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想方设法搬入城 ...

  •   又过一年多,我们兄妹结业了。学堂只教两年课,连个考试都没就极不负责的结束了。
      在近几年里,我说服爹娘用了苏姓,我还叫苏慕童,小草起名叫苏慕旸。爹的竹器藤器因为我们在学堂学到的那些知识,做的更加种类繁多也更精美了。娘呢,去年给我们添了个小弟弟,起名苏慕皓。
      我终于打听到极星每个大门派都有公开招录,最好的七大门派在金银城就有固定招录点,每三年招一次,但是只招十二周岁以下的孩子,而我将要九岁了。
      这年冬月六十多日里,小皓皓病了,我觉得应该就是着凉引起感冒发烧,可这里没有医也没有药。最终托人花了几十两从金银城请来仙药,过了二十多日才渐渐好起来。
      哦,这里一年只四个月,春夏秋冬,每月九十日。过年另有五日为年节,正好一年还是三百六十五日。
      因为这次生病的事,娘又开始发愁。
      “唉,这病真是生不得,一点小病攒一年都不够。”
      “娘,我和哥哥可以干活了,以后挣钱人多,别担心哦。”
      “你俩才多大啊。”
      “娘,你说如果我们住城里,那病了买药也方便,而且城里有大夫的,病了伤了能请大夫给治,不像现在花几倍的钱只能买点药,大夫绝对请不来的。”
      “住城里怎么可能呢。”
      “我们原来住村里,现在不是搬镇上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要想过更好,当然往城里搬。城里人多,到时候我们也沿街住,开个小门面,随便卖点啥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啊。”
      “开门面?就像家里现在这样沿街的房子,如果周围人多的话,那真是不错的营生。”
      从冬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秋月,我一直在爹娘面前说着搬城里如何好,他俩都心动了。
      冬月,仙人来放粮后,爹卖完粮决定跟着去金银城的商队采买年货。冬月七十九日一早,我们兄妹俩跟着爹坐上租来的骡车出发了。
      骡车白天走夜里休息,走了整整三日才到。商队在金银城停留三天,约定八十六日一早返程。来到这里这么多年,首次看到人来人往的热闹,金银城至少是个百万人口级别的城市。
      这三日我们爷三走了不知多少路,逛了许许多多店铺,十大门派招录点也看了几个,还看到许多招聘告示。有几家收学徒的,我还去问了薪资,包吃包住,前三年每年一两;三年后,每月半两,十年后薪资再议。而且大多学徒六七岁年纪就收,爹听后眼都直了。最后一日他还去打听了房价,比千箩镇肯定高,但也没有高出很多,我估摸着还在我家能承担范围之内,看起来爹也是很想搬了。
      八十六日我们启程回到千箩镇,紧接着就要过年。
      年节里,我一直乐的不行。春月里,我充满了期待。
      可整个春月都过去了,爹娘还是没说起搬家的事。我急啊,又开始鼓动小草哥,我俩不管干活还是玩都在一起,这天是在削篾条。
      “哥,你长大想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编箩筐呗。”
      “编箩筐得做到爹那种才挣钱,你这毛里毛糙的性子,编大的也就能换个三斤米,到时候自己都养不活。”
      “那我就这脾性啊,想改都改不了,想细致也细不起来啊。”
      “你可以做不要这么细致的活啊”
      “什么活?”
      “去年我们不是在城里见过么,那么多招学徒工的,总有个合适的啊。这当学徒包吃住还有银子挣,不比那些编箩筐差的人挣的多?”
      “是啊,小花,我跟你讲,当时我就想,这切配真比编箩筐容易多了,我们要在城里,我肯定去了。”
      “可都已经过了那么久了,爹娘还没想搬的样子。”
      “要么,你去问问啊?”
      “你是哥,为什么我去问?”
      “那不是我老犯错误,爹娘都对我比较凶,但是对你好多了啊。”
      “你白当哥的啊,让妹妹冲前面。”
      努力忽悠半天,小草还是很怂的不敢去问,最终只好我自己去了。可什么时候问好呢?又不能显得太突兀,免得爸妈怀疑什么那就不好了。
      犹犹豫豫中过了几日,夏月28日,这天很热,大响午家里来了对兄弟俩。开始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来意,但是爹娘带他们仔仔细细把房子院子转了个遍。这也太明显了,他们是来看房的。
      一百多天来,这是头回有人来看房,我都要忘记卖房搬家还有先看房这回事了,千箩镇太小,买房的人也稀少。两兄弟兜兜转转看了个遍,神色比较满意,回到前院想跟爹讲讲价。想想我们一家五口四个人干活,一年到头能省下来的钱也至多在20两,而且因为爹这么好的手艺在整个镇上能比得过的不足百人,所以80两的房价两兄弟会觉得高也正常。但是当时买下的时候就花了65两,然后断断续续自己动手在前后院盖了三间厢房,提了15两真的是成本价了,所以爹有点松动的神色可娘坚决不同意降价。
      两兄弟来来回回来了多次,终于在十多日后决定买下。搬家事宜终于提上日程。
      搬家前我们一家五口先去舅舅家告别,之前从村里搬出来时候也去过,这是第二回去舅舅家。其实舅舅舅妈都很好,对我们也好,娘是老来女,自小是舅妈带大的,舅妈家大表哥比娘还大两岁。大表嫂很厉害,一进门就当了家,第三个月就怀了娃,才怀二个月就说娘在家冲她,要把娘嫁出门,还替娘许了个老鳏夫,那老鳏夫就比舅舅小三岁在十几日路程远的地独自种了五六亩果林子。娘因此才决定嫁给了爹,并且什么嫁妆都没带,两人也没办宴清席。因为爹的太爷爷还是养奴,所以没有姓,要娶村里的姑娘就得落户在村里,村长狮子大开口要了大笔落户费,爹掏空了三代人的积攒才娶了娘。当时大表嫂还要闹,但是舅妈出面去点了头认了亲,这亲事最终才成。
      其实我们搬到镇上也有大表嫂的缘故,村里拢共几十户人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表嫂老是见面就骂,有时碰到我们2个小娃还会打两巴掌,大表嫂生的大妮也会仗着比我俩高大欺负我们,爹娘为了我们才下的决心搬去镇上。到了千箩镇不久又怀上皓皓,如今皓皓才半岁多,所以一直未能有空回村里看看舅舅舅妈。
      皓皓还不能走,爹也心疼我们,所以特地租了牛车,夏天吃的也存不住就给舅舅舅妈各带了块金银城买的布料。出门的时候天还蒙蒙亮,到村里也就大概七八点钟,一家家的院子里都有人在干活了,大多是在劈竹子藤条。但是舅舅家院子里确没人,院门三间屋门都敞开着,屋里黑洞洞没有一点声息。舅舅家三间正房,舅舅舅妈住西屋,大表哥表嫂住中间,二表哥成婚才三四年住东屋,现在居然门都开着一个人都不在。隔壁老哥带着小儿子在院子里劈竹子,娘走到他们院墙外喊到
      “老东哥,我哥我嫂子呢?咋一个人都没在家啊?”
      “芳芳回来啦?你今儿赶巧了,去村长家看看吧,你哥家俩儿媳妇闹腾分家呢。”
      “分家?我哥我嫂咋的了?要分家?”我娘一听有点急,极星很多习俗跟古代有点像,有长辈在家是不分家的,甚至有的长辈不在了也不分家的也很多。
      “你哥你嫂都好着呢,就你大侄儿大旺前年跟去贩货,去了快两年了一个消息都没。大妮在家见天欺负大和,玉琴那暴脾气宠孩子没边就不管,二旺秀禾再和气也受不了儿子天天无缘无故挨揍啊,十岁都大姑娘了还跟四岁弟弟打架,爷奶当然帮小的。天天吵的这叫热闹,今天倒吵出花样来了,要分家。你去看看吧,看看就知道了。”
      “噢,谢谢老东哥,那我们去看看。”
      “你去看看,要打起来就躲远点,我带孩子们在哥家院子看着牛车等你们回来。”爹皱着眉说道,因为村长要了大笔钱的缘故,爹从来不愿去村长家,甚至他家附近过都不乐意。
      “那行,天太热,你让孩子们别呆大太阳下。”
      “我知道,我去打桶井水给他们洗洗,顺便烧点凉着,吵架回来肯定都嘴干。”
      娘一去好半天没回来,我小草轮流抱着皓皓排排坐在舅舅屋门槛上等着。爹一直不停的干着,不光打水烧水,还打了捆草切碎和着玉米棒子喂牛,院子里乱堆的柴都劈好,角落里几根圆竹子也劈出一堆竹丝,又忙着扫院子。这时候一堆人热热闹闹的回来了。
      大表嫂嗓门都哑了,还在又哭又吼。二表哥抱着睡着的大和,一手还搀着个大肚婆。舅舅走在最前面,背着手走很快,娘搀着舅妈跟在最后面。
      爹看到舅舅进来,赶忙过去叫了声哥,我们跟在后面喊舅舅。
      “嗯,来啦。”舅舅轻轻应了声,又回头看看叹了口气。“芳芳啊,你难得回趟娘家本来哥该好好招待,可我和你嫂子今天做不动什么也没胃口吃了,都快响午了,孩子们该饿了,你自己去边上厨房看看有啥做点啥对付顿吧。”说完就劲直回自己屋了。
      舅妈进来也叹了口气“不吃那行,以后谁都指望不上,还得多吃点才能有力气养活自个多活几天。芳芳,来嫂子跟你一起做饭。”
      最终我们一家跟舅舅舅妈一起吃了午饭,另外两家人都关着门没出现。吃完后娘就打算辞别走了,但舅舅非得让我们住一晚,说是过了今晚家就不一样了。
      当天晚上,舅舅给二个儿子分了家。分家的时候只有舅舅舅妈、娘、大表嫂以及二表哥五个人在场。娘本不想去,但是舅舅舅妈都坚持一定要娘在场。其实平民没多少东西,房子还按现在住的一家一间,三间房分了三家人,要不想住一起了那就折价算十两一间;家具等物品谁用都算谁家的;现银舅舅共拿出八十余两,一家二十两,娘出嫁什么嫁妆都没拿所以也拿二十,剩下零头舅舅舅妈年纪大了当二位表哥给的十年的养老钱,十年后要再另给;另外还有几十亩地,但是千箩镇的地几乎没有别的出产都是竹园,竹园平分三份,一家一份;而且还说清了舅舅舅妈的屋子竹园等他们过世后,也是二家平分,没过世前十年后开始要每家每年给三两养老银子。
      分家分到后半夜才结束,我们已经在屋里睡下很久了,娘进来时候我又醒了,不过迷迷糊糊地没动弹。娘想把分到的二十两银子还给舅妈,舅妈没收,她说就当时存我们家的,以后要是哪天知道二家孩子哪个过不下去了,孩子又不坏,就用这钱帮衬把。舅妈还说这钱其实也该给娘的,好好出嫁花费还不止二十两呢,舅妈当亲闺女一样养大的娘,唯独在出嫁这事上亏待了她,这钱不拿她心里过不去。娘最终还是拿了。
      这一夜睡的都不太舒服,一早醒来就辞别舅舅舅妈回镇上了。回千箩镇全家就忙活开了,家里所有东西能带的都要打包带走,到金银城不能花钱再买。整整忙了三天,终于都整理好了。爹去问了商队几日后出发,我们还随商队一起走,带的行礼付很少点钱就能让商队车带上。等的这几日,村里传来消息,大表嫂玉琴选择放弃了房子多拿十两银子带着大妮回了邻村的娘家。她这一走娘反而安心不少,舅舅舅妈没她在应该能过点太平日子了。夏月68日,我们一家开心的启程去金银城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