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前因 ...

  •   这是哪里?

      她缓缓睁眼,适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放下手来,看清楚了眼前的一切。

      梨花如雪,簌簌而落。

      灿烂的阳光从树隙间落下,照在她浆洗得发黄的僧袍上,显得格外雪亮。

      我是谁?

      属于张妙微的灵识一点一滴地褪去,她极力想留住那一线属于现实的记忆,那些记忆却像指间沙一样,流逝得干干净净。

      她觉得脑袋上凉得慌,抬手一摸竟是一片空空,甚至指腹还能触到几个戒疤。

      我的头发呢?

      “怀慈,你又躲在这里偷懒!”远处,穿着素白僧袍的小尼姑不悦地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嘟囔,“师父方才来过,发现你没有在后院晾晒经书,可生气了!”

      “怀慈?”

      “喂!你快醒醒!这样没睡醒的模样被师父瞧见了,可是要重罚的!”

      小尼姑拧了一把怀慈,清晰的痛感提醒着她,这一切似乎并不是梦境。难道先前那些才是梦境?现在这个怀慈才是真正的她?

      一念及此,属于怀慈的记忆瞬间清晰起来。

      她叫怀慈,今年刚好十五,是师父从河边捡回慈悲刹的孤女。因为悟性颇高,深得师父看重,所以平日里对她最是严厉。寺里人人皆道,师父圆寂以后,慈悲刹的下一任住持一定是她。

      慈悲刹是衡阳郡主为了祭奠亡母修筑的寺院,这几年衡阳郡主又在其他地方修筑了旁的寺院,所以也不像先前那样来得勤了。所以慈悲刹渐渐地沦为了附近百姓们求子的灵刹,据说颇是灵验,所以这几年香火鼎盛,香客不绝,也算是小有名气。

      “怀慈!你发什么呆呢!”

      旁边的小尼姑拐了她一下,将她从失神中唤了回来。

      怀慈也记起她了,这小尼姑就是她的师姐怀善,师父禅心师太的三弟子。师太的亲传弟子多是收养的孤儿,前两个尚未成人便得病走了,所以怀善算得上是现今慈悲刹的大弟子。怀善以下,还有两个师妹,才轮到排行第六的怀慈。

      “呀!经书还没晒完呢!”怀慈记起了一切,忽然惊呼一声,便快步往慈悲刹的后院赶去。

      “敢情我与你说那么久,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啊!”怀善觉察自己动了怒,连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动怒。”

      怀慈风风火火地跑入后院,瞧见了禅心师太的身影,连忙止步,低头快速整理了一番仪容,这才放缓脚步,慢慢地走了过去。

      “怀慈。”禅心师太约莫四十出头,因为久沐佛法的缘故,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即便是真的恼了,面色却依旧慈祥,看不出一丝愠色来。

      怀慈双手合十,对着师父行礼,“弟子知错了。”

      “错在何处?”禅心师太悠声问道。

      怀慈如实回答:“不该偷懒贪睡。”

      “错。”禅心师太屈指在怀慈光洁的额头上敲了一下。

      怀慈想了想,道:“不该虚度光阴。”

      “又错。”禅心师太再敲了一下。

      怀慈再想了想,又道:“不该忘记晾晒经书的正事。”

      “还是错。”可这次禅心师太并没有敲她,忽然问了她一个问题,“可还记得浮屠为何不三宿桑下?”

      怀慈认真答道:“不欲久生恩爱。”

      “你在那棵梨花树下歇了几回?”禅心师太再问。

      怀慈仔细想想,不多不少,正好第三次。

      禅心师太没有等她回答,只是满眼忧色地深望了她一眼,摇头便走。

      怀慈不解,寺外的梨花林已经有数十年光景,路过的香客也有进去小憩的,此事与“三宿桑下”的典故有什么关联?

      她并不知,香客只是过客,不是所有的萍水相逢都能种下前因。她因水而生,命中属水,水能生木,自生机缘。她在同一棵梨花树下歇过三回,前因已定,已酿成了后来她必须亲历的果。

      “师父,弟子愚钝,还请师父指点。”怀慈恳切询问。

      禅心师太立地静默,良久之后,方才回头,对着怀慈正色道:“你种下的因,须得你自行勘破,方能四大皆空,真正入我佛门。”

      若是过不了这一关,她就算剃了发,念了经,也终究是红尘之人。

      怀慈还是不明白。

      禅心师太也只能点到此处。

      怀慈苦思许久,却难得了悟。平日里她诵读佛经,哪怕是遇上晦涩之言,师父稍加提点,她便能了悟其意。可今日师父说的每个字她都明白,连在一起却又什么都不明白了。

      既然一时想不明白,那便暂且放下,求一时的心静如昔。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转眼间,人间已过三载。

      三年前师太提点怀慈的那些话,怀慈已经忘去大半。在怀慈看来,梨花林依旧是梨花林,她就算在同一棵梨花树下宿过三回,也未见生出所谓的果。当年她与师父的那些对话,便成了她应该放下的杂绪,被她一埋再埋。

      是日,梨花正盛。

      怀慈盘膝坐下梨花树下,合眸悟禅。

      屏却香客们在寺外的嘈杂声,她听得见清风徐徐,嗅得到花香扑鼻,甚至还能依稀听见溪水淙淙。

      心静如镜,即便没有睁眼,天地自然尽收心间。

      不知哪里刮来一道暖风,暖风拂过她的秀眉,激得她的眉头轻蹙了一下。她是第一次触到这样的风,花香里的梨花香味似乎更浓了些。她不禁鼻翼微动,确认那一味浓烈的花香就是梨花的味道。

      一枝梨花沿着她的秀气的脸侧一路游移到她的下颌之上,轻轻一托。

      怀慈以为是师姐来此胡闹,猛地睁眼,正好撞上了一个白衣少女的明媚眸光。她呆在了原处,一半是因为这少女生得楚楚动人,一半是因为她没来由地觉得这少女透着一股熟稔的气息。似是故人,更似是旧友,似乎与她已经相熟了十余年。

      “怀、慈。”白衣少女明亮地笑了起来,仿佛是融雪的暖阳,声音也清脆地好似寺檐下垂着的铃铛。

      怀慈眼底浮起一抹狐疑,终是回神,愕声问道:“施主认识我?”

      “认识。”白衣少女含笑点头。

      可怀慈却不认识她。

      她看见怀慈眼底的疑惑加深,觉察了自己的唐突,连忙指了她捏着的佛珠道:“上面不是写了么?”

      “啊?”怀慈低头,看见手心的佛珠,这才恍然。她与师姐妹们的手珠上都有自己的法号,就刻在最大的那颗佛珠上。

      “我叫……”少女放下手中的梨花枝,牵起了怀慈的手,拿开手珠,一笔一划地在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阿绛。”她的手指很柔,也很温暖,碾过怀慈的掌心,有些痒,也有些烫。

      绛,深红色。

      可眼前的少女一袭白裳,身上没有一点红色,怎会叫这个名字呢?

      怀慈再次陷入失神,那时并不知这个字一旦入了心,便有了颜色,如火焰一般的赤红颜色。

      “记住了么?”阿绛满眼皆是期待。

      怀慈在她的瞳光里看见了脸颊泛红的自己,连忙双手合十,垂首念道:“阿弥陀佛。”

      阿绛不禁笑出声来,笑声悦耳,比山里的那些百灵鸟都要好听。

      “记、住、了、么?”阿绛说得慢条斯理,落在怀慈耳中,竟生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烫耳来。

      “记……记住了。”怀慈连忙起身,只因她发觉阿绛与她挨得很近,近到她低着头便能瞧见她不着鞋袜的雪白双足。

      那脚趾生得跟小葡萄似的,可爱得紧。

      “阿弥陀佛!”意识到自己想了不该想的,怀慈连忙再念了一遍,连呼吸也乱了几分,急声道,“寺里还有经书要晒,施主,我……我先回去了!”说完,她自梨花树与阿绛之间钻了出来,头也不回地逃了。

      身后响起了阿绛动听的笑声,怀慈连忙捂住双耳,加快了脚步。

      她跑回禅房时,捂着自己的心口,也不知是跑得太急,还是心跳本来就这般乱,她缓了好一会儿,方才恢复平静。

      她舒了一口气,拍落肩头落上的梨花花瓣,暗暗打定主意,这几日再也不去梨花林里悟禅了。

      第二日,早课之后,她难得地跟着师姐进了静修堂悟禅。

      怀善反倒是不习惯了,忍不住小声问道:“今日你怎的不去梨花林了?”

      “今日想跟师姐一起,就不去梨花林了。”怀慈微笑回答。

      怀善满心狐疑,平日可是喊她也不来的,说嫌弃堂里太过安静,少了天地自然的气息。

      “开始吧。”怀慈在蒲团上盘膝坐下,双手交叠垂落丹田,开始了悟禅。

      怀善见她已经坐定,也不便在这里喧哗多问,只得坐到了她的身侧,也开始了悟禅。

      微风吹响了檐下的铃铛,发出叮铃声响,声声不绝。

      怀慈心湖微澜,忍不住蹙了蹙眉头。

      脑海里又浮现起阿绛那双水灵灵的眸子,怀慈连忙睁眼,垂首拨弄手珠,想要借此驱散那些涌动的回忆。

      手珠刮过指腹,因为拨得很快的缘故,隐隐有了几分烫意。

      阿绛在她掌心写字的手,也是这样的烫。

      怀慈拨动手珠的动作骤然凝滞,忍不住低声自语道:“我到底是怎么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十四章 前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