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新石器时代 ...


  •   一、大地湾一期文化(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1)、位于甘肃省秦安县邵店村东。

      2)、出土圈足碗、三足钵、桶腹三足罐等典型陶器。特别是出土的大型平地起建房屋遗迹十分罕见。

      3)、其中一座为长方形,室内面积130平方米,包括主室、东西侧室、后室和房前附属建筑。为木骨泥墙房屋,居住面使用人造轻骨料,近似现代混凝土。

      4)、整个建筑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对研究中古原始社会建筑史有重要价值,该遗址内涵丰富,对建立陇东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有重要学术意义。
      -------------------------------------------

      二、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1)、1924年在甘肃临洮马家窑首先发现而得名。

      2)、与仰韶关系密切(与仰韶期?那就是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又称甘肃仰韶文化。上乘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

      3)、马家窑文化的分布范围、重要遗址与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以陇西平原为中心的地区,经过发掘的重要遗址,有甘肃临洮的马家窑、兰州青岗岔、永昌鸳鸯池和青海乐都柳湾等20多处。

      4)、马家窑文化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文化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把它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分别代表4个发展时期。

      5)、马家窑文化的居民与经济生活:马家窑文化的居民是戎、羌族系的祖先,他们以经营原始的旱地农业为主,种植粟和黍,饲养牛马羊。

      6)、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陶制工具等。石器由打制和磨制石器,以磨制为主。
      打制石器:有石刀、石铲、细石器等。
      磨制石器:有石铲、石斧、穿孔石刀、石锛、磨谷器等,磨制精致,钻孔技术发达。
      骨器:有骨铲、骨锥、骨针等。
      陶制工具:有陶刀、陶纺轮等。

      7)、陶器以手工制陶为主,种类以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夹砂陶中以交错绳纹最多,器形以盆、钵、碗、壶、罐、瓮等。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彩陶特别发达,虽在品种的彩陶有时多达80%。纹饰多变又有一定的规律,表明画彩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彩陶多以橙黄色为底色,彩绘多用黑色和红色,陶器光滑平整。

      8)、马家窑文化的墓葬前后有一定的变化,葬法早期多二次葬和仰身葬,晚期多一次葬和屈肢葬。男性墓葬主要随葬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女性葬墓多随葬陶纺轮等。随葬品种类价值不一,反映了贫富分化差距。
      -------------------------------------------

      三、齐家文化(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2)、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

      3)、上乘马家窑文化,下限更晚。

      4)、主要分布:甘肃、青海境内黄河沿岸及支流涓水、湟水流域,重要遗址有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河庄遗址、秦魏家和青海乐都柳湾墓地等。

      5)、陶器主要分为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以手制为主,有少量彩陶和灰陶,器形以平底器为主,纹饰多以绳纹、篮纹、宽带纹、三角纹为主。

      6)、冶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齐家文化另一重要特征。在皇娘娘台、大河庄等遗址中,发现有铜器有青铜和红铜两种,其中铜镜是迄今已知最早的。铜器有冷锻也有冶铸,说明齐家文化发展到晚期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7)、建筑上,多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建筑。

      8)、墓葬上反映许多社会不平等因素,如一男两女等,墓葬规制和随葬品数量差异悬殊,说明财富不均,社会地位差别较大。

      9)、齐家文化的农牧业、制陶业以及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尤其冶铜业发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私有制的发展,加深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齐家文化时期氏族制已经逐步瓦解,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新石器时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