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八零年代的窝囊老实人(12) ...

  •   杜东答应了要办厂,自己也琢磨了一天,想好了说辞,这才去找老村长。

      老村长翻出来上头发下来的文件,让他自己看,“东子啊,我这老眼昏花的,也看不清楚,你自己瞅瞅,所有文件都在这儿。”

      老村长是识字的,杜东就是他教出来的,只是现在年纪大了,不爱管事了,平常都是让杜东操心村里的大事小事。

      杜东也习惯了这样,自己从厚厚的一沓子文件里头慢慢翻找,总算是找到了相关的文件。

      还真叫他找到了,一看这条件,杜东心动了,跟老村长商量起来。

      “叔,我也不瞒你,最近我家里头卖酸枣糕你也知道吧?”杜东坦诚的说,“我觉得很有赚头。”

      杜有才点点头,“你不来找我,过两天我也得去找你,作为村干部,你这样去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可不行。”

      “叔,我怎么会是那种人?我啊,一门心思想给咱们全村脱贫致富呢。”杜东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

      “咱们村一共107户,其中有15户家里没有劳动力,挣不了几个工分,分的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为了不让他们饿死,只能靠村子里救济。”

      “还有20户左右,劳动力不足,一年到头也就能吃个半饱,剩下的72户才是能吃饱的,其中算有点家底的也就20来户吧。”

      “比起别的村子,咱们算是过的好一些,但也差距不大,这还是这两年地里头收成好,我又拼了老命的给大家找活干,每年还能让大家分两次肉吃。”

      “我就寻思着,这也不长久,在军界谷找活干毕竟靠运气,时有时无,要是能找个稳定的活给大家干,这才能集体脱贫,叔你说是不是?”

      老村长点点头,“你说的是,那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办个厂,叔,我想过了,咱们村和军界谷挨着那个山上全是酸枣树,每年光是摘酸枣都能摘个一千斤,这是咱们村的特产。”

      “正好我们家老四会做酸枣糕,最近这些日子也试过了,确实比卖酸枣挣钱,而且老四和唐城百货大楼的副经理认识,这往外卖也有个路子。”

      “你让我想想。”老村长也陷入了沉思。

      杜北从城里的废品站回来,掏出几本封面都没有了物理书,“青舒,你看看有用吗?”

      林青舒看着那些书本,有些感动,“你买这些干嘛?我想看去城里书店看就是了。”

      嘴上这么说着,手已经很诚实的翻开了书,眼睛放上去就有些拔不出来。

      他小时候家境不错,上学早,又曾经去国外留过学,攻读下物理学博士,专业研究方向是原子物理,后来因为家中长辈先后去世,为了奔丧,从国外回来。

      进入他的启蒙老师所在的研究室任职,原本是已经被学校聘请为授课老师了,但因为被人举报,不得已下乡做知青。

      他也知道,这辈子估计是没有希望再返回研究室了。

      但还是喜欢物理,找不到研究方向相关的书籍也不失望,就拿着基础课本看,也觉得满足。

      杜北找来的这几本书,虽然封面和封底都没有了,但内容却让他很感兴趣,和他的研究方向有点关联。

      看起书来废寝忘食的,天黑透了都没有发现,于是顺利留宿在杜北家里。

      知青所那边就很少回去了,知青们也不是傻子,但大家都一门心思回到城里去。

      尤其是前年开始恢复高考,大家能离开乡下的机会变多了,更没有心思去关注别人了。

      但林青舒和他们不一样,林青舒临时加到这一批下乡名单中的,还是从首都那么远的地方过来,有人说林青舒是因为一些原因被举报了,所以在知青当中极为被排斥的。

      要不是杜尹村村干部管理足够严格,林青舒的日子会更加难过一些,所以他回不回知青所,没人在意。

      这也是他在杜北结婚之后想不开而自杀的原因之一,没人在意他,没人和他说话,没人愿意靠近他,太压抑了。

      杜北怀疑,林青舒是因为冷暴力而自杀的,自然要帮他避开知青所那种压抑的环境。

      林青舒只觉得自己的日子似乎顺心了。

      每天早上都有杜北精心做的早饭,即使没有肉,每天都有鸡蛋,看书的时候会有酸甜可口的糖水,休息的时候还有不间断的糕点供应。

      隔几天杜北还会带他去城里转一圈,也带他去废品站翻过书,虽然他每次都找不到合适的,但杜北时不时会给他找到一些惊喜。

      因为专注看书,他过了好几天才发现,家里好像不做酸枣糕了。

      “阿北,你最近不用做酸枣糕了吗?”林青舒有些纳闷,往后院看去,“好像你嫂子她们也没在做了,不好卖了吗?”

      说着他有些焦虑,要知道最近他可吃了不少白米白面和鸡蛋,都是要花钱的。

      “咱家是不做了,你不是要看书吗,天天这么多人,吵的慌。”杜北拉着他的手,“再一个,我想像现在这样拉拉你都不中。”

      这时候的人们多数都是保守内敛的,林青舒一下子红了脸,松开他的手,“你别闹。”

      杜北又去拉他的手,两人闹了一会儿,眼看着林青舒要生气了,杜北停下来了,正经的说,“大哥和有才叔商量过了,决定办个酸枣糕加工厂,场地选在了村子北边靠近山脚的老房子。”

      “我和大嫂她们都是工厂的第一批员工,我还是厂长呢。”其实就是让他挂个名而已,实际管理的还是杜东。

      这也没办法,杜东是村干部,当厂长肯定是不行的,再加上高冬剑这条关系是杜北走通的,这厂长的位置很容易就被他拿下了。

      趁着过年前的功夫,厂房已经收拾好了,因为没钱买加工机器,还是要先用灶,于是还收了一批村里的孩子专门负责烧火。

      林青舒听他说的,也觉得是个好主意,只是这样一来,以后要负责整个厂子的营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跟大哥说了,一开始肯定很难,这重要的位置上都要是咱们自己人才行,大哥说你读书多,让你去做会计,给你算工分的。”

      林青舒赶紧拒绝,但杜北说村里识字的就没几个,他要是不去,就要让别的知青顶上,都是一样要去干活的,当然是他去最好。

      “你去了还能帮帮我,别人去我不乐意,不想和你分开。”杜北说的很直白,憨直的让林青舒心里一暖。

      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杜北和高冬剑的姐夫陈国已经见过面,并且商量好了柜台位置,是在楼梯旁边的位置,冬天冷风呼呼的。

      即使是这样,只要能进百货大楼,总比进不去要强一些。

      简单收拾之后,赶在过年前,百货大楼里的杜尹村酸枣糕正式售卖。

      售货员就是杜南和杜西哥俩,理由也很充分,他们是除了杜北之外最了解酸枣糕的人,也了解行情。

      有老村长和杜东的话,村里人即使有意见也不敢说,就怕得罪了杜东之后不给他们安排活儿,那这一个冬天要少赚很多钱的。

      酸枣糕上架的同时,杜北研究好的酸枣汁也定下来了,用玻璃瓶装,一瓶卖7分钱,不过要还瓶子,不还瓶子一毛二一瓶。

      一天只生产50瓶,放在百货大楼30瓶,另外20瓶让杜东拿去军界谷那边,第二天就收到了固定订单,那些怀了孕的妇女决定每天订一瓶。

      林青舒做主,预付一个月定金可以打折,5分钱一瓶,于是又多了几个订单,每个月只算酸枣汁的收入也有37块五毛。

      村民们一点都不惊讶,因为酸枣糕挣得更多,光一天就能挣八块钱,还每天都在增加。

      虽然还没放开买卖,但这个工厂是在村子里挂了牌的,倒是算合法经营的。

      一时间,山上的酸枣树都成了村里人的宝贝,看护的仔仔细细,摘酸枣也是一个都不肯放过。

      林青舒每天要算账,还要抽时间看书,忙起来人都精神了很多,就是最近吃酸枣糕和桃酥有些腻了,顺嘴和杜北说了一句。

      “那我去做点别的,你想吃啥?”杜北也不含糊,直接穿好围裙,准备开火。

      林青舒想了一下,他每天忙着算账,要吃点心得洗手,吃完还要再洗一次,挺烦的,“想吃硬糖吧,不用来回洗手。”

      杜北若有所思,隔了两天,端着一盘子五彩缤纷的糖球来找他,“做了点水果糖,有酸枣的、梨的、山嘎巴的、红果的,你想吃哪个就捏着棍吃。”

      每一个糖球上都一根细细的棍,拿着吃不会黏手,挺方便的,林青舒觉得一定好卖,于是棍棍糖也成了杜尹村食品厂的产品之一。

      这时候,离过年只有三天了,百货大楼也即将关门休业,等正月初六才开门营业了。

      杜尹村也要进行今年的核算工分、分粮食分钱的工作。因为林青舒在食品厂算账算的好,杜东还让他帮村里的会计一起算账。

      有食品厂在,大家对今年的分钱期望很大,谁不想多分点钱啊,多点钱来年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杜尹村人人期盼着,而一直躲在城里不回家的方莺就不这么想了,她一点都不喜欢过年,也不想回家。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八零年代的窝囊老实人(1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