,那我今天不是要吃五根油条五碗豆腐花?”
      这话又把姐妹俩逗乐了。
      大姐笑道:“葱包桧儿油冬儿都要趁热吃,冷了就没味,这么早我们做给谁吃?你要是能吃五根油条五碗豆腐花,我们就白送,不收钱!”
      让人家白送那多不好意思,杨忆最终吃了两根油条两碗豆腐花。
      春景和甜甜应该也没吃早饭,本来想给她们带葱包桧儿油冬儿的,既然还没做,那就算了。
      钱记炒货店边上有家小卖部开门了,杨忆进去给甜甜买了一排果奶,又买了六瓶水。这是给笕桥出发的六个人准备的,王浩和董小仙就他们自己准备了,实在太重了,拎不动。
      春景家的大门开着呢。
      杨忆蹑手蹑脚进去,轻声叫:“甜甜~甜甜~”奇怪了,人呢?
      客厅里黑着灯,厨房里没人,估计还在楼上。杨忆就把客厅的灯揿亮了,坐在木沙发上等着。楼上是春景的卧室,这么一大早闯进去不合适。
      一会儿,蹬蹬蹬下楼梯的脚步声传来,听到春景在后面喊:“慢点,杨叔叔还没来呢。”
      杨忆站起来叫道:“谁说杨叔叔没来?我来了好一会儿了!”
      甜甜大笑着跑下来,一边跑一边叫:“杨叔叔!杨叔叔!”
      有的去玩,她不要太开心了。
      杨忆一把把她抱在怀里,笑道:“早饭吃了没?”
      春景在后面踢踏踢踏下来,肩上背着一个白色小包,手上拎着一个红黄小背包,一边走一边应道:“没吃呢,这么早哪有的吃?”
      杨忆问她:“你爸妈呢?一个人也没有。”
      春景道:“他们去菜地了。”
      李叔和潘姨种了几亩蔬菜,一大早要去拔点回来,拿到笕桥菜场去卖。种蔬菜的旺季是春夏,秋冬季应该是淡季,会闲一点。
      “马上就冬天了,地里还有菜吗?”杨忆记得冬天菜地里是没什么菜的。
      “有呀,胡萝卜,大白菜,生菜,西兰花,好多呢。”春景一边说一边到冰箱里找吃的,问杨忆,“你吃了吗?”
      “吃了,油条,豆腐花。”杨忆道,“本想给你们带葱包桧儿油冬儿的,还没开始做。”
      春景道:“别给我们带,那些油一天到晚炸着,早就老了,不健康。下次你要吃油条,葱包桧儿,我给你做,保证比外面的好吃。”又笑道,“油冬儿我做不了,太费油。”
      甜甜也骄傲地重复:“我妈妈会做大油条,可好吃了。”
      这么说,以后真的可以开一个美满小吃了?杨忆乐滋滋地想着,不禁笑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