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是真还是假,早就不是李昱铭——大祈的曦明帝——考虑的问题了。或者说自从前方的消息传回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精力再考虑这些问题了。
最开始是一片空白,而后是错愕,再以后是惊疑,终究是茫然了。
这怎么可能呢,旭尧他,他死了?这本是近年来他日思夜想的事,为何一朝实现,竟在惊愕中无一丝喜悦?
夜深人静时,李昱铭问着自己,空旷的房间没有回答。
他和旭尧曾是极好的。
小时候,父皇领着小小的旭尧给他看,告诉他,这就是旭将军的独子了。你们日后一定要相互帮扶,一同守护这大祈的江山。那时他虽然从小接受的帝王之术的教育,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旭尧是自己见到的第一个同龄人,没一会便玩熟了。
后来旭尧一直是自己的伴读,也曾一起恶作剧气得宇文太傅火冒三丈,结果自然是一起被罚跪,但即使是处罚,有个人能陪着,似乎也是有趣味的。
后来,旭老将军病重不治,老夫人没几天也伤心过度随着去了。彼时旭家兄弟两都尚未娶亲,旭尧的大哥要接替父亲驻守边疆,旭尧只得出宫主持府中事务。这几年他们只是偶尔才能见到。不过这时的昱铭也无暇顾及这个童年好友了。随着先皇的衰老,几个兄弟的手段越发层出不穷,而他自然也要一一回报。
总之,当昱铭真正稳坐东宫时,他的童年好友已扛下镇西将军的大旗踏上前线,接替他早早逝去的兄长。以后的几年,旭尧一直不曾回京,如此他们就更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童年时缔结的友情早就被十多年的分别洗刷干净了,闲暇的时候偶尔也会想起那个总是站在自己身边的人,虽然面容已经模糊。
大婚,登基,做个明君,死后名字被人篆刻在石碑上,事迹供后人流传。一个皇帝的一生,最好,也不过如此了十八岁的李昱铭觉得自己的一辈子大致也就是这样了。
两年后,太子迎娶了当朝左丞相赵律的女儿。那是个聪慧的女子,温婉如玉,举止间从不逾越一个太子妃应有的礼节。
新婚不到一年,太子妃便有了身孕。
京城人都说,太子和太子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叫人艳羡。又说太子妃心好,还在闺阁的时候就常劝着父亲施粮济民,每逢初一十五总要到郊外的玉华寺上香祈福,当了皇家的媳妇这习惯也没变过。只是这些话总要在结尾加上一句,可惜了,身子骨太薄,红颜薄命啊。
李昱铭尽可能的照顾这个怀有自己骨肉的妻子,关怀体贴是少不了的,柔情蜜意也不是没有。
只是她还是走了,早产加上难产,最后孩子也没能保全下来。
后来李昱铭又收了几个侧室,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直到登基,他也再没立过其他太子妃。
不过是个太子妃位的空缺,还够不上惊动天子的程度,而皇后找他来旁敲侧击了几次后也就罢了。
人说是太子长情,一直不肯从太子妃逝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但从外表看李昱铭又似乎完全不为这事所影响,日常作息仍旧一如过去,真实的理由或许只有他自己才了解。
一日,先皇忽传圣旨,道是多年前曾有一子流落民间,近日终于父子相认,恢复其皇子身份,封为悠王,赐悠王府。
如果只是这样,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皇帝的风流韵事是哪朝哪代都缺不了的,这种事前几代也不是不曾有过。只是先帝为这失而复得的儿子所取的名字及封号,却是颇值得玩味。
悠王是先帝登基前的封号,不知巧合或是无意,如今的悠王府也正是当年的悠王府,而李昱篁这名字……藏在层层密竹下的是……
有心人的口耳相传让稳坐后宫的皇后警戒起来,她叫来儿子,嘘寒问暖了一番,在结束前仿佛不经意地提了句,“悠王长年不曾回家,你作为兄长别忘了多关照弟弟。”李昱铭应了声是便径自退下了。
先帝宣布诏令之前是知会过他的,他自然也下了功夫好好调查一番,这李昱篁的生平背景简直是滴水不漏,他母亲未婚先孕被父家赶出了家门,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读过两年书,却每考必败,后来母亲操劳过度一病不起,他便在家乡开了个学馆一直以教书为生,直至被先皇暗中派出的探子发现。除了一张过分像他美丽的母亲而招蜂引蝶的脸外,此子毫无过人之处。据此,李昱铭也就坐观这场相隔十多年的骨肉相逢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