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第六十二章 新石器时代 ...


  •   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

      一、新乐文化:

      1)、分布在沈阳地区的辽河浑河流域,以沈阳新乐遗址下层遗存为其代表性文化遗存。

      2)、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石器有细石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三种,其中以细石器的数量最多,打制石器最少。细石器大都用燧石、玉髓作原料,器形以石叶最多,其次为各种尖状器和石镞。此外还发现一些用煤精制成的装饰品。

      3)、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最多,火候较低,胎质疏松,泥质陶的数量较少,器表大多有纹饰,多线纹,少量弦纹。器形胎壁均匀,造型规整,可能使用了慢轮制陶。

      4)、居住在圆角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面积近25平方米,门向南,中央有灶。

      5)、新乐下层出土的石器都是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物加工工具。说明当时已有了定居农业。较多的细石器和石镞反映了渔猎经济占较大比重。
      -------------------------------------------

      二、兴隆洼文化:

      1)、主要分布在辽河、大凌河流域,克什克腾族,燕山南麓,哲里木盟等。

      2)、兴隆洼文化的时代早于红山文化。

      3)、居住方式以半地穴式房屋为主,房屋平面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位于带有围沟的聚落内部。

      4)、陶制都是夹砂陶。有红褐灰褐和黄褐等,火候较低,陶制疏松,均为手制,器表纹饰为符合纹,多为压印,交叉纹、网状纹等。

      5)、石器有打制、琢制、磨制和压制四种,其中打制石器的数量最多,器形也较大。琢制石器有磨盘和磨棒。压制石器只有一种鱼镖,骨器的种类较多。

      -------------------------------------------

      三、红山文化:

      1)、赤峰市红山后遗址发掘。

      2)、相对年代与仰韶文化大致相当。主要分布范围石内蒙古赤峰、通辽、辽宁朝阳、锦州地区、河北北部燕山地带。主要遗址有赤峰红山、水泉村、巴林左旗南杨家营等。

      3)、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打制和磨制的细石器,叶形石耜最具代表性,是红山最富特征的农业生产工具。

      4)、陶器均为手制的夹砂褐陶和泥质红陶。火候较低,也有彩陶和具有代表性的之字形纹饰陶器。泥制红陶外表为黑色彩绘,有菱形纹等纹饰。

      5)、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居住在半地穴式建筑房屋。

      6)、制玉工艺发达,是史前主要的语气考古学文化之一,出土大批动物形象的玉器,造型生动别致。

      7)、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的发现,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建筑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为我们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论提供了新的材料。
      -------------------------------------------

      四、富河文化:

      1)、东北地区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

      2)、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北边的昭乌达盟的北部地区,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吉林省哲里木盟也有发现。

      3)、富河文化和红山文化在西拉木伦河交错分布。

      4)、生产工具有细石器,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骨器。细石器最多,以石叶伟主要器形。打制石器都经过精致的打制加工,表现了纯熟的工艺。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由于磨制石器不发达,从而使打制石器的打制技术达到了史前的高峰。磨制和琢制的器形较少,骨器的数量较多。

      5)、陶器以质地疏松的黄褐夹砂陶为主,灰褐陶次之,均手制,泥条盘筑,纹饰分纵横,器形以大口深腹筒罐为主,多筒形罐和之字形线纹,横之子形点纹,是富河文化陶器的特色。

      6)、居住方式以圆形或方形的房屋为主,方形较多,多在山坡上建成。门向南,中央有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