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1
      火星日的清晨。
      太阳开始炽烤着火星的地表,栖息仓的周围只有一层细碎的红沙,坚硬的土地上散步着一些零碎的石子。
      “嘿,老高,又交给你啦。”队长万馨晨探前,帮高扬调试了下设备后走向到渡通道的门前。
      “杨哥,加油。”队内另外两个成员李金方和里维斯说道。
      “老高,加油。好不容易从20年代太空计划的停滞和冷落中出来,提高人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就交给你了。”万馨回头竖了个大拇指,然后打开了过渡通道的门。
      高扬进入中国国家航天局后执行过几次近月探索,积极引起各国人民对太空事业的发展的关注,尤其是积极参加科普活动而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他也是一名细菌病毒学家、机械工程学家。每参与火星计划的成员都至少需要精通两门学科。
      高扬头也不抬的往后比了一个“OK”的手势,继续调试设备。
      其实高扬酸了。
      因为过渡通道对面的小房间里放着一个模拟生态仓需要他去照看,往后的任务当中高扬都不能离开栖息仓。
      “杨哥,还有我们两个陪你呢。”通讯频道传来火星环绕飞船流火号上叶雨泽和程樑的声音。
      “待会要有啥意外,直接给你剪掉,反正这里的信号也要有21min才能传到地球呢。”叶雨泽憋着笑说道,程樑也假装正经的补充到:“嗯嗯,保证不会有黑照流出去。”
      高扬翻了个白眼,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点击开始了直播。
      “大家好呀,很高兴再次和你们见面。”接着,高扬一如既往的进行了他们队内的介绍和这个计划的简介。
      “现在我就在火星地表的栖息仓。这次直播科普呢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怎么去火星,第二部分是我们如何改造火星。”
      “首先来回答一下,我们怎么去火星吧。说到这个,就必须要提起一个人。”
      “在科学界,人类的火星梦大致始于一个德国人冯·布劳恩,他是一名出色的航天学家,也是一名纳粹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和德国其他一些火箭科学家作为战俘被带到美国,为美国人研发导弹。在工作之余,他写出了一本《火星计划》,于1952年出版。可以说,这本65年前的小册子为之后的星际旅行设想奠定了基础,其中的不少观点仍然指引着目前的火星探索计划,可谓相当超前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提出了设想,还给出了具体的可行方案,甚至完成了实际的运算,考虑到了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然而在那个年代,太空探索的梦想虽然有大众的支持,却受到了《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嘲笑。布劳恩在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作出贡献后有了名气,他趁热打铁,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递交了在20世纪80年代登陆火星的计划。然而美国政府并不买账,他们认为把钱投入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研究更有意义。火星探索计划就被搁置了。”
      “虽然人类已经成功向火星发射过探测器,但这一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有三分之二的发射尝试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地球与火星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40到1000倍。我们去月球可以走直线距离,往返只需要6天,但我们去火星是不能走直线的,因为飞船搭载不了直线飞行所需的大量燃料。根据布劳恩的设想,我们需要先烧一次燃料,让绕地球运行的飞船的轨道逐渐接近火星公转轨道,在进入轨道后,飞船将不使用燃料,而是通过滑行来靠近火星,在接近火星时,第二次燃烧启动,让飞船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并最终降落。所以在去往火星的途中,飞船既要绕远,又不能加速,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将单程时间缩短到250天以下的。
      距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去程上,它也会让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漫长。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无线电信号单程就要走21分钟。那么一旦登陆火星的探测器或飞船出现问题,遇到突发情况,很可能无法及时从地球获得支援,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情况下,需要人工智能自行判断和处理。这大大增加了火星探索活动的难度。”
      下一部分我们就讲讲:“我们这个任务当中的名字的全称:火星探测和改造计划,这里的改造就是指我们现在打算在栖息仓内进行初步的实验来验证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直接介绍本次计划的任务。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天文学家提出过改造星球的可行计划。改造星球并不像科幻小说那样遥远。改造火星的第一步是让火星变暖。这样便可以让一些气体从地表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层,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继续使火星温度升高,形成良性循环。当温度升到一定水平时,赤道附近的固态水便融化了,人们有机会在室外耕种。而作物又会释放氧气,长此以往,人们在室外自由呼吸也不再是个梦想。
      其中一种成本最低的方法是使用特殊细菌将氮和水转化为氨气,或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这两种气体还能隔离辐射。问题是细菌的生长很容易脱离人类的控制,已经有很多恐怖片表现了这一点。
      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发现并改良了几种针对这种M细菌的病毒了,我们已经在地球上成功模拟了病毒和细菌共存的情况,两者能够稳定持续的在火星地表发挥作用,直到火星改造的完成。”
      接下来我回答一下问题就结束今天的直播啦。”
      转眼间,快一个小时过去了,高扬回答了几个零碎的问题之后就关掉了直播频道,转而循环播放他们这些天在户外作业的时候拍摄下来的火星户外作业录像
      航天局不会放过一点能够引起公众注意的机会,只有人们关注,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接触了解这个事业,一切才可能正向循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
      高扬作为唯一精通细菌病毒的人,自然要留守在栖息仓当中照看搭建起来的火星地表生态模拟仓。
      从外观上看,这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玻璃箱子,里面是局部火星地表的等比例缩小地形图。可里面的M细菌已经经过了10多天的自由繁殖,连接在箱子周围的仪器记录分析着里面的空气组分的情况。
      这是一个火星地表的生物实验,必须有人专门照看,但一想到自己未来20天时间都只能守着这个小箱子度过,高扬难免有些郁闷。
      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就在高扬分析着万馨他们带回来的样本时,通讯频道传来了叶雨泽的声音。
      “呼叫万馨,呼叫万馨,祝融号检测到有沙尘暴,时速测定到...... 90km/h,还有可能更高。”
      一阵电子杂音过后传来了万馨的声音“万馨,收到。”
      “高扬,你先换上太空服,留意箱子状态,准备提前进行病毒投放。”通讯频道上传来队长万馨的声音。
      命令下达后,高扬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停下手上的工作,起身到栖息仓另一端换上太空服,以防突然减压。
      高扬刚带好头盔,就传来万馨着急的声音。
      “呼叫高扬,风速过大,我们直接上悟空号MAV(火星升空载具)等待,高扬直接进行生态仓灭活处理。”
      由于通讯间隔问题,制定火星登陆计划时就写好如果在火星地表发生意外情况,可由队长先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待安全后再请示航天局指挥中心。
      “高扬收到。”回来经过过渡通道时,高扬瞄了一眼外面黄的有点发黑,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迟疑了半秒钟,转身就跑向生态仓。
      就在那半秒中,一些想法在高扬脑海中一闪而过:是存着侥幸心理继续实验,还是坚决执行命令,迅速灭活然后赶紧到MAV上等待命令。
      其实没有什么可纠结的,第一个想法只是高扬和细菌病毒打交道这么多年生出来的一点个人小情感而已,作为中国军人,高扬自然时会选择坚决执行命令。
      可就在高扬转身跑向关着模拟生态仓的时候,一声细微的撕裂声从过渡通道传来消失在沙尘暴呼啸的声音当中。
      刚跑了一步,过渡通道就炸裂开来,巨大的吸引力将高扬狠狠的往外甩出去......
      在地球上,为了应对数千米厚的空气施加于人体的压力,人体产生了由内而外的反作用力,但火星上的大气压力仅有地球上的1%,人类如果直接暴露于火星空气中,内外压会完全失衡,无法生存。所以栖息仓自带增压系统,但是这也在爆炸当中给了更大的冲击力。
      一块碎片从高扬的腹部穿了进去。在横着飞出去时还撞到栖息仓舱体部分,高扬身上的几根肋骨直接断裂,巨大的疼痛感让高扬直接昏迷过去。经过狂风的裹挟翻滚,高扬最后面部朝下压着碎片不省人事。
      从腹部流出来的血液汇聚在碎片插进来的地方,水分在强气流和低压下迅速蒸发,留下了一堆黏糊糊的残余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越流越多,残余物也越聚越多。慢慢加强了破损洞口的密封,让太空服的泄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随后就是太空服里面的氮气罐,氧气管轮番上场来进行补压,随着时间的流逝,管子里面的气体也会逐渐消耗完,不断的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黄沙一层层的盖在高扬的身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