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贵族气体(guì zú qì tǐ):惰性气体,即稀有气体。指元素周期表上所有0族元素对应的气体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共有7种,它们是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氡气(Rn,放射性)、气奥(Og,放射性,人造元素)。其中Og是以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原子核非常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只有5毫秒。在十九世纪被化学家发现以来,由于深入理解其性质而多次改名。原本它们被称为稀有气体(rare gases),因为化学家认为它们是很罕见的。不过,这种说法只适用其中部分元素,并非所有都很少见。例如氩气(Ar, argon)在地球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胜过二氧化碳(0.03%);而氦气(He, helium)在地球大气层的含量确实很少,但在宇宙却是相当充沛,它占有23%,仅次于氢(75%)。所以化学家又改称为惰性气体(又称钝气,inert gases),表示它们的反应性很低,不曾在自然中出现化合物过。对于那些早期需借由化合物来寻找元素的科学家,这些元素是比较难以寻找的。不过,最近的研究指出他们是可以和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此即稀有气体化合物),只是需要借助人工合成的方式。故最后改称为贵重气体(又称贵族气体、贵气体或高贵气体,noble gases),这个称呼是源自德语的Edelgas所翻译来的,是由雨果·埃德曼于1898年所定名。“noble”与黄金等的“贵金属”类似,表示它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但并非不能产生任何化合物。在中文译名方面,两岸三地有着不同的称呼。中国大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1年公布的《化学名词》中正式规定“noble gases”称为稀有气体一词。香港教育局的《中学化学科常用英汉词汇》称“noble gases”为(高)贵气体,而一般社会仍有使用惰性气体的称呼。而台湾方面,由国立编译馆的国家教育研究院建议常称“noble gases”为惰性气体,比较少用钝气、稀有气体等,然而也有被称为高贵气体。——摘抄自“百度百科”
      锳硫镁碳(yīng liú měi tàn):一种红色稀有矿石。(作者自创的一种矿石)
      镔(bīn):一种元素。(作者自创的一种元素)
      豹猫(bào māo):(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猫科、豹猫属动物。头体长360-660毫米;尾长200-370毫米;后足长80-130毫米;耳长35-55毫米;颅全长75-96毫米;体重1.5-5千克。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广泛分布于中国(除了北部和西部的干旱区);从阿富汗,经印度次大陆,延伸到东南亚、俄罗斯和朝鲜。——摘抄自“百度百科”
      七裂槭(qī liè qì):是槭树科落叶乔木,高10-13米。树皮黑色或深绿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嫩枝淡紫色或紫绿色,多年生老枝绿色或褐绿色,具卵形或近于圆形的皮孔。——摘抄自“百度百科”
      沃尔夫—拉叶星(wòěr fū lā yè xīng):又称“W星”或“WR星”。是具有辉明谱线的O型星。沃尔夫-拉叶星是在1867年被法国天文学家夏尔·沃尔夫(Charles Wolf)和若尔日·拉叶(Georges Rayet)在巴黎天文台通过分析光谱所发现,故名。沃尔夫—拉叶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8-265倍,绝对星等约为-3 - 8等。主要特性是谱线中具有很强很宽的发射线。最知名而且最容易看见的沃尔夫-拉叶星是天社一(船帆座γ2,+1.7等)的其中一颗成员星。简要地说,沃尔夫—拉叶星就是大质量恒星(十几到几十个太阳质量)在氢燃烧阶段将其外壳以超星风形式损失掉而暴露出来的星核。在赫罗图上沃尔夫—拉叶星位于光度上边界以内的区域。在大质量恒星的赫罗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光度上边界,在这个光度上边界以上的区域没有恒星分布,而在光度边界以下的区域才有恒星分布。这个光度上边界在O型星范围为最高,随着恒星有效温度的降低,这个边界值也下降,进入冷巨星区域后这个边界值维持恒定不变。大质量恒星存在一个光度上边界主要是因为它们会以超星风形式损失质量,使得其光度不会越过光度上边界以上,同时质量的减少也延长了大质量恒星在主序上停留的时间,使得其主序带变宽了。沃尔夫-拉叶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阶段,发射光谱中有强和宽阔的WN系列(显示氦和氮的光谱线系)及WC系列(显示氦、碳和氧的光谱线系)。凭着强劲的光谱线,邻近星系里的沃尔夫-拉叶星都能够被确认出来。根据不同谱线特征可分为两类:以电离氮线为主的氮序(记为WN);以电离碳和氧谱线为主的碳序(记为WC)。该星中央是一个高温的核,常以每秒1000—2000公里的速度不断地向外抛射着物质,在恒星周围形成一巨大的气壳。因恒星大量物质的损失,其寿命较短,约为10万—100万年,因此是年轻的不稳定星。一些沃尔夫—拉叶星是近距双星的子星,伴星是炽热的巨星。天鹅座V444是著名的沃尔夫—拉叶星,主星为10个太阳质量,伴星为28个太阳质量的O型星。WR型星本身又可分为两类,一种就是传统的WR星,它们是30倍以上太阳质量的恒星经过超巨星阶段损失大量物质之后,收缩并加热形成的炽热恒星。WR星的质量相比其原始阶段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但仍然有太阳的8-25倍之大。WR星通常不会很大,一般不超过太阳的5倍大,小的甚至只有太阳的60%,但得益于它们的高质量和高温度,它们可以辐射出10万倍至50万倍于太阳的能量。传统WR星的表面温度基本高于5W开,现今发现最热的是一个WO2型星,它的表面温度高达20W开。WR星还有另一个富氢的类型,这种恒星属于宇宙中最重最亮的恒星,光谱通常以WN后加上h表示,与普通的WR星比较,它们的温度要低得多,只有大约25000-50000开,但半径质量要大得多,许多富氢型WR星被认为具有20倍以上太阳半径以及100倍以上的太阳质量。它们是宇宙中最亮的恒星,这类恒星虽然表现出类似传统WR星的光谱,但它们只经历了较少的演化,可能刚刚离开主星序不久,损失的质量并不多。它们非常明亮,拥有太阳200万倍以上的全波辐射光度,因此即使在遥远的星系中也能轻易的发现。著名的牡丹星和已知质量最大的R136a均是富氢WR星。——摘抄自“百度百科”
      O型星(ōu xíng xīng):(O-Type star)指光谱型为O的恒星,光谱主要特征为电离氦吸收线。——摘抄自“百度百科”
      超新星(chāo xīn xīng):(Supernova)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能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而在此期间,一颗超新星所释放的辐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当。恒星通过爆炸可以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一个由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形成,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潜在的强大来源。初级宇宙射线中来自超新星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摘抄自“百度百科”
      中子星(zhōng zǐ xīng):(Neutron Star)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密度大相当多倍。绝大多数的脉冲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不一定是脉冲星,有脉冲才算是脉冲星。——摘抄自“百度百科”
      行星状星云(xíng xīng zhuàng xīng yún):(Planetary Nebula)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是一些垂死的恒星抛出的尘埃和气体壳,直径一般在一光年左右。由质量小于太阳十倍的恒星在其演化的末期,其核心的氢燃料耗尽后,不断向外抛射的物质构成。——摘抄自“百度百科”
      巨分子云(jù fēn zǐ yún):(Giant Molecular Cloud)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冷而密的巨大星际物质云,是恒星形成的主要场所。恒星的演化开始于巨分子云。——摘抄自“百度百科”
      超新星遗迹(chāo xīn xīng yí jì):(Supernova Remnant)可以算作行星状星云的一种,但在物理特性上与普通的行星状星云有所不同。超新星遗迹根据形态,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壳层型(S型)、实心型(F型或Plerionic,又称类蟹状星云型)和复合型(C型),三类超新星遗迹中发生的物理过程有很大不同。某些超新星遗迹兼具不同类型的特点,如SS 433所处的超新星遗迹W50(G39.7-2.0),因此在分类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摘抄自“百度百科”
      特超巨星(tè chāo jù xīng):(Hypergiant)通常是指一种结构松散,具有极高质量与光度的恒星。在1956年,天文学家Feast和Thackeray使用超超巨星(super-supergiant)这个名词(之后才改为特超巨星)来描述绝对星等高于MV =-7的恒星。在1971年,肯那建议这个名词只应使用在有着明显的H-α发射谱线的超巨星,表示这是有着扩张的恒星大气层或相对而言有高速率质量流失的恒星。肯那的这个准则在今天仍是科学家最常用的,这意味着特超巨星的质量无须比相似的超巨星更大。大部分的大质量恒星都被认为是特超巨星,质量的范围在25-150太阳质量。特超巨星是非常明亮的恒星,可以达到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并且温度范围非常广泛,从3,000K至35,000K。由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几乎所有的特超巨星的光度都会随着时间改变。以天文学的尺度来说,因为特超巨星的质量都很大,因此它们的生命期都很短,只有几百万年,相较之下太阳有100亿年的寿命。也因为如此,特超巨星就显得很罕见,我们知道的大约只有100颗。——摘抄自“百度百科”
      棒旋星系(bàng xuán xīng xì):指中间具有由恒星聚集组成短棒形状的螺旋星系。大约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会影响在棒旋星系里的恒星与星际气体的运动,它也会影响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则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涌现。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恒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涌出的;在星系分类法以符号SB表示。按照哈勃的分类法和沃库勒的分类法,棒旋星系可分为三类:①正常棒旋星系SBa、SBb和SBc;②透镜型棒旋星系SB0;③不规则棒旋星系SBd和SBm。——摘抄自“百度百科”
      椭圆星系(tuǒ yuán xīng xì):(Elliptical galaxy)是河外星系的一种,呈圆球型或椭球型,没有或仅有少量气体和尘埃,没有HⅡ区,辐射大部分来自红巨星,缺乏热的亮恒星,颜色一般偏红,没有主导的绕轴自转,像蜂群那样成员星在各自轨道上绕中心转动,没有漩涡结构。中心区最亮,亮度向边缘递减,对距离较近的,用大型望远镜望远镜可以分辨出外围的成员恒星。关于椭圆星系的形成,有一种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椭圆星系是由两个旋涡扁平星系相互碰撞、混合、吞噬而成。天文观测说明,旋涡扁平星系盘内的恒星的年龄都比较轻,而椭圆星系内恒星的年龄都比较老,即先形成旋涡扁平星系,两个旋涡扁平星系相遇、混合后再形成椭圆星系。还有人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验证这一设想,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两个扁平星系经过混合的确能发展成一个椭圆星系。加拿大天文学家考门迪在观测中发现,某些比一般椭圆星系质量大的多的巨椭圆星系的中心部分,其亮度分布异常,仿佛在中心部分另有一小核。他的解释就是由于一个质量特别小的椭圆星系被巨椭圆星系吞噬的结果。但是,星系在宇宙中分布的密度毕竟是非常低的,它们相互碰撞的机会极小,要从观测上发现两个星系恰好处在碰撞和吞噬阶段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种形成理论还有待人们去深入探索。——摘抄自“百度百科”
      漩涡星系(xuán wō xīng xì):(Spiral Galaxy),是观测到的数量最多的一种星系,因其形状似旋涡而得名。旋涡星系在其对称面附近含有大量的弥漫物质,从正面看,形状像旋涡;从侧面看,便呈梭状。旋涡星系的代号为S型,S后另加a、b、c等英文字母,用来表示旋臂的松紧程度,a表示最紧,c表示最松。外形呈旋涡结构,有明显的核心,核心呈凸透镜形,核心球外是一个薄薄的圆盘,有几条旋臂,在旋涡星系中有一类的核心不是球形,而是棒状,旋臂从棒的两端生出,称为棒旋星系。仙女座星云、三角座星云、惠而浦银河均为旋涡星系。在宇宙中高速运行具有星系核的星系,当它追及到另一个具有星系核的星系时,如果两者的运行速度相近,就会相互吞噬,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星系。倘若这两个星系的星系核相遇,就会相互绕转而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高速旋转的星系核。这个高速旋转的星系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从它的两极爆发出能量强大的粒子流向远方喷射。星系核的能量越大,喷射粒子流的流量也就越大,喷射得也就越遥远。此类星系核称为两极喷流星系核。星系核在喷射高能粒子流的时候,会消耗其自身的能量,然而,当它俘获了其它星团或者星系以后,就会增添能量。当星系核的能量发生由大到小的变化时,就会建造出两条粗大的喷流带。如果星系核的磁轴绕着另一条轴(这条轴称作星系核的自转轴)旋转,那么,喷流带的轨迹就会弯曲,而演变成旋涡星系的两条旋臂。一般的,星系核的磁轴与自转轴之间的夹角(0~π/2)越大,所建造的星系盘面就会越扁;否则就会越厚。星系核的磁轴绕着自转轴的旋转速度越快,旋臂缠卷得就会越紧;否则,就会越松。旋涡星系的两条旋臂是恒星诞生的活跃区域。恒星要恒久保持螺旋臂的形状会遭遇到“缠绕困境”而难以维持住,因为星系盘中天体的环绕速度会随着至中心的距离而变化,一条向外辐射出的臂(像车轮的辐条)很快就会因为星系的自转弯成弧线。星系只要自转几周之后,螺旋臂的曲率就会增加至紧紧缠绕着星系的球核。但观测到的却不是如此。旋涡星系的螺旋臂解释图。第一个令人可以接受的理论是林家翘与徐遐生两人在1964年发明的,他们建议螺旋臂只是螺旋密度波的显示。他们假设恒星在细长的椭圆轨道上并且原来的轨道方向是互有关联的,也就是说,椭圆以很平顺的方式随着与核心距离的增加逐渐改变了他们的方向。这就是图中所说明的,很清楚的观察到椭圆轨道在某些区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就是螺旋臂。因此恒星并不是永远保持在我们所看见的位置,他们只是在轨道上移动时经过螺旋臂。二择一的另一个被推荐的假说是星系的运动造成恒星陷入波浪中,因为形成时最亮的恒星也会最快死亡,便会在波的后方形成黑暗的区域,因而使得波被看见。——摘抄自“百度百科”
      冥(míng):(1).昏暗。《前汉·五行志》:“其庙独冥。” 《注》:“暗也。”(2).深奥,深沉。(3).糊涂,愚昧。《礼记·哀公问》:“寡人惷愚冥顽。” 注:“言不能明理此事。”(4).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古代多指一年的第二季,已被人进入天气炎热的时节。如:冥季(夏季,农历四月到六月)。又如:冥天(夏天)。 《说文》:“冥,幽也,夏六月也。” 《淮南子·天文寻》:“冥,夏也。” 《诗·无将大车》:“维夏冥冥。” 《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夏已矣。” 枚乘《七发》:“冥火薄天,兵车雷运。” 《幢碟后传》:“六月为冥。” 《汉书·五行志》:“其夏独冥。” 《太玄·玄文》:“冥者,明之藏也。”(5).指儿童(或细伢)因激素造成早熟状态进入的世界。(6).深远,幽深。孙绰《游天台山赋》:“临万丈之绝冥。” 注:“幽深也。”(7).精妙,深奥。(8).虚空渺茫。《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冥冥。” 注:“皆了无也。”(9).静默。归有光《项脊轩志》:“冥然兀坐,万籁有声。”(10).潜心,专心。《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无昭昭之明。” 注:“专默精诚之谓也。” 《聊斋志异·促织》:“冥搜未已。”(11).夜晚,黑夜。《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12).神灵,自然。(13).通“溟”。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14).姓氏用字。(15).泯灭。(16).同“瞑”。闭上眼睛。《庄子·列御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17).暗合,默契。高允《征士颂》:“神与理冥。”(18).草深。《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摘抄整理自“百度百科”{(1)、(4)、(6)、(7)、(9)、(13)、(16)}
      幻(huàn):(1).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幻”的构型含义暂无定论。《说文解字》第四卷下:“幻,相诈惑也。从反予。《周书》曰:‘无或诌张为幻。’” 《尚书·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2).没有现实跟据的;不真实的。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 《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3).怪异。南朝·梁·范缜《答曹舍人》:“怀神梦幻,虚假有自来矣。”(4).神奇;奇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然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5).奇异地变化。汉·张衡《西京赋》:“奇幻倏忽,易貌分形。”(6).变幻的法术。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摘抄自“百度百科”{(5)}
      冥幻星(míng huàn xīng):是一种长生不老星,它不定期由一种星体转换成另一种星体,循环往复,从星云始,由恒星终,中间历经行星时代。(作者自创的一种星体)
      青冥(qīng míng):1、指苍天。2、指仙境,天庭。3、指山岭。4、指海水。5、形容青苍幽远。6、竹木郁茂貌。7、喻高位,显要的职位。8、喻宫廷或帝王。9、古剑名。——摘抄自“百度百科”{1、2、7、8}
      青冥星(qīng míng xīng):冥幻星的心脏。(作者自创的一种星体)
      上帝粒子(shàng dì lì zǐ):指希格斯玻色子(英语:Higgs boson)。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有异议),不带电荷、色荷,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196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在希格斯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根据希格斯机制,基本粒子因与希格斯场耦合而获得质量。假若希格斯玻色子被证实存在,则希格斯场应该也存在,而希格斯机制也可被确认为基本无误。——摘抄自“百度百科”
      球形闪电(qiú xíng shǎn diàn):即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球状闪电的危害较大,它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飘飞或逆风而行。它可以通过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因为碰到障碍物爆炸。球状闪电是形成雷电的电动趋势,在半击穿空气时产生的空气离子球。它其中携带能量,包裹相对稳定。当有导体破坏它的平衡时,它会和周围的空气中和,并释放出能量。——摘抄自“百度百科”
      联珠闪电(lián zhū shǎn diàn):即联珠状闪电,又即串珠状闪电。很少见的一种闪电。看起来像一条在云幕上滑行或穿出云层而投向地面的发光点之连线,也像闪光的珍珠项链。有人认为联珠状闪电似乎是从线状闪电到球状闪电的过渡形式。联珠状闪电往往紧跟在线状闪电之后接踵而至,几乎没有时间间隔。——摘抄自“百度百科”
      质心(zhì xīn):质量中心简称质心,指物质系统上被认为质量集中于此的一个假想点。与重心不同的是,质心不一定要在有重力场的系统中。值得注意的是,除非重力场是均匀的,否则同一物质系统的质心与重心通常不在同一假想点上。——摘抄自“百度百科”
      多普勒效应(duō pǔ lè xiào yìng):(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或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摘抄自“百度百科”
      蓝移(lán yí):(Blue Shift),也称蓝位移,与红移相对。在光化学中,蓝移也非正式地指浅色效应。蓝移是一个移动的发射源在向观测者接近时,所发射的电磁波(例如光波)频率会向电磁频谱的蓝色端移动(也就是频率升高,波长缩短)的现象。这种频率改变的现象在相互间有移动现象的参考座标系中就是一般所说的多普勒位移或是多普勒效应。当一般将星光的红移被视为是宇宙膨胀的证据时,天文学中同样有很多蓝移现象,例如:同在本星系群的仙女座星系正在向银河系移动;所以从地球的角度看,仙女座星系发出的光有蓝移现象。观察螺旋星系时,旋臂朝向地球接近的一端会呈现蓝移(参考塔利-费舍尔关系)。临近太阳系的巴纳德星就是恒星观察的典型例子。还有,蝎虎座BL类星体被推挤出的相对喷流中朝向地球的一支,辐射出的同步加速辐射和韧致辐射都会呈现蓝移。——摘抄自“百度百科”
      林奈撞击坑(lín nài zhuàng jī kēng):是月球上最年轻的陨石坑,直径约为8公里。比尔(Wilhelm Beer)和马德勒(Johann Mdler)在13年里,一直在观察这个陨石坑,并在1837年发布了自己观察到的地图,而林奈陨石坑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一直都没什么变化。但直到1866年,施密特(Johann Friedrich Julius Schmidt)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观测,观察的结果和绘制的地图,都与比尔他们绘制的地图极为相似。然而,当他在1866年重新观察这片区域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个陨石坑不见了,在它应该存在的地方,现在却只有一块简单的白色斑块,并且中间有一座小山,似乎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这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施密特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消失陨石坑的兴趣。随后,顶尖天文学家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最终发现,施密特提到的“山”,实际上是一个直径约2.4公里的小陨石坑,比比尔最初发现的要小得多。虽然科学已经证明,林奈陨石坑没有消失,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它已经缩小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陨石坑如此突然的变化呢?有人认为,这是月球火山作用的结果,不过现代天文学家并不赞成这一理论。因为这么多有经验、受人尊敬的天文学家,不可能都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林奈陨石坑变形的真实原因,仍然是个谜。——摘抄自百度用户“科学杂刊”的文章《三个在月球上发现的,让人匪夷所思的陨石坑,究竟是怎么回事?》
      柏拉图撞击坑(bó lā tú zhuàng jī kēng):又叫柏拉图环形山(Plato),是月球正面位于雨海东北侧、阿尔卑斯山脉西北端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略晚于雨海地质龄,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约公元前428/427年-公元前348/347年),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暨耶稣会天主教神父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在1651年首次提出,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最终正式确定。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51.62°N 9.38°W,直径100.68公里,深度约2.86公里,内部容积121003。柏拉图环形山最为人知晓的就是所谓的月球瞬变现象,包括亮斑、色变、部分区域朦胧雾化以及月食期间出现闪光,它是已报告月球上出现瞬变现象第二多的地方。这些异常现象尚无确切的解释。不管是宇宙探测器或是地球观测站,都没拍摄到任何一张有关该陨坑瞬变现象的照片,因此,瞬变现象极可能只是观察条件,加上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的共同作用所导致。——摘抄自“百度百科”

      陆生木本植物
      血皮槭(xuè pí qì):〔学名:Acer griseum(Franch.)Pax〕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赭褐色,小枝圆柱形,叶纸质,卵形,椭圆形或长圆椭圆形,顶生的小叶片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聚伞花序有长柔毛,常仅有3花;花淡黄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丝无毛,花药黄色;4月开花,9月结果。分布于中国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生于海拔1500-2000米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血皮槭特别适合小型造景的需要。可以种植在庭园中,孤植或群栽于灌木丛中,能显示出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树皮薄纸状剥裂,奇特可观。——摘抄自“百度百科”
      青檀(qīng tán):(拉丁文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别名:青檀、檀、翼朴、檀树、青壳榔树,榆科、青檀属乔木,高达20米或20米以上,胸径达70厘米或1米以上;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幼时光滑,老时裂成长片状剥落,剥落后露出灰录色的内皮,树干常凹凸不圆;不规则的长片状剥落;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基部三出脉,单叶互生,长3-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和榆钱树叶相像,微苦,可防蚊虫;小枝黄绿色,干时变栗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渐脱落,皮孔明显,椭圆形或近圆形;冬芽卵形。生于石灰岩山地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边或石缝中。阳性树处,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壁石隙等处,成小片纯林或与其分树种混生。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来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夺地区生工。《救荒本草》:“青檀树生中牟南沙岗间。其树枝条纹细薄,叶形类枣,微尖艄,背白而涩;又似白辛树叶微小。开白花。结青子如梧桐子大。叶味酸涩,实味甘酸。采叶煤熟,水浸淘去酸味,油盐调食;其实成熟,亦可摘食。”——摘抄自“百度百科”
      神(shén):(1).形声兼会意字。“神”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商周时期也把“申”作为神仙的“神”。“申”的古字形是天空中闪电的形象描绘。古人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常常把各种自然现象当作神灵看待,以“申”为“神”说明了古人将闪电看作神迹。“神”字,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古代神话传说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死后的精灵。《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 《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3).精神;心神。《墨子·所染》:“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4).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王嘉《拾遗记·后汉》:“京师谓康成为‘经神’。”(5).神韵;韵味。王若虚《自笑》诗:“酒得数杯还已足,诗过两韵不能神。”(6).表情;神色。窦臮《述书赋》上:“长玉靡慢,神闲态秾。”(7).中医指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和精神状态。《素问·移情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8).姓氏用字。(9).不平凡的,极其高超的;不可思议的。《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10).〈方言〉聪明。(11).〈文言〉慎。《逸周书·宝典》:“行之以神,振之以宝。”(12).〈文言〉灵验。《晏子春秋·谏上十二》:“上帝神,则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无益。”(13).〈文言〉犹治。《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14).〈文言〉犹化。《吕氏春秋·具备》:“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高诱注:“神,化。言不诚不能行其化也。”(15).神,灵也。《易·系辞》曰:“阴阳不测之谓神。”(16).神明。《书·大禹谟》:“乃圣乃神。” 《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 《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 王弼 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 《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17).鬼神。阳魂为神,隂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18).《史记》:“民无能名曰神。”——摘抄自“百度百科”{(1)、(9)、(16)}
      青(qīng):(1).此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其本义是蓝色、蓝色矿石或草木的颜色。《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发蓝的绿色。(3).发绿的蓝色。(4).蓝绿参半,蓝中发绿,绿中发蓝的颜色。(5).黑色。《楚辞·大招》:“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蒋骥 《楚辞馀论》卷下:“《大招》云‘青色直眉’,青亦指黑。”(6).嫩绿色。《释名·释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这里的“青”指的是青草和未成熟作物所特有的嫩绿色。(7).深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释: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8).深绿色。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9).茂盛的样子。《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10).比喻年少。王建《白纻歌》:“青娥弹瑟白纻舞。”(11).青色物。《汉书》:“竹帛所载,丹青所画。”(7).东方的代称。《考工记》:“东方谓之青。” 《说文》:“东方色也。”(8).春的代称。《灵枢》:“春青风,夏阳风。”(9).青绿色的草。孟浩然《大堤行寄万七》:“踏青二三月。”(10).未成熟的农作物。(11).竹简。(12).古州名。《书·禹贡》:“海岱惟青州。”(13).青海省的简称。(14).姓氏用字。(15).《释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16).神名。《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17).鸟名。《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青旌。” 注:“青,青雀,水鸟。”(18).木名。庾信《步虚词》:“空青为一林。” 注:“云笈七签,玉清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青之林。” 《广韵》:“男青、女青,皆木名。”(19).果名。青子,橄榄也。苏轼诗“纷纷青子落红盐”。(20).药名。《本草纲目》:“空青,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青。又,白青,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 《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并详《本草纲目》。”(21).《韵会》:“竹皮曰青。” 《后汉·吴右传》:“杀青简以写经书。” 注:“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22).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23).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饮,曰踏青。”(24).《集韵》《韵会》:“并子丁切。与菁同。” 《诗·卫风》:“绿竹青青。” 《传》:“青青,茂盛貌。” 《释文》:“青,子丁反。本亦作菁。” 《小雅》:“其叶青青。” 《释文》:“青,子零反。”——摘抄自“百度百科”{(4)}
      神青树(shén qīng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神青树的整体外形与青檀的一样,叶、花和果与青檀的不一样,青色圆形叶,青色叶柄较长,圆锥花序排列于枝顶,青色花梗(花柄),青色花托,八片青色披针形花萼(萼片),辐状花冠,白色花冠下部合生,形成一个短筒,上部八裂,裂片呈半圆形,由基部向四周扩展,状如轮辐,单雄蕊,单雌蕊,玄(赤黑)色花丝,玄(赤黑)色花药,子房,共一室,一个黄色胚珠,一根黄色花柱,黄色柱头。结圆球形坚果,青色果壳,无果脐,圆球形果仁,白色果仁薄膜,灰色果仁肉,青色空心圆球形壳斗包着整个坚果,壳斗表面呈圆球状突起,整个坚果的直径最大可至1.8厘米。整棵神青树最高可至8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玄(xuán):(1).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赤黑色。《诗·国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2).漩涡,表示水滴下垂。(3).〈文言〉深;厚。《楚辞·九章·惜往日》:“临远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4).〈文言〉远。《庄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5).神妙;深奥。《后汉书·崔骃传》:“协准约之贞度兮,同断金之玄策。”(6).〈口语〉不真实,靠不住。(7).〈文言〉奇特。(8).〈文言〉透彻;通达。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9).〈文言〉寂静;清静。《准南子·主术》:“天道玄默,无容无则。”(10).道家的学说;道教。唐.李咸用《吴处士寄香兼劝入道》:“空挂黄衣宁续寿,曾闻玄教在知常。”(11).扬雄《太玄》的简称。唐.岑参《送颜少府投郑陈州》:“一尉便垂白,数年唯草玄。”(12).〈文言〉天。《楚辞·招魂》:“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蒸。”(13).〈文言〉农历九月的别称。《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14).〈文言〉北方。《晋书·四夷传》:“九夷八狄,被青野而亘玄方;七戎六蛮,绵西宇而横南极。”(15).〈文言〉玄孙的省称。宋.刘克庄《满江红·庆抑斋元枢八十》:“看画盆、岁岁浴曾玄,添怀抱。”(16).姓氏用字。(17).《黄庭经》:“心为上玄。”(18).干支名。《尔雅·释天》:“壬曰玄黓。”(19).玄圃,天帝都也。《淮南子·览冥训》:“昆仑,去地一万八千里,上有曾城九重。或上倍之,是谓阆风。或上倍之,是谓玄圃。”(20).玄都。《十洲记》:“玄洲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眞公所治。” 《玉京经》:“玄都,玉京山有七宝城,太上无极大道虚皇君之所治也。”(21).《礼·礼运》:“玄酒在室。” 注:“玄酒,水也。”(22).《尔雅·释亲》:“曾孙之子为玄孙。” 韦诞《亲蚕颂》:“苞繁右于万国,卷福釐以言旋。美休祚于亿载,启百世之曾玄。”(23).与炫同。司马相如《封禅书》:“采色玄耀。” 注:“玄,读曰炫。”——摘抄整理自“百度百科”{(2)、(4)、(5)、(9)、(12)}
      玄色(xuán sè):(1).蓝绿色。《诗经》:“苕之华,其叶玄玄。”(2).赤黑色。汉代时,“玄”被定义认为天的本色,即“月已落,日未出”的颜色。(3).黑中带微赤的颜色。《周礼·考工记·钟氏》:“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汉·郑玄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緅为青赤色,缁为黑色。 《论语注疏》:“正义曰:云「一入曰緅。饰者,不以为领袖缘也」者,案《考工记》云:「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注云:「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緅,今礼俗文作爵,言如爵头色也。又复再染以黑乃成缁矣。郑司农说以《论语》曰‘君子不以绀緅饰’,又曰‘缁衣羔裘’。《尔雅》曰:‘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竀,三染谓之纁。’《诗》云:‘缁衣之宜兮。’玄谓此同色耳。染布帛者,染人掌之。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4).黑中带黄的颜色。《说文长笺》:“黑而有赤色者为纁,有黄色者为玄。”——摘抄整理补充自“百度百科”{(2)}
      注:作者把(1)细分为三种:A.发蓝的绿色。B.发绿的蓝色。C.蓝绿参半,蓝中发绿,绿中发蓝的颜色。把(4)细分为两种:A.黑中带微黄的颜色。B.黑中带黄的颜色。
      黄檀(huáng tán):(学名:Dalbergia hupeana Hance)蝶形花科,黄檀属乔木植物。树皮暗灰色,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花冠淡紫色或白色,荚果长圆形或阔舌状,花果期5-10月。——摘抄自“百度百科”
      人(rén):(1).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2).某人,某种人,某些人。《孟子·滕文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3).人才,杰出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4).人品,人格。《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5).指人手,干事的人。(6).别人,他人。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7).指自己。《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8).民众,百姓。《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9).智人。(10).指成年人。洪亮吉《治平篇》:“以一人生三计之。”(11).人事,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12).尘世,人世。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3).人的身体。(14).指人情事理。《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15).指男女交合之事。《晋略·废帝纪》:“帝素谨无过,乃诬以痿不能人。”(16).偶,伴侣。《淮南子·齐俗》:“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17).果仁,后写作“仁”。《尔雅·释木》:“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18).唐代避太宗讳,以“人”代“民”。(19).通“仁”,仁爱,怜悯。《吕氏春秋·举难》:“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20).姓氏用字。(21).每人,人人。《淮南子·人间训》:“人皆贺之。”(22).人为,人造成的。《说苑·反质》:“非其所藏者,不有天灾,必有人患。”(23).一人,君也。《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24).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25).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26).左人,中人,翟国二邑。(27).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28).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29).蒲人,艾人,见《岁时记》。(30).复姓:左人。(31).与“神”对应,指生活在人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摘抄补充整理自“百度百科”{(31)}
      褐(hè):(1).粗布或粗布衣服。(2).黑黄色。(3).像栗子皮的颜色。(4).处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5).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 赵岐注:“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 《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郑玄笺:“褐,毛布也。”(6).贫贱人的代称。《左传·哀公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 杜预注:“褐,寒贱之人。”(7).指粗麻制成的袜子。《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袜巾。” 颜师古注:“袜,足衣也,一曰褐,谓编枲为袜也。” 《说文》:“褐,编枲袜。” 段玉裁 注:取未绩之麻,编之为足衣,如今草鞵之类。”(8).指褐夫。《孟子·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淮南子·主术》:“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9).复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10).土褐色,即土地的颜色。——摘抄自“百度百科”{(10)}
      注:“褐”在本书中还指大地色,借指地球;人间。
      人褐树(rén hè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人褐树的整体外形与黄檀的一样,叶、花和果与黄檀的不一样,褐色正方形叶,褐色叶柄较长,总状花序排列于枝顶,褐色花梗(花柄),褐色花托,四片褐色披针形花萼(萼片),钟状花冠,白色花冠下部合生成宽而短的筒状,上部四裂,每片裂片呈正方形,稍微往外卷,单雄蕊,单雌蕊,玄(赤黑)色花丝,玄(赤黑)色花药,子房,共一室,一个黄色胚珠,一根黄色花柱,黄色柱头。结正方体形坚果,褐色果壳,无果脐,正方体形果仁,白色果仁薄膜,灰色果仁肉,褐色空心正方体形壳斗包着整个坚果,壳斗表面呈正方体状突起,整个坚果的长、宽、高最大可至1.4厘米。整棵人褐树最高可至4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隐翼木(yǐn yì mù):(学名:Crypteronia paniculata Bl.)是隐翼科隐翼属植物,乔木,高12-30米,胸径50厘米左右;枝条扁圆,有皮孔及纵纹,无毛。叶对生,宽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17厘米,宽3-7厘米。总状花序腋生,细长而柔弱,长20-25厘米。蒴果扁圆球形,直径2毫米,顶端有喙,花柱宿存;果梗长约1毫米;种子椭圆形。花期7-8月,果期9-11月。隐翼木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中国云南为其分布区的北缘。对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其分布规律有科学价值。该种植物花期郁香溢人,其化学成分、经济用途均有研究意义。——摘抄自“百度百科”
      迦汉吉尔·(Jahangir):源自波斯语,指世界的统治者。
      迦汉吉尔树(jiā hàn jíěr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迦汉吉尔树的整体外形与隐翼木的一样,叶、花和果与隐翼木的不一样,蓝色箭头形叶,蓝色叶柄较长,头状花序于枝顶排成轮状花序,花序轴白色,缩短膨大成头状花序托,其上着生许多芒状无梗散花,将每一根芒状无梗散花均分成三段,皆上段和中段玫红色,下段白色,花轴基部有八层苞叶密集成总苞,苞叶为剑形,蓝色,朝外的一面密被米青色钩刺,单雄蕊,单雌蕊,蓝色花丝,蓝色花药,子房,共一室,一个绿色胚珠,一根绿色花柱,绿色柱头。结椭圆球形坚果,米青色果壳,无果脐,椭圆球形果仁,白色果仁薄膜,灰色果仁肉,蓝色空心圆球形壳斗包着整个坚果,背部呈圆锥状突起,整个坚果最长可至8.4厘米,最宽可至1.8厘米。整棵迦汉吉尔树最高可至18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冷杉(lěng shān):(学名:Abies fabri (Mast.)Craib),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枝条轮生。树皮灰色或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固着于树干上,内皮淡红色;大枝斜上伸展,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淡灰黄色或淡褐色,叶枕之间的凹槽内有疏生短毛或无毛,二、三年生枝呈淡褐灰色或褐灰色;冬芽圆球形或卵圆形,有树脂。球果卵状圆柱形或短圆柱形,基部稍宽,顶端圆或微凹,有短梗,熟时暗黑色或淡蓝黑色,微被白粉。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冷杉属植物发生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中新世及第四纪种类增多,分布区扩大,经冰期与间冰期保留下来,繁衍至今。——摘抄自“百度百科”
      伊布若·(Ibro):源自波斯尼亚语、波斯语。
      伊布若树(yī bù ruò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伊布若树的整体外形与冷杉的一样,叶、花和果与冷杉的不一样,绿色提琴形叶,绿色叶柄较长,圆锥花序排列于枝顶,绿色花梗(花柄),绿色花托,六片绿色剑形花萼(萼片),十字形花冠,四片红色倒心形花瓣,瓣爪直立,檐部平展成十字形,分生雄蕊,单雌蕊,分生雄蕊一共四根,其中三根的花丝皆为米青色,每根花丝顶部各有一颗灰色花药,剩下的一根,花丝为米白色,花丝顶部有一颗灰色花药,米黄色子房,共一室,三个米青色胚珠,一根米黄色花柱,灰色柱头。结椭圆球形坚果,米红色果壳,果脐突起,椭圆球形果仁,米青色果仁薄膜,白色果仁肉,米红色杯形壳斗包着坚果约1/2,背部呈瘤状突起,整个坚果最长可至8.4厘米,最宽可至4.8厘米。整棵伊布若树最高可至48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青皮槭(qīng pí qì):(拉丁学名:Acer cappadocicum Gled.),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15-20米,冬芽卵圆形,鳞片覆叠。小枝平滑紫绿色,无毛。叶纸质,基部心脏形、稀近于截形。花期4月,果期8月。——摘抄自“百度百科”
      瑟诺斯·(Xenos:源自西班牙语、希腊语,指陌生人)
      瑟诺斯树(sè nuò sī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巴克斯树的整体外形与青檀树的一样,叶、花和果与青檀树的不一样,叶的形状和颜色跟青皮槭的一样,绿色叶柄较长,聚伞圆锥花序排列于枝顶,绿色花梗(花柄),绿色花托,四片绿色剑形花萼(萼片),十字形花冠,四片橘红色倒心形花瓣,瓣爪直立,檐部平展成十字形,分生雄蕊,单雌蕊,分生雄蕊一共三根,第一根花丝为米白色,花丝顶部有一颗灰色花药,第二根花丝为橘红色,花丝顶部有一颗蓝色花药,第三根花丝为米青色,花丝顶部有一颗灰色花药,米黄色子房,共一室,一个水色胚珠,一根米黄色花柱,血红色柱头。结圆球形果实,青色,光亮而透明,分布着八条橘红色纵行维管束,清晰可见,将果实八等分,青色果肉,橘红色果核,共一颗,每个果实的直径最大可至八厘米。整棵巴克斯树最高可至89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巴克斯·(Bacchus):酒神。
      巴克斯树(bā kè sī shù):瑟诺斯树的别名。
      奎妮薇尔·(Quinevere)
      奎妮薇尔树(kuí nī wēi ěr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奎妮薇尔树的整体外形与乔松的一样,叶、花和果与乔松的不一样,土黄色提琴形叶,土黄色叶柄较长,穗状花序排列于枝顶,黑色花梗(花柄),黑色花托,四片黑色披针形花萼(萼片),白色唇形花冠,下部合生成管状,上部向一边张开,状如口唇,上唇2裂,下唇3裂,无花蕊,不结果,花冠中寄生着。整棵奎妮薇尔树最高可至47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黑瑞贝尔托·(Heriberto):源自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指闪闪发光的战士。
      黑瑞贝尔托树(hēi ruì bèi ěr tuō shù):奎妮薇尔树的别名。
      扎因·(Zaine)
      扎因树(zhā yīn shù):紫色根,紫色须根,金色树干覆盖着黄色“人”字形裂纹树皮,银色边材,水色芯材,金色枝,柳黄色顶芽,赭色花芽,赭色芽鳞痕,柳绿色叶痕,黄色维管束痕,金色桠,树叶互生,枝与桠的每个节上,生长着一片柳绿色镰形叶,柳绿色叶柄较长,叶柄根部和节之间偶生柳黄色腋芽,相邻的两片叶子长在相对两侧,总状花序排列于枝顶,绿色花梗(花柄),绿色花托,四片绿色披针形花萼(萼片),钟状花冠,下部合生成宽而短的筒状,上部四裂,每片裂片呈舌形,稍微往外卷,单雄蕊,单雌蕊,藕荷色花丝,花丝顶部有一颗灰色花药,水色子房,共一室,一个红色胚珠,一根水色花柱,灰色柱头。果实的形状和大小与人心果的一样,赭色,赭色果肉,灰色果核,共一颗。整棵扎因树最高可至19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赭(zhě):外文名:reddish brown;hematite;ochre。(1).本义是“生产赤色颜料的专业户”。(2).红土。《说文》:“赭,赤土也。” 《前汉·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靑赭垩。” 《注》:“赭,今之赤土也。”(3).红色;赤红色。《博雅》:“赤也。” 《广雅·释器》:“赭,赤也。” 《汉书·王莽传》:“桃汤赭鞭。” 师古曰:“赭,赤也。”(4).赭衣。古时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称囚犯。《前汉·?法志》:“赭衣塞路。” 《荀子·正论篇》:“杀赭衣而不准。” 《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5).染成红色。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赭其垣。”(6).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赐爵。”(7).赭尽:谓使山野草木空尽而成赤地。(8).赭红袍:血溅衣袍,使成红色。比喻战斗激烈。(9).赭颜:因酒醉而脸红。(10).赭黄:天然的褐铁矿。(11).赭鞭:赤色的鞭。(12).赤裸。唐·柳宗元《晋问》:“群饮源槁,回食野赭。”——摘抄自“百度百科”{(1)、(2)、(3)}
      赭色(zhě sè):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红色、赤红色、深红色。国画中赭色有赭褐、赭黄、赭红,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其色稳定性好。产于赤铁矿、磁赤铁矿,山西、河北都有出产。石质坚硬者色一般较深偏红,日本色名大鉴中记载赭石产□□代洲的字样,古代洲是山西五台县。赭石即不加胶涂在纸上其色亦难去掉。赭石制作起来很是方便,只要把赭石原料去杂质后捣碎研细加入胶水再研磨兑入温水绞匀,带其沉淀,将上层黄膘倒出蒸干收存就是赭石膏。——摘抄自“百度百科”
      注:“赭色”在本书中的此处为红色。
      扎曼·(Zamaan)(Zamaan:时间)
      扎曼树(zhā màn shù):扎因树的别称。
      扎瑞夫·(Zareef)
      扎瑞夫树(zhā ruì fū shù):紫色根,紫色须根,玄(赤黑)色树干覆盖着赤黄色“米”字形裂纹树皮,银色边材,水色芯材,玄(赤黑)色枝,玄(赤黑)色桠,粉色顶芽,米白色花芽,粉色芽鳞痕,粉色叶痕,粉色维管束痕,树叶互生,枝与桠的每个节上,生长着一片粉色矩圆形叶,粉色叶柄较长,叶柄根部和节之间偶生粉色腋芽,相邻的两片叶子长在相对两侧,总状花序排列于枝顶,粉色花梗(花柄),粉色花托,八片粉色条形花萼(萼片),米白色有距花冠,距直,单雄蕊,单雌蕊,白青色花丝,花丝顶部有一颗灰色花药,水红色子房,共一室,一个水色胚珠,一根水红色花柱,血红色柱头。果实的形状和大小与人心果的一样,米白色,赭色果肉,灰色果核,共一颗。整棵扎瑞夫树最高可至48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博兹·(Boaz):源自希伯来语,指力量。
      博兹树(bó zī shù):扎瑞夫树的别名。
      缩序火焰花(suō xù huǒ yàn huā):(学名:Phlogacanthus abbreviatus(Craib)R.Ben.)为爵床科火焰花属的植物。属中国原产的植物(非从国外引种)。小灌木,具长匍匐茎,高达1米,幼茎初圆柱形,绿色,被微柔毛,后4棱形,禾秆色,稍粗糙。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倒披针形,顶端短渐尖,钝,基部渐狭。叶片长15厘米,宽5厘米,纸质,全缘,上面无毛,背面脉上微柔毛,侧脉通常6条,上面稍隆起,背面连同横脉隆起。叶柄达3.5厘米。狭圆锥花序顶生,直立,短缩;苞片小,早落;花梗约3毫米长,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近钝,长7毫米,宽1.5毫米,外面被紧贴糙伏毛,然而里面和外面稀疏地头状腺毛纤毛。花冠紫色,除外面毛被较稀疏外,和Cystacanthus paniculatus相似。——摘抄自“百度百科”
      火宫(huǒ gōng):道家称心为“上玄”或“火宫”。《黄庭内景经·肾部》:“中有童子冥上玄。” 梁丘子注:“心为上玄,上玄幽远,气与神连,故言冥上玄。”道家用五行说解释五脏,认为心脏于五行为火,所以称火宫。 《黄庭内景经·心部》:“心部之官莲含华。” 梁丘子注:“火宫也,心脏之质像莲华之未开也。——摘抄自哔哩哔哩用户“与郎宫唔”的文章《心之别称》
      火宫树(huǒ gōng shù):根、须根、干、枝和桠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火宫树的整体外形与缩序火焰花的一样,叶、花和果与缩序火焰花的不一样,红色心形叶,红色叶柄较长,头状花序排列于枝顶,红色花梗(花柄),红色花托,六片红色剑形花萼(萼片),舌状花冠,基部合生成一个短筒,上部边缘生长着红色中性舌状花,不结实,中部生长着灰色两性管状花,能结实,分生雄蕊,单雌蕊,分生雄蕊一共五根,第一根花丝为米白色,花丝顶部有一颗灰色花药,第二、三、四根皆花丝为米青色,花丝顶部各有一颗灰色花药,第五根花丝为橘红色,花丝顶部有一颗蓝色花药,米黄色子房,共一室,五个胚珠,一个米白色,三个米青色,一个橘红色,一根米黄色花柱,灰色柱头。果子形状与鬼针草的瘦果一样,顶端没有芒刺,大小与葵花籽一样,灰色。整棵火宫树最高可至10米。(作者自创的一种树)
      山茶花“心愿”(shān chá huā xīn yuàn):山茶花“心愿”学名:Camellia japonica,是美加利福尼亚洲David Feathers先生于1977年培育成功的。完全重瓣型,瓣宽圆,排列整齐,中部花瓣略内扣;淡粉红色。——摘抄自百度用户“植家”的文章《20个山茶花品种科普,你都认识吗?》
      香太阳茶花(xiāng tài yáng chá huā):(Fragrans solis Camellia),美国育成,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花品种。半重瓣型;大型花,花瓣宽圆,平铺,花瓣扭曲起皱,白色具红色条纹或斑块,有时白,有时会出现整朵的玫瑰红色或粉红色花,呈现少有的一树两色花现象。——摘抄自“百度百科”
      山茶花“十八学士”(shān chá huā shí bā xué shì):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树型优美,花朵结构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组成六角花冠,塔形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观。相邻两角花瓣排列20轮左右,多为18轮,故称它为“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深为人们所厚爱。
      注:本书中此处的山茶花“十八学士”为一束白十八学士。
      白十八学士(bái shí bā xué shì):结花密集,花型典雅精致,是茶花的一个珍品,是中国茶花传统名种。
      二球悬铃木(èr qiú xuán líng mù):二球悬铃木(学名:Platanus acerifolia (Aiton) Willdenow)是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是三球悬铃木与一球悬铃木的杂交种。落叶大乔木,树皮光滑,嫩枝密生灰黄色绒毛,老枝秃净。叶阔卵形,上下两面嫩时有灰黄色毛被,下面的毛被更厚而密;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中央裂片阔三角形,宽度与长度约相等;叶柄密生黄褐色毛被;托叶中等大,基部鞘状,上部开裂。花通常4数。雄花的萼片卵形,被毛;花瓣矩圆形;雄蕊比花瓣长,盾形药隔有毛。果枝有头状果序1-2个,稀为3个;头状果序直径约2.5厘米,宿存花柱长2-3毫米,刺状,坚果之间无突出的绒毛,或有极短的毛。原产于欧洲东南部至西亚,世界各地均有引种,中国自东北、西北、华北至华中、西南、华东均广泛裁培。耐寒性较强,喜光,不耐阴,抗旱性强,较耐湿,喜温暖湿润气候。抗性强能适应城市街道透气性差的土壤条件,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湿润肥沃的微酸性或中性壤土生长最盛,微碱性或石灰性土也能生长。二球悬铃木树冠广展,叶大荫浓,夏季降温效果极为显著。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二球悬铃木的叶可作牲畜粗饲料,作食用菌培养基,可提取叶蛋白,可用作肥料,可用作治虫烟雾剂的供热剂原料。——摘抄自“百度百科”

      陆生草本植物
      红花石蒜(hóng huā shí suàn):(学名:Lycoris radiata var. radiata)是石蒜的一个变种。别名曼珠沙华、红色彼岸花、舍子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肥厚。叶线形,于花期后自基部抽生。花葶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花鲜红,花筒较短,花被片狭倒披针形,向外翻卷,雄蕊及花柱伸出,姿态秀丽,花期7月至9月,盛开在七月,生长于夏日。性喜阴湿环境,怕强光直射,宜生长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分植鳞茎繁殖,通常3-4年分栽一次。——摘抄自“百度百科”
      井栏边草(jǐng lán biān cǎo):(学名:Pteris multifida Poir.)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陆中小型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多数,密而簇生,叶片卵状长圆形,一回羽状,羽片通常对生,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时近羽状,能育叶有较长的柄,羽片狭线形,叶轴禾秆色,稍有光泽。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越南、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墙壁、井边及石灰岩缝隙或灌丛下。——摘抄自“百度百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