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2、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


  •   中原地区墓葬:

      中原地区指南抵淮河,北迄燕山,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区域,此期墓葬以洛阳地区较集中,最有代表性。可分为曹魏、西晋、十六国迄北魏迁洛阳以前,北魏迁洛阳至北齐、北周三期。
      -------------------------------------------

      一、曹魏、西晋时期:

      1、曹魏墓葬在形制结构上,保持东汉末期的特点,多为有斜坡墓道、甬道、耳室和长方形前、后室的砖墓。

      2、西晋墓葬以洛阳最多,已由多室墓向单室墓过渡,此期具有前后室的双室墓减少,多位单室方形砖墓和长方形竖穴洞室墓。

      3、大型墓都有宽大的砖筑墓室和长甬道,碑式的石墓志出现,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遗物,大型墓中随葬陶质镇墓兽、牛车、鞍马、武士俑、牵马俑、仆从佣以及庖厨明器、家畜家禽模型等,出现有时代特征的方形多翻口罐等,陶俑有神目高鼻的少数民族形象。

      4、中室墓墓道延长,墓室装饰出现室外砌筑护顶拱券和仿木结构。随葬品主要是陶质明器、饮食用具,也有南方的青瓷,出现了形制较小墓志。

      5、小型墓简陋,基本为浅葬土坑竖穴。
      -------------------------------------------

      二、十六国至北魏前期:

      1、均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墓道壁流行设置生土台阶,大型墓带长方形天井,墓室以单主室和主室带侧室墓占主流,主室平面均呈四方形,攢尖顶或穹窿顶,后室,侧室平面多呈长方形或梯形,平顶或弧顶,封门分砖质和土坯两种。

      2、流行多人合葬墓,以两至三人夫妻合葬最常见。

      3、随葬器物流行以牛马、鞍马、侍俑为主的组合形式,其中女侍俑极具时代特征。甲骑具装、武士俑等军事色彩较浓厚的器物较常见。
      -------------------------------------------

      三、北魏后期至北齐、北周时期:

      1、这一时期墓葬一般由墓道、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墓顶基本上皆呈穹庐式或四角攢尖顶,可分为砖室墓、石室墓、土圹墓三种形式。

      2、砖室墓是北魏、东魏、北齐官僚地主常用形式,不仅数量多,且分布广泛。

      3、石室墓一般由土圹斜坡墓道、规则条石或不规则石块砌成的墓室和甬道组成,未见天井、小龛者。石室墓多发现于山东临淄、济南、益都等丘陵地区。石室墓以圆形流行。

      4、土圹墓一般由土圹斜坡墓道和墓室组成,不少墓的甬道及其周围常有一至三个天井,并有小龛、过洞及屋宇模型,如安阳北齐范粹墓等。

      5、本时期墓葬的造型有单室墓、双室墓、多室墓三种形式,墓室平面形状有弧方形、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舟形等多种形式,前四种较为常见。

      6、北魏迁洛后,大型双室墓、多室墓很少发现,单室墓增多,东魏北齐时,砖质单室墓室是中央地区贵族官僚墓葬流行形式,西魏北周时流行带天井的土室墓。

      7、壁画内容发展演变。墓内装饰变化主要体现在壁画上。北魏时墓葬内壁画少见,至东魏北齐时墓内壁画盛行,不仅大型墓有内容丰富的壁画,规模小墓也有不同程度的壁画。西魏北周墓葬也有壁画发现。东魏北齐墓内壁画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与阴阳五行、登仙成佛相关的天象图、青龙白虎图、莲花图、仙人图等;与驱邪镇墓相关的各类门兽门吏;与墓主生活相关的各类侍卫、仕女及车履华盖等。西魏北周的墓内壁画与东魏北齐相近,但未见青龙白虎图、莲花图、仙人图,二多有彩绘的仿木构门楼。

      8、在墓葬结合上,庭院屋宇化倾向得到发展。一是大中型墓葬的门墙上出现砖刻或木刻屋宇结构;二是墓葬总体结构上有院落化倾向。这一时期开创了隋唐墓葬多天井、多小龛、多屋舍模型葬制的先河。

      9、随葬品上,以陶俑最多,包括武士、仪仗、男女侍从等三大类,瓷器和铅釉陶器增多,特别是青瓷,胎质为白色、土黄色和浅红色,其釉色除青、青豆、豆青色外,还出现了黄色、酱色、黑色釉等。此期墓志已经变成了方形,上下两块,上面作盝顶式的盖,志石在下,盖的中央刻字,从这时墓主已定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